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思考的盲點:為何真相就在眼前,我們卻視而不見?



看得見的錯誤容易解決,看不見的盲點,才是各種問題的關鍵;當所有人都期待專家給我們答案,卻不知道其實專家也會犯錯。扭轉人為失誤,找到解決問題的契機!

邏輯謬誤、人為失誤充斥各領域,有些失誤無傷大雅,有些卻可能奪取人命,如果連專家都會犯錯,究竟我們該相信誰?從分析人類如何獲得、儲存與使用知識,藉此「打開」專家的腦袋,從中取得有用的知識,運用於生活與工作上;並釐清為何人類必然會犯某些錯誤,如果錯誤產生,又該如何解決。

魯格提出一套研究多年的理論──檢核法(Verifier Method),從核心基礎「形式邏輯」出發,帶領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拼湊出謎團的樣貌,在滿布失誤的人生途徑中,找到一條最正確的道路。

關於專家,你應該知道……
LESSON 1專家可以做出其他人所做不到的事。

LESSON 2專家的技能經常不能符合現實狀況。

LESSON 3同一個領域中,高手並沒有比表現普通者更聰明。

LESSON 4專家擁有其專業領域中的大量資訊。

LESSON 5人類認為困難的事,不見得真的很難。

LESSON 6專家經常不知道自己知道些什麼。

LESSON 7專家犯的錯誤比新手更多。

○○二年,我開始研究《伏尼契手稿》,沒想到才幾個星期,就靠著一枝筆、墨水和複製的牛皮紙稿,得出驚人的發現我找到如山的鐵證,證明手稿裡的字體既不是什麼罕見語言,也不是密碼,而是荒謬的騙局。這本看似煞有介事的古籍,裡頭的內容毫無意義,非常有可能只是一個騙子為了跟修道院騙錢而弄出來的垃圾。我找到的證據扎實有力,足以投稿至得先經同儕審查才能登出的學術期刊而我這篇投稿是將近半世紀以來,相關研究中,第一篇交由學術社群審核的解密報告。
  
  到現在,全世界的《伏尼契手稿》迷仍會慷慨激昂地爭辯,我這套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論點。大家都想不通,各領域的專家人才濟濟包括數學、解密學、語言學與其他領域怎麼可能會沒人看出我這個外行人所見到的重點呢?很簡單,專家會犯錯。
  
  雖然,我不是解密專家,但在人為失誤(humanerror),尤其是專家失誤等領域,我可是內行人。在我這一行,我們專門研究專業技能的取得過程,所以很清楚專家犯錯時,多半是摔在哪些地方。如果你知道怎麼找出那些盲點,一眼就可以看出專家在哪些地方犯了錯。九十年來,研究《伏尼契手稿》的專家,就是用盲點在研究這部手稿,他們只聚焦在他們認為重要的地方,忽略了從頭到尾一直在眼前的其他可能性。
  
  《伏尼契手稿》這個謎,儘管解得很漂亮,卻不是我的最終目的。我和同事想追求的,是一個更大的目標。具體地說,我想測試一個我研究多年的理論,而《伏尼契手稿》只是第一個被拿來測試的對象。我和同事把這一整套概念、理論和策略稱為「檢核法」(VerifierMethod)。我們認為,這套嶄新的檢核法能給科學界帶來極具震撼的貢獻,因為它可以用來檢核任何領域的專家。如果以刑警辦案來比喻,這套方法可解開最棘手的懸案,因為它特別能處理這種狀況:相關資訊不缺,但始終無法破解的問題。
  
  本書的前三分之二在談如何打開專家的腦袋,取得裡面的知識。像我這樣的科學家試圖解開專家的腦袋,是因為我們想設計出可以幫助專家的軟體。在這部分,你會看到一些很有意思的人物,如賭場高手、密碼破解者、西洋棋大師、劍術大師、釀酒師。此外,還有莎士比亞時代某個容易受騙的君王,以及獨來獨往的騙徒;甚至,我們會看到伊莉莎白一世竟聽信某個與巫師無異的占星家之言。這些人,每一個都是另類領域中的高手,就連詐騙分子也是!我們要藉由他們去了解專家。從這部分的討論,我們得出的具體結論是:專業知識有其限制,就算你懂某些東西,不代表你可以將它們形諸文字,去教導別人,或是告訴他人你對某個問題的看法。
  
  如果科學家夠聰明,他就會懂得使用各種方法口頭技巧、視覺技巧或工具去汲取相關專家的知識。人類是非常視覺化的動物,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科學家會使用人類最古老的小技巧去汲取並轉移知識:透過畫圖,善用人類一眼就能掂量事物輕重的天賦。
  
  本書第二部分會談到知識的視覺化和表述法,在這部分,我會說明我是如何使用視覺工具,來揭開《伏尼契手稿》的真相(起碼我自認為這是真相)。
  
  解開任何神祕事物的線索,絕對跟我們對問題的看法,以及在腦中形成的圖像有關。專家之所以無法解決問題,經常是因為盲點:真相就在眼前,但他們視而不見。他們腦中的圖像,不符合他們的眼睛(或者他們認為自己眼睛)所見到的真實狀況。我們要怎麼幫助他們打破這種盲點呢?你可以利用檢測法之類的系統,去檢測或者檢視他們的作法,然後教導他們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利用檢測法來處理問題,成效卓著。我們發現讓人類去做人類擅長的事,最能真正解決問題。人類所擅長的,就是一眼掃描大量的資料,然後利用他們對某問題的累積知識來找出解決之道。為了讓視覺化更發揮作用,我們需要工具來輔助,因此我們決定研發軟體來支援人類視覺化的過程。我們所開發的「搜尋視覺化軟體(SearchVisualizer)」,可以讓你即使因語言隔閡而看不懂眼前的資料,也能迅速瀏覽網路的搜尋結果。
  
  本書後三分之一會詳細解釋上述這些概念的意思視覺化工具、腦中的圖象,以及盲點核心的衝突不過,在此我要先迅速跟各位分享胃潰瘍的故事,藉此讓大家對這些概念有宏觀的了解,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專家的盲點有可能致人於死地。胃潰瘍會讓人生不如死,幾世紀以來,甚至到了二十世紀,醫生對於胃潰瘍幾乎束手無策,只能開些制酸劑,並建議病人注意飲食,減輕生活壓力。後來,有兩位澳洲醫生挑戰了這個正統的胃潰瘍觀點。他們認為,胃潰瘍並不是壓力對人體造成的反應,而是胃裡的一種細菌在作怪。這種觀點不受好評,理由可想而知,因為人類的胃是極酸環境,幾乎沒有一種細菌可以存活得了。
  
  然而,數年後,這兩位澳洲醫生真的把胃裡的這種細菌找出來了,而且證明有很大比例的胃潰瘍是因此造成,所以,這一類的胃潰瘍,只要施以標準的抗生素治療就能痊癒。
  
  會引起我注意的,正是這類問題。遇到這類問題時,你沒辦法指著某人,說錯誤就是從他的決定開始;要找出這類問題的錯誤源頭,並不容易。這類問題之所以一直沒有答案,並非沒有足夠的技術或資料去解答真實狀況絕對比沒有足夠的資訊或技術更加複雜有時,是因為沒能正確地去審視問題,有時則是因為答案雖然沒錯,但就是不完全正確。
  
  有時候,謎團的每一塊拼圖已經在我們手上,但就是沒人搞懂該怎麼把這些拼圖拼起來,還原它本來的面貌。這樣的謎團,正是我的興趣所在。顯見的錯誤一看就知道,橋梁斷裂、飛機墜毀、企業倒閉,這些都是一連串誤判所引起的。對於這類可見的錯誤,有很多科學方法可以解決,但有些錯誤是隱晦難見的。而本書,本質上就是要探討看不見的錯誤尤其是有良知的專業人員,因個人盲點而無意間犯下的隱形錯誤。



以上摘自《思考的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