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中年斷捨離:找回做自己的力量

 提出「斷捨離」的暢銷作家山下英子,讓這風潮席捲日本及台灣,當山下英子邁入中年後,也曾受中年危機所苦,因此將這個理念延伸運用,獻給三明治世代的人。

  斷捨離不只是丟棄雜物,而是教人如何生活的方法。山下英子以自身經驗的真情告白,分享如何運用斷捨離的力量,拋開不安和刻板觀念,揮別痛苦的人際關係。帶領中年族群,別再為別人而活,找回做自己的力量。

  中年是「人生地殼變動」的時期,將自己人生的前半段奉獻給「小孩」、「家庭」與「工作」,回過頭來卻發現沒人需要我!這個事實讓我們產生失去角色的失落感、為他人付出一切的被害者意識,以及不知自己未來何去何從的焦躁感,只覺得人生「索然無味」。因為習慣「為別人而活」,即使不滿現狀或覺得需要改變,也無法真正付諸行動。

  中年之後我們要擺脫父母、社會灌輸的觀念,開始做自己!

  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基於個人經驗,並參考眾多聽者的人生煩惱寫下本書,希望利用「斷捨離」的力量,擺脫固著的刻板印象與痛苦的人際關係,重拾自我核心,不是以他人為核心。幫助中年族群重整自己的人生,活出自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山下英子的真情告白】
  十多年前我四十歲的時候,我在先生經營的公司裡擔任會計。我天生就對算錢毫無興趣,雖說有薪水可以拿,但我沒辦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同時還要兼顧生病的公公,雙重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幾乎快要窒息。當時我已經接觸瑜珈,想盡辦法維持身心平衡,但我感覺自己正走在看不見出口的漫長隧道裡,人生變得「索然無味」。
  
  因為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到此為止,不會再有任何成長」,我訂購了一大堆自我進修用的空中教材來填補內心的焦慮。即使當時我已經建立了斷捨離的理論,但在別人看不見的壁櫥裡,卻堆滿無法斷絕捨棄的空中教材。我隱約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但我沒有勇氣正面檢視,就這樣過著窒息難捱的日子。
  
  「山下同學,人生從五十歲開始,我今年才八歲喔!」
  直到黑澤善巳老師的這席話滲入了我的心,敲醒了我......我成功走出了陰暗的人生隧道。
  
  【年紀大不等於老化】
  每個人都會變老,誰都無法避免,可是身體老化不一定會成正比地反映在精神層面的老化上。對於年紀大的刻板印象,「老人會造成他人困擾」、「變老是一件麻煩別人的事情」,這些都是我們不知不覺中累積的負面觀點。因為在意自己的年齡,無法擺脫低人一等的感覺,習慣將「我年紀大了,沒辦法做某某事」掛在嘴上,來當作「失敗的理由」。
  
  在斷捨離的觀念裡,最沉重的包袱其實是「年紀大等於老化」的刻板觀念。當事者並未發現是因為自己受制於刻板觀念,才會拖累自己的人生。釐清隱藏在背後的想法與觀念,允許自己拋開束縛自己的種種,才能以最輕鬆的姿態邁入更新、更自由的人生階段!
  
  受制於「刻板觀念」才是拖累人生的原因。
  我們的想法會反映在物品上。
  「年紀大等於老化」是最危險的想法!
  
  【斷捨離整理的是人生】
  乍看之下,「斷捨離」只是一個丟棄多餘廢物的行為。但囤積在衣櫃角落的舊衣服、飽含心意的禮物、象徵職場生涯的紀念品等捨不得丟棄的東西,其實都是「沉重的心靈」的象徵。斷捨離幫助我們思考身邊物品和自己的關係。
  
  「我就是捨不得丟東西。」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塘塞。事實上,你不是「捨不得丟」,而是你沒有發出「丟棄許可」。從整理物品、取捨物品做起,幫助我們思考身邊物品和自己的關係,不以物品為核心,從自我核心的角度思考,去除「不需要、不恰當、不舒適」的東西,拋開不安和刻板觀念,揮別痛苦的人際關係,活出自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想丟卻丟不掉的雜物如實反映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斷捨離」就是遇見「全新自我」的人生總盤點。
  
  【父母的看護問題也要斷捨離】
  陽子屬於委屈求全的傳統女性,長期以來一直扮演父母的乖女兒、先生的賢內助等角色。就算有重要的事情要辦,也會犧牲自我需求,耐心照顧長輩。她習慣遵循他人核心行事,認為「只要犧牲自己就能幫助他人」。

  但她接觸斷捨離後,重拾自我核心,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與自己的兄弟姊妹和他們的另一半仔細商量父母的看護問題,建立一個輪替照護的值班表後,陽子說:「內心徹底放空後,我現在比以前更能專心照顧父母。」

  當一個人犧牲自己,覺得自己受委屈,內心開始抱怨「你應該多付出一點」、「為什麼都是我在照顧」,於是情緒爆發,吵得不可開交,或內心感到鬱悶,影響自己的心情,損害彼此之間的關係。若能秉持堅定的決心,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對方一定會感受到這一點。久而久之,你的態度就能感化對方,啟動良性循環。

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理性的情緒化:精神科醫師拆解七種支配生活的基本情緒

  「情緒化」不好?憤怒、哀傷、嫉妒……為何存在?
  暢銷精神科醫師讓你知道:每個情緒,都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認識情緒、才能進一步管理,讓他們成為生活的助力

  你是否曾傷心欲絕、感到孤單無望?是否曾經因為一時氣憤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極端的情緒讓人害怕,有時候甚至希望可以「無情」一些。但是,情緒除了讓我們的生活血淚縱橫,是否也有他們存在的意義?本書由法國兩位知名精神科醫師合力撰寫,從四種主流情緒心理學派出發:

  ──演化論派:情緒源自於基因
  達爾文的天擇理論告訴我們,會留存在我們身上的,正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被需要的。那麼,情緒也是嗎?即使是讓我們困擾的憤怒、哀傷、嫉妒等「負面情緒」?

  ──生理學派:情緒源自於身體的應激反應
  先流淚、才悲傷?許多實驗支持這項看似反常的假設;在某些情況下,生理的直覺反應,會引領出情緒。每種基本情緒對應到的生理反應,是解釋我們感知的重要指標。說不出到底是什麼情緒時,身體才最誠實。

  ──認知學派:情緒源自於我們的想法
  面對同樣情景,不同的思考方式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情緒。改變思考的慣性、換個角度想,也就成為治療情緒的重要方法。但一味說服自己要正向,就有用了嗎?又或者,不同情緒可以有不一樣的轉換方式?

  ──文化主義:情緒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不同社會成長的群體,對情緒有不同的看法、也可能以不同方式表現出來。想想:在未曾接觸到彼此之前,我們會理解巴布亞紐幾內亞人的憤怒嗎?推到極限,世界上是否存在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的情緒模式呢?而我們的社會又是如何影響我們對情緒的理解與表達?

  [情緒是理性的一部份]

  透過這四個流派的交叉分析,拆解我們彷彿熟悉、卻並不真正認識的七種基本情緒。《理性的情緒化》從專業心理科學出發,帶我們一步步習得情緒的運作機制,並從病例及故事中看到自己及親密的人的影子,重新省思每次憤怒、憂傷、嫉妒、快樂。要走出每段關係裡曾被認為「無解」的胡同,或許地圖就在你自己手上。

  本書以七大基本情緒為架構,分別介紹:憤怒、羨慕、喜悅、悲傷、羞恥、嫉妒、恐懼,再綜合來談如何理解「愛」,以及如何與情緒共處,幫助你用理性的方式來思考「什麼是情緒」。

  ▉▉ 什麼是基本情緒?▉▉

  就像顏色有「三原色」,我們所有複雜的情緒由所謂的「基本情緒」、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本書提出最為常見、困擾眾人的七種基本情緒,讓我們在「五味雜陳」時可以抽絲剝繭出各種元素,逐一拆解分析。

  ▉▉ 情緒的意義是什麼? ▉▉

  情緒的意義取決於我們看待他們的角度。本書從四個主要的情緒心理流派談起,分別介紹演化論派、生理學派(身體與心理的連結)、認知學派(情緒與思想)及文化主義(情緒和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看待每一個基本情緒。四種角度並非互相牴觸,而是在不同情境下提供我們更好的了解。

  ▉▉ 情緒讓我們存活下來 ▉▉

  悲傷的樣子,是呼告「我需要幫助」,加深人之間的連結;表現出羞恥,旁人比較容易原諒你、促進團體和諧……情緒的來去或許看來很沒道理,但仔細想想,原來沒有情緒,我們還真無法理解彼此?情緒的表達超越語言的藩籬,讓我們能以「群體」的方式存活下來。

  ▉▉ 情緒對我們和人際關係都有莫大的影響 ▉▉

  兩位醫師以多年經驗,帶來受困於情緒的各種案例現身說法,讓你清楚明白情緒如何影響自己、影響他人。當我們開始正視情緒,也就更能知道要如何面對曾經感到彆扭、不知如何交往的對象。

  ▉▉ 練習掌握情緒:先察覺,才能有效轉化、改善生活 ▉▉

  承認我們憤怒、我們羨慕、我們哀傷、羞恥、嫉妒、害怕……本書將一步步帶你正視當下的情緒,並提出具體有效的方式轉化情緒,提供練習方式。

  ▉▉ 從電影、文學、生活取材,一定聽得懂的分析 ▉▉

  情緒就是太常見了,以至於我們忽略他們的重要性。兩位作者以精采多樣的範例、簡易平實的語言講解生活中常見的情緒影響。擔心太困難?本書意旨就是讓大眾在興味盎然之中反覆驗證自己的經驗、練習掌握情緒的力量。翻開這本書,開啟你向內探索心靈、對外改善表達方式的「情路」!

  【他們這樣說情緒】

  .憤怒──憤怒的威懾作用可以避免衝突。畢竟對所有生物而言,衝突的風險高又耗費精力。人類之所以能存活至今,某種程度上來說正是因為最後能以一方被威懾、選擇屈服來結束紛爭。
  .羨慕──羨慕刺激人們獲取團體裡最富裕的人所擁有的地位及財富,進而增進人類繁衍機率。其中又可分為:憂鬱型羨慕(因羨慕而退縮)、敵對型羨慕(因羨慕憎恨)、景仰型羨慕(因羨慕而有動力進步)
  .悲傷──悲傷讓我們避開類似的情境、也給我們停下來再次思考的機會。悲傷的表達提醒身邊的人:現在有人需要幫助。
  .羞恥──同樣犯錯的人,表達羞恥的會受到較輕的處罰。在團體中,羞恥的表達緩和衝突和不可避免的錯誤。
  .恐懼──恐懼提醒我們避開危險的情境,敦促我們尋找更有安全感的環境。灌輸恐懼的意識,是為了讓人們的行為舉止更符合社會規範。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活出醇美大人味:重整身心行李,做回久違的自己,預約有質感的晚美人生

大人女性的理想生活之道
來到人生中繼點,是妳更成熟、更自由,也是再一次獨立的開始。
善用一路積累的智慧與能量,
妳將持續綻放溫柔的光芒,揮灑出另一片璀璨。

  歷經年輕時期對生活、工作、家庭的付出和經營,
  熟齡世代的大人女性,終於陸續卸載各種人生任務,
  可以重新將多數的心力與餘裕保留給自己。
  此時此刻,正是妳為自己重新定錨的最好時機,
  坦然因應身心的變化、憑藉隨歲月沉潛成長的生命底蘊,
  妳不但能重拾理想與渴望,像植物分株般繁衍出更多元的人生風景,
  也能為老後生活做好從容、妥適的準備。
  日本精神科醫師、老後生活哲學家保坂隆,特別針對大人女性的身心靈需求,
  從【第二人生的開拓】、【美麗哲學的養成】、【知性感性的淬煉】、
  【健康身心的照顧】和【人際關係的盤整】,提供務實體貼的規畫建議。
  每個年齡,都有屬於自己的光采與魅力,願妳在這張基礎藍圖的指引下,
  享受醇美溫潤的熟齡時光,每一天,都成為更洗練、出色的大人女性。

  預約晚美人生的身心靈智慧提案

  【大人的第二人生】
  人生自頭至尾都要自己負責,要有靠自己的判斷與雙腳走完的覺悟與勇氣。
  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維持現狀,想趁現在再做些什麼,就立刻行動吧。
  從好太太、好媽媽的角色畢業,重新發現自我價值,開拓新的人生身分。
  前半生的辛勞歷練,將是後半生的成長養分,幫助妳邁向理想的生活。

  【大人的時尚態度】
  放下對外表的執著,順應年紀表現出該有的生活態度,散發成熟之美。
  內化於自我的「存在感」與「能量」,是生而為人的魅力底蘊。
  向快速時尚說再見、追求重質不重量的穿搭品味,以「減法彩妝」展現優雅。
  坦率展現真性情、保有感動的體質,是最有效的壓力管理。

  【大人的生活品格】
  脫離群體生活,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時間」、開啟「自己的話題」。
  成熟大人的「自立」與「自律」,是能夠獨立生活,根據自己的價值觀行動。
  偶爾翻越既定的框架,表達自我意志與風格,整個人也會脫胎換骨。
  容許「模糊地帶」的存在、保留轉圜餘地,也是韌性與自信的表現。

  【大人的身心觀照】
  每天睡好睡滿,把握「睡眠黃金期」,促進成長荷爾蒙分泌。。
  更年期不是「障礙」,而是「準備的過程」,放鬆身心做自己就行。
  看起來年輕,身體的「實際年齡」卻不會說謊,別再過度逞強。
  父母會離開,但孩子的人生還要繼續,照護責任應妥善分擔。

  【大人的相處之道】
  重繫與家人的羈絆、和故人老友再續情誼,找回幸福的基礎。
  老後的夫妻就像在玩「兩人三腳」,彼此都要學會自立、又能分擔生活。
  獨立也需要學習,趁早對孩子放手,才是為了他們的將來著想。
  妳有可以託付家中鑰匙的鄰居友人嗎?為「一個人死去」做好準備。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

 為什麼最聰明不見得最優秀?最有才華不見得最成功?
  如果不是天賦、不是IQ智商,什麼才是人生成功最重要的關鍵要素?

  天分或努力,都不是成就的唯一條件,
  持久熱情X堅持毅力是人生成就更重要的致勝關鍵。

  本書首度完整揭露成就背後的科學實證,
  解開人類恆久探索的高成就之謎,顛覆人們習以為常的能力觀!

  作者達克沃斯博士是美國研究成就與人格特質的新生代心理學家,曾任麥肯錫顧問、小學教師,她也是兩個女兒的母親,長期研究發現,創造卓越成就的關鍵不是天賦,而是結合對目標的長期熱情與堅持的恆毅力(Grit)。更重要的是,恆毅力是可以自我掌控、自我培養的特質,不像天份無法改變,人生各方面的優秀都是刻意練習出來,達克沃斯因此於2013年獲得被譽為「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

  2013 TED演說首度引爆千萬人關注,本書完整說明培養、強化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成功的要訣恆毅力,這場TED演說讓許多人關注恆毅力的發現,但並未說明如何有系統培養自己恆毅力的方法。因此更多人詢問他:「恆毅力能培養嗎?」 「有沒有什麼方法增強我的恆毅力?」「如何幫助我關心的人培養恆毅力?」

  本書為繼TED演說後,達克沃斯博士更完整分享為何恆毅力是被低估的成就必要條件,如何培養、加強恆毅力的具體方法。

  書中除了彙整各項心理學長期實證研究、呈現嚴謹心理與性格的理論與發現,達克沃斯更分享她訪談全球不同領域恆毅力典範的故事,包括西點軍校訓練的祕密、拼字冠軍的自我練習,還有業務、運動明星、成功企業人士如何設定目標、找到人生熱情的方法、如何持之以恆堅持下去。這項發現顛覆了教育界培養能力的觀點,全美愈來愈多學校將恆毅力納入學生評量項目。

  本書精華

  •    為什麼比起天分,努力加倍重要?
  •    如何測量恆毅力的高低?
  •    無論智商高低或環境如何,如何培養恆毅力?
  •    如何打造戰勝逆境的超強大腦?
  •    如何找到終生的興趣與熱情?
  •    如何設定正確目標?哪些目標必須堅持哪些必須放棄?
  •    究竟是溫暖的陪伴,還是設定嚴格高標能協助孩子發展潛力?
  •    教養小孩「困難任務」的神奇力量
  •    如何建立不斷增強恆毅力的環境,打造超級團隊?
  •    如何挑選具有高度恆毅力的人才?

  熱情與努力讓你更成功,不是天賦
  堅持與毅力讓你更優秀,不是智商
  是你的恆毅力,而非運氣,讓你發揮極致,成就精彩人生!

2016年11月19日 星期六

不生氣的心:人生有九成的事都不值得生氣

當怒氣如浪潮般不可遏止地向自己襲來時,最手足無措的人,是自己。
  你說出了不想說的話,做了不適當的舉動,傷了別人,也傷了自己。
  每一次生氣都在折損心靈,久而久之,你覺得好累,覺得自己面目可憎。
  但憤怒的情緒總是說來就來,到底要如何將它阻擋在外?
  舉世聞名的禪庭設計大師枡野俊明說:關於不生氣,你可以練習。

  從「心」開始不生氣吧。
  學會放下欲望、執著、競爭心、嫉妒……種種煩惱,學會不刻意做好人,學會等待,學會接受自己。

  從「身體」開始不生氣吧。
  穿上好走的鞋走到戶外,打掃做家事活動身體,悠哉地洗個澡……讓五感充分發揮作用,感受自己真真切切地活著。

  從「生活」開始不生氣吧。
  用心打理自己的儀容,挺直脊背、頂天立地。在一天中找個時間停下腳步休息,好好做菜、吃一頓飯,並且用心感受四季更迭……

  每天都讓自己有一些微小的改變,一點一滴累積之後,
  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似乎能擺脫突如其來的怒氣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美好與獨特力量。
  當心情安靜澄澈,你的美好與力量就能盡情展現。
  於是,每一天都是好日子,每一天都能結好緣。

  【43個遠離怒氣的練習,幫助你的心靈重獲自由】

  從「心」開始練習
  專注於眼前的事物  ○怒從中來時,先深呼吸一口氣
  別一直想當「乖寶寶」  ○不要求完美,接受現在的模樣

  從「身體」開始練習
  用肚子緩緩深呼吸  ○至少空出十分鐘散步
  從丹田用力發聲,放聲大喊  ○置身於大自然之中

  從「生活」開始練習
  先決定好一天的行程  ○用心做菜,發揮出食材最好的味道
  絕口不提「忙碌」、「疲勞」  ○刻意找個時間抬頭看月亮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90%的醫生都誤解癌症:向癌症存活者學習癌症治療的方法!

「已經無法醫治」其實是最大的誤解,
  只要願意改變,癌細胞就會通通消失,癌症就會痊癒。
  《90%的病自己會好》作者岡本裕告訴你:
  「如果醫生放棄你,你就拋棄他!」

  小心!如果體內的細胞走樣,誰都有可能收到『癌症通知書』!
  癌症是全身性的疾病
  真正能戰勝癌症的是病患本身而不是醫生,
  即使得了癌症,只要能吃能動又能睡,是死不了人的!

  【讓你不再害怕恐懼!現在開始,勇敢面對、走出罹癌陰霾的4大方法!】

  癌症讓人恐懼害怕,治療時又破壞身體,最後很多病人大多因身心受創而死亡。所以罹癌之後,首要克服的就是恐懼。

  克服恐懼唯一之道只有看開生死,然後積極面對。如何勇敢走出癌症陰霾,岡本醫生提出以下4大方法。

  方法1:拋開4大錯誤迷思,儘管已經癌症末期依然可以活下來!

  〔迷思1〕:宣告病人的剩餘壽命。病人剩餘壽命的統計數字來自接受三大療法的病人,並沒有包括那些「拋棄醫生」後靠自己抗癌或同時接受輔助療法的病人。因此,宣告剩餘壽命並沒有意義,反而打擊病人的意志。
  〔迷思2〕:「已經無法醫治」也是一種誤解。大部分的醫生並不認為末期癌症可以醫治,但是在岡本醫生的實際案例中發現,許多末期癌症病患仍然活得好好的。
  〔迷思3〕:許多醫院都要病人簽署同意書,為的只是要規避將來所衍生的醫療糾紛,而不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量。
  〔迷思4〕:許多醫生對癌症治療完全不考慮病人的個別狀況,只以三大療法來對癌細胞趕盡殺絕,殊不知這樣只是讓病人身體更衰弱、更沒有力氣對抗癌症。

  方法2:只要願意馬上改變,癌症就會痊癒!

  醫生只是協助病人治療癌症的專家,唯有病人大徹大悟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改善身體內在環境,讓癌細胞無法生存,才有辦法治癒癌症。

  西方醫學的三大療法(化療、放射線治療、開刀)只是幫病人「爭取更多時間」來改善自己的免疫力和提升自我療癒功能,而不能全靠三大療法醫治。

  方法3:改正對癌症存有的誤解,癌細胞自然而然就會消失!

  〔誤解1〕:
  癌細胞就像異形一樣,不管再怎麼惡劣的條件,它都會持續永無止盡地增生,吞噬正常的細胞,最後逼使患者命喪黃泉。
  正確:
  癌細胞是在家一條龍、出外一條蟲的細胞。一旦移出體外就會立刻死亡。在溫度調節與營養補給等各方面,若沒有小心翼翼照顧癌細胞,它就會死亡,可說是非常脆弱的細胞。

  〔誤解2〕:
  人會因為癌症死亡是由於癌細胞而致死的。
  正確:
  癌症不會使人直接致命。癌細胞不會直接攻擊正常細胞,也不會對身體組織造成直接的危害。癌症患者之所以會死,是因為癌細胞增生,急遽獨占大量養分,導致正常細胞急速陷入營養不良的狀態,病人才會喪命。

  〔誤解3〕:
  胃癌算是一種胃方面的疾病。
  正確:
  胃癌並不是一種胃病。癌症並非只是身體的某一個器官發生問題,它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只是從結果來看,癌症在胃這個器官上發作而已。

  方法4:遵照岡本醫生對癌症病人提出的良心忠告!

  1.    不能完全只依靠醫生而想把癌症治癒。自己才是治療癌症的主角。也不能交給家人決定自己的生死,更不能聽信其他人隨口建議的民俗療法。
  2.    最好多詢問幾個主治醫生,多找幾個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共同診治。
  3.    組織自己的抗癌團隊:醫生、親友、輔助療法專家、癌症存活者......
  4.    一定要跟癌症存活者保持聯繫,聽取他們的經驗。
  5.    善用三大療法來爭取時間,但是不能全依賴三大療法。
  6.    提高自我療癒的能力。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看!情緒幹的好事:哈佛精神科醫師執業40年的良心告白──接受「人生就是不公平」,自豪「不完美的我也是最好的自己」

「我跟大家一樣愚蠢,也愛許下一廂情願的願望;我也跟大家一樣自卑,也有各種一直存在的情緒和行為障礙。當我跟你講話,喜歡採取嚴厲高傲口吻,那是因為我深感自豪,而這樣的我有時也是笨蛋天王。就跟大家一樣,我人生常常很幹,但我很驕傲。所以,無論你打算怎麼做,想跟誰做治療,或根本不想治療,請記得天下沒有『公平』這回事,情緒不過是蠢事,而人生艱難……如此,你就會過得比較OK,即使不快樂,因為目標很實際,而為了達成目標付出的努力也會讓你很驕傲。」──本書作者 麥可.班奈特醫生

  本書由哈佛醫學院畢業、執業40年的精神科醫師父親,偕同喜劇作家女兒共同撰寫而成。作者有感於近年來求助心理醫師的人越來越多,也漸趨年輕化,又有許多非專業、自稱心理治療大師的名嘴作家誤人不淺,因此決定透過十個人生最難解又最渴望的面向,分享各種個案分析、快速診斷與解決方案,再加上喜劇作家的幽默見解,幫助人們擺脫不切實際的期待,不再妄想改變無法改變的事,而是專注於自己能控制的變數,才是解決人生難題的首要關鍵。

  當坊間自我成長心理勵志書都宣稱有一條通往幸福與夢想的道路,本書則提出警告:繼續自我催眠,相信真有幸福康莊大道,只會讓你落入無限挫折悔恨的迴圈。本書更一語道破「人生本就不公平」,偶爾爆爆粗口可以讓人心理舒坦、思緒清明,並充滿力量,強悍地面對爛人鳥事帶來的痛苦。
   
  本書做出以下承諾:只要你能保持幽默感,許下可實現的願望,克制情緒,控制偏差行為,堅持做對的事,人生際遇就沒有什麼不能忍受。全書沒有高高在上的行話,也沒有空泛的廢話,書中每項建議都是實際可行,句句忠言,直指人心也大快人心!

  你有生活、工作、愛情、婚姻、家庭、親子、人際關係、溝通上的困擾?本書提供「嶄新」解方:
  * 做事認真卻老是搞砸?         
  * 想成為正向思考的人?
  * 工作上老是碰到爛人?         
  * 想解救某個上癮沉淪的人?
  * 想終結受虐陰影?             
  * 終於明白父母根本是混蛋?
  * 想洗去汙名重新開始?         
  * 想挽回逝去的愛或給愛人承諾?            
  * 覺得自己這輩子註定當魯蛇?   
  * 深受霸凌所苦?
  * 害怕自己不夠好毀了孩子?     
  * 憤怒指數常常瀕臨破表?

  【本書精華】
  忘了《祕密》、《吸引力法則》吧!宇宙沒理由接受你的訂單。
  人不能靠著對自己說(編)故事活下去,而是要真實面對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放下吧。
  人生本就不公平!真正厲害的不是剷除不公不義,而是在不公不義面前,仍堅持當好人、做好事(但不必說好話)。
  縱使人生擁有不停對你做壞事的能力,你也不要喪失對生命做好事的能力。
  保持冷靜非上策!負能量的正常釋放,是必要且健康的。
  不批評人生運途的好壞,敬佩自己能妥善處理厄運的態度。
  被家暴或虐待,你該找的是律師,不是心理醫師。
  人的本性難移--所以別移了,接受真實的本性活下去。
  混蛋、爛人何其多!別妄想改變他們--要嘛接受他們,要嘛遠離他們(而且你不是唯一必須面對他們的人)。

2016年11月8日 星期二

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

「後就業時代」重磅來襲!

  科技、全球化已經徹底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如果我們仍用過去百年的方式工作,怎麼會有未來?
  追蹤發展,看清工作趨勢最重要的一本書!

  =======================================================

  親愛的麥克斯:

  你的職位已被住在菲律賓的瑪莉莎取代。
  她擁有倫敦大學學位,而且非常樂意以10美元時薪做你這份會計工作。
  謝謝你長久以來為公司的付出。

  人力資源部 敬啟

  =======================================================

  怎麽回事?麥克斯擁有高學歷、令人羨慕的工作,加班從無怨言。
  但是,他就突如其來被解雇了……

  人再拚命,也拚不過改朝換代的顛覆。

  你已經知道:
  新興市場年輕人企圖心旺盛,現在任何知識其實都能從網路學習,
  企業能從任何角落雇用有能力的人,還有軟體、人工智慧正在取代人們工作。

  但你可能仍然百思不解:
  科技明明應該帶來新未來,為何今日企業加倍投入人力、資源,
  卻無法創造出如同過去的成功?
  為何這麼多年輕人降低期待還是找不到適合的工作?

  我們正處於兩個截然不同經濟發展的轉型期

  我們覺得身陷停滯,並非因為全球性經濟衰退,
  而是不知道自己處於兩個截然不同經濟發展的轉型期。
  要搭上新的成長列車,我們必須放棄只找尋穩定明確的工作之路,
  讓自己擁有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也能發展出應對風險的能力。

  本書作者泰勒皮爾森(Taylor Pearson)是美國創業家,
  走訪紐約、巴西、越南等上百位創業家與工作趨勢,
  分析過去700年經濟發展的縱深,帶你看清經濟、企業必須轉型的原因,
  明白轉型中的工作與個人能力新方向,了解錯綜複雜與混亂的系統,
  學會在其中應對運作的工作。

  你不是一定要創業,但一定要擁有創業家的思維

  創業是一套技能,一種能夠取得和投資的資源,
  你可以投資創業這套技能,就如同你投資於知識一樣。

  如果我們能在這片混亂的新趨勢中快速連結知識、科技與人脈,
  創造更不能被輕易取代的個人價值,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工作的意義,
  以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