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全面革新:企業必須拋棄舊的思維與做法,才能再創下一波榮景

革新可能伴隨著風險,但不革新只連接著毀滅!
為何星巴克、IBM、西南航空能夠浴火重生,
柯達和百視達卻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每下愈況?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成功的時刻總是很短暫,企業其實只有兩個選擇:不是保持現狀、看著情勢必然惡化,就是持續不斷地自我革新,維持活力。但是要怎麼做呢?

領導與管理大師詹寧斯率領研究團隊,篩選全世界二萬二千家備受好評的革新楷模,挑選出其中的佼佼者並檢驗這些公司的成就、訪問其領導階層,了解他們怎麼追求永不停止的全面改革,並將發現的新見解彙整為任何企業都適用的「革新法則」:

  忘記舊的自我:採用舊思維只能產生和過去相同的結果。
  多方嘗試小規模的創新:小規模的冒險能讓你在保持大方向的情況下,清楚地看到哪些想法是能夠實現的,而哪些卻不能。
  勤儉節約:優秀的企業善於利用現有資源解決問題,並推動改變。
  重視人才:如果你想要培養並留住人才,就需要給他們機會,從而讓他們真心希望留在你的公司。

如果你已準備好拋棄舊有的模式,本書會成為你擁抱全面革新、創造驚人成就的指引,協助你的企業在未來很多年裡,都維持遙遙領先的地位。開始行動,就不會太晚!

推薦序
持續創新,落實變革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任教授 管康彥

近年來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年成長率能夠達到幾個百分點,就算很幸運了,但是企業若是以此低水準的個位數字成長,實不足以吸引傑出人才。除非企業成長,否則員工沒有機會承擔更多責任,無法發揮全部潛力,就會去尋找其他更適合的成長機會,最後剩下來的通常是缺乏職場競爭力、沒有志向與工作動機的非適任員工。大部分的公司都是風險極小化者,而不是機會最大化者,傾向於接受普遍視為真理的現象,以舊有的標準與落伍的觀念去預期未來可能的發展,因為這些公司實際上看過極多同業的失敗,而未能悟出這些失敗背後的原因。

大部分公司都害怕失敗,但是滿足現狀是創新的最大殺手,企業夢想創造重大的成長,必須比以往更樂於擁抱新觀念,摒棄過時的成功經驗,凡是值得去做的事情都值得做不成功,創新變革才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卓越的企業其過半的營收都來自過去並不存在的事業板塊。

傳統企業太注重競爭者,而不是注重顧客。策略的本質不在於置競爭者於死地,而是要為顧客創造價值,過去競爭策略的思維誤導企業從單一產業分析的角度探討封閉系統下的零合遊戲。企業的成功並非始於本身高明的構想,而是從顧客需求端發現高明的構想。傳統的市場調查無法領先顧客心目中認定的需求,因為顧客無法針對過去不存在的產品或服務提供有意義的資訊。

因此現代企業一定要從事很多慎重思考的小規模創新變革,從每次的行動中修正學習,藉由持續不斷地創新,確保走在市場需求之前。成功的策略是要從行動中發現,這也是一種組織學習文化,企業如果不能走在持續變化的顧客需求之前,怎麼可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要是東西沒壞,就別修理。」這句名言的問題是,當你發現東西壞掉時,它已經壞掉很久了。傳統的財報分析反映的是某個過去時間點的問題,一旦看出你的事業出問題時,問題已經存在很久,要談改革為時已晚。官僚式的傳統組織裡,每一層主管最自然的行動就是藉由創造下級主管來壯大自己的地盤,而不是發展橫向互補的單位,如此持續下去,一個單位主管的工作就會變成需要一群小主管來做。

任何不必要的程序和官僚式的規則,都會嚴重影響士氣和個人的創造力,能夠不斷創新求變的組織是近乎完全沒有官僚作風的環境,樂於嘗試任何組織成員所提出的構想,如果行不通,組織會設法從這項嘗試中了解學到什麼,不會指責與懲罰。高階主管不是要來享受各種優惠和特權,而是要承擔責任,創造組織獨特優勢的定位。企業要永遠保持創業家的創業精神,讓每個組織成員都覺得自己也是事業的一環。

組織需要創造持續不斷的成長,唯一的方法是持續不斷地創新與變革。企業不是正在革新,就是走上衰退之路,守株待兔,好夢難圓。《全面革新》協助指引公司新思維的宏觀見識,以免步上衰敗企業的後塵,因此全書都是讓人觸目驚心的案例。如果擔心公司變成過時企業,書中有詳細的做法指導企業一步一步地推動持續不斷的改革,創造永續成長。

推薦序
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乎!國立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科技管理學院副院長 洪世章
就在上個月(一二年十一月七日),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所創辦的顧問公司摩立特集團(Monitor Group),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波特的競爭五力,曾被公認是管理學界過去二、三十年來,最具影響力、也是最受歡迎的理論之一。波特認為,企業的策略目標就是改變產業結構,打敗競爭對手。而今波特所創辦的公司,也許可以在顧問業建立獨特地位,卻也因為無法為顧客創造更多價值,而被時代淘汰。

如果說波特之理論講究的是「革他人的命」,那當今企業界更重視的,則是要「革自己的命」。因為競爭不再是焦點,優勢極可能轉而成為劣勢,領導者或經理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能與時俱進,推動革新,否則就無法從事「破壞式創新」,建立新的市場規則。

《全面革新》就是一本論述如何革自己命的書。作者傑森.詹寧斯深入分析那些曾是財星五百大企業(Fortune 500)的公司,研究幾千篇案例、故事,找出其中一百個具有吸引力的革新典範,進而歸納出九個重點,以淺顯的文字、循序漸進地引導出「人人都可以變成革新專家」的管理法則,帶領讀者依循其脈絡進入革新的世界,體驗創新的美好與變革的力量。

本書的重點就是革新、改變。革新,首要之務就是要卸除企業原有的沉重包袱,革自己的命。而就如同王安的經驗一樣,這往往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的一件事。

一九五八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的王安,在美國成立王安電腦公司(Wang Laboratories)。因為附屬於其迷你電腦的文字處理軟體大受歡迎,王安電腦成為七年代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高科技公司之一。直至八年代,個人電腦興起。這時,王安電腦原本有機會與蘋果電腦(Apple)合作,建構新的產業標準;但由於質疑蘋果電腦的未來發展,以及不認為由Word StarWord Perfect所發展出來的文字處理程式會對其構成威脅,王安決定走自己的路,發展自有標準。當時的王安,就像手上握著一顆融化的冰,看它慢慢融化消失。因為「全面革新」沒有在王安電腦發生,讓王安電腦只能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企業之發展,就如同個人的成長,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但隨年歲、經歷漸長,各種考量愈來愈多,包袱也愈來愈大。為了恢復創新的活力,革新便有其必要,而根本的核心就是做到老子所言:「專氣至柔,能如嬰兒乎!」經由全面革新,重新凝聚公司上下的精(人心)、氣(士氣)、神(資源),使公司組織變得柔軟有彈性,就像回到如嬰兒般的初創時期,進而創造永續成長。

本書有系統地教導我們如何做到「專氣至柔」,重回企業高峰。根據作者整理過、脈絡清晰之九個章節來閱讀,就像是在練「全面革新」的「獨孤九式」,包括:「不斷改革與成長」、「學習明智地放手」、「選擇目標」、「嘗試許多小規模的投資冒險」、「決定誰留下、誰領導、誰離開」、「確保人人目標一致」、「永遠節儉」、讓「每件事情都要制度化」、「切勿猶豫不決」。

各個做法都是作者精心為我們彙總的革新攻略,這其中涵蓋許多最佳實務案例,以及實用的管理法則。走過其中,就像演練了一遍「獨孤九劍」。讀完此書,盼你與我相同,能有化身而為「令狐沖」的熱情與活力,革新華山派,重現江湖奇蹟,再造產業的新典範。

推薦序
「變」喚出個人及組織優勢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專任教授 陳家聲

認知環境持續變遷的本質:「變」是唯一不變的真理
創新、變革、革新、流程再造,或組織再設計等都是目前管理上的時髦名詞,不過回顧歷史的每個時代,好像這些詞也都存在著。近年來持續有《企業再造》、《創新的兩難》(談「破壞性創新」)、《變革領導》、《引爆變革之心》、《第五項修練》等暢銷的管理著作,針對組織管理與經營的創新思維提出不同的模式和組織改革的步驟,教導管理人員如何在組織中推動變革。這些都說明了組織與社會環境的持續改變,以及人和組織的行為與思維的慣性需要持續地被提醒,或透過終身學習尋求主動因應環境變遷來調適改變!
  
時間、環境都是個人及組織生存的淬鍊因子。每一個新創的企業,代表著對組織或社會資源提出更好、更有效的運用,因此,能夠在嚴峻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的,就代表著成功的創新。雖然,不見得新生企業都能夠存活,或即使能夠成功一時而存活的企業,也不足以保證該企業的永續發展,每年《財星》雜誌(fortune)前一百大企業的更替就是最好的佐證!

領導者僵化的思維是企業變革成長的最大障礙
變革是每個組織員工應有的積極作為,員工當然能夠提出對問題改善的創新想法,但是常遭到主管的漠視、拒絕或否定,包含:「一直以來,我們都做得好好的,為什麼要改變!」「問題可能只是少數人顧客的不滿或個人問題!」「遵守法令制度規範是我們做事的要求!」「這不符合公司的做法!」等常見的說詞。

主管常為了個人政治利益,保護既有利益或因循既有習慣,即使知道什麼是對的,而屈服於少數利益關係人的個人需求(特別是政府官員),主管少有能力對自己的決策或政策主張提出辯護!既失察於問題,缺乏對問題的深究探討,又因循既有做法,缺乏改變的勇氣,使得問題一直存在,這就導致所謂「領導者把組織搞死了,還怪罪員工!」「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如果組織經營階層的領導風格如此,將形成缺乏創新與改革的企業文化。

經營主管或企業領導的素質與思維模式的僵化是企業變革成長的最大障礙,可是這些人卻也是每天在組織裡大肆宣揚組織要創新改革的人,他們號稱「鼓勵創新」,卻不容許員工犯錯。將公司建立的管理制度或標準作業程序(SOP),視為是組織工作的憲法,是把過去成功做事方式有效地保留,不會思考因環境變遷而改變或修正,即使顧客或民眾抱怨,組織常依然故我。「變革」是說給別人聽的,或是要求別人改變,而主管對於自我說法與作為間的不一致性,卻少有察覺!

筆者常參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輔導,幾乎每次都可以看到如下的例子:某單位提出報廢逾齡的四十輛運輸車,主事單位就提出採購四十輛新車的替換要求,這有如組織職位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人離職就補一個人,層層主管就依法蓋章同意。

這看起來是理所當然,少有人會挑戰這做法的合宜性!如果有人提出質疑,為什麼必須如此呢?也許過去運輸車的載重量低,現在是否可以透過提高車子的載重量而降低採購的車輛數?或是將運送的工作外包,對公司是否更為經濟、有效?如採用外包,給公司帶來的效益為何?……相信透過這樣的討論,一定會做出不同的決策!

推動變革的心法:培養「聞、思、修」的思維習慣,破除慣性思維
多數人工作與生活的思維方式有如煮蛙理論,生活在自己習慣的舒適區裡,對環境改變或沒有「聽聞」,或沒有進一步的「思辨」、「修持」,展現出來的是鴕鳥心態、自滿、自我感覺良好!

能夠辨識問題進而推動創新變革的人永遠是極少數,可能低於一%,也就是社會或企業的創新常是由這些極少數的人所推動。創新變革不是一次性的活動,而是持續性的歷程!如何讓少數的創新創意想法,能夠在組織中討論,進而發覺問題和機會、修正相關的管理作為或制度,需要管理者擁抱持續變革的意識,建構成為組織鼓勵創新、容忍失敗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本書為落實企業革新提供了許多具體作為的建議,值得企業領導者做為日常管理的參考。

佛說,世界有十萬八千法門,但是正知見可能只有一種,秉持著正知見,就可以容納十萬八千法門。了解「變」的本質,以平常心來看待,並持續地提醒自己,將能夠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洞燭機先,進而從中學習成長,發現學習的喜悅。這也將為個人及組織帶來先機,占盡優勢!

「變」不是說給別人聽的,或只是要求別人改變。因此,對顧客、員工、民眾的抱怨,都是組織及個人察覺問題,進而思考問題解決及創新改善問題的來源,才能夠推動持續的變革精進。


以上摘自《全面革新:企業必須拋棄舊的思維與做法,才能再創下一波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