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強調透過快速重複、反覆驗證來製造新產品的世界,我們總是忘了退一步確認自己是否在往期盼看到的未來前進。哲學中的批判和推理的能力,以及從歷史和文學中培養的思辨力,都是離開大學後仍要不斷精進的重要能力,如果不從大學就開始學習,之後才想培養就很難了。
《沉思錄》奧里略:「人們總在鄉間、在海邊、在山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避難所,但其實任何地方都比不上在自己的心中找到平靜與無憂無慮……, 所以永遠要在心中留下避難所,讓自己能重新來過。」
我們應該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蘇格拉底稱為「精靈」 (dainnon),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靜靜等待時機,而非漫無目的地橫衝直撞,追求成功的獵人才能獵取到最大的獵物。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老子的生命之道》
我們常認為聰明才智和企圖心是領先的關鍵,但謹慎觀察時常更有效也更有智慧。學會跟著自己的嗅覺,跟隨好奇心或興趣,或許能到達企圖心無法到達的地方。
試著跳脫高度競爭環境中那種凡事追求速成的捷徑思維。我(史蒂文·普萊斯菲爾德)已經74歲了,所以請相信我,你們還有很多時間,大好的青春,別擔心同儕會「擊敗你」或「跑在你前面」,真實地體驗這個社會,開始失敗。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生的目標應該是認識自我、與自己的靈魂產生連結。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避免失敗,我也一樣,但我一生中最棒的事卻發生在我大難臨頭又無依無靠的時候,你究竟是誰?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去闖蕩、上失敗,然後找出答案吧!
我們的時代患了流於表面的病,我們就像是普拉特河(Platte
River),有一英里寬卻只有一英寸深。我常說:「如果想成為億萬富翁,就要發明能讓人放縱的東西。」確實有人發明了:網際網路、社群媒體。這個樂園讓我們不斷分心,但不變的是永遠只流於表面,不會讓人深入了解。真正的作品及成就感與網路所能提供的正好相反,它們深入探討某個面向—不論是書、專輯、電影—而且 不斷向更深層探尋。
創意運作的方式與眾不同。努力是因為受到啟發,而非必須努力,這樣努力才有樂趣,讓人有力量度過每一天,人生不再只是「年輕人的競賽」,而是「激發靈感的遊戲」。關键就在於每個人都能受到啟發,不論年齡、性别、文化背景,在靈感之前人人平等。擁有創造力時,就跨越了競爭,因為在創意的世界,每個人都獨一無二,沒有人可以和別人一模一樣,就永遠不用擔心有競爭。擁有創造力時,就能無條件地為他人喝采,因為別人的成功也是我們的成功。
-
跟著自己的好奇心去探索,而不是跟隨現在什麼最「熱門」。如果好奇心引領你去的地方,也成為社會追求的方向,那你就能得到非常好的待遇。
去做那些你計畫要做的事,但少一點焦慮,少些苦惱,少帶一些情緒。凡事都需要時間醞釀。
-
可以不要聽:「新聞」、「愛抱怨、愛生氣、易起衝突的人」、「任何試圖用不明確,甚至不存在的危機來嚇唬我們的人」。
-
不要做與自己道德良知衝突的事。並非因為其他人在盯著我們,而是你終究會過不了自己這關。自尊心就是你看待自己的名聲,只有你最清楚。
-
忽視那些不公平。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公平這件事。在自己的出發點上,好好努力發揮。人不大會改變,所以最終,你會得到你應得的,別人也會得到他們應得的。到最後,每個人都得到一樣的審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