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開啟你立刻就能活用的想像力

你知道,右腦的α波是想像力的泉源嗎?
你知道,要怎樣做白日夢,才會讓你產生創意嗎?
你知道,紅色情境能讓人專注,藍色情調能幫助你創造力倍增嗎?
你知道,關掉腦袋某個區域後,想像力將如脫韁之馬嗎?                  

你知道,腦力激盪會議是沒有效果的嗎?
你知道,最有創意的公司把所有洗手間集中在一塊?
你知道,創意團隊的密碼--Q值的力量嗎?
你知道,每增加1%高學歷的新移民,就會讓這個國家的專利產出提升15%嗎?

暢銷書《大腦決策手冊》作者雷勒,對於最新發展的創意科學的全貌,提供了一幅充滿火花與啟式的描繪。雷勒擷取了腦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精彩實驗成果,走訪世界許多角落的成功創意經驗,粉碎了種種有關創意的迷思,證明想像力和創意不是只有少數幸運兒才能擁有的天分,我們都能夠學習如何開啟想像力。

你將會得知,巴比狄倫的寫歌靈感、詩人的靈性從何而來,馬友友如何展現出高超的琴藝,平面設計大師葛拉瑟如何構思商標。你將會了解,Google為什麼創新的商業點子層出不窮,皮克斯工作室如何引爆動畫電影的不斷躍進,意諾新網站為什麼能幫助大企業解決最艱難的問題,以色列為什麼能跟矽谷並駕齊驅。

洞見時刻是如何發生的。它是我們最重要的心智才能:去想像從未存在的事物的能力。我們把這種能力視為理所當然,但是我們的生活卻是由它所塑造。收音機播放著流行歌曲,你口袋裡裝著科技小產品,牆上掛著藝術品,以及窗台上安裝了冷暖氣機,浴室櫥櫃裡存放著藥妝品,還有你現在坐著閱讀這本書的椅子,在在都是這種能力的結晶。

全然神祕的創意,它如何發生,甚至何時降臨,都是難以理解的。這意味著我們的創意突破,通常都伴隨著外力。事實上,直到啟蒙運動時代,想像力仍舊等同於更高級的能力——具有創造力,意味著能夠直通繆斯女神,讓創造之神發聲。由於人們無法了解創意,所以便假設他們最好的點子來自其他地方:想像力是從外面找來的!(畢竟,英文裡的靈感inspiration,也有吸入、吸氣之意。)
  
創造力的神祕難測,連科學家都要敬畏三分。研究神經反應時間或視覺機制是一回事,但是要怎樣測量創造力呢?由於這個主題的本質令人望而生畏,因此往往受到研究人員的忽略。最近有一項調查顯示,在19502000年間所發表的心理學論文當中,研究創造力流程的不到1%

就連這項人類才能的演化,都令人困惑。大部分認知技巧都有詳盡的生物史背景,可以追蹤出它們的演化軌跡。但是創造力卻不行,人類的想像力並沒有明顯的先質。人腦皮質裡沒有所謂專事發明的神經元模組,甚至在其他靈長動物身上,也找不到原始的創作衝動的證據。猴子不畫畫,黑猩猩不寫詩;而曾經展現出基本解題能力的,多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動物,例如新喀里多尼亞烏鴉。換句話說,創造力的誕生就像洞見的產生,不知打哪兒來。

然而,這並不表示我們沒有辦法很嚴謹的研究想像力。除非我們了解產生新想法的整套心智過程,我們將無法了解,為什麼人類會這麼特別。也因此,本書一開頭就要先讓大家回歸想像力源起的物質基礎:頭顱內重量不過1.4公斤的組織。

心理學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曾經把創造力流程,描述成「一大鍋沸騰的點子,裡頭所有東西都在狂亂嘶吼與跳動。」現在,我們總算能首次看到這個大鍋子,看到這個巨大的帶電細胞網路。正是這些腦細胞網路,也就是神經元網路,讓我們得以在舊點子之間,形成新連結。我們能替腦部斷層掃瞄儀所顯示的思想活動,拍攝快照,並且在神經元快要得出某個答案時,測量它們的興奮程度。想像力或許看起來有如神奇的魔術——新點子就這麼憑空出現;但是,我們現在已經開始了解這場魔術背後的手法了。

雖然藝術家說:「創意是一個動詞,一個非常花時間的動詞」,但是《開啟你立刻就能活用的想像力》可以讓這個動詞立刻成為「現在進行式」,幫助你開啟腦袋裡有關創造力的種種潛能,也幫助你如何善用別人的腦袋,串連眾人的智慧,讓你自己的想像力不受羈絆,讓你的創意源源不絕!

以上摘自《開啟你立刻就能活用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