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笑的科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心理學

用右腦大笑、用左腦分析
知道人為什麼會笑嗎?為什麼不同的人聽了同一個笑話卻有不同反應?笑話帶有什麼獨特的訊息?幽默有公式可循嗎?大笑時,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認知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的角度切入,網羅各種與幽默有關的研究及有趣的笑話,依序解釋幽默是什麼、分析幽默的目的,並說明幽默對我們的重要性。你將會知道:

.聽到笑話而使大腦釋出的神經傳導物質,竟然跟喝咖啡和吸毒時一樣?
.幽默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建構、推斷、解析?
.為什麼「驚喜」是幽默的重要元素?
.電腦在益智競賽中贏過人腦,但卻不能分辨笑話?
.人若愈幽默就愈聰明?

大腦的確相當龐雜:從這裡連結到那裡,接著又從那裡連接到其他更多地方,而整個系統卻沒有所謂的「最後部分」來決定我們的言行。我們大腦的行動,反而是讓各種概念彼此競爭以獲得最後結果。

這種途徑有它的好處,比方說它能讓我們推理、解決難題,甚至是閱讀書籍。儘管如此,有時它也會導致衝突,例如當我們想同時掌握兩種或更多不協調的概念的時候。要是這種狀況發生了,我們的大腦只懂得做一件事,那就是笑。

我們常把人類心智想得跟電腦一樣,以為它能從環境接收輸入訊號,並根據我們當下的目的行動;但這樣的觀點並不完全正確。與其說以有邏輯、控制良好的方式運作,大腦更像在同一時間執行多重任務。當它面臨模稜兩可的情況時不會當機,反而利用這些困惑達成複雜的思想。

當大腦接觸到的命題或資訊產生衝突時,它便會利用這個衝突產生新穎的解答,有時甚至會製造出前所未有的點子。幽默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我們在過程中感到喜悅;因此一個枯燥乏味的心靈,勢必是沒幽默感的心靈。我們從克服困惑獲得愉悅,我們想到解答時就會笑。

將幽默看成是社會及心理現象,對我們產生的挑戰之一是它不容易測量。大部分的科學家比較喜歡專注在笑這種具體的行為;因此,對笑的研究是相對透澈的。調查中更顯示,比起其他情緒反應,更常看到人們對彼此笑。我們每天平均會笑十五到二十次,不過這還是有很多變異,女人隨年紀增長,會漸漸比較少笑,但男人就不會如此。所有人都傾向在下午和晚上笑,而這個趨勢在年輕人身上最明顯。

所以說,笑的研究是我們企圖理解幽默的第一步,也就不奇怪了。亞里斯多德說:人類是唯一會笑的物種,在嬰兒還沒發出第一聲咯咯笑前,他們還沒有靈魂。他更進一步宣稱,每個嬰兒會在他出生後第四十天發出第一聲笑。尼采則描述笑是對存在性孤寂的反應。佛洛伊德的觀點就正面多了(這不是他往常的調性),宣稱笑是緊張和通靈能量的釋放。

當然,這裡的每個定義都有問題,在於它們都無法證明。我們無從測量通靈能量和存在性孤寂,未來也不可能會有。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霍布斯總把事情搞得一團混淆仍感到自在,憑他將笑稱為「從某種乍現的概念中,意識到我們自身的某種長才所升起的光榮自豪」。

笑,是我們實際能觀察、能測量的,研究笑這個行為的確有無窮的樂趣;但幽默更加顯露了我們的人性、我們如何思考和感覺,還有我們如何與他人連繫。幽默是一種心智的狀態。《笑的科學》要說的是一個概念:幽默與其最常見的表現方式,也就是笑,都是因為大腦仰賴衝突運作所產生的副產物。由於大腦須經常處理困惑或模稜兩可的情境,而我們的心智卻會偷跑、犯錯,最後往往將自己陷於複雜的泥沼裡。但這不是壞事,它反而使我們有適應力,笑的能力也是由此而來。

多年來,科學家早已知道幽默能增進我們的健康;而現在透過將幽默視為扎實的心智鍛鍊,我們才理解為何如此。幽默就像大腦的鍛鍊,正如體能鍛練強健體魄,保持好笑的視角是維持認知敏銳最健康的辦法。這也解釋為何羅賓威廉斯的獨角喜劇橋段,能提升我們解決字詞聯想的能力;心智就是要經常運作、被開拓與接受驚喜的。這類的喜劇可促使我們的大腦與困惑正面交手,激盪出新的火花。


雖然在本書中,我們將探索如何把幽默融入生活裡;但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目的不在於學習如何逗人笑或說出完美的笑話。這並不是說讀完本書,你無法成為一個更有趣的人,要讓一個人變有趣,關鍵不在於學些把戲或背些笑話,而是掌握如何以幽默來回應這個充斥衝突的世界。那麼你將會明白,為什麼喜劇沒有簡單的清單或規則可循,還有為什麼沒有一個笑話有辦法取悅所有人。幽默相當見仁見智,因為我們每個人處理複雜大腦裡意見不合的方式是獨一無二的。

以上摘自《笑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