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勇於冒險》非典型人生建言

面對來上課的新同學,我喜歡讓他們先確認一件事情:「你想不想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如果不想的話你現在可以離開教室了」大家通常會會心一笑,並在心裡回答:「哪有人不想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的?」



事實上,不想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的人多的是,他們終其一生追求的是「穩定」。還有更多人雖然嘴巴上說想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但實際的作為卻還是在追求穩定。

穩定對人的吸引力之所以如此大,因為它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之一。在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論」中,「安全的需求」的優先性只僅次於「生理的需求」,意思是說,除了不要餓死之外,一般人第二需要被滿足的,就是這虛幻的「安全感」。

相對地,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屬於「自我實現」或「自我超越」的需求,是最高層次的需求。一般而言,需要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才會想追求高層次的需求,但是在不學習的狀況下,大多數人只會停留在低層次的需求裹足不前。因為演化的大腦告訴我們,生存下去勝過一切,也因此我們常常為了追求穩定,而付出過大的代價。 

人生充滿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穩定的工作或生活並不存在。有沒有哪一種船絕對不會擱淺呢?有,不出港的船,但這並不符合造船的目的。同樣地,想要一個不會遇到挫折、低潮的人生,就是不要做任何冒險的事,但這卻會讓你的人生黯然失色。人生猶如一股奔流,沒有暗礁,激不起美麗的浪花。



其實追求穩定也沒什麼不對,問題就在於一旦你開始追求穩定,你就會與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絕緣,因為這兩件事情在本質上是衝突的。換句話說,冒險就是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

冒險之於人生幸福,就好比股價漲跌之於投資獲利。你不可能又要股價不波動,又要獲利;或者更不切實際地要求,不想歷經股價下跌的時期,只想享有股價上漲的獲利。這種不存在的好康,只有在理專的口中才會出現,因為他們總是推廌「比定存好,又沒有風險」的金融產品。在投資理財上你可能會被理專騙,然而在人生旅途上,你多半是自己騙自己──被安全感的假像所騙。

股市是個很好的比喻,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冒險行為都值得承擔,你必須想方設法地降低或避開「非系統風險」,而只承擔能帶來風險溢酬的「系統風險」。前者指像投資個股時會碰到與大盤脫鉤的劇烈漲跌,後者則是指投資追蹤大盤的指數型基金或ETFs時,所承擔的大盤指數波動。股市可透過分散投資等策略來消除非系統風險,而人生卻只能靠終身學習和培養智慧來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不敢冒險,其實是因為投資心理學裡著名的「損失規避」傾向,意指人們討厭損失的程度比喜歡獲利的程度大約強 2 倍,為了逃避損失人們願意付出極大的代價,常常使自己承擔了極大的風險(eg.喪失機會成本)而不自知。

將損失規避心態擴及人生的面向,也就是「害怕失敗」。害怕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項有可能是因為從小教育環境所養成的「定型心態」(相對於「成長心態」)。

例如稱讚小孩「聰明」或稱讚小孩「努力」,其實有很大的差別。稱讚小孩「聰明」這種天生的特質,容易造成小孩的「定型心態」而不願意挑戰較困難的事以避免失敗。因為一旦失敗,就推翻自己很聰明的說法,便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相對地,被稱讚「努力」的小孩,會培養出「成長心態」而較不害怕失敗,因為他知道失敗有可能只是不夠努力,而自己永遠可以藉由努力學習,挑戰更困難的事,並從中的到成就感。

其實失敗、挫折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至於成功經驗能學習到的反而不多。研究成功心理學多年,發現成功人士的成功經歷大異其趣,但失敗者的經歷卻大同小異。換言之,了解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並沒有多大幫助,因為成功無法複製;但從別人或自己失敗經驗中學習,則可避免自己犯相同的錯誤,進而增加成功的機會。

大部分人都是追求穩定、避免改變與害怕失敗的,但這世界上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的人只有少數,所以如果你和大部分人一樣,是無法成功致富又幸福快樂的。勇於冒險與改變吧!愛因斯坦說:「重複做相同的事情,卻想得到不同的結果,這就叫精神錯亂。」

根據調查統計顯示,臨終者或高齡者回顧一生時,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年輕時沒有多冒一點險」。想要減少晚年的悔恨,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出正確的決策,承擔正確的風險以獲得報酬。然而最大的報酬不是在於冒險犯難所得到的成果,而是存在於積極投入生活與工作中那種蓬勃煥發(eudaimonia)的過程,以及回顧一生時那種自我實現的意義感與滿足感。



以上摘自周舜欽部落格、圖片來源:網路1網路2網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