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與受的原則跟外交原則一樣──務必給一拿十。──作家暨幽默大師馬克.吐溫
吃虧就是占便宜?施比受更有福?本書告訴你:這都是真的!這是一本二十一世紀的成功聖經!──耐吉基金會總裁/瑪麗亞.艾托
這是我所見過對人生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哈佛商學院教授/泰瑞莎.艾麥拜爾
這不是一個贏家全拿的世界,願意「給予」的人,往往反而能夠獲得更多!
雖然我們常認為給予者不是太傻就是太逆來順受,但這種人最後獲得的成就常讓人跌破眼鏡。為了解給予者為何能高踞成就金字塔的頂端,我會帶你看幾個驚人的研究和案例,這些資料都能證明為何貢獻益處多多,而且其實沒大家所想的那麼危險。
有「正向心理學明日之星」美譽,不到三十歲,就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終身聘教授的亞當‧格蘭特,當他還在哈佛大學念書時就開始探討目前最成功的企業家的行為動機,經過多年實證研究,他得到了一個簡單卻具有決定性的結論:我們的世界分成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三種人。「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
一般人總認為商場如戰場,掠奪才是王道,但格蘭特教授卻發現,能夠帶領公司走向成功的人,並不是「索取者」和「互利者」,反而是「給予者」。那些信奉「利他主義」的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往往才會是最後的贏家。
就像著名化學公司總裁杭士曼,曾經白白將九千八百萬美元的利潤拱手讓人,只為了信守和合作對象的口頭承諾;當公司經營慘澹時,他更不惜貸款來維持慈善事業。這些看似「吃虧」的決定,最後卻使他成為目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
格蘭特教授在書中透過令人信服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以及各種日常生活上的案例,以強而有力的論證說明「給予者最有力量」的道理,並告訴我們,未來將是「分享」和「合作」的時代,成功的鎖鑰在於「謙遜」和「柔軟」。當「索取者」只注重自身權益、「互利者」只衡量公平往來,只有「給予者」的影響力,才能真正為團體帶來穩定而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