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要工作?」在過去的時代,聽到這個問題,人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為了填飽肚子」或「為了買想要的東西」。
但是在現今社會,這種回答很缺乏說服力。因為除非有什麼特殊狀況,一般人都還不至於在食、衣、住方面有所匱乏,想要的東西只要合乎自己的生活水準就能入手,有時只要再努力一點,甚至還能稍微奢侈一下。因此我們要重新思考:「所以,我們究竟為什麼工作?」
概略地說,「工作的理由=金錢+工作的意義」,可以這樣表現。如果把「金錢」置換成想養活自己而必需的物品也可以,亦即賺錢是為了確保必要的物質條件。「工作的意義」是除了「金錢」以外工作的理由,在此,我們先假設「工作會令人感受到意義與愉悅,使心靈充實」。
「金錢」與「工作的意義」究竟哪一方比較重要,因時代而有所不同。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大家會一面倒地追求「金錢」,無論如何要先拚命養活自己,把「工作的意義」置於其次。隨著社會富裕,金錢的「地位」逐漸降低,相對地,工作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這時問題就出現了:與「金錢」相比,所謂「工作的意義」概念抽象、難以界定。正因為不容易定義,「工作的意義」這項要素較難讓人意識到;但不明顯並不表示重要性低,「工作的意義」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人為了生存雖然要吃飯,但卻不是單純只為吃而活著。
在「金錢」比重減少的當下,各位必須更深刻地瞭解「工作的意義」;否則「工作的理由」將變得虛無,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持現實世界運作的,正是人們的工作。
人會直覺地知道,為了自我實現,必須要工作。因為作為「真正的人」而不只是動物,工作是必要的。所以,最好所有的人都能致力於工作,而且感受到心中對工作的熱情,把握金錢之外「工作的理由」。不過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個道理不僅限於個人,也適用於公司,所謂「工作的理由」正是公司存在的道理。
幾年前「牟利究竟是不是件壞事」曾蔚為話題,的確,如果賺錢只是一種手段倒無可厚非。但如果動機跟目的都只是為了賺錢,就不值得鼓勵。
本來,追求財富或物質上的富足只是種方法,公司也應該為其他的目的與價值服務。所以企業不能只奉營利為最高價值,如果獲利是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會變成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要是動機、目的、事業本身全都以賺錢為目標,就會形成「為了賺錢而賺錢」的社會風氣。所以,公司與個人一樣,都必須思考「生存的意義」。
本書的旨趣正是將工作以「意義」的觀點整理出許多相關箴言。基於工作不只是賺錢手段的想法,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對工作進行更深刻地思考。
「金錢」是量的概念,而「工作的意義」屬於質的概念。相對於前者是物質上的富足,後者則是心靈上的。如果從「金錢」的觀點出發,工作就是一種勞動,重點在於「辛不辛苦」。另一方面,工作如果從「價值」的觀點來看,就是一種志業,以「有不有趣」為主。如果從這樣的對立軸思考「工作的意義」,範圍將不只侷限於工作論,還會擴展到幸福論與人生論。
有人可能會覺得:聽起來好像很難、我做不到等等。不過,這就是活在已克服飢餓的富足社會中人類的宿命,也就是身而為人,而不是動物的命運—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如果把工作視為一種義務,感覺會很嚴肅,但要是當成自己想做的事就會覺得輕鬆,做了肯定比沒做有趣,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們既幸運又不無沉重地生而為人,而不是動物,並且活在這個時代。所以如果渾渾噩噩地生活,只是睡跟吃,其實真的很無聊。
但是在現今社會,這種回答很缺乏說服力。因為除非有什麼特殊狀況,一般人都還不至於在食、衣、住方面有所匱乏,想要的東西只要合乎自己的生活水準就能入手,有時只要再努力一點,甚至還能稍微奢侈一下。因此我們要重新思考:「所以,我們究竟為什麼工作?」
概略地說,「工作的理由=金錢+工作的意義」,可以這樣表現。如果把「金錢」置換成想養活自己而必需的物品也可以,亦即賺錢是為了確保必要的物質條件。「工作的意義」是除了「金錢」以外工作的理由,在此,我們先假設「工作會令人感受到意義與愉悅,使心靈充實」。
「金錢」與「工作的意義」究竟哪一方比較重要,因時代而有所不同。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大家會一面倒地追求「金錢」,無論如何要先拚命養活自己,把「工作的意義」置於其次。隨著社會富裕,金錢的「地位」逐漸降低,相對地,工作的意義顯得更為重要。
這時問題就出現了:與「金錢」相比,所謂「工作的意義」概念抽象、難以界定。正因為不容易定義,「工作的意義」這項要素較難讓人意識到;但不明顯並不表示重要性低,「工作的意義」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人為了生存雖然要吃飯,但卻不是單純只為吃而活著。
在「金錢」比重減少的當下,各位必須更深刻地瞭解「工作的意義」;否則「工作的理由」將變得虛無,這並不是件好事。因為維持現實世界運作的,正是人們的工作。
人會直覺地知道,為了自我實現,必須要工作。因為作為「真正的人」而不只是動物,工作是必要的。所以,最好所有的人都能致力於工作,而且感受到心中對工作的熱情,把握金錢之外「工作的理由」。不過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這個道理不僅限於個人,也適用於公司,所謂「工作的理由」正是公司存在的道理。
幾年前「牟利究竟是不是件壞事」曾蔚為話題,的確,如果賺錢只是一種手段倒無可厚非。但如果動機跟目的都只是為了賺錢,就不值得鼓勵。
本來,追求財富或物質上的富足只是種方法,公司也應該為其他的目的與價值服務。所以企業不能只奉營利為最高價值,如果獲利是公司最重要的價值,會變成為了賺錢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要是動機、目的、事業本身全都以賺錢為目標,就會形成「為了賺錢而賺錢」的社會風氣。所以,公司與個人一樣,都必須思考「生存的意義」。
本書的旨趣正是將工作以「意義」的觀點整理出許多相關箴言。基於工作不只是賺錢手段的想法,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部分,希望大家對工作進行更深刻地思考。
「金錢」是量的概念,而「工作的意義」屬於質的概念。相對於前者是物質上的富足,後者則是心靈上的。如果從「金錢」的觀點出發,工作就是一種勞動,重點在於「辛不辛苦」。另一方面,工作如果從「價值」的觀點來看,就是一種志業,以「有不有趣」為主。如果從這樣的對立軸思考「工作的意義」,範圍將不只侷限於工作論,還會擴展到幸福論與人生論。
有人可能會覺得:聽起來好像很難、我做不到等等。不過,這就是活在已克服飢餓的富足社會中人類的宿命,也就是身而為人,而不是動物的命運—我們只能盡力而為。如果把工作視為一種義務,感覺會很嚴肅,但要是當成自己想做的事就會覺得輕鬆,做了肯定比沒做有趣,這是一定的道理。
我們既幸運又不無沉重地生而為人,而不是動物,並且活在這個時代。所以如果渾渾噩噩地生活,只是睡跟吃,其實真的很無聊。
人類身處於歷史及社會中,在歷史與社會裡我們找到自己,也感受到與「世界」的關聯。而其間的橋梁正是「工作」,工作具有聯繫「自己」與「社會」的力量。透過「工作」使「自己」與「社會」產生聯繫,也就是在歷史與社會中找到自己擔任的角色。角色會帶來責任感,責任感又與生存的意義相關。
除了「賺錢」以外,「工作的理由」還包括什麼?這個疑問也意謂著思考:什麼是富裕的社會、何謂人類的生活、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於是我們不只從經濟面著眼,還會以更多元的觀點來看世界。
除了「賺錢」以外,「工作的理由」還包括什麼?這個疑問也意謂著思考:什麼是富裕的社會、何謂人類的生活、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於是我們不只從經濟面著眼,還會以更多元的觀點來看世界。
精選語錄→
我的生命中充滿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正因如此,我成功。-麥可.喬丹(傳奇籃球員)
「想成為某號人物」的人很多,但「想做些什麼」的人卻很少。-長岡半太郎(物理學家)
真正的方法只有三種。
正確的方法。錯誤的方法。以及我自己的方法。-馬丁.史柯西斯(金獎導演)
跟好人為伍像慶典,
與惡人同行是修行,
在困難中持續進行的,才是真正的工作。-小林春(日本人間國寶)
請思考接下來的方向。
你現在究竟從事什麼工作?
所做的事情對自己來說重要嗎?
對別人而言重要嗎?
而且對眾人重要嗎? -手塚治虫(日本漫畫之父)
挑戰不成功而後再度挑戰的人,將會展現新的光芒,
但避開挑戰的人會直接萎縮,不會再展開新的人生。
頂多只能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度過空虛的人生吧。-岡本太郎(藝術家)
我的生命中充滿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正因如此,我成功。-麥可.喬丹(傳奇籃球員)
「想成為某號人物」的人很多,但「想做些什麼」的人卻很少。-長岡半太郎(物理學家)
真正的方法只有三種。
正確的方法。錯誤的方法。以及我自己的方法。-馬丁.史柯西斯(金獎導演)
跟好人為伍像慶典,
與惡人同行是修行,
在困難中持續進行的,才是真正的工作。-小林春(日本人間國寶)
請思考接下來的方向。
你現在究竟從事什麼工作?
所做的事情對自己來說重要嗎?
對別人而言重要嗎?
而且對眾人重要嗎? -手塚治虫(日本漫畫之父)
挑戰不成功而後再度挑戰的人,將會展現新的光芒,
但避開挑戰的人會直接萎縮,不會再展開新的人生。
頂多只能過著隨波逐流的日子,度過空虛的人生吧。-岡本太郎(藝術家)
以上摘自《金錢之外,工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