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群眾的智慧:如何讓整個世界成為你的智囊團


為何股票市場能夠運作?為何當你凌晨兩點跑到便利商店買牛奶時,架上會有一盒盒的牛奶等著你?為何人們會付稅?為何我們要執行民主制度?為什麼我們的社會這樣運作?將複雜難懂的論文素材轉化為趣味、令人眼睛一亮的好看故事!
.如何猜到牛隻的體重?
一群人猜的平均數居然高達百分之九十九準確!
.股市比法院還快找到犯人?
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發生二十一分鐘後,光看各家漲跌就能「知道」哪家公司有罪?
.蜜蜂也懂民主?
找到花群後,蜜蜂大跳搖擺舞背後的運作真理。
.猴子用模仿進化?
因為聰明群眾懂得挑最好的,然後學起來。

《群眾的智慧》探討一個認知上雖很單純,但實質上卻極具複雜度的想法:一大群人比一小群菁英份子,還來得聰明,不論這群菁英份子有多聰慧,前者更擅長解決問題,更能蘊釀出革新,更能做出智慧決策,甚至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

這些似乎與我們直覺不符的想法,可以伸展出許許多多的分枝,深入商業運作、知識的累積、經濟體系的整合、乃至我們的每日生活之中.作者索羅維基,用他那看似無止盡的廣博學識,以及清新可喜的敘述方式,帶領讀者穿越一個又一個的領域,像是流行文化、心理學、生物學、經濟行為學、人工智慧、軍事歷史以及政治理論,來證明這個想法在真實世界裡,是如何運作的。然而,即使在書寫這些充滿知性的內容,索羅維基還是有辦法以趣味的手法來呈現.他在書中所舉的例子,都很紮實,很出人意表,而且很好玩。

為什麼你排的隊伍總是看起來最長?為什麼你在世界任一角落買一顆螺絲帽,都能與距離它一萬英哩之外的一顆螺絲釘相吻合?如果你得在某一天,在巴黎與某人碰面,但卻沒辦法聯絡到她,你們可能會在何時、何地碰面?塞車是怎麼形成的?什麼方法最有機會贏得電視益智節目的獎金?為何你在凌晨兩點,走進一家便利商店想買瓶果汁,而果汁就會坐在架上等著你?為什麼好萊塢的黑幫電影,能讓我們了解企業是怎麼回事?

「智慧群眾的 4 大因素」:
(一)多樣性:群眾中的每個人必須擁有不盡相同的私人資訊、思考方式、決策動機和行為模式等。即使是專家也不可能擁有所有領域的資訊、知識和智慧,所以當所有私人資訊結合起來的時候,群眾的智慧便會超越專家及個人。

(二)獨立性:群眾中的每個人必須依照自己的私人資訊做決策,而非參考他人的資訊或行為來做決策。否則,即使群眾成員具備多樣性,做決策時如果缺乏獨立性,仍無法發揮多樣性的優勢。

(三)分權化:群眾成員貢獻智慧的方式,必須是由下而上,選擇自己的專長和興趣、主動提供資訊,而非由上而下,讓某個中央單位來組織運作、強制分工。分權化的優點是加強獨立性與專業分工,缺點則是個人資訊不易統合。

(四)統合度:必須建立一個有誘因的資訊匯整平台,讓群眾成員願意貢獻智慧,且不致於隨意提供資訊。如果群眾的資訊、知識和智慧無法集中起來並加以運算,那多樣性、獨立性和分權化也會失去意義。

維基百科、Linux系統、Google搜尋引擎、自由市場經濟、鳥群與魚群、賽馬賠率、股市與各種賭盤等,都是智慧群眾的例子,它們在解決認知問題、預測未來、協調群體行為、促進群體合作方面呈現的成績,是任何專家團體或個人所望塵莫及的。

群眾的智慧,是一部聰明絕頂但又容易理解的傳記,是一個點子,這個點子可以教導我們如何過日子、如何選擇領導人、如何做生意、以及如何思考這個世界。


以上摘自《群眾的智慧:如何讓整個世界成為你的智囊團》

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最無憂的老後:精神科名醫帶你遠離熟齡憂鬱的76個快樂提案




面對病痛、金錢、照護、孤獨、家人、壓力……邁入熟年,絕對不是可憐的象徵,而是真正活得最像自己的時間終於來了,人生最自由、快樂的時光才要開始,讓人忍不住期待,老後的生活到底有多少樂趣!

根據內政部公布最新統計顯示,台灣人口老化持續創新高。截至2012年底,台灣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達11.2%,老化指數更高達76%!而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人生百年」的長壽時代就在眼前,人在退休後,少說還有10~20年的生活,如果只是無聊又焦躁的時間越來越多,這真是悲劇。

不過換個角度想,60歲之後的人生,工作和孩子的教養都告一段落,很多瑣事也陸續消失,從實質的意義來看,真正能活得像自己的時間終於到來了,也讓人忍不住期待,老後的生活到底有多少樂趣!

由日本的精神科權威名醫,以輕鬆的寫法、貼近讀者的口吻,提出76個快樂生活提案,帶領你面對老後生活,解除熟齡焦慮和壓力,快樂享受人生,讓你「老了更快樂」!

  ★心態不能老,否則焦躁就跟著增加。
  ★不要到了現在才想盡辦法「硬要增加資產」。
  ★「免費的最貴」--拒絕落入「缺德業者」的圈套。
  ★千萬別以為詐騙集團騙不到你,還是需要時時保持警戒。
  ★要有靜態和動態的興趣,如果興趣「只有一個」,風險太大。
  ★五種感覺全都派上用場的烹飪,更應該列入退休後的興趣中。
  ★失智症的新預防方法--「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別很大。
  ★雖然被需要是值得開心的事,但是千萬不可以演變成「為家庭犧牲」。
  ★工作退休不代表人生退休,生活不規律會使自己一步步陷入不安的狀態。

其中分享重要的兩篇內容
一、失智症的新預防方法──「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別很大
上了年紀之後,最讓人感覺恐懼的代表性疾病,應該就是「失智症」了吧。演變至自己無法正常做出判斷的失智症,讓我們覺得自己不再是自己,而且隨著年歲越高就越是難以避免,因而讓我們越來越憂心。然而近幾年來隨著醫學的發達,對於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具有效果的藥物陸續被開發出來,和以前相較之下,它的改善率也大幅地提升。只不過發病之後再採取對症療法,和抑制發病本身來說,兩者大不相同。

現今的抗老研究,對於避免罹患失智症而提出了各種新的預防方法,包括了生活模式、運動、飲食、心態等方面。因為我們已經處於可以嘗試、實踐那些方法的環境裡,所以和什麼都不懂,只是一味地恐懼相較之下,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首先是關於失智症的研究裡,有以下的報告結果:
.從事園藝或田地工作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大約低了百分之四十左右。 
.每天午睡三十分鐘左右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大約低五倍。
.一天喝兩杯以上綠茶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大約低百分之五十。
.抽菸者得到失智症的機率大約高了百分之五十。
.有做家事的人比沒有做家事的人,得到失智症的機率低了百分之十左右。

參考以上的項目,及早活化頭腦、鍛鍊肌力的話,我認為應該就能夠相當程度地抑制失智症發病的風險。接下來將介紹簡單就能執行的失智症預防方法,請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每天著手做一點點。
.一邊看著地圖、一邊散步──使立體的風景和平面的地圖相連結,有益於腦部的活化。
.先訂定預算之後再購物──先決定購物金額,例如一千日圓以內,在購物的時候自然就會開始心算。
.使用非慣用手──使用非慣用手寫字、打掃,能夠促使頭腦活潑地運作。
.試著倒退走路──在平坦而安全的場所往後倒退走,將可以鍛鍊身體與頭腦的協調性。請特別注意,千萬不要跌倒了。
.早上充分地沐浴在陽光下──想要調整生理時鐘的節奏,最好的方式就是沐浴在早晨的陽光下。
.用腹式呼吸唱卡拉OK──腹式呼吸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活化整個身體。而大聲唱歌則可以自然地加深呼吸,如果還能把歌詞記熟的話,對於鍛鍊頭腦也有幫助。
.用遊戲般的感覺,一個人玩剪刀石頭布──先決定要左手勝利或是右手勝利,然後再開始猜拳,並且讓決定好的一手贏,這樣將能使頭腦活躍地運作。
.傾聽大自然的聲音,鍛鍊耳力──想要避免腦部衰退,即有必要預防耳朵老化。可以傾聽小鳥嘰嘰喳喳的聲音、昆蟲鳴叫聲、河水川流聲等等,專注在高頻率為主的音域上。
.手是第二個大腦,越常使用就越能使頭腦清晰──摺紙或是翻花繩、手工藝等等,在活動手指的時候,頭腦也同時得到鍛鍊的機會。

持之以恆地執行以上的失智症預防方法,效果應該就能逐漸地顯現。只不過大多數的方法都比較無趣而乏味,所以請花點巧思組合搭配一下,以避免自己做得厭煩。

二、「免費的最貴」──拒絕落入「缺德業者」的圈套
虎視眈眈地瞄準年長者「老本」的,可不是只有電話詐騙集團而已。因為老年人對於「金錢」、「健康」、「孤單」的不安全感尤其嚴重,所以針對這幾項弱點下手的缺德商人及詐騙分子,從來不曾斷過。

比方說,強調能獲得高額的報酬,藉此招攬臨時工或計時工,一旦開始工作之後,便在店長或是公司裡的前輩糾纏勸說之下,買下珠寶、和服之類的高價商品,或者以工作上之必要性為由,要求購買高價的用品,抑或要求去上通訊教育、研討會等等,而這一類的詐騙模式被稱為「打工詐騙」。

還有以「一定會漲」、「絕對會賺」為說詞,強調能夠獲得極大的利潤,勸誘受害者投資、出資,或是購買股票的缺德業者。也有以「血液能夠變得非常清澈」、「可以矯正脊椎」、「可以治療癌症」的說辭,專攻高齡人士對於健康上的擔憂,而強迫推銷高價健康食品及健康用品。這一類的伎倆,就算報紙的版面再多也報不完。

另外還有一個可憐的案例,因為推銷員勤於前來拜訪,讓老人家覺得「連我的孩子、孫子都沒有這麼親近,他卻願意設身處地聽我說話」,因而在推銷員的勸說下,買了不必要的商品。這件案例就是銷售羽絨被而引發的問題,或許你也知道,而上了這一類缺德業者圈套的,大多是感覺孤單的年長者。另外就是一被熱心推薦就沒辦法拒絕,這一類好心的高齡人士也確實會被盯上。或是因為看到推銷人員這麼辛苦,於是就幫忙買一個,這種年長者的善意,反而被對方吃定的案例也很多吧!

甚至還有「免費服務」、「免費體驗」等等,以「免費」為號召,勾起被受者的興趣,然後再使其購買其他高價商品或服務的「免費」吸金手法。以住宅翻修型的詐騙方式為例,這些業者一開始會以「免費檢查地板下面」、「免費檢查耐震程度」的誘因勸說。接下來對方一定會說:「糟了!地板底下有白蟻。如果不早點除蟲的話,房子就危險了」、「如果不馬上施加耐震工程,一旦發生地震,可就糟糕了。」,利用這一類的話術,煽動不安的情緒,讓受害人下定決心施工,這就是典型的模式。

令人意外的是,容易被這種詐騙手法騙的,居然是六十幾歲剛退休的人。原因則在於,房子是在工作最盛時期所蓋的,而剛退休時,房子也差不多該翻修了,還有就是手邊才剛拿到退休金,所以要掏出幾十萬、幾百萬日圓的整修費用,並不會太困難,當事人本身也有翻修的積極意願。對於翻修業者來說,這簡直就像是送上門的肥羊了。在這種情況下,缺德的業者當然不管三七二十一,早早讓對方下定決心施工。其實在這個時間點,正可以清楚知道對方不是有良心的業者,所以請明確地拒絕吧!

倘若因為「想把浴室加大」、「想整理孩子的房間」等因素,而真的有必要翻修時,由自己尋找風評佳的業者,由自己主動聯絡就行了。倘若對方真的是好業者,應該會靜待你下決定吧!對於來歷不明、隨隨便便就主動找上門的業者,沒有必要和他們多談。

其實無論是誰,應該都想快快樂樂地過著每一天、時時笑容滿面。只不過在老年的生活裡,健康、金錢、看護、孤獨、家人的相處方式等等,大多容易產生不安與壓力,所以無法悠哉而輕鬆地過生活。好不容易才達到了「人生八十年」的長壽時代,卻懷著難受的心情而活著,原本為長壽而感到喜悅的情緒也因而減半了。正因為如此,避開因為老年而產生的焦躁與不安,或是好好地與之相處,這種生活的技巧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以上摘自《最無憂的老後》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妻子的幸福祕方:永續婚姻、活出自我、保持熱情的智慧與實踐



結婚以後──
你是否全力鼓勵孩子追求他們的夢想,卻總是把自己的熱情拋在腦後?
你是否努力做個好妻子、好媳婦、好母親,就是不能做自己?
你是否擁有了一切:工作、丈夫、孩子,在人前卻仍笑得勉強?
如果答案以上皆是,你,也許就是擁抱幸福婚姻的最大關鍵!

妻子的幸福祕方1
抱持「從此幸福快樂」的期望走入婚姻,等於開啟邁向離婚的大門。每天費心維繫這種婚姻,根本就是活受罪。

妻子的幸福祕方2
婚姻不是設計來讓我們幸福。那是設計來讓我們成長、接受這是我們的事而不是「都是我的事」。

妻子的幸福祕方3
只要看透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愛情,你與丈夫的關係就能圓滿。

妻子的幸福祕方4
我愛我的丈夫,但無姊妹,毋寧死。

妻子的幸福祕方5
工作家庭兩頭忙也不忘思考,當孩子一一長大離巢,再也沒有人需要媽咪的時候,我會是誰?

妻子的幸福祕方6
給婚姻中的自己一點私人空間吧!練習獨處,你得以更了解自己,更可以增進與另一半的親密關係。

妻子的幸福祕方7
我愛這個男人,但不等於只靠這個男人為我的幸福全權負責。你不可能從一個人身上、從同一個地方得到一切。


婚姻能否幸福長久、熱情可否持續,一切操之在我!
艾瑞斯‧柯拉斯諾花了兩年時間走訪美國各地,訪問超過百位結婚多年的女性,希望知道她們如何能同時成為別人的太太,還能當自己,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婚後面臨各種考驗,在離婚率愈來愈高的今日,與另一半攜手到老,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尋常婚姻底下,其實波濤洶湧,看似完美的夫妻關起門後,背後也許有各種風景。身為一名投入工作的教授,以及結婚二十多年的妻子、四個孩子的母親,柯拉斯諾認為婚姻生活沒有黃金守則,每對夫妻都要找出合於彼此的步調與相處模式,最重要的是,在婚姻之內、之外,都要擁有完整的自我。

形形色色的妻子在書中大方分享她們的婚姻故事,有的平凡堅忍,有的犀利大膽,但都是最真實的婚姻生存之道,伴隨作者務實的建議,讓每一位妻子都能帶著自信心、意志力,朝婚姻之路果敢前行。


以上摘自《妻子的幸福祕方》圖片摘自網路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從探索情緒形態到實踐正念冥想




每個人的喜怒哀樂悲恐驚憂,受到獨特的大腦活動形態所影響,禪修靜坐可以重新設定情緒的神經迴路,已為二十一世紀的心理治療帶來重大改變!你可以輕易從挫折中恢復,或是傾向沉溺於絕望之中?為什麼在許多人陷入愁雲慘霧的時候,另一些人總是神采奕奕?你的朋友往往懷疑你會通靈,因為你總是可以猜出他們心裡所想!或者你常被親密的人、工作夥伴控訴「完全狀況外」!
                                                                                          
現代神經科學最關鍵的發現之一就是,我們可以藉由引導自己的注意力,而塑造大腦的啟動模式,甚至塑造大腦本身的結構。正向心理 (第七感) 一點也不刺激,因為它是知足放鬆與放開心胸。不再沉迷於那些興奮過後,只會帶來空洞與不滿足感受的事物。因此正向心理是幸福的基石。

正向心理學之父馬汀‧塞利格曼 Martin E.P. Seligman 指出:我們現在擁有的財富約為 40 年前的 2 倍以上,但人們憂慮的程度卻是高出 9 倍有餘。《邁向圓滿》幸福的 5 個元素 PERMA

正向情緒 Positive
全心投入 Engage                  
正向人際關係 Relation
意義 Meaning
成就 Achive

正向情緒使注意力廣度大,產生比較有創意的思維。負向情緒注意力變得很窄,比較批判式、分析性思考。當你心情不好時,你會去看「做錯了什麼?」而當你心情好時,你會到的是「做對了什麼?」正向和負向的思考都很重要,要看情況而定,但是學校常常太注重批判性思考和遵守規矩,而不是創造性思考和學習新的東西。在現代的世界中,我們需要比較多創意的思考,比較少遵守規矩。
  
每個人獨特的大腦活動形態,會影響我們如何感覺、思考和生活,頂尖的神經科學家戴維森以一個接一個精采詳實的實驗,整理出近四十年來從大腦機制來研究人類情緒的卓越成果。他發現情緒形態是由六種向度組合,包括:回彈力(回復快慢)、展望(正向負向)、社會直覺(白目善解人意)、自我覺識(不自知敏銳)、情境敏感度(失禮得體)與注意力(聚焦分心),構成我們的情緒圖紋,也就是個人大腦情緒生活的基礎;透過評估情緒形態的問卷,你可以了解自己在各個向度上的落點。

正因為情緒形態由大腦神經迴路決定,所以大腦可塑性讓情緒管理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無論你的情緒形態是怎樣的組合,知道它的特點是了解情緒如何影響健康和人際關係的第一步,接下去就能決定要分別移往六個向度的哪一端。

《正念:八週靜心計畫,找回心的喜悅》作者威廉斯教授是正念認知療法的創始學者,與卡巴金等學者,以認知行為治療(CBT)為基礎,融入正念認知療法,這個療法是以形式簡單的「正念冥想」為中心,每天只需花幾分鐘時間就能享受到它所帶來的益處。臨床結果證實,「正念認知療法」與一般抗抑鬱藥物一樣有效。

第一週:建立自動導航系統
第二週:覺察身體訊息
第三週:迷宮裡的老鼠
第四週:用心看見世界的真實模樣
第五週:正視困難
第六週:當下即實相
第七週:不再隨外界起舞
第八週:狂亂的世界,清醒的你

當靜坐冥想遇上神經科學,戴維森結合了學術生涯和個人興趣,他找到心智訓練改變大腦的明確方法:以正念(內觀)靜坐強化同理心、慈悲心、樂觀和幸福的感覺。洞悉自己的情緒形態,你可以選擇最有效的方式回應不同的情境;透過心智訓練重新設定自己在情緒向度上的位置,你可以建構出適合自己性情的生活,過得比較健康、生命比較圓滿。


以上部份摘自《情緒大腦的祕密檔案》、《正念:八週靜心計畫,找回心的喜悅》、《邁向圓滿》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正常有什麼好,不正常,更好!心理學家教你把性格弱點發揮成最大優勢




你身邊一定有這種「怪性格」的人,但,你自己可能也有︰
◎人多的場合就焦慮?逃避社交場合,只喜歡跟一兩個熟人在一起
◎或是相反︰愛感官刺激,要眾人把關注焦點放你身上?
◎最常見到的︰坐不住、很難專心。與人交談時,常無法把對方的話聽完
◎這種人不多︰做事總是要求完美,對細節重視到讓人抓狂
◎容易生氣、緊張,總是對於還沒發生的事非常擔心
◎或者你可能:自視很高,不耐煩與比較鈍的人相處;或者︰很難睡好,思緒總是轉很快;或者︰篤信無形事物、神、鬼,堅信某些儀式可以帶來好運?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定義,上面說的這八種性格,都「不正常」。你一定見過:父母帶著孩子四處求診,只因老師說孩子過動、坐不住、上課老是干擾別人。醫生說「有ADHD傾向」(注意力不足),於是孩子吃了一種可能妨礙發育的專心藥……

作者雅契醫師提供你八種性格問卷,幫你找出自己的「正常」與「不正常」。社會要求我們「正常」,於是,很多被專業診斷成有社交焦慮、廣泛焦慮、過動、躁鬱傾向的人,被視為「不正常」甚至在服藥。至於有強迫症傾向的人則被說成有做事有潔癖難相處、戲劇性人格的人被說濫情愛現、自戀傾向的人則不知不覺讓配偶孩子同僚受不了、而「覺得有聲音在對我說」的感覺則會被疑為精神分裂……

但是,看看這些人︰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臉書創辦人祖克柏都有社交焦慮症,籃球之神麥可喬登、在奧運拿下十九面金牌的泳將菲爾普斯被認定患有過動症,足球明星貝克漢承認自己有強迫症,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影星梅爾吉勃遜則有輕躁症,鋼鐵大王卡內基有躁鬱症,至於一出場就驚世駭俗的女神卡卡,更是典型的戲劇性人格……

經常接受美國電視節目訪問的著名心理學家戴爾.雅契醫師,列舉了八項最常見的性格弱點。他指出,大多數人都擁有超過一項,甚至全部都有,只是程度不同。但許多性格弱點與症狀在今日卻遭到汙名化,蒙受過度評價、診斷及過度治療,讓許多人以為自己心理不正常,必須看醫生或是服藥才會好。事實上──經常,有大毛病反而能成就大事,正常的人就只能做「正常」的事。

如果這些性格是不適合生存的重大缺失,那麼,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這些缺陷應該被排除在DNA之外,但是遺傳反而把這些「缺陷」留了下來。為什麼?雅契醫師提出了進化觀點的分析。

其實,最重要的是︰你要學會辨視自己的性格,屬於哪種特質?雅契醫師提供你八種性格問卷,幫你找出自己的「正常」與「不正常」。然後,了解這些性格特質可能帶給你哪些麻煩?關鍵是如何善用這些特質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上?活出最好的自己。

.如果問卷自行檢測的結果顯示,你有注意力不全過動的傾向(11010分,超過可能就真的是病,但未必得吃藥)︰這代表你不適合久坐,不適合坐在教室裡接受教育。但你熱情、活力十足,適合從事冒險性質的工作,例如導遊或是自行創業。

.檢測結果顯示有強迫症傾向︰這種人做事一定重視細節,你可以把這種要求完美的吹毛求疵,變成精確完成的高標準態度,像是製錶、機械設計,或是檢查員這類需要鉅細靡遺的工作。

.朋友都受不了你的愛現、搞怪,不妨就朝演藝圈發展,因為你有魅力,更有娛樂別人的能力,這是一個歡迎戲劇性人格的時代。很多律師、補習班名師,都具有戲劇性人格,而優秀的領導者往往也有這種特質。

想了解自己到底哪裡正常?哪裡不正常?本書的「性格」檢測,可以找出你八大性格當中的正常與極端:是冒險勇敢、完美主義、生性害羞、高度警覺、自信自戀、還是具有表演天分的戲劇性人格,或是老是天馬行空……,只要接受自己的個性、特質,並加以發揮,你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因為「看來不正常」,是你最可貴的稟賦。


以上摘自《正常有什麼好,不正常,更好!》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領導人的逆思考》領導是展現自我


史帝芬‧山普在《領導人的逆思考》中說到:領導是影響一群人去追求一種他們不曾想像過的生活,讓人願意走向自己一個人時不會選擇的新方向。缺乏領導人告訴我們該往哪邊走,一般人就只能淹沒在時代的潮流中、隨波逐流。同樣地,缺乏自我領導的能力,我們就只能讓潮流推著我們前進,而非引領潮流。

青春是你從生命那裡贏來的東西。當你年輕時,你其實又老又笨。年少時我們屈從於同儕、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所以迷失了自己。我們迷失在人群中,對自己的關懷比不上建立人際關係和應對進退來得重要,我們因此失去了創造力。因為創造力是很個人的,而不是從眾的。

路易斯‧布紐爾在60~80歲間拍出此生最偉大的電影;魯賓斯坦80歲成為鋼琴天才,能完全依照貝多芬和蕭邦的原意敲下每個音符;畢卡索80歲畫出一生最富情調與充滿感情的作品。這些人努力賺得了青春,花了80年才變年輕。由於他們已經能對自己的內在與外在環境泰然自若,恢復了自身的創造力,所以心智能夠繼續成長、精神則能夠返老還童。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特質和天賦,單一的價值觀與生涯發展藍圖無法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我們是自己的構成原料,只有當我們知道自己的組成元素,並知道要把自己做成什麼樣子之後,才能開始生活。儘管會受到眾人或事件無意的阻撓,我們還是得做下去。

有種緊張的關係隱藏在我們所處的文化中:一方面,我們的社會似乎以個人特質為榮,另一方面,我們卻無法容忍真正的個人特質。我們想將個人特質變得像是從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

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終其一生在探討「自我認同VS.角色混淆」的平衡,其實也就是追求「歸屬感」與「獨特性」之間的平衡,我們都需要融入群體與文化,但也都想要展現自己的獨特性。一個領導人得當個高明的傾聽者和優秀的探險家,他可以盡可能吸收社會文化所傳遞的各種事物與價值觀,卻又有能力不照單全收。

1938年的某一天,班尼斯的國小老師席樂女士指派了一個讓他很不安的功課,她要全班同學上台報告自己最愛的嗜好。班尼斯覺得自己根本沒有什麼嗜好,他不像其他男同學,他的運動不行也就算了,甚至連飛機模型都不會組。在驚慌失措之際,班尼斯突然靈感湧現,有主意了。

報告當天同學一個個上台,有人說他喜歡下棋並展現驚人的棋藝,有人喜歡集郵,其他人提到的多半也是青少年最感興趣的一些活動。輪到班尼斯上台了,他帶著家裡的鞋盒,把裡面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然後跟同學說,他最擅長的活動,就是替全家人把鞋子擦亮。

就在全班同學面面相覷、看起來有點狐疑又有點敬畏,讓班尼斯分不清楚他們的表情究竟是什麼意思的同時,他開始展現他那非凡的技能,嫻熟的擦起鞋來。班尼斯的手法靈活俐落,技驚當場!

就連展現「自己的興趣」,我們都會因為與眾不同而感到羞恥與不安,更不用說依照自己的特質和天賦去生活與工作。然而正如班尼斯的故事所揭示的,當我們能對抗從眾、展現真實的自我時,散發出來的光芒將會是多麼耀眼奪目。擺脫時代潮流的束縛、認清自己的特質並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充份展現自我。也唯有如此才能帶領自己與他人,去追求一種自己不曾想像過的生活,走向一般人不會選擇的新方向。

成為領導者,就是成為你自己。如何「展現自我」是領導力的構成要素。領導者不是為了領導而領導,而是為了充分展現自我而領導。他們沒興趣控制別人、向別人證明自己有多行,或者追求從眾的安全感,但是對於展現自我卻興味十足。這其中的差異非常關鍵,因為這就是現在大多數人被人家從後面驅策,而只有少數人在前頭帶隊的理由。


以上摘自周舜欽部落格、圖片摘自網路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脆弱的力量》不完美的禮物


每天問自己三個問題:
生涯遭逢瓶頸、創新可能失敗,令你不敢冒險突破舒適圈嗎?
社會瀰漫批判,教育缺乏對話,人際充滿比較,讓你更加冷漠自保嗎?
明知全心投入不保證會有所回報,所以你從不給自己一次機會嗎?

成功者勇於追求不確定的冒險與夢想,內心必定承受不為人知的不安與脆弱。  這本書點醒我們:「掙扎,才有希望;讓我們脆弱的,也讓我們偉大!」在脆弱的時刻,我們找到自己的力量!

《脆弱的力量》是世界知名情感與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博士的全球暢銷著作。本書強調「脆弱」是人的本質,是所有創造力和情感的核心,也是人性最強大的力量。展現脆弱真實的一面,真誠面對自己很害怕的部分,反而一再提升我們人際、情感、求學、職場和教養的能量。

「脆弱」,是面對冒險和不確定時,產生的深刻恐懼和不安全感。當我們因為害怕脆弱、害怕丟臉、害怕失敗而退縮,我們也犧牲自信參與世界的機會,同時放棄自己得天獨厚的才能。

「脆弱」不是軟弱,不是輸的感覺,更不是毫無保留──沒有走過脆弱,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勇敢。當我們願意在生命每個當下直視脆弱,同時也撬開了自信、喜樂、創造力與一切可能性。

「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當作一趟珍貴的心靈旅程,每一步都朝向真實和快樂!
  
NO.1  管別人怎麼想:擁抱真實的自己
NO.2  放下完美主義:對自己仁慈
NO.3  停止麻木、放下無力感:呼喚靈性復原力
NO.4  放下匱乏,不要黑暗:培養感恩和喜樂
NO.5  不確定也沒關係:直覺力和信心
NO.6  放棄比較:開啟創造力
NO.7  放鬆,才會快樂:玩樂與休息
NO.8  停止焦慮的生活型態:冷靜與平靜 
NO.9  放下自我懷疑和「應該」:在工作中看見意義
NO.10 形象放一邊,偶爾失控一下:歡笑、歌唱、舞蹈之必要

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展現脆弱,別讓自己成為最大的批評者。站出去,讓大家都看見真正的你!



以上摘自《脆弱的力量》《不完美的禮物》

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

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論 結構性VS.非結構性

人的一生中會加入許多團體、待過許多組織,而這些我們身處的環境,大致可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兩種。

由於人類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所以當我們處在有組織、有秩序的結構性環境中,我們會傾向調整自己去適應這個環境,長久之下便容易失去自我;而非結構性環境一方面會激發人類的潛能,使人們朝向自我實現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則會突顯個人的弱點,提供改變的契機

學校教育 與 自我探索

就高等教育而言,美國大學偏向非結構性教學環境,而我國則偏向結構性教學環境。在非結構性教學環境下失敗的人,也許在結構性教學環境理會有很好的表現,因為後者存在一股強制力量,逼他不停地上課、考試、追求高分。在那裡,他們只要等著別人告訴他們要做什麼,而不必主動去爭取。

非結構性教學環境有一個很重要的淘汰功能,它讓那些成績低落的學生們,在二十幾歲就認清自己對學術研究(或某一科系)缺乏興趣與天賦,有機會轉向發掘自己真正的天賦;相對地,結構性的教學環境缺乏此種功能,它讓一名既沒興趣又沒天賦的學生順利畢業,甚至繼續升學,等到四十五歲的時候才發現,浪費了大半輩子,只是在從事或追求不適合自己的工作

工作型態 與 發揮潛能

一般人所謂的「正職」(受雇在組織裡工作)大多偏向結構性工作環境,而創業者、自由工作者、投資者則偏向非結構性工作型態。受雇者不需要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或發揮創意,雖然一直有人告訴你做什麼,生活對你來說會變得較容易,但你會因此無法發掘自己的弱點,也無法看出自己的優點,更無法發揮潛能

唯有抽離塑造行為的外部因素(如結構性環境)之後,人的行為才會發自於內部的心理因素。個人的興趣、天賦、熱情、意義皆屬於內部心理因素,想要觀察內部心理因素,就必須消除外部因素,如此人們才能轉向內心的探索、覺察內部經驗的過程,而這只有在非結構性環境中才可能實現。

組織就像個蓋子、抑制器。如果你讓一個人不停地工作,她就不會有時間做下來靜靜思考,隱藏在她內心的靈魂和潛能也沒有機會激發出來。

組織對創新的傷害

言論一向與正統思想背離的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在某高科技研討會語出驚人:「你們這些人有個嚴重的問題。幾年前我看著和現在差不多同一批人,我看見一群彼此不相同的人;現在,你們每個人都差不多,說著同樣的語言,穿著打扮也很類似,你們都變成了『專業人士』,獲得某種程度的『成功』

人一旦在結構性組織待久了,就會覺得必須遵照組織的架構,來規範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才能顯得更專業、更能控制一切、更像是組織的一份子。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將自己同質化,至於能產生創造力、有趣、幽默、學習及創新的心靈,則就此關上。因為害怕被排斥我們默默的掩飾自己的才能

忍受模糊的能力 與 創造力

創造力與「面對缺乏組織的情況」、「面對未來」、「預測和控制能力」、以及「忍受模糊和無計畫」的能力有關具創造力的人可以從容面對缺乏結構和控制的局面,並能接受模糊和無計畫的狀態

有些人對控制、預測、結構、秩序、程序、分類、排練和計畫等,有即為強烈的需求。它們對自己缺乏信心,害怕自己無力處理意料之外、計畫之外、不可控制或預測的事件。

這些人其實對未來有這莫名的恐懼,不相信自己對於緊急狀況或意外事件的應變能力。這些人喜歡待在缺乏人性的結構性環境(例如公家單位、國營事業、大組織)中,在較具人性的非結構環境(例如小公司、自行創業、自由工作者、投資者)中,反而適應不良,易被淘汰。

有趣的是,對於愈需要結構性環境的人來說,遇容易陷入混亂、無秩序的生活型態。因為他們對具體規則的強烈需求,和控制未來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社會是極複雜的系統、未來是無法預測的,我們不可能遵守一套規則來面對複雜、隨機和不可預測的事

社群、人際關係與非結構性溝通

當一個人比較不害怕受到傷害時,就會試圖解除防備,卸下偽裝的面具,這樣的行為其實是表現一種友善與親近的信號,希望對方也能如此回應。一個不會令我們害怕、不會傷害我們、更不會利用我們弱點的人,使我們更願意自我揭露、試圖誠實或與人親近。在健全人際關係與社群中,個人擁有「表達愛的能力」以及「表達意見的自由」

表達意見的自由,包括好事或壞事都必須說出。在真正健全的人際關係與社群中,個人會自由而誠實地對待他人,並坦白說出內心的想法。如果你是真正愛一個人,就必須善意地指正對方,並有足夠的勇氣承擔傷害對方的可能。而在結構性環境中(例如公司)我們通常不會這樣做,我們只有在生氣時才會惡意批評他人。坊間流傳的人際關係法則,如「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只能在膚淺、結構性強、缺乏信任感的環境中使用,無法建立健全的人際關係與社群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善意批評、指正他人,愛的感覺會在雙方心中滋長。被你坦誠批判的人,心裏可能會一時覺得受傷,但是他最後卻因此而受益,對你感激萬分如果一個人覺得你夠堅強、有足夠的能力、夠客觀,因此可以坦言無諱地糾正你,這對你而言是一種尊敬

非結構性學習 與 投資心理學書院

布魯克林大學有一小群熱心人士,共同開了一堂非結構性的社會科學概論選修課程,內容包含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選修的學生認為這是他們上過最有趣、最有收穫的課程。於是這群熱心人士將它變成結構性的必修課程。很快的,適任的指導老師嚴重缺乏,而這堂課最後也變得毫無價值。

像布魯克林大學實驗性的課程,或投資心理學書院這類非結構性的學習團體中,往往需要受過訓練、具有某種人格特質的領導者,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個工作投資心理學書院投資心理學教學群皆受過長期的專業養成過程,和坊間傳直銷、短期昂貴教育訓練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坊間課程將課程結構化、標準化,只要上過幾堂課便可授證成為講師,以營利為目的不斷擴大規模投資心理學書院則是真正以學習為目的、以學生為本位,重視教學與學習效能的非結構性、非營利終身學習社群

通常會加入非結構性、真正具有學習效果的學習團體者,多屬於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或高級知識份子,因為他們才懂得分辨非結構性與抽象智慧的價值所在。這並非刻意挑選學生的結果,而是自然形成的弔詭現象:「最需要學習的人,反而排斥學習,也無法挑選正確的學習團體與學習內容。」所以對於那些只能接受具體思考的大眾而言,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課程,勉強為之也只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好處。

誠如日本作家勝間和代說:「現在是愚者被智者不斷搾乾的危險時代 ,是否掌握具有價值的資訊是決勝負的關鍵。優質資訊需要一定的智慧和金錢才能分辨及獲得,能夠投資其上的人會愈來愈富有,無法投資其上的人會不斷被搾乾,成為一種兩極化的發展。

非結構性的分享與表達

真正具有學習效果的團體容許非結構性的分享與表達,每個人都可以試著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於不是事先準備好講稿的結構性演講,這種表達的樣貌通常是斷斷續續、猶豫不決的,常常不知道要使用什麼字眼,以至於一再推翻先前的話,一次又一次地嘗試提出最清楚的論述。如此的分享與表達雖不流暢,反而能呈現真實的自我,有助於提升學習的效果。

投資心理學書院 的 非結構性目標

我們把非結構性納入投資心理學書院的目標中:讓這裡成為非結構性的學習環境以篩選層次相當的成員教學群透過非結構性的教學方式發揮創造力社群成員透過非結構性的溝通建立信任感個人則透過基接受非結構性的分享與表達以自我探索、學習成長


本文部份內容摘自《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商周,周舜欽部落格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怎麼讓孩子回家跟我分享學校的事?」
「我的孩子讀書比其他孩子慢怎麼辦?」「老師家長該如何互相配合?」

你一直在找最有效的教孩子方法?「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內心的Genius(精靈)!」在台灣,我們總認為Genius就是天才的意思,但在這本書並不是。Genius還有很多內心抽象的意義在,是指一個人的天性、才能、創造力、內在真知或是好奇心;而牛津字典2001年版的第五項對於Genius一詞註釋:一個人、地方或組織團體的守護神。翻開此書,一起學著引導出孩子心中的genius,心中的小精靈!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




許多父母會在孩子犯錯時,急著替孩子解釋或是讓孩子免受處罰,為的就是不讓孩子留汙點。父母們,假如你比孩子更在乎、急著替他們處理,你就卸除了他們的責任,孩子也學不會負責任。小心!你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要孩子成為你希望他成為的樣子!

繭居族?尼特族?啃老族?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出手?他們情願賴在家裡、躲在學校不畢業,就業動機不高,拒絕「長大」,甚至懷疑「這一生,所為何來?」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威廉.戴蒙(William Damon)發現目前的年輕人大約可以分成四類:

第一類、疏離者(the disengaged:這類型的年輕人約佔二五%。他們還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去追求有意義的人生目的。其中有些人冷漠且疏離,有些人則是把興趣局限在追求個人的享樂或虛榮之上,對於自己以外的世界不太關心

第二類、空想者(the dreamers:這類型佔二五%。他們通常擁有一些充滿想像的夢想,也常幻想自己會對世界做出偉大的貢獻。但直到目前為止,他們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嘗試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現。

第三類、半吊子(the dabblers:這類約佔三一%。半吊子是指那些興趣廣泛,參與很多活動,但經常從一個活動跳到下一個活動,不知道這些活動之間跟他希望在生命裡完成的事情有什麼關聯。他們的興趣都太短暫、稍縱即逝,以至於無法成為一個持久的目的

第四類、有目的感的(the purposeful:這類型只佔二%。這是指那些已經發現一些有意義的活動,並且獻身於這些活動的年輕人。 他們對這個興趣已經維持一段時間,而且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在這世界上完成的事情,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

「教育是把孩子的本性引發出來,帶他進入世界,去做有創意、有效力的工作。」大家都在找最有效的教孩子方法。美國知名教育家兼演說家的校長,同時也為人父的Rick Ackerly:「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教孩子教條!」




那麼,至少遵循以下五個原則吧:
1.讓他們掙扎奮鬥
人生旅途上的挫折都會使孩子成長的更茁壯,假如孩子內在的genius有被啟發出來,孩子會更強壯,更能從挫敗中站起來。

2.愛,但不貼標籤
當孩子沒有達到環境的要求或標準時,父母老師可能因此而焦慮。這些「正常概念」可能是危險的,反而是genius的「敵人」,使孩子沒有辦法發現真自我。

3.不要害怕不好的事
我們可能會害怕孩子走偏或是未來失敗,害怕會使我們被過時的文化及教條綁架。我們的恐懼也會使孩子懷疑自己,甚至導致孩子只為達到大人的標準,而不敢追求自己更有興趣的事物。
  
4.讓孩子們教你
教孩子的同時,打開胸襟去學習關於自己的一切,孩子反而可以拯救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去改變我們恐懼的事情。

5.站對位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身為家長,你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確認站對位置就對了!
  
「跟內心的geniuses一起跳舞」
孩子們會對某些特定東西產生好奇心,這是內心的Genius在驅使他們追求某些事物,當他們產生興趣時,孩子的天賦與特長可能就在這裡,進而發展出原來所不知道的能力;不要急著打斷他,讓他去接觸,讓孩子自己去成就他的genius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上一些挫敗或是失望。遇到狀況時,其實孩子內心深處是知道如何去做的,如果他疑惑也不要急著告訴他答案,找到平衡的溝通方式,幫孩子建構出他的想法,尊重他、引導他,讓孩子去跟隨他內心的genius,接著他們將學會一套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
  
孩子在學校需要老師,在家中需要父母
很多父母擔心自己的孩子學習閱讀學得慢,就會趕不上其他孩子,當孩子閱讀慢時,很多父母便會失去理智,反而更用力PUSH孩子,對孩子產生有害影響。其中包括父母把孩子回家後的時間變成教學時間,自己成為了老師,父母負起了教孩子學業的責任;情況變成這樣時,孩子會覺得被「老師」包圍,逃不開,接著感到焦慮或憤怒,甚至可能演變成拒絕學習。
  
假如你能教孩子閱讀而又能不把自己變成老師,那麼儘管去做;但仍然要小心,在做之前、做之後都要問自己:「是否我和孩子都覺得有趣?」如果不是,請馬上停止!記住!「孩子在學校需要老師,在家中需要父母。」父母們別混淆了!知道自己的位置,永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




以上部份摘自《發現孩子心中的精靈:引導孩子的內在天賦》、《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圖片摘自網路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怪咖生活實驗室︰93個頂尖科學家告訴你生活小事背後的大智慧



今日《怪咖生活實驗室》博客來66折,與你分享。選購新車,你知道要挑甚麼顏色,失竊風險最低?想要減肥,你知道可以愈睡愈瘦嗎?想要老公做家事,既不用大呼小叫,也不用低聲下氣?生活,可以是一連串有趣的實驗與發現。科普暢銷書作者桑頓一次請到神經科學、經濟學、人類學、數學等領域的93位頂尖學者,以他們的學術專業與科學實證,告訴我們不經意現象後的大道理。

如果不說,你可能不知道,行為是根據你的大腦指令而發生,你的身體也有它自動運行的一套邏輯,看看以下故事吧:
  
你以為吃消夜是減肥的大忌,難道我們的體內有時鐘、監視著日出日落……實際的情況是,吃進肚子的食物才是報時器!肝臟從我們吃東西的時刻取得時間資訊,決定何時儲存多餘的卡路里。

你可能認為炫富是有錢人的專利……其實不然,研究顯示,超額消費,其實是一種心理補償。缺乏自信的人,就會傾向於以購買代表身分地位的產品的方式,治療受威脅的自我。

有甚麼線索幫助我們判斷對方的回答是否真誠?除了眼神閃爍,其實回答的速度,是很好的測謊指標。研究顯示,如果延遲了一下才回答「是」,真實的答案就是「不是」。

你覺得聲音性感的人身材就魔鬼嗎?研究顯示,聲音性感是讓人覺得體態性感的有力預測指標。關鍵在於聲音的誘人程度,影響人們對於身體誘人程度的感覺。

你可能認為愈難取捨的選擇,真的比較重要……其實不然,是時間搞的鬼!研究顯示,時間會造成錯覺,如果我們在某件事情上花了比較長的時間,就會以為那件事情比較重要。

不論看似理所當然還是不明就裡的現象背後,其實都有其道理,只是少了領路人,幫我們從各領域找到答案。美國暢銷科普作家嘉斯.桑頓,親訪93位神經科學、經濟學、人類學、音樂、數學等各領域頂尖學者,應用他們的學術專業與研究,發揮骨子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怪咖精神,解答生活中不經意現象背後的原委,我們都可以生活得更具智慧。

導讀
當你試圖打開我的車門時,可要當心,因為會滾出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例如孩子的鞋子、水瓶、曾經很想要的球棒、松果、橡子、大片樹葉、鼠婦(編註:pill bug,一種小型陸生甲殼類動物)或石頭。如果是特別的日子,可能還會有In-N-Out炸薯條;還有一次是一隻我遍尋不著好幾個月、非常喜愛的慢跑襪。

這本書所談的是,當科學遇上生活會發生什麼事?結論正是--會變得一團亂。當你將視線抽離那些頂尖科學家們多年來愈改愈好的演說、課程內容,以及安坐在桌子前受訪而成的文稿,你會發現看似嚴謹的科學家生活也是亂得一塌糊塗︰心理學家葛林斯班(Stephen Greenspan)自曝他對受騙科學感興趣的原因,源於母親騙他娶了當時的女友;你會在電話線上聽到統計學家溫斯頓(Wayne Winston)邊看美國籃球比賽邊大叫,因為他的模型預測分數差距更大;還會聽到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彌補術研究者赫爾(Hugh Herr)如何用自己製作的義肢,代替失去的雙腿,征服世界上最難攀爬的岩壁;或者物理學家艾德蒙森(Charles Edmondson)利用道路的幾何形狀,以低檔的道奇霓虹(Dodge Neon)趕上裝有渦輪增壓系統的保時捷(Porsche)跑車。

我們發現,今日一流的科學,根源於科學家車廂內凌亂的乘客座--換句話說,本書介紹的科學,來自科學家生活中非常真實的體驗和困惑。我們也發現,科學家並不是眼神淡定、關在象牙塔中的知識分子(就像他們用字精準的論文那樣),而是充滿激情、興奮異常,喋喋不休大談本身專長的一群人,如同女學生迷戀歌壇小天王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一般。你實在應該聽聽令人驚奇的數學家史托洛加茨(Steve Strogatz)暢談板球、橋牌,以及他的中學微積分老師--與科學家一同經歷發現之旅,就像翻閱冒險故事,而這正是我希望這本書達到的境界。
  
可別因為我的輕浮言詞而認為本書如同鬆餅般沒什麼內容;本書希望寫得既有趣又實用,並使它成為已知宇宙(I=mc2)中,資訊最密集的實體之一。你將看到,除了絕頂聰明和滿腔激情,一般人對科學家的刻板印象也還算公允--每個科學領域不是會吸引一群特有的怪人,就是會製造出怪人。

舉例來說,電腦科學教授不是立即回覆電子郵件,就是置之不理;物理學家的閒暇時間,幾乎總是熱中於籃球、賽車、駕駛帆船或者玩牌--這要感謝費曼(Richard Feynman)嗎?社會心理學家喜愛天馬行空地東拉西扯閒聊,卻非常在意所說的話會不會被人錯誤引用;數學家對於我想採訪他們,似乎有點驚訝,一開始可能會試探性地聊上幾句,但如果話匣子打開的前五分鐘內,我似乎聽懂了一些什麼,他們會非常高興且大談好幾個小時;經濟學家肯定會指出他們的理論研究已在真實世界得到驗證;生物學家和人類學家則表示他們的實地觀察結果在實驗室中也能複製。

這本書將教你如何用科學改善生活。你會學到一些竅門,曉得如何節制飲食、與人交往,如何把車子開得更好,以及如何在賭局中賭得更好;你會學到買樂透彩券如何提高勝算、學到如何學習、如何避免汽車失竊、打撲克牌如何贏錢,以及如何在光天化日下犯罪卻全身而退……

但我希望最終,這本書不是用來回答你所有的問題,而是讓你發現自己像我一樣,優游在一個被周遭奇妙事物所震撼的世界中:給你一輛自行車和一張巴士月票,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走遍一座城市的每一家麵包店?我比較有可能被鴿子屎擊中,還是撿到20美元的鈔票?在繁忙的停車場,我應該停下來等候,還是繞圈尋找停車位?我家那隻拉布拉多狗,小小的腦袋瓜到底在想些什麼,使牠那麼討厭戴帽子的人?

生活是一片凌亂,但是當你開始動手用「科學」抽絲剝繭去研究它,可以充分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展現你狂野的熱情,興味盎然地投入每一日的生活。亂得好。


以上摘自《怪咖生活實驗室︰93個頂尖科學家告訴你生活小事背後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