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資訊氾濫,年輕人不易靜下心來深入閱讀,甚至對稍有難度的書籍即排斥,鍛鍊思考力的機會也跟著消失。
讀書的目的很多,除了吸收知識與資訊之外,也可能是為了應付考試、撰寫研究論文等。然而,讀書尚有另一項十分重要,但卻常被忽視的作用——鍛鍊思考力,簡稱「練腦」。
內容淺近,或是故事講得多而道理談得少的文章或書籍,快速翻閱即能掌握其中論點,通常不太能發揮練腦的功能。反之,論述深入、推理嚴謹,閱讀時感到有些難度,必須靜下來專心研讀,反覆思考才能理解的文章或書籍,才能達到練腦的功能。
這就像練習舉重一樣,每次練習都要挑戰更高一點的目標,試圖超越自己力量的極限,久之就會逐漸進步。若每次所舉的重量都不需盡全力,則力量難以增長。同理,如果只讀輕鬆的文章或書籍,思考力也不會獲得鍛鍊。基於此一認識,可以得到若干推論。
第一,讀書未必要完整記誦其內容,但一定要設法努力了解文中所談的道理。從「不懂」到「懂」的過程,有時雖然辛苦,但卻正是鍛鍊思考力的必經之途。有些多年以前讀過的書,內容已不太記得,但由於當時曾經用心想通過,對練腦已有一定的效果,甚至在練腦過程中,已漸漸地與其他觀念融合,發展成自己的思想架構。
第二,過了相當年紀以後,閱讀較有深度的書籍,可能感到格外困難。其中原因之一是:腦力已隨年齡逐漸退化,難以吸收咀嚼比較深奧複雜的素材。在舉重的比喻中,就像是肌肉已不能承受更大的重量,因此,力量很難再經由鍛鍊而有所進步。
第三,有人不太讀書,但由於「行萬里路」,在生活或實務決策的考驗中,有充分練腦的機會,因此事理明白,思路清晰。反之,有些人雖然「讀萬卷書」,但只求記誦而不求甚解,未能利用讀書來發揮練腦的功能,因此,雖能引經據典但卻在實際思考上未能活學活用,不能展現讀書的作用。
網路時代資訊氾濫,造成年輕人不易養成靜下心來深入閱讀的習慣,甚至對稍有難度的書籍即心存排斥。然而,在年輕時若未能經由「讀書練腦」來建立未來學習的思想架構,將對他們未來思考力的成長,以及終身學習的潛力,都會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
以上摘自《天下雜誌》380期,作者為司徒達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