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 星期二

不理性敬上:行為經濟學家為你解答專業工作、消費生活、愛情婚姻的迷思

親愛的艾瑞利:

遇到難以決定的事物時,你有什麼大致的建議嗎?我想買車已經想很久了,但就是打不定主意。

──約翰

算你幸運,有個法寶能夠解決你的難題,而且你已經有了,那就是:銅板。人頭面代表A款車,數字面代表B款車,然後把硬幣拋到空中,看銅板落地後翻到哪一面,讓上天幫你做決定,但我猜銅板還沒掉下來之前,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拉大層次來看,如果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還是不知道哪個選項最好,表示每個選項的整體價值都大同小異。這不是說每個選項都一樣,而是它們的價值相差不大,很難分辨出孰好孰壞。畢竟,要是很好分辨的話,我們早就下決定了。

既然知道各選項的價值差不多,勢必要考量時間的機會成本。為了不浪費更多時間在這件事上,我們必須逼自己拿定主意,這時銅板就派上用場。銅板一旦離手,我們就得自問到底希望銅板落在哪一面、正視我們的偏好、不再三心兩意。

書籍與有聲書

親愛的艾瑞利:

我身邊偶爾會有人討論最近看過的書,我雖然知道內容,卻不太敢加入討論,因為我是聽有聲書版本。我為什麼會覺得聽有聲書沒面子?第二我想問,該怎麼辦?

──寶拉

我們的聽力和理解力在小時候養成,因此記不得以前聽懂別人說的話曾經是一大挑戰。反觀閱讀與寫作能力,卻是我們長大一點後才學的技巧,學習過程剛開始的痛苦掙扎,我們還歷歷在目。因為這樣的差別,大家容易覺得讀比聽更難,更值得驕傲。

我給妳的第一個建議是,要知道這樣的邏輯未必正確,讀得懂未必比聽得懂更厲害。兩者甚至應該對調才對。看到你的問題後,我特別去買了一本有聲書,搭長途飛機時拿來聽。結果發現書用聽的比用看的更難──不過我聽的是諷刺小說作家馮內果(Kurt Vonnegut)的《加拉巴哥群島》(Galapagos),可能內容真的比較艱澀。

我第二個建議是:把妳的感受換句話說。例如,如果討論到妳喜歡的書,不妨說:「我很享受那本書。」就不必說那本書很好看;如果是比較生硬的書,則可以說:「那本書有難度。」就不必說那本書很難讀。

如果這兩個建議對妳都沒效,或許也該是我們廣義定義「閱讀」的時候了,畢竟現在獲得資訊的方式有很多,有聲書也是其中一種。這樣聽起來好像作弊,但妳說不定會因此帶動「閱聽即閱讀」的革命,讓很多人聽有聲書時更自在。

甜甜圈與自由意志

親愛的艾瑞利:

如果大家所做出的決定多半受到環境的影響,那不就表示人沒有自由意志?

──麥特

是,也不是。想像我每天一早就到你辦公室,把剛出爐的甜甜圈擺滿在你眼前,這樣持續到年底,你不變成胖子的機率應該接近零吧。環境有了,我們的行為多半會被牽著走。但我們也別自暴自棄,我們還是能下定決心抗拒甜甜圈的誘惑,不跟同事叫甜甜圈外送。日常生活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營造適當的環境,降低失敗的機率。

我們有能力打造有助於發揮所長、戰勝弱點的環境,這正是自由意志的展現。

通勤與適應

親愛的艾瑞利:

我們是新婚夫妻,現在為了住在哪裡一個頭兩個大。我們該選擇住在市區,圖個上班方便?還是考量房價便宜、環境也比較好的郊區呢?

──市區小倆口

你們不妨考量幾點。首先,人的適應力很強,不管住屋是大是小、環境是綠樹如蔭還是水泥叢林,我們都能逐漸習慣生活的變動,而且比預期得還快。以我自己為例,幾年前的一場意外造成我嚴重燒傷,生活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後來慢慢習慣生活上的改變,現在的生活比當初想的還要好很多。

很多事我們都能調適得很好,但有些事就沒那麼容易了,甚至完全無法習慣。可惜通勤就是一例。每天從郊區通勤到市區上班,想到就煩。

通勤生活不容易適應,我們只好認了,但如果能知道箇中原因,就能深入了解適應過程的本質。假如我們知道每天七點半出門,八點五十五分就能到達辦公室,通勤變得可以預期,很快就能適應。偏偏我們無法未卜先知,知道交通狀況和塞車情形,所以何時能進辦公室永遠說不準。正是這樣的不確定性,我們才會很難習慣通勤,一早起床就心神不寧,擔心上班會遲到。

也因此,我建議你們把上班地點列為一大考量。通勤距離對於生活品質的影響,比你們想的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