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當信任崩壞:密碼學專家告訴你,如何面對社會中的貪婪與背叛, 防範信任機制的全球大失靈




        小說《達文西密碼》中曾提及的密碼學專家,
  也是享譽國際的資訊安全界巨擘施奈爾,
  透過各種操作模型與科學證據, 
  清晰解剖現代社會,如何在信任的基礎下維持正常運作。

  為什麼「信任」對文明社會如此重要?
  捷運殺人案爆發後,乘客人心惶惶,再也不敢打瞌睡、滑手機;
  食品大廠接連爆發醜聞,民眾再也不知道還能吃什麼;
  其他如金融騙局,房市崩盤,環境汙染,恐怖攻擊,網路犯罪……
  這些行為都破壞了社會的信任機制,造成社會秩序崩壞的危機。

  安全與科技專家警告我們:
  當反叛社會獲得的利益大於代價,是否更容易鼓勵反叛?
  最理想的犯罪率應該是多少?追求零犯罪率真的好嗎?
  市場競爭鼓勵企業獲利,以致企業更合理地無視對環境的破壞!
  如果公司把違法的代價當作成本,精算後有利可圖,該怎麼辦?
  網路無遠弗屆,少數反叛者就能在全世界造成更大的傷害!
  花大錢用高科技在機場、海關防止恐怖攻擊,可能弄錯方向!

  人類社會已經進化到空前未有的複雜程度,
  我們要學習全新思考「信任」,讓社會達到完美運作的平衡。

  在這本見解深刻、寓教於樂的好書中,施奈爾擷取社會學與生物學的論點,
  解說社會如何促成大家的信任,
  以及信任在社會、社群、組織、國家、世界裡的運作方式及失靈狀況。
  明白指出想要社會更安全,絕非僅只提高保全措施就能達成,
  更要考慮人性,社會以及人類的互動模式,以及獎勵與懲罰之間的微妙平衡,
  巧妙地讓眾人完美達成合作。
  無論在犯罪率、企業責任、金融詐騙、反恐、環境汙染、全球暖化,
  甚至政治人權各個層面,都能提出諸多顛覆我們既有觀念,有力且一針見血的實務見解。

  關於信任與社會安全的關係,提出諸多精闢而新穎的觀點
  二○○八年美國房市崩盤,幾乎摧毀了全球經濟。這就是信任失靈的例子:少部分的人利用全球金融系統為自己牟利。這種事情本來不該發生,卻發生了。如果社會無法改善信任和保安機制,這種事情還會再繼續發生。而信任失靈已經變成全球問題。

  制度壓力是正式化的聲譽壓力,而負面聲譽也可以制度化,例如公共性罪犯登錄、國土安全部的恐怖份子「禁飛」名單、工會組織的黑名單、可疑共產主義份子、駕照上的重罪提示。紅字是古代的例子,納粹要求猶太人佩戴的黃星是特別卑劣的例子。

  罰款使得清理廢棄物變成一種財務抉擇,而非道德抉擇。矛盾的是,為了抑制不良行為的財務懲罰可能產生反效果。更廣義地說,規則與法律的存在,可能正好抵銷了道德壓力及聲譽壓力。而財務獎勵與財務懲罰有類似的效應,它們動用了大腦的貪婪系統,擱置了道德系統。

  社會愈科技化時,反叛者能造成的危害更大。這表示,現在只要很低的反叛率就能造成和以前高反叛率一樣嚴重的效果。這也適用在反社會者想盡量殺害很多人,以及公司想要盡可能提高獲利、無顧環境破壞上。

  以犯罪學的研究贏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蓋瑞・貝克(Gary Becker)。他問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最理想的犯罪率是多少?最天真的答案是零,但那是不可能達到的,而且需要太多的制度壓力,將導致社會分崩離析。

  某人因為太信任而受騙,或是因為信任不足而難以在社會中運作,那都不是社群壓力失靈。重要的是,整體的反叛範圍夠小,讓大家對社會的整體信任度夠高,社會才能生存並蓬勃發展。

  社會只需要把反叛縮小到可控制的範圍內就夠了,不能把它壓得太低。完全的服順不見得就是好事,反抗也不見得就是壞事。有時候群體規範並不值得遵守,某些進步與創新需要破壞信任才能達到。

以上摘自《當信任崩壞:密碼學專家告訴你,如何面對社會中的貪婪與背叛, 防範信任機制的全球大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