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用錢買體驗而非買物質》快樂錢

台北市文化局舉辦了「揪遊台北」的活動,我有機會去參與重遊清代臺北城-南線的行程,走的路線是平常在台北常去的地方,像是植物園、建中、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南門。然而,帶領的吳智慶老師讓參與活動的成員有個全新不同的體驗。從臺北植物園之地下遺址、如何看文化層、建中紅樓的歷史到二二八事件當時的紀錄及影像、全臺唯一公營、東亞規模最大的樟腦及鴉片加工廠,旅遊學習不但增廣見聞寓教於樂,而且對於台北有新的認識與了解。這趟活動花了一點點的費用(交通費、餐點費用…),花錢花得很值得。這就是用錢買快樂。

但消費一定會帶來快樂嗎?不一定,若是用錢買物質可能不快樂,甚至會有些焦慮。最近,朋友買了一支新的HTC的手機,新機到手後,在聚會場合不斷和其他人的iPhone比較,拍照能力哪個比較好、蓄電力哪個比較持久、功能性哪個比較強,陷入患得患失的情況。為什麼用錢買體驗比用錢買物質容易得到快樂?因為物質容易比較,但是體驗無法比較。即使是一樣與我去參與揪遊台北重遊清代臺北城-南線的成員,我們的收穫及感動都不同,也就沒有誰的體驗比較好或比較差的問題,對自己的體驗選擇滿意度就很高。回顧過去是否做某個體驗相關的消費決策時,有83%認為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採取行動,錯過了這次的體驗活動。購買實體物品的剛好相反,覺得買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

花錢買的體驗若再搭配人際上的互動、與自我認知息息相關以及未來可以一說再說,快樂指數可以飆到最高。與朋友家人一起去泡溫泉,就是體驗的消費決策加上人際關係的連結。喜歡看畫展、聽音樂會的人,展現自己有品味且重視美學。泳渡日月潭、登玉山、自行車環島…這些體驗是能夠跟人分享故事,更增加自己的人生閱歷。正如社會學家弗列德.戴維斯所說,懷舊「讓我們看到過去的幸福與成就,覺得寬慰;由於這些幸福與成就一直存放在記憶銀行裡,我們在懷舊之時,能感到自己有幾分價值。」在買物質得到的東西很明確,但體驗能為你帶來的快樂比較持久。別為了享受物質的有形利益,而忽略了體驗帶給我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