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讓天賦自由》天命四要素




四個關鍵問題,決定你是否活出自己──
天資 / 什麼是你真正的力量所在?
熱情 / 哪件事讓你永遠充滿活力?
態度 / 你讓際遇左右生命,還是用態度創造運氣?
機會 / 如何為你的熱情找到實踐的管道?
我們每一個人,任何時候,只要願意,都可以做到。

社會就像一個交響樂團,每個人都有一種擅長的樂器,如果天生愛打鼓的人,指揮告訴他現在樂團最缺的是彈鋼琴的人,不缺打鼓的人,而彈鋼琴的地位是最顯而易見的,他因此放棄打鼓、改彈鋼琴,整個交響樂團奏出的曲調會如何呢?

如果大家都很努力的話,當然不至於走音,只是欠缺了生命力、欠缺了感動人的爆發力。如果愛打鼓的人站對了位置,彈鋼琴的人也選對了位置,那麼一切水到渠成,就會造就一首渾然天成的樂章。

你該創造的是質感人生──教你活出質,而不只是追求量
盡最大的力量,成為你自己
◎創造你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
讓你的人生安可不斷
人生不是只有對或錯兩種答案
◎自由與踏實的活出自我本色
你,壓抑了心靈深處的熱情嗎?
◎你聽到了嗎?整個世界都在告訴你什麼才是你的人生方向
時間雖然不可逆,但人生永遠有各種可能性
◎讓人生安可不斷的創意能量
自製你的人生
找到你的人生關鍵字
◎別讓人生卡住了!
不要用你的人生,實現別人的夢想
◎學校是學習的沃土,不要成為創意的殺手
◎長久以來對「智力」的錯誤(或過時)認知,可能導致錄取的員工只有聰明,卻無創意
面對一群不快樂、沒有熱情的員工,將會拖慢企業的成長
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才是真正屬於你的工作
與其賴活,不如堅定活出夢想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本月週二單堂講座已額滿,週四尚有少許名額


1、「週二」單堂講座 5/29 () 投資人の 6 大心理偏誤 已額滿
2、「週四」單堂講座 5/31 () 諮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 3 大學派5/29(二)前報名,不須帶書並贈送獨家講義。需在 2 天前報名。 首次預約即爽約~列入拒絕往來(含:預約後又取消)報名前請務必自行考量。請參考:週二、週四單堂講座說明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鄉民都來了:無組織的組織力量




這是歷史上頭一遭,掌控全球合作的工具竟然非由政府或機構組織所獨有。網際網路和行動電話改變了人們群聚及合作的方式,也同時燃起了一場場前所未有的革命。這些工具如何改變了我們的行為,做事的方法,甚至是我們每一個人。

我們天生就愛聚在一起,而網路工具消除了集體行動的種種限制,於是鄉民全都來了!人類熱愛群聚、分享和互助合作,可是溝通協調的困難,卻阻礙了我們想要「在一起」的天性。不過自從有了網路,一切都不一樣了!各式各樣的社交平台,幫助我們聚在一起,完成共同的目標:揪團、分享照片、集體評論、搞革命……,還有什麼是我們不能一起做的呢?

傳統的組織不能無限擴張,因為管理成本會不斷提高。可是網路世界卻徹底讓管理成本崩盤,造就驚人的群體行動。如果你曾在較大的組織中工作,你一定了解管理制度所要付出的代價:時時刻刻都有開不完的會、做不完的文書行政工作、凡事都得經過層層長官批示。這是組織完成任務的必要之惡,不是嗎?網路顛覆了組織的運作規則,讓管理成本崩盤,因而驅動了自發的集體行為,我們的世界也隨之改變。

過去在品質上把關的品管模式已經行不通了,這是個先出版再篩選的年代。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以書籍出版為例,過去我們倚賴出版商為書籍的品質把關,相信每本書都有一定的價值;而今所有人都能創作,網路人氣才是書籍出版的保證。這是個百花齊放的年代,也是個良莠不分的世界,不管你喜不喜歡,世界運作的方式已經改變,我們也該換個方式思考?

這一切還是建立在網民的默契上,你必須了解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所有的網路合作行為,都仰賴使用者之間的承諾、有效的工具和默契。承諾是我們參與一個團體的基本原因,工具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默契則是大家沒說出來的遊戲規則。如果你要在這個世界生存,你必須了解它的遊戲規則;如果你想在這個世界開創新藍海,你必須了解遊戲規則背後的形成原因。


以上摘自《鄉民都來了》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有關投資與人生最重要的事




沒有一個人來到投資生涯的門口時,投資哲學就已經充分成形。哲學一定是在一段很長的期間內,從各式各樣的來源累積許多觀念的總和。少了人生的教訓,不可能發展出一套有效的哲學。

哲學必須建立在對生活的實際觀察上。你必須察覺世界上發生了什麼事,以及那些事情造成哪些結果。只有這樣,當類似的情況發生,才知道如何運用學過的教訓。沒能這樣的話,大部分的投資人都將更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受害於過去犯的錯誤。

『經驗就是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所得到的。』好時光只會給我們壞的教訓,讓我們以為投資很簡單,以為投資有什麼秘訣,以及不用操心風險。經歷過一些大風大浪:停滯性通貨膨脹、閃亮五十股崩盤,以及一九七○年代的「股票已死」;一九八七年的黑色星期一,道瓊工業股價指數一天內跌掉二二.六%:一九九四年的利率激升,導致對利率敏感的債務工具急轉直下;一九九八年的新興市場危機,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倒閉;二○○○年到二○○一年科技股泡沫爆破;二○○一年到二○○二年的會計醜聞,以及二○○七年到二○○八年的金融危機。最寶貴的教訓是在艱苦的時光中學到的。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你拿什麼定義自己》哲學家經理人




韓第希望學生是個會思考的生意人,成為哲學家經理人去質問身處的世界,找出自己生命和工作中的首要目標,做自己的主人,而非老闆的奴隸。

有沒有任何信念是他們會一心堅持的,寧願違抗命令,不顧後果?有什麼底線是絕不會越過的?個人的道德標準究竟該不該凌駕於合法的權威之上?好人是否應該遵守壞法或惡令?這些都是哲學上的老問題,卻很重要。這些問題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企業經常忽視的,只要它們的手段在「技術上」不犯法,甚至是不被發現就可以。為達目的而容許使用各種手段,其實正是企業界的文化。權力引誘人腐化。

韓第把哲學概念引進管理教育的嘗試,但學生不認為這很重要。反而是實用佔了哲學的上風。現實需要會窄化我們的視野,走好下一步的這個需要,使我們在旅程中不敢向四周張望,因此既看不見路的走向,也看不見自己錯失了什麼風景。能把握最好機會的人,通常是心胸開放的人。提升個人所需的能力最好的方式是有導師帶領,加上從嘗試與犯錯中學習。反省自己所做的嘗試,特別是所犯的錯誤,永遠是有用的方法。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台灣在最近二十年來的發展趨勢是財團勢力獨霸、政府放任市場力量掠奪、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勞工工作不穩定性大增、人民生活不確定性風險提高等現象,這是台灣社會逐漸崩壞的後果。

在「貧窮產業」充斥的今天,廣大受薪者在低薪、低勞動條件的就業環境中遊移,身心障礙勞工的處境更為險峻;貧窮,已經不是刻劃「社會救助」的那一天線,而是跟隨在我們身旁無法揮去的夢魘,今天我們不面對,明天,我們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問題與困難,當然也會有機會和挑戰,現在我們這一代,也面臨殘酷的全球化競爭、社會上的問題…物價上漲、薪資不漲、大企業機構紛紛裁員、上班族不斷加班而漸漸沒有選擇喪失自己的競爭優勢…等諸多問題,但如果是抱怨社會現況、責罵政府無能,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都沒有負責而自怨自艾,若是如此者,你一定會在35歲時失業,再來會遇到中年危機,面對之後的悲慘人生(各方面)。所以,你準備好了嗎 ?(摘自陳祐霖老師部落格)

其實最好的因應方式便是學習,此外真的別無它法。在這時間要慢慢建立個人品牌、誠信、塑造個人不可取代性與競爭優勢,如此一來,雖然社會影響會對你有所衝擊,但是影響不大,因為已經先做好足夠的準備了。每個時代(不論好壞、繁榮或是蕭條時期),都有人賺錢/賠錢,成功或是失敗,希望你能成為把握住機會,順利成功發展的那群人。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打響自己就1招》品牌化


好的行銷組合會讓顧客知道產品的存在、告訴顧客應該怎麼感受它,並為下一步搭起舞台。若能好好地經營,行銷會建立起知名度,跨越抗拒,並引發人們對產品的興趣。

「這是我能為你服務的項目,以及我的報價。」這樣的訊息很容易被忽略,因為提供的訊息和其他人一模一樣。真正的行銷,會同時訴諸人們的情感與理智層次。我們都要做決策,甚至在購買重要的東西時 我們會同時用心和用腦一起做決定,而且多數是情感會戰勝理智。

所以,當精煉於品牌化時,行銷會產生的四種效果:

一、知名度:當某個目標市場第一次接觸行銷訊息時,對這個群體的成員來說,知名度會使他們認知上有所轉變從忽略這個服務提供者早就存在,到了解他/她確實存在。假如潛在顧客對你的存在毫不知情,他們就不會選擇你。如:最近很熱門的『淡定牌紅茶』一夕爆紅!南投魚池鄉「淡定紅茶」狂賣。

二、親密度行銷訊息多次曝光後,有些潛在顧客會開始對你的個人品牌發展出正面感受,即使他們還不太清楚產品的細節。這就是為什麼飲料類電視廣告的節奏都如此熱情動感或是找藝人代言:行銷人員希望你在飲用他們的汽水時(甚至在沒有飲用時),都擁有美好的感覺。建立親密度需要時間,這也是「堅持」對行銷如此重要的原因。即使你看不到短期成果。

三、了解度:親密度會引導人們進一步認識與探索。關於這一點,好的行銷會幫助消費者了解服務提供者,他們如何以及為何對消費者有利,或是他們為何是消費者的正確選擇。你同時訴諸理智和情感層次,提供潛在顧客一些工具,以便讓他們做出正確決策。

四、價值門檻在某個關鍵點,潛在顧客會在心中暗自決定,「這個人提供我某種有價值的東西,我就是要它。」

品牌化過程發生在行銷之前,若沒有強勢的品牌,行銷通常通常無法產生效果。強勢品牌是所有行銷作為的穩固基石,因為產品識別的每一個面向標誌、廣告文案如何撰寫、誰是發言人都根據品牌而設定。品牌是顧客考慮產品的首要理由。

品牌化永遠關乎情感。好的品牌化活動會激發目標市場的強烈感受,諸如:信心、幽默、或是「耍酷」的欲望。品牌化影響人們心中的決策中心。當你擁有了強勢的個人品牌,你不用做什麼就會吸引新生意上門,在潛在顧客多次接觸你的品牌後,他們就會自動來找你。無須做任何工作,新生意就上門,沒有什麼比這更酷的了。

以上部份摘自《打響自己就1招》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像佛陀一樣快樂》成人如何建立「安全依附」


祝福所有母親~母親節快樂。

成功的父母未必得要是優秀的心理學家。他們也不必是有天賦的教師。父母為了訓練孩子成為完美的成就機器而讓他們做的特殊練習,絕大多數根本沒有效果。父母只要夠好就行了。他們需提供孩子穩定且可預期的節奏。他們的管教要能符合小孩的需求,溫暖與紀律兼具。他們應該建立起安心穩當的情感連結,讓孩子在面對壓力時有可以求助的對象。他們必須在身邊以身作則,示範如何克服問題因為身教重於言教,有快樂的父母,才有快樂的小孩。

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和探索,他們需要感覺自己被那照顧他們的人所愛,他們也需要踏出去,走入這個世界,學著照顧自己。愈是覺得在家很有安全感,就愈有可能願意冒險外出探索。即「從出生到死亡,人類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我們依附對象提供的那個安全基地出發,向外進行一系列或長或短的探索。」小孩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之間的關係,會強烈影響孩子看待自己與世界的角度。

生長在和諧關係網絡中的孩子(安全依附型),知道如何加入陌生人的對話、如何解讀社交訊號。他們眼中的世界是個友善的地方。生長在險惡網絡中的孩子(逃避依附型、矛盾或紊亂依附型),可能會表現出膽小、退縮或躁進。他們時常感受到威脅,即使根本沒有那回事。他們可能無法解讀社交訊號,甚至從來不覺得自己的話值得一聽。

神經心理學家認為:童年發展出「安全依附」是成人以後「安全感」的來源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趨力,促使我們追求身心健康~追求整合。早期童年的依附模式也有助於預測未來人生中其他關係的品質(而非數量),尤其是戀愛關係。必須強調的是,並不是說早期的依附決定人的一生。成年後的狀態未必會嚴格遵循依附模式。因為成人可以藉由與良師、善友,重新建立「安全依附」的關係,以獲得內心「真正的安全感」。成人如何建立「安全依附」:

1導師
包括歷史人物,或精神導師。最好是現實生活中常有來往的。富蘭克林:「真正有智慧的人,會近身觀察有智慧者的言行,親自向其學習。」

美國的著名心理治療師巴登.高史密斯博士指出:自信沒人能給,但可以經由「心靈導師」的引導。他說:『在生活中擁有一位心靈導師,是很有價值的。身邊有個你所信賴、清楚自己在做些什麼、也了解你是誰的人,會讓你充滿自信...這是一份極其美好的禮物!如果你從來不曾擁有一位心靈導師,現在馬上去找。現代生活的種種問題,只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心靈導師可以增強你的自信!』

2、科學真理:
投資心理學(排除:股票明牌、技術線型)不提供個股操作建議,亦不評論個人投資策略或資產配置、正向心理學(排除:潛能開發、宗教靈修、風水命理、催眠、NLP…等非科學、不理性內容)

『一般人追求幸福的行為,事實上卻是不幸的開端?我們常常都是用錯誤的「努力方法」在生活著…』,如果誤用了心理學,反而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沒有「有系統的學習」,只是走馬看花式的聽演講,甚或誤學缺乏科學依據的「靈修類迷信」(如《祕密》《吸引力法則》...之類書籍所載內容真的比不學還糟糕!因此,「閱讀治療師」扮演著重要的過濾角色。

3、善友(善良而可信任,又有信用之友):
《心理醫師也想學的人生道理》一書中,有關幸福的秘訣:避開那些不值得我們花時間和付出信任的人,然後擁抱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的人。幸福的秘訣在於「選擇性注意」將時間和心力多花在:可以帶來長期滿足、心理上共同成長的社群。人生苦短,所以要遠離愚蠢與不善良之人。因為心理特質有群聚效應 (亦即不善良的人往往同時擁有許多負面的心理特質),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心智層次相當的人才會相互來往,共同組成優質社群)

4、固定的地點或聚會
提供安全庇護,讓我們能卸下防衛,並督促我們發展潛力和內在智慧。每週聚會的閱讀治療書院,以協助同學發展最高層次的 Eudaimonia 為教學目標。因為 Eudaimonia(蓬勃煥發)是衡量心理生活品質、個人潛能的蓬勃發展、生命熱情或自我實現。換言之,只有能將個人潛能開發出來的自我實現,才能達到所謂「真實的快樂」。

只有少數人能夠感受到早年經驗對大腦運作模式的影響。年紀漸長之後,我們會捏造謊言和揣測,以掩飾我們內心深處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的這個謎。若長大未統整過去經驗,有時還會以驚人的力道重重襲來。只有當我們能夠以深刻而整合的方式理解我們的人生,就能得到連貫一致的人生故事,達到整合之境。



以上摘自許世穎老師部落格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投資產業三大支柱(券商、投信、媒體)






學習投資理財有最重要的四大領域:投資理論、投資歷史、投資心理和投資產業,每個領域都有需要深入研究的知識與智慧,想要長期投資獲利,這四大領域的學習缺一不可。

前三個領域中,投資理論不全是你想像中艱澀難懂的公式和論述,反倒是像「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經濟學原則更為重要;另外,大多數投資人不是不看投資歷史,就是看得太短,導致不斷犯下投資史上重複出現的錯誤;而投資心理,則是實際操作時最重要的武器,向外可用以判斷市場氛圍,向內可檢視自己的投資決策。

至於最後一個領域,不但不是最不重要,反而是我覺得在四大領域中,最必須優先學習了解的領域。所謂投資產業不是指傳產業、金融業、科技業…要投資什麼產業才能賺錢。而是指和投資密切相關的三個產業:券商(經紀商)、投信(共同基金)和媒體。


由於這三個產業的工作內容和投資關係密切,所以常給人「投資專家」的形象。因此,什麼都可以相信專家,就只有投資不行。

原因一:影響投資結果的因素太多、太複雜,其中運氣又占了很大成分,所以根本沒有專家;原因二:從來沒有哪一個產業像投資產業一樣,和消費者之間存在那麼大的「利益衝突」,所以當他們提出「保證獲利」的投資建議時,你一定要搞清楚是「誰」保證獲利。

投資沒有穩賺不賠的妙方,也沒有按部就班的指示。更重要是的避開誘使許多人掉進的陷阱。試圖簡化投資的人,只會幫別人一個很大的倒忙。因此,查理.孟格:「不應該覺得投資做起來很容易;覺得它容易的人都很蠢。」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再想一下:好決策的關鍵思考術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驚訝於大多數人在追求幸福時,所呈現出來的矛盾與言行不一。極少數人真正願意投入擁有幸福所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好好學習,以便從根本上去改善個人的行為決策心理品質


主題
簡介
1
聰明反被聰明誤
沒有人一早醒來就想著,「今天我要做出壞決定」。然而,我們都會做出壞決定。尤其令人驚訝的是,某些最大的錯誤是由根據客觀標準而言非常有智慧的人所犯下。聰明人會犯下龐大、愚蠢而且後果嚴重的錯誤。
2
決策陷阱1:外部觀點
為什麼名駒大棕馬是個不好的賭注
為什麼大多數傾向接受內部觀點?多數人在許多時候都過於樂觀。社會心理學家區分出以下三種會導致人們接受內部觀點的假象:優越感的假象、樂觀的假象和控制的假象。
3
決策陷阱2:開放選項
你的電話號碼如何影響你的決定
未能充分考量選項或可能性,可能導致嚴重後果,從醫療診斷失誤乃至於對某個金融模型過度信任都是如此。我們的頭腦到底怎麼回事,讓我們老是聚焦於過於狹隘的焦點?
4
決策陷阱3:專家限制
為何Netflix比店員還清楚你最愛的電影
專家限制意味著,人們固守陳舊的思維習慣,不肯用新的方法深入了解問題。
5
決策陷阱4:情境知覺
手風琴音樂如何提升勃根地葡萄酒的銷售量
研究人員將法國和德國的葡萄酒緊密陳列,並附上小小的國旗以作識別。當播放法國音樂時,法國葡萄酒銷售量佔77%。而當德國音樂時,當時有73%的消費者選擇德國葡萄酒。
6
決策陷阱5:數大即不同
蜜蜂如何不靠房地產仲介就找到最好的蜂窩建地
如果你想了解螞蟻群落,不要請教一隻螞蟻,牠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群落才是你該研究的重點。
7
決策陷阱6:處境證據
外包「夢幻客機」如何成為波音公司的噩夢
波音公司七八七客機的問題反映出第一個決策錯誤:在尚未充分了解策略成功或失敗的條件之下,便欣然採納。外包並非在各種情況下都是有利的。
8
決策陷阱7:臨界點
十個英國佬如何讓千禧橋搖晃
200012月,奧雅納的工程師招募在橋上行走的志願者,以確定在哪一種程度下會產生不安全的搖擺。他們的測試顯示,可以容許156人走在橋上,而幾乎沒有影響。但是,只要多增加10人,就會造成振幅的巨大變化。
9
決策陷阱8:技能與運氣有別
為什麼投資者於善於買高賣低
成功=一些天賦+運氣
大成功=一些天賦+很多運氣
10
結論:是該「再想一下」了
你如何能立即改變決策模式
◎加強本身的意識
◎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
◎了解技能和運氣扮演的角色
◎聽取意見回饋
◎建立檢核表
◎事後檢討
◎了解自己不足之處
11
投資心理學預告
見:WHF閱讀治療書院-站前地王班

WHF閱讀治療書院站前地王班以《再想一下:好決策的關鍵思考術為上課主軸,以科學的「投資心理學」和「正向心理學」最新研究結果為理論依據,幫助您成功智富又幸福快樂!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重視員工的心理




最好的經理人應該是要能增強員工的心理健康。通常會以兩種方式來達成:一是滿足員工對安全、歸屬感、情感關係,以及與非正式團體的友好關係、尊榮感、自尊等基本需求。另外就是滿足他們對真、美、善、公平、完美等較高層次的動機或需求。從提供員工一個較高層級,較健全的心理發展開始做起,開明管理制度就可以同時讓員工獲得基本的和較高層級的需求滿足感。

員工的心理在開始時愈健全,就愈能從開明管理中獲益,愈能提升心理的健全程度。馬斯洛提出的「大陸分離」原則(continental divide):不同性質的個人會分開;好的管理制度只會吸引並留住好的人才;壞的管理制度會吸引不良的人才。人們如果太軟弱無法承受痛苦,壓力就會使他們崩潰;如果他們夠堅強、有能力應付壓力,當他們度過這段壓力時,心靈會堅強。

當我們朝向開明管理策略、開明經理人、開明員工和開明組織的目標邁進時,就是朝向綜效的結果前進。達到社會綜效也就是達成開明管理、開明經理人、開明員工和開明組織的目標。個人與環境之間有同化作用,彼此會影響對方,對方也會有所回應。個人愈同化,他愈能察覺世界的同化作用。世界愈同化,就愈能促進個人的同化。

任何人其內心的綜效愈強,愈能強化他人、社會、組織和團隊的綜效程度。更完善的個人和團體彼此互為因果。更完善的個人會使他所處的團隊變得更好。更善的團隊會提升其中的成員。同樣社會中的團隊亦是如此,他們彼此影響,就如同歌德所說:「如果世上每一個人都能自動清理他的前院,那麼地球就會非常乾淨。」換句話說,每一個人對於他所接觸的任何人,都有心理治療與心理病態的雙重影響。

以上摘自《馬斯洛人性管理經典》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匯集查理.蒙格畢生最出色的演講、箴言和思想精華。收錄了查理過去20年來主要的公開演講,書中十一篇講稿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人物的聰明才智。蒙格用好奇心和博學得來的「非常識之常識」,加上幽默、逆向思維的特質,形塑原創的思想體系,這種思維方式,將開發你的洞察力,領受富足新人生。


主題
簡介
1
蒙格傳略
知名人物談蒙格──巴菲特、比爾蓋茲
查理.蒙格傳略──蒙格的成長.家庭.求學.職業
2
蒙格主義
蒙格的生活.學習和決策方法:投資思維模型.能力圈理論.個人行事風格和人生哲學
3
蒙格第一講: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
畢業典禮上的大多數演講者,會選擇如何獲得幸福生活作主題。查理用他在演講中推薦的逆向思維原則,從反面闡述一名畢業生如何才能過上悲慘的生活。
4
蒙格第二講:
普世智慧的投資應用
先吃完胡蘿蔔,才准吃甜點。蒙格認為,在成為一個偉大的投資人之前,你需要一些基礎教育。
5
蒙格第三講:
論基本的、普世的智慧
長久以來,蒙格相信有某種方法,比絕大多數人所用的方法都有效。那就是:在腦裡形成一個由各種思維模式構成的框架。
6
蒙格第四講:
關於實用思維的實務思考?
如何白手起家,創辦一個市值兩兆美元的公司?蒙格逐步向我們解釋,如何透過各種「思維模型」進行決策和解決問題。
7
蒙格第五講:
專業人士需要更多跨領域技能
有一些「潛意識的心理傾向」,會妨礙人們充分開拓自己的視野。這篇清楚展現了蒙格的「非常識的常識」。
8
蒙格第六講:
像波克夏一樣投資
一個人或機構,如果用絕大多數的財富,長期投資於三家優秀的公司,絕對能夠發大財。那又為什麼要在乎其他投資都,在某個時刻的績效比他好還是壞呢?
9
蒙格第七講:
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
蒙格自創「撈灰金」這個詞,用它來解釋層層多餘的投資經理人和投資顧問,剝奪基金會財富的現象。
10
蒙格第八講:
二○○三年的金融大醜聞
透過這篇道德寓言劇,蒙格宣洩對企業做假帳的憤怒。這篇是二○○○年蒙格親手寫下的,提前預言了二○○三年浮上檯面的醜聞。
11
蒙格第九講:
學院派經濟學的九大缺陷
一個從來沒有上過一堂經濟學的人,為什麼敢大言不慚?蒙格的答案是:「我在膽量方面是黑帶,我天生就大膽。」
12
蒙格第十講:
蒙格的普通常識
蒙格指出,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若要在生活中和學習中取得成功,除了要掌握跨領域的知識,也要避免陷入極端的意識形態。
13
蒙格第十一講:
人類誤判心理學
蒙格分享了導致人類做出誤判的二十五種標準成因清單,用來理解人們的理性行為和非理性行為。
14
晚年萬歲受西塞羅《論老年》啟發
西塞羅寫下的歌頌老年的作品。蒙格一見就高興到幾乎上天了…
15
投資心理學預告
見:WHF閱讀治療書院-站前地王班

WHF閱讀治療書院站前地王班以《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為上課主軸,以科學的「投資心理學」和「正向心理學」最新研究結果為理論依據,幫助您成功智富又幸福快樂!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而非靠「覺悟」




人生是無數次練習,而非一次堅定決心。實踐決心之所以這麼困難,原因在於那些決心大部分是為了改變習慣,而習慣是根深柢固的,需要長期的有系統地學習。人生的成功,並不是取決於一次輝煌成就。成功來自於每一天小小的自我超越。不要用守株待兔心態,等待致勝關鍵平白無故出現,一天天的虛度光陰,巴望著一舉成功的轉淚點從天上掉下來。越是無能的人,就越容易空想 (如:NLP、念力、《秘密》《零極限》《吸引力法則》)一類靈修書之荒謬主張。

很多人都是抱著決心和覺悟過日子,到了真正需要實踐的時間點,卻又往往因為惰性而放棄 (重要的不是決心或覺悟而是「實踐的勇氣與堅持的毅力」)。勇於挑戰證照公職的決心,極有可能是一種安逸且怠惰的決定,卻自認為是雄心壯志的表現,事實上只是逃避就業,放棄了發掘自身的可能性 (可透過閱讀治療)

彼得杜拉克視〈自我管理〉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此種能力可不是上了一堂潛能開發的課之後,就突然被激發出來的。而是一種每天都做一點、一步一步的落實、無形之中慢慢地累積起來的能力。人生宛如無法預知最後圖案的人生拼圖,因此才值得期待 (一天一片,八十幾歲共三萬片),比起注意時間,我們更需要一個指南針。因為生命中的成功,是當你拼對了最後一塊圖片才會顯現。也就是說「是否邁向正確的方向」,比「是否夠快」更加重要。用來檢視自我的鏡子,卻又比指南針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