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想瞭解如何避免陷入心物二元論的窠臼,如何讓身體和心智合作愉快,回頭看看古希臘人會很有幫助。尼采稱讚古希臘人是「人類最好的榜樣」,希望當代的學術發展最終能夠師法希臘。不過希臘人可不只學術方面足以成為典範:「我們一天一天變得更像希臘人,首先是……思想與價值觀層面,」尼采在一八八五年的日記中說,「不過希望總有一天,我們的身體也能跟上!」
希臘人使尼采著迷的一點,在於他們對健美肉體的推崇。最完美的人類沒有什麼脆弱肉體和永恆靈魂之間的斷裂,其自身就是一個存在整體,肉體與心智能夠妥貼地相輔相成。尼采在一八八八年的筆記中寫道:「一個人要是蔑視肉體,簡直犯了最離譜的錯誤。這種錯誤會害得所有智識發展都變成病態。」
身兼雅典將軍、歷史學家及傳記作家的色諾芬(Xenophon),曾經簡單總結出希臘人的特質。色諾芬年輕時就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之一,他在西元前四世紀寫成的回憶錄中,追述蘇格拉底斥責他的同學艾彼格尼斯(Epigenes)太過懶惰,不只懶於思考,生活也太過怠惰,對性格與思維造成損害。
「你根本缺乏鍛鍊。」一日下午,蘇格拉底這樣對艾彼格尼斯說。這年輕人隨口回答他沒有運動的習慣(他和查德正好相反:有腦子沒肌肉),但蘇格拉底才不接受這種說法。這位老哲學家首先談起健美體魄對戰爭的重要性,士兵要是不夠強壯、破綻百出,很容易被殺死,或者被抓去作奴隸或人質。蘇格拉底說,體能強健的雅典人「生活更快樂、更有成就,也能留給後代更多遺澤。」
不過,維持身體強健當然不只是軍人的義務。蘇格拉底說,強健的體格讓身體更適合面對各種挑戰。「你要相信我的經驗,」他告訴艾彼格尼斯,「只要身體健康,面對任何磨難你都不會吃虧。」顯然他指的不單是競賽、勞動、戰爭這些場合。對蘇格拉底來說,哲學同樣也可以透過運動來發揚:「許多人的心智都受到健忘、消沉、暴躁、狂亂這些問題折磨,那是因為他們健康狀態不佳,使得智識受到這些情緒所驅使。」
指出運動對軍事行動及智識的益處之後,色諾芬用一個非常希臘的觀念做結:我們只有一次人生,青春又如此短暫,要是只求健康,不努力跑得更快、更久,讓肌肉更強壯,就等於是白白浪費可以突破自我的機會,無法體驗克服痛苦、努力奮鬥不懈的特殊喜悅。由班傑明‧糾微特(Benjamin Jowett)翻譯的英譯本中,蘇格拉底語調抒情,又帶有滿腔熱血:
人往往會在對身體的輕忽中不知不覺老去,直到他終於擦亮眼睛,發現身為人類,自己其實具有無限潛能,能夠使肉體的力與美臻至完美。如果一個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缺乏突破自我、發掘潛能的動力,就無法獲得榮耀。
重點來了:運動對古希臘人來說並不只是一項無趣的義務。確實,身為公民士兵必須體格強壯,也確實有很多人對於每天都要在身體上塗油,然後一邊呻吟一邊進行競技或重訓覺得很厭煩。不過,全希臘上至色諾芬這樣的貴族,下至蘇格拉底一類平民,大都將運動視為培養健全人格的一種方式。運動屬於每一個希臘人,而不是操控在少數職業運動員或查德這樣的健身教練手中。他們持續練習短跑、摔跤、投擲標槍,不是只因為戰爭或健康考量,而是由於運動能磨礪靈魂,也有使人沉醉其中的魅力。
說得更明白一點,以下就是古希臘人給我們的啟示:運動可以修身養性、帶來歡愉,當然,還附帶結實的肉體。
▍鍛鍊你的品德肌群
為什麼運動能修身養性?「品德」這個詞放在現代聽起來就很老派,帶有灰塵和樟腦丸的沉悶氣味。但是品德不是什麼保守派道德魔人或愛裝正經的假道學專用的空泛詞彙。英文的品德「virtue」是翻譯希臘文的「arête」而來──這個希臘字本義則是「卓越」。
瞭解這個字的本義對現代人很有幫助,使我們知道品德既不是純粹講求認知上的德性,也不是單指生理現實,而是看重一個人的整體表現。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其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主張品德並非虛構的概念。他嘲諷那些只會空口談倫理卻不實踐的理論家,就像一位病人很仔細地聆聽醫生診斷,卻無視醫生開的所有處方。「品德並非我們的天性,但也不是違反天性,」亞里斯多德說,「我們天生適合接受這樣的觀念,並將其轉變為一種習慣去貫徹。」簡單一句話,品德來自習慣的養成,不是說說就好。
不過光養成習慣還不夠,品德也和慾望有關──我們在道德上表現優秀,不只是因為習慣性的反射動作。亞里斯多德說,「我們渴望做個好人,並從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
品德還和選擇有關:要是我們沒有選擇追求卓越的權利,那麼有任何缺點也不是我們的錯。「沒有人會怪罪別人天生醜陋,我們只怪罪不運動或不好好打理自己的人,」亞里斯多德說,「談到天生缺陷與意志薄弱,評判基準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品德是做出合理的決定,我們會對動不動就暴怒的網球選手皺眉頭,是因為我們知道他是個大人了,應該要更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合乎情理也是成就品德的重要因素,亞里斯多德認為品德是兩種極端之間的中庸之道。舉例來說,勇敢是介於懦弱和魯莽之間的中間值。(順帶一提,查德就是魯莽的代表,所以電影裡他才會落得在衣櫥裡被人槍殺。)一個勇敢的橄欖球選手,不會在要被對手擒抱的時候尖叫逃走,但是也不會蠢到在進攻時慢慢走進一群超壯防守球員中間。他會判斷狀況,適時閃躲或迂迴前進,做好他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會用合理的方式行動,隨時注意比賽狀況,一方面要贏,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的腿被撞斷。
品德是習慣、慾望、合理性的總合,所以亞里斯多德稱其為「人的一種狀態」。也就是說品德是人的性格傾向,不是單純的心理或身體狀態,需要行為、慾望、思維和意志共同協作。這些要素加起來,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謂的「實踐智慧」,希臘文拼作「phronesis」。(這個字的拉丁文prudentia語義就是「審慎」。)實踐智慧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中謹慎行動,逐漸累積出來的巧妙訣竅,這是很典型的古希臘式知識養成:不單靠頭腦,也靠手腳實際操作來學習。
古希臘人如此注重教育中的運動,正是因為運動不但鍛鍊肌肉,也鍛鍊品德。在這方面,古希臘人的接受度很廣,舉例來說,除了體育競技和戰士訓練外,他們也認可跳舞的道德性。在色諾芬的文章〈晚宴〉(Dinner Party)中,蘇格拉底讚美一位表演在劍鋒上翻筋斗的舞者,說她的體操技巧教會她何謂勇氣。即使是主張心物二元論的柏拉圖,也贊同這種觀點。在《對話錄》系列最後一冊《法律篇》(Laws)中,他描繪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會提供公民武術、遊戲、舞蹈訓練。和亞里斯多德與色諾芬一樣,柏拉圖的理想也符合古希臘典型:在肉體和精神方面都加強鍛鍊,並享受鍛鍊的成果。(話說回來,「柏拉圖」(Platon)這個他在摔跤場上獲得的稱號,希臘文原意即為「寬闊、健壯」。)
古希臘人這種觀念頗具遠見。慢跑或登山一類的運動,確實可以培養耐性、謙卑等品德。如今我們再次發現許多古希臘人習以為常的道理:運動不但可以訓練身體,也能同時涵養心靈。
像我這樣的阿宅上健身房時,總會困惑在跑步機上跑得氣喘吁吁,或是努力練核心肌群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專注在培養品德這一塊,倒是很有激勵效果。不過,強調品德更重要的原因,是讓每個對健身有興趣的人保持動力。我們打網球、踢足球、游泳、跑步,不只是為了變美或逃避死亡的威脅,經年累月運動下來,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格也有微妙轉變,變得更有自信、謙卑、大方、有耐性。這就是古希臘人教我們的道理:踏出健身房後,我們不只肌肉變得更大塊,整個人都有所提升。而且這是持續一生的功課,不是什麼只撐得過一季的流行風潮。
▍運動的快樂讓我們更完整
運動不只提升人品,也能使我們愉悅。就如亞里斯多德所說,做個好人這件事本身就能給人滿足感,各種體育競賽的過程還能給人更多微妙的快樂感受。色諾芬所謂「肉體力與美的完美狀態」,也就是指運動能讓人感受到自己是完整的個體,因而獲得快樂。
運動時的心理狀態也能使人快樂。無論是簡單散個步或是挑戰登山,都能帶給運動者心理上的報償,比方說,散步可以啟發遐想,登山則使人更認識自我。這些運動帶來的快樂都來自身體與心智間的交互作用。
如果一輩子都得不斷運動,樂在其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此一來,就算在比賽中輸掉、沒有達成目標、覺得自己不夠壯、心肺功能沒有提升,還是可以盡情享受運動的過程。舉例來說,我們就算不能像瑜伽大師一樣把身體盤成一個麻花結,還是可以體會到作瑜伽時伸展身體及冥想帶來的至福感受;就算每次都挨一記拳被打中鼻子,我們還是可以享受練空手道那種混雜痛苦與自由的快感。只要記住運動帶給心靈的快樂,我們就更願意走進健身房,穿上壓縮褲、運動鞋、空手道服,或其他各種運動服。
所以,我主張「聰明的運動」,不是指一定要去鑽研保健食品功效或是買下最新型血壓計,但更不是要各位效法查德變成一個肌肉發達的蠢蛋。我希望運動者擺脫心物二元論的刻板印象,從每一次踏步、推舉、揮拳、拉伸、踢腿之中獲取更多成果,而且一直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即使自己日漸老化、心肺功能日漸衰退也不改初衷。聰明的運動就是奉獻全身心,趁著能動時敞開胸懷接受自己的全貌,並享受與這樣的自己相處。
希臘人使尼采著迷的一點,在於他們對健美肉體的推崇。最完美的人類沒有什麼脆弱肉體和永恆靈魂之間的斷裂,其自身就是一個存在整體,肉體與心智能夠妥貼地相輔相成。尼采在一八八八年的筆記中寫道:「一個人要是蔑視肉體,簡直犯了最離譜的錯誤。這種錯誤會害得所有智識發展都變成病態。」
身兼雅典將軍、歷史學家及傳記作家的色諾芬(Xenophon),曾經簡單總結出希臘人的特質。色諾芬年輕時就是蘇格拉底的追隨者之一,他在西元前四世紀寫成的回憶錄中,追述蘇格拉底斥責他的同學艾彼格尼斯(Epigenes)太過懶惰,不只懶於思考,生活也太過怠惰,對性格與思維造成損害。
「你根本缺乏鍛鍊。」一日下午,蘇格拉底這樣對艾彼格尼斯說。這年輕人隨口回答他沒有運動的習慣(他和查德正好相反:有腦子沒肌肉),但蘇格拉底才不接受這種說法。這位老哲學家首先談起健美體魄對戰爭的重要性,士兵要是不夠強壯、破綻百出,很容易被殺死,或者被抓去作奴隸或人質。蘇格拉底說,體能強健的雅典人「生活更快樂、更有成就,也能留給後代更多遺澤。」
不過,維持身體強健當然不只是軍人的義務。蘇格拉底說,強健的體格讓身體更適合面對各種挑戰。「你要相信我的經驗,」他告訴艾彼格尼斯,「只要身體健康,面對任何磨難你都不會吃虧。」顯然他指的不單是競賽、勞動、戰爭這些場合。對蘇格拉底來說,哲學同樣也可以透過運動來發揚:「許多人的心智都受到健忘、消沉、暴躁、狂亂這些問題折磨,那是因為他們健康狀態不佳,使得智識受到這些情緒所驅使。」
指出運動對軍事行動及智識的益處之後,色諾芬用一個非常希臘的觀念做結:我們只有一次人生,青春又如此短暫,要是只求健康,不努力跑得更快、更久,讓肌肉更強壯,就等於是白白浪費可以突破自我的機會,無法體驗克服痛苦、努力奮鬥不懈的特殊喜悅。由班傑明‧糾微特(Benjamin Jowett)翻譯的英譯本中,蘇格拉底語調抒情,又帶有滿腔熱血:
人往往會在對身體的輕忽中不知不覺老去,直到他終於擦亮眼睛,發現身為人類,自己其實具有無限潛能,能夠使肉體的力與美臻至完美。如果一個人不重視自己的身體,缺乏突破自我、發掘潛能的動力,就無法獲得榮耀。
重點來了:運動對古希臘人來說並不只是一項無趣的義務。確實,身為公民士兵必須體格強壯,也確實有很多人對於每天都要在身體上塗油,然後一邊呻吟一邊進行競技或重訓覺得很厭煩。不過,全希臘上至色諾芬這樣的貴族,下至蘇格拉底一類平民,大都將運動視為培養健全人格的一種方式。運動屬於每一個希臘人,而不是操控在少數職業運動員或查德這樣的健身教練手中。他們持續練習短跑、摔跤、投擲標槍,不是只因為戰爭或健康考量,而是由於運動能磨礪靈魂,也有使人沉醉其中的魅力。
說得更明白一點,以下就是古希臘人給我們的啟示:運動可以修身養性、帶來歡愉,當然,還附帶結實的肉體。
▍鍛鍊你的品德肌群
為什麼運動能修身養性?「品德」這個詞放在現代聽起來就很老派,帶有灰塵和樟腦丸的沉悶氣味。但是品德不是什麼保守派道德魔人或愛裝正經的假道學專用的空泛詞彙。英文的品德「virtue」是翻譯希臘文的「arête」而來──這個希臘字本義則是「卓越」。
瞭解這個字的本義對現代人很有幫助,使我們知道品德既不是純粹講求認知上的德性,也不是單指生理現實,而是看重一個人的整體表現。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在其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Nicomachean Ethics)中,主張品德並非虛構的概念。他嘲諷那些只會空口談倫理卻不實踐的理論家,就像一位病人很仔細地聆聽醫生診斷,卻無視醫生開的所有處方。「品德並非我們的天性,但也不是違反天性,」亞里斯多德說,「我們天生適合接受這樣的觀念,並將其轉變為一種習慣去貫徹。」簡單一句話,品德來自習慣的養成,不是說說就好。
不過光養成習慣還不夠,品德也和慾望有關──我們在道德上表現優秀,不只是因為習慣性的反射動作。亞里斯多德說,「我們渴望做個好人,並從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愉悅感。」
品德還和選擇有關:要是我們沒有選擇追求卓越的權利,那麼有任何缺點也不是我們的錯。「沒有人會怪罪別人天生醜陋,我們只怪罪不運動或不好好打理自己的人,」亞里斯多德說,「談到天生缺陷與意志薄弱,評判基準也是如此。」也就是說,品德是做出合理的決定,我們會對動不動就暴怒的網球選手皺眉頭,是因為我們知道他是個大人了,應該要更能控制自己的脾氣。
合乎情理也是成就品德的重要因素,亞里斯多德認為品德是兩種極端之間的中庸之道。舉例來說,勇敢是介於懦弱和魯莽之間的中間值。(順帶一提,查德就是魯莽的代表,所以電影裡他才會落得在衣櫥裡被人槍殺。)一個勇敢的橄欖球選手,不會在要被對手擒抱的時候尖叫逃走,但是也不會蠢到在進攻時慢慢走進一群超壯防守球員中間。他會判斷狀況,適時閃躲或迂迴前進,做好他該做的事。也就是說,他會用合理的方式行動,隨時注意比賽狀況,一方面要贏,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的腿被撞斷。
品德是習慣、慾望、合理性的總合,所以亞里斯多德稱其為「人的一種狀態」。也就是說品德是人的性格傾向,不是單純的心理或身體狀態,需要行為、慾望、思維和意志共同協作。這些要素加起來,就是亞里斯多德所謂的「實踐智慧」,希臘文拼作「phronesis」。(這個字的拉丁文prudentia語義就是「審慎」。)實踐智慧是指人在不同情境中謹慎行動,逐漸累積出來的巧妙訣竅,這是很典型的古希臘式知識養成:不單靠頭腦,也靠手腳實際操作來學習。
古希臘人如此注重教育中的運動,正是因為運動不但鍛鍊肌肉,也鍛鍊品德。在這方面,古希臘人的接受度很廣,舉例來說,除了體育競技和戰士訓練外,他們也認可跳舞的道德性。在色諾芬的文章〈晚宴〉(Dinner Party)中,蘇格拉底讚美一位表演在劍鋒上翻筋斗的舞者,說她的體操技巧教會她何謂勇氣。即使是主張心物二元論的柏拉圖,也贊同這種觀點。在《對話錄》系列最後一冊《法律篇》(Laws)中,他描繪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會提供公民武術、遊戲、舞蹈訓練。和亞里斯多德與色諾芬一樣,柏拉圖的理想也符合古希臘典型:在肉體和精神方面都加強鍛鍊,並享受鍛鍊的成果。(話說回來,「柏拉圖」(Platon)這個他在摔跤場上獲得的稱號,希臘文原意即為「寬闊、健壯」。)
古希臘人這種觀念頗具遠見。慢跑或登山一類的運動,確實可以培養耐性、謙卑等品德。如今我們再次發現許多古希臘人習以為常的道理:運動不但可以訓練身體,也能同時涵養心靈。
像我這樣的阿宅上健身房時,總會困惑在跑步機上跑得氣喘吁吁,或是努力練核心肌群到底是為了什麼,如果專注在培養品德這一塊,倒是很有激勵效果。不過,強調品德更重要的原因,是讓每個對健身有興趣的人保持動力。我們打網球、踢足球、游泳、跑步,不只是為了變美或逃避死亡的威脅,經年累月運動下來,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格也有微妙轉變,變得更有自信、謙卑、大方、有耐性。這就是古希臘人教我們的道理:踏出健身房後,我們不只肌肉變得更大塊,整個人都有所提升。而且這是持續一生的功課,不是什麼只撐得過一季的流行風潮。
▍運動的快樂讓我們更完整
運動不只提升人品,也能使我們愉悅。就如亞里斯多德所說,做個好人這件事本身就能給人滿足感,各種體育競賽的過程還能給人更多微妙的快樂感受。色諾芬所謂「肉體力與美的完美狀態」,也就是指運動能讓人感受到自己是完整的個體,因而獲得快樂。
運動時的心理狀態也能使人快樂。無論是簡單散個步或是挑戰登山,都能帶給運動者心理上的報償,比方說,散步可以啟發遐想,登山則使人更認識自我。這些運動帶來的快樂都來自身體與心智間的交互作用。
如果一輩子都得不斷運動,樂在其中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此一來,就算在比賽中輸掉、沒有達成目標、覺得自己不夠壯、心肺功能沒有提升,還是可以盡情享受運動的過程。舉例來說,我們就算不能像瑜伽大師一樣把身體盤成一個麻花結,還是可以體會到作瑜伽時伸展身體及冥想帶來的至福感受;就算每次都挨一記拳被打中鼻子,我們還是可以享受練空手道那種混雜痛苦與自由的快感。只要記住運動帶給心靈的快樂,我們就更願意走進健身房,穿上壓縮褲、運動鞋、空手道服,或其他各種運動服。
所以,我主張「聰明的運動」,不是指一定要去鑽研保健食品功效或是買下最新型血壓計,但更不是要各位效法查德變成一個肌肉發達的蠢蛋。我希望運動者擺脫心物二元論的刻板印象,從每一次踏步、推舉、揮拳、拉伸、踢腿之中獲取更多成果,而且一直享受做這件事的過程,即使自己日漸老化、心肺功能日漸衰退也不改初衷。聰明的運動就是奉獻全身心,趁著能動時敞開胸懷接受自己的全貌,並享受與這樣的自己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