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華爾街的放逐者:要撈多少錢,他們才肯罷手?




他,在金融海嘯前,大聲疾呼,賣掉銀行股!他,被媒體戲稱為「CEO殺手」,與銀行CEO公開對嗆是家常便飯。他,努力擠進華爾街,想要賺大錢,最後卻發現,自己成了「華爾街的放逐者」

  ◆ CNN、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富比世、財星雜誌熱烈回響!
  ◆ 聯準會前主席Paul A. Volcker罕見推薦!

一本在華爾街人手一本,卻沒人敢承認的書,真實地揭露,在華爾街,你存進銀行的錢,是如何成為他們股掌間的籌碼跟你我一樣,麥克梅約大學畢業後,很想很想賺大錢。於是,他很想能有一天進到華爾街上班。然而,沒有顯赫身世,也沒有長春藤名校加持的他,一再被銀行拒於門外。

後來他轉而到聯準會擔任研究員,並因此結識當時兩任聯準會主席保羅沃爾克與葛林斯班。有了聯準會資歷的加持,五年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打進了華爾街,先後任職於瑞銀、雷曼、瑞士信貸、保德信證券、德意志銀行。原本以為,可以從此以自己的專業闖出一片天。但此刻的他卻痛苦地發現:華爾街實際運作的方式,根本與外面想像的不一樣。

他曾經寫了一千多頁的報告,對金融泡沫提出預警,但沒人鳥他;他勇敢對金融業大老闆提出質疑,卻開始被同業揶揄排擠。他依據專業做出降低評等的決定,最後換來被老闆掃地出門的結果。直到,榮景的泡沫破滅,金融海嘯發生。世界終於明白,他多年前的預警是正確的,而他也徹底弄懂了所謂的「華爾街文化」。

如今,麥克梅約堅定不改其志,持續在華爾街上進行縝密透徹、獨立、誠實的分析,從不手下留情。這本書是他在華爾街浮沉二十多年的真實紀錄,記錄了大銀行家們的貪婪,見證了業者如何背叛股東與投資大眾,如同一記宏亮震耳的警鐘……孟格提醒投資人:「千萬不要低估誘因的力量!」查理.孟格 Charlie Munger(又譯蒙格或曼格)巴菲特50年的合夥人,以低調著稱。他說:我想,我這輩子一直都比同年齡的人,更了解動機的威力,但我始終低估它的力量」

科斯托蘭尼說只有少數人能投機成功,關鍵在於與眾不同,並相信自己: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當同事、朋友、親人、媒體或專家都建議賣掉股票時、採取和這看法相反的作法,是非常困難的,尤其對沒有經驗的新手更是困難,即使是擁有豐富知識、懂得一切理論並想遵守的老手,在群眾心理的壓力下,也會在最後一刻改變看法,並告訴自己市場上最恐怖的一句話:「雖然理論上應該要買進,但這次不一樣!」訓練有素的投機家不一樣,他們有自信,還有點玩世不恭和自負,所以他們能不理會群眾的歇斯底里,甚至把它們當作最好的反向指標。

科斯托蘭尼說他最喜歡到證券交易所,因為世上再沒有一個地方像那裏一樣有那麼多傻瓜,倒不是他對傻瓜感興趣,而是為了採取和他們完全相反的作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和你持反意見呢?答案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無知的,他們只想賺錢,卻不在事前花時間研究、學習。但是,難道連媒體和專家也是無知的嗎?

是的,和市場的智慧比起來,所有人都是無知的,加上為了賺錢,基金經理人只會叫你不斷地交易,媒體只會不斷迎合大眾口味漲時喊漲,跌時喊跌,大部分有智慧的人則避免擋人財路,不會公開說出真相,一些學術界專家則礙於未來與基金公司的合作關係,常會幫忙背書,或只說出部分對基金公司有利的事實,最重要的一點是,大部分的投資人之所以會被這些謊言所欺騙,是因為他們自己相信一夕致富的幻想,而自願被騙的。


以上部份摘自《華爾街的放逐者:要撈多少錢,他們才肯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