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後悔的情緒


我們在做人生許多決策時,常常不敢冒險的原因之一是怕後悔。後悔的情緒有以下這幾種:

一、作為後悔VS.不作為後悔:
如果你一直有買樂透的習慣,而且你手上有一組你認為會中的幸運號碼,每一次買樂透你都買這組號碼。有一次老闆想說你已經來買樂透這麼多期也沒中過,想說這裡有一組很有機會中的號碼,問你這一期要不要換成這個號碼。
情況一:你想想自己這麼多期都沒有中了,想試試看老闆的號碼,因此就不買你長期以來一直堅持的那組號碼,而是決定要換成老闆的那組號碼,結果開獎結果出來了,竟然你的那組幸運號碼中了頭獎。這時候你後悔無比,早知道就不要聽老闆的建議。
情況二:你聽了老闆的建議後,還是決定堅持買自己這組幸運號碼,後來開獎結果出來了,竟然是老闆那組很有機會中的號碼是頭獎號碼,因為你沒有選擇老闆那組號碼,而錯失了當樂透頭獎得主的機會,你很後悔。
在情況一和情況二的比較下,那一種後悔的程度比較強?通常是情況一。情況一是原本都買幸運號碼,後來換了之後反而沒中獎,這叫做「作為後悔」,因為做了一件事而後悔。而情況二是沒有選擇老闆那張很有機會中的號碼,這叫做「不作為後悔」,因為沒做一件事而後悔。而「作為後悔」是比「不作為後悔」來得後悔,這可以用來說明為什麼投資人不喜歡停損。

當買進一支股票時,發現過了幾天股票跌了,我們不會停損,而是會繼續持有,認為不賣就不賠,若是又過了幾天股票又繼續跌,我們會有後悔的情緒,早一點賣會賠得比較少,這是「不作為後悔」。然而,若是股票跌了,我們決定要停損賣出,確定損失。過了幾天這支股票竟然大漲,我們會很後悔,因為我們若沒有賣股票,不但不會有損失,還會有獲利,覺得非常後悔,這是「作為後悔」。而「作為後悔」是比「不作為後悔」來得後悔,所以,我們買到下跌的股票時,我們都傾向於不停損。

二、可以卸責VS.無法卸責
情況一:有一天你覺得身體不太舒服,決定去大醫院做個檢查,到了醫院的掛號櫃台,發現警鈴大響,進出口的門全部被關閉。醫院廣播說醫院裡因發現了致命的病毒,因此,所有人都必須被隔離,無法出去。若人被這種致命的病毒感染後,會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死亡。還好,醫院現在目前有疫苗可以防止被感染,但是疫苗有限,只能用競標的方式得到這個疫苗(可能有人願意用所有的身家財產買這個疫苗),你自己評做過後,決定賭一把,不去買疫苗。後來,過沒幾天,醫生宣佈你確定被感染了,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死,你心裡很後悔沒有買疫苗。
情況二:設假有個醫院在做實驗,徵求自願參加臨床試驗的受試者,但這個實驗有可能被感染,會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死,那麼若要你參與這個實驗當受試者,多少錢你才願意去?(可能再多錢你都不願意去)。假設當此受試者可以拿到一千萬,你決定為了錢賭一把,去參與這次的臨床試驗,結果你被感染了,有千分之一的機會會死,你心理很後悔來參與這次試驗。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作為後悔」,情況一做了不買疫苗的決定,情況二做了去參與臨床試驗的決定,但這兩種情況的後悔程度會不同,情況二會比情況一來的後悔,這是可以卸責以及無法卸責後悔程度的不同。情況一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關在醫院當中,莫名奇妙就有可能被感染致命病毒感染而死亡,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我能掌控的因素,所以,我們可以卸責,這個結果跟我們無關,這種的後悔程度比較小。然而情況二是我們主動去參與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去參與,當做這件事是我能掌控的因素,是我自己決定的時候,結果我們就必須負起責任無法卸責。所以,當參與這個受試者結果被感染了,我們的後悔程度會大的多。前面有談到我們多數人不願停損,但在有些情況會例外。在景氣不好整個股市一路走空或遇到金融海嘯這種全球性的情況時,投資人會停損,因為股票之所以會跌投資人可以歸因成是市場整體的因素或全球經濟的風暴,而不是他個人投資判斷錯誤,在可以卸責的情況下,就比較不會有後悔的情緒,能做出適當的停損。

三、預設選項VS.偏離預設選項
有兩位上班族都是開車上班,張先生常常接受他人搭便車的要求,另外一位林先生比較謹慎一向不接受別人搭便車。有一天,張先生一如往常的接受他人搭便車,但沒想到這個搭便車的人意圖不軌,竟威脅張先生把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拿出來,否則就對他不利,損失慘重的張先生很後悔讓這個人搭便車。而林先生一樣遇到有人要搭便車,今天林先生心情好決定讓人搭便車,結果竟然發生如同張先生的慘事,林先生也非常後悔。張先生與林先生發生一樣的事情,哪一個人會比較後悔自己做的決定(讓那個意圖不軌的人上車)?應該是林先生。因為張先生就跟平常一樣都接受他人搭便車,然而林先生是和平常的做法不同,而張先生就是選擇了預設選項(接受搭便車),林先生是偏離預設選項(平常不讓人搭便車,這次卻接受搭便車)。偏離預設選項的後悔程度會大於預設選項的後悔程度。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不願意冒險的原因,當一個大學畢業生他的預設選項就是跟大家一樣投履歷、找一般的工作,即使工作不喜歡、時間長、壓力大…,還是會說服自己工作本來就是痛苦的,大家不都這樣嗎?然而,若有一位大學畢業生他想要自己闖闖看,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決定按照自己的點子來創業,若他創業失敗,付出了許多成本與時間,他的後悔程度會比一畢業就跟大家一樣找工作的人來的大,因為他是偏離預設選項的。

其實,無論做的決策是如何,總是都會後悔。像是年輕時後悔沒有向一位女生告白,但若當時真的告白了,結果結婚了但發現兩人並不適合,就會後悔早知道就不要告白。所以,我們在做決策時,不是要避免後悔。後悔只是一種情緒,無法避免,我們要避免的是做錯決定。因此,在做決定時的思考和分析的過程反而是比較重要的,若做的決策過程是好的,那麼就不用太在意後悔的情緒。

2014年9月28日 星期日

富爸爸告訴你,為什麼A咖學生當員工,C咖學生當老闆!




A咖學生為了比別人高一兩分而沾沾自喜,C咖學生搞懂富爸爸財務教育關鍵,畢業就當大老闆!問:C等生要如何才能贏過A等生?答:要致力研究A等生不會碰觸的課題。

政府不在乎你在學校是不是A咖學生,而是你對社會有多少貢獻,但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知道的是:稅率高低和社會貢獻是負相關。再者,銀行也不看你的在校成績單,而是你的財務報表,但遺憾的是,很多人卻連財務報表有哪些要素都不懂!

富爸爸說:「這都是因為學校不教我們的孩子財務教育。」學校只會教你員工式思維,不會教你如何靠借貸抵稅又賺錢!根據調查顯示──84%的學生認為他們需要財務育;91%的父母認為應該要持續為孩子灌輸理財能力;但是只有20%的老師能教孩子何謂理財。

富爸爸還說:「房子是負債,不是資產;好債讓你有現金流收入還能抵稅,壞債讓你掉下財務懸崖。」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許多工作機會往薪資水準較低的國家流動已是常態,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便面臨年輕人長期失業的窘境。許多父母以為只要念一所好大學,就能保障未來工作機會,但這種觀念卻造成孩子靠學貸念完了大學不僅找不到工作,還得償還學貸,失去了自由與讓自己再提升的機會。

富爸爸說:C咖學生,從來不做A咖學生做的事
A
咖學生熱中於在課業上得高分,正好掉入「念好學校=找好工作」的陷阱裡;C咖學生要專注於A咖學生不做的事,但這些事可能不會讓你得高分。


以上摘自《富爸爸告訴你,為什麼A咖學生當員工,C咖學生當老闆!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體質大崩壞:史上最震撼!原始與現代飲食最重要的真相

你吃什麼,正在決定下一代的生病基因!橫跨五大洲、深入數百個城市,史無前例!二十年縝密研究與實地踏查──「營養學界達爾文」普萊斯醫師全面公開:原始民族不生病的驚人祕密!

吃原始飲食的斐濟人從不刷牙,卻只有0.14%的蛀牙率。
傳統飲食讓毛利人不用望遠鏡,肉眼就能觀察到木星的衛星。
當蘇格蘭巴德梭島人開始吃現代食物,原本對結核病的抵抗力竟迅速消失,導致島民幾乎全數滅亡!
1920年代派駐澳洲的公設醫師表示,原始飲食民族13年來只出過1個癌症案例,同地區吃現代飲食的人卻動過300次腫瘤手術……

史上最重要!原始飲食抗病大發現

溫斯頓普萊斯(18701948)為知名牙醫及研究學者,十九世紀末初執業時,正逢糧食革命興起,工業化生產、農藥、精製麵粉、糖、罐頭成為主流,與蛀牙、齒弓畸形、結核病及體質退化開始猖獗的時間點完全吻合!察覺這點的他,投入多年研究,最後更展開原始飲食考查,費時十年深入五大洲、數百個城市,並帶回15000張照片、4000張幻燈片和大量研究資料。

正如他所假設的,調查結果直指:吃原始飲食的人齒列整齊(沒有虎牙、暴牙、戽斗、咬合不正)、接近0%的蛀牙率、抗結核病體質,無現代常見的肥胖、心臟疾病、結核病、癌症、認知功能障礙。回國後的普萊斯仍持續分析各地寄來的食物樣本,調配出營養完整的強化飲食,每日為貧童及孤兒供應一餐,健康幾乎是立即得到顯著改善:體力變好、心臟症候改善、關節炎痊癒、專注力及學習力提升,連蛀牙洞也完全癒合!

鐵證如山!完全顛覆吃現代飲食的你深信不疑的健康常識

做好口腔衛生零蛀牙?許多原始民族將澱粉食物塗在牙齒上、從不刷牙,蛀牙率卻近乎零。一接觸到文明飲食後,蛀牙馬上爆增。自然產要痛很久?在過去,愛斯基摩產婦能在短時間內獨自生產;吃現代飲食的愛斯基摩產婦卻只能在努力分娩好幾天後送醫──最後往往要動用手術。

寶寶健康好帶是孕婦的責任?只吃天然飲食的媽媽和吃現代飲食的白人父親,依然生出體質退化的孩子──原始民族為了孕育健壯的孩子,「父母雙方」在「婚前」就會吃特殊營養飲食,他們的嬰孩好帶、情緒穩定,肚子餓時才哭鬧。

傳統飲食比較落後不營養?過原始生活的愛斯基摩成年男子,可每隻手提四十五公斤、牙齒咬住四十五公斤的重物走很長一段路;接受文明飲食的阿拉斯加愛斯基摩人因體質易罹患結核病和其他疾病,平均壽命僅二十年……長相由基因決定?原始飲食家庭中,只要父母開始吃現代食物,家裡最後一個孩子不只容易罹病,其臉部結構、特徵也常跟整個家族不同!

無法想像!沒想到食物對體質的影響這麼大                   

澳洲托雷斯海峽諸島,公設醫師表示,13年間,維持原始飲食的民族只有1個癌症案例,同一區吃現代飲食的白人卻已動過300次腫瘤手術。蘇格蘭的路易斯島,維持傳統飲食的哥哥牙齒完美、體態健壯;吃罐頭、白吐司、精製麵粉的弟弟掉了許多顆牙,體力、工作表現明顯不佳。南太平洋東加群島,吃不到現代食物的內陸蛀牙率為0.6%,有現代商船停駐的沿岸地區則高達33.4%,有55倍之差。

即使結核病是瑞士最嚴重的疾病,吃原始飲食的洛宣特山谷人沒有1個死於結核病;谷裡也沒有內科醫生,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這樣吃才對!現代飲食的營養竟然比不上原始民族。

你以為現代飲食文明、美味又多樣化,還可以「添加營養素」,一定比較健康?事實上,和現在你吃的食物相比:非洲內陸部落的原始飲食多了7.5倍的鈣;紐西蘭毛利人飲食多了58.3倍的鐵;波里尼西亞人飲食多了7.2倍的磷;原始愛斯基摩人飲食多了49倍的碘;所有調查的原始族群皆多了至少10倍的脂溶性維生素……

白麵粉真的不能吃:會流失80%的磷和鈣,以及胚芽裡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現代女性生育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處理麥子過程中流失了大量的維生素E。包裝食物營養不足:包裝食物的維生素在2週後流失,某些營養在12個月後流失更嚴重。天然防腐的食物較營養:將魚風乾或曬乾,既能存放較久,又能保留食物的營養;魚罐頭雖能防魚腐壞,卻無法有效保存脂溶性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

乳牛的食物決定牛乳品質:吃優質青草才能保持牛隻健康,產出富含脂溶性維生素的牛奶,失去葉綠素的乾草無法提供足夠營養,更別說是玉米、大豆、穀類等濃縮飼料。健康的土壤預防營養退化:揮霍無度使用土壞會嚴重耗竭礦物質,導致賴之維生的動、植物逐漸退化。化肥並沒有用,得仿照大自然慢慢補充土地被耗損的礦物質和食物元素。

別再鐵齒!無添加、少加工、不過度烹調沒有在唱高調,重拾「真食物」的救命力量,扭轉你我與下一代身上的生病基因……


以上摘自《體質大崩壞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盯住最大的棉花糖



你是否留意到,有時候生活中最困難的挑戰是如何讓自己的目標跟欲望得到他人認可。也許是你的配偶或伴侶,也許是老闆或是隔壁同事。也可能只不過是早晨火車裡手握拉環站在你身旁的陌生人,或是晚上你隔壁車道急著趕路回家的駕駛。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做出正確選擇,不知道該如何才能不受他人影響地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人生、自由與快樂。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與《萬一吃了棉花糖》當中,主角阿瑟的私人生活與財務狀況出現危機,這一切皆起因於他沒有堅守棉花糖基本原則: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在第二本書結尾,阿瑟生活再度好轉。他娶了此生摯愛,阿琪拉,而且還生下一對雙胞胎。阿瑟的工作在克服初期不順遂後如今發展順利;而過去曾是餐廳侍者的阿琪拉已開起自己的餐廳,取名為「只管開口要」。要是生活能停在令人愉悅的高峰就好了,不是嗎?

但我們都知道現實並非如此。我時常記得已故喜劇演員姬爾達.萊德納(Gilda_Radner)曾說過:「我過去總想追求完美的結局。但在歷經人生波折後我才明白,有些詩不會押韻,有些故事沒有明確的起承轉合。生活永遠充滿未知,我們只能學習改變並且享受當下,凡事盡力求好,準備迎接下一個未知。」

在《盯住最大的棉花糖》裡,阿瑟的世界又過了八年,如今他認為是時候改變了。但此刻全球經濟正面臨一九三年代經濟大恐慌以來最蕭條的時刻。阿瑟有雄心壯志要打拚一番事業,但他還有一些壞習慣需要克服,這也是為什麼他的妻子不確定現在是不是阿瑟創業的好時機。說不定他們家只需要有一位企業家——她自己——就夠了?

我們想告訴你如何透過自律及轉換想法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們會介紹一些能讓自己專注於眼前目標的作法,並且協助你變得更有韌性,無論未來潛藏著多少困難都能克服。此外,一旦你學會自律跟改變思考模式後,你會變得更放鬆,你將得以擺脫許多壓力,讓思緒隨時準備好面對生活中各種挑戰。

但是我必須老實告訴你:要學會自我控制、增強專注力與韌性、用有創意的角度思考,並不如坊間其他勵志書籍宣稱的一樣簡單。你不能光憑許願便奢望成功。你必須採取行動:你得意識到自己的弱點,隨時保持警戒,別讓壞習慣故態復萌,你得專注朝目標邁進,永遠謹記你的長期目標。

但即使有著超凡專注力的人們也會落入一個常見的陷阱,導致成功和幸福與自己錯身而過。他們最大的錯誤就是只專注於生活某個領域,忽略了其他面向。他們把醒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投入於事業,忘記生活中重要的小事,好比說打個電話給父母、關心孩子,或是為了單純享受閱讀的樂趣而讀一本書。

雖然事業發展與財務健全相當重要,但生活中還有更多事情值得你關注。所謂成功,並不單以財務獨立衡量;你必須與他人建立穩固且互利的關係,充滿對工作、事業、嗜好的熱情,你必須有健康的身體,你的眼光不能侷限於自己的生活與家庭,更要有能觀察社區、國家,甚至全世界的洞察力。這樣的成功,我們稱之為「幸福」。只要記住,阻止你獲得幸福的最大障礙,就是你自己。因為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即刻的滿足,而忽略了什麼才是對我們最有利的選擇。


以上摘自《盯住最大的棉花糖

2014年9月25日 星期四

少,但是更好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你是否曾發現自己忙到分身乏術?你是否曾覺得工作過度又未能充分發揮實力?你是否曾發現自己專做不重要的事?你是否覺得忙碌不堪卻缺乏生產力?就像你總是在移動,卻從未到達任何地方一樣?


作者以「少,但是更好」做為本書的核心概念,闡述為什麼讓生活化繁為簡如此重要。一旦有「事事都重要」、「有沒有辦法做好所有事」的想法,不管什麼請託、要求都攬在身上,結果就是自己愈繃愈緊,焦頭爛額,反而工作生活兩頭落空。

為了達到「專準主義」(Essentialism)的狀態,作者在書中以三步驟來解釋:第一,精挑:要判斷出目前什麼事情才是首要,先問問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情,是否值得投入?」如果不是,應該要勇敢拒絕。要成為「I choose to」,而不是「I have to」的人。第二,簡化:如何刪除瑣碎無謂的枝節。第三,準確執行:如何移除障礙,讓執行過程減少阻力與痛苦。

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最多事情,而是教你如何只做正確的事。本書談論的並非時間管理或提升生產力的策略,而是提供一個系統性的方法,教你如何在個人和專業領域中變得更有效率、更有生產力和更有影響力。

最終,你會過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待你過的生活。

以上摘自《少,但是更好》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別讓統計數字騙了你


如果統計的目的和商業有關,統計學家不大可能選擇一個不利於結果的方法,就像撰寫廣告詞的人一樣,對於贊助商的產品,必會形容成輕巧又經濟,而不會說是脆弱又廉價。商人常在用的行銷手法,尤其是在玩數字遊戲,週年慶的特惠活動「下殺二折」「買萬送千」…等,或是菜市場水果通常是寫一斤多少錢,但價格比較貴時,會寫大大的200元,右下角寫個很小字的半斤。無論商人在玩什麼花招,一定是對賣的人有利(商人不可能讓自己虧錢),因此,當聰明的消費者若自己知道付出多少代價(價錢)時,這個買賣可以做,即使是吃一點小虧。但是當自己不知道付出什麼代價,甚至是還覺得自己有賺到,那麼這個買賣就要很小心,可能對自己是不利的。商人在玩數字遊戲時,你可以不跟他玩這個遊戲,而是回歸到你到底是否有需要買這個東西?即使商品再便宜(下殺一折…),用不到就不用買,因為不用買是最便宜的。

充分認清目標》極大化者vs.滿足化




最近友人A想買一把烏克麗麗,因為是烏克麗麗的初學者,到網路上找到許多買琴相關的資訊。後來,經過比較分析過後,決定到台北某一家店裡去購買。到了店裡,銷售員就先拿出店裡最高檔的烏克麗麗給他看,這把烏克麗麗不但音質佳、純手工的高級琴,更注重木頭和製作的每一個小環節…等等許多的優點,當然價格就不符合友人的預算。銷售員又拿了好幾隻都是上萬元的烏克麗麗給他看,最後,才拿出比較符合友人A買琴預算的琴。

然而,已經聽過了最高檔烏克麗麗的音質和樣式,對於幾千多元的烏克麗麗當然就顯遜色許多,友人A心裡經過幾翻掙扎,最後還是決定買夠好的琴就好了,不一定要買最好的琴。還好友人A有認清自己的目標,否則就會像我另一個友人B買烏克麗麗的慘痛經驗,原本的預算是八千元,最後買了一萬八千元的琴,遠遠超過自己的預算,多花了不少錢,若他是有常在彈琴當然很好,但就怕把琴買回去之後,沒多久這把琴的功用只剩下家中的裝飾品之一。

友人A買烏克麗麗的經驗如同許多人買房的經驗,房仲帶人去看房子,一定都是先挑條件好的房子給你看,坪數大、採光格局好、屋況乾淨整潔…什麼都好,就是買不起。當你看過這些條件好的房子時,就會覺得自己想要買的價位的房子實在是不能住,坪數小、採光差、屋況差…可能就會調高自己的買房預算,而多揹了許多的貸款,增加不少的經濟壓力。其實,做明智的抉擇就是充分認清目標,如果你總是一直不斷想追尋最好的選擇,那麼你就是心理學家貝瑞.史瓦茲所說的「極大化者」。

極大化者不斷想要確定自己買到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但怎麼樣才能確定呢?必須要看過所有的東西,才能決定哪個是最好的,但是我們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看過所有的東西。所以,極大化者的目標很容易產生很強的失落感,因為看來看去還是沒辦法選到最好的。除此之外,做了決定後,會很容易後悔,尤其是在事後發現有更好的選擇。早知道我就多逛幾家店、早知道我就要先看XX雜誌就研究、如果當初聽別人的建議就好了,極大化者會想出無數個早知道…就好了的想法,而且每多想出一個,後悔的感覺就更加強烈。

相對於極大化者,滿足化者的目標是比較實際且合理的,不用做出絕對完美的選擇,而是夠好就好的選擇。滿足化者有一些他在意的項目,依照這些項目標準來挑到自己滿意的東西,而其他不是那麼重要的項目就不用理會。滿足化者不在意品味高低,而是相對程度,只要是還不錯的東西,就讓滿足化者心滿意足了。還好我們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滿足化者,對於總是想要挑到最好的極大化者,最好的策略是學習「滿足」的策略,放棄最好的東西的念頭。


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是你選擇了憂鬱》威廉‧葛列什選擇理論




這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心理學叢書之一,威廉葛列什博士在本書中提出了選擇理論,一個非控制的心理學,將提供我們自由,鞏固我們與他人的關係,引導我們走向健康、開創的人生。學習它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記得經典名著「麥迪遜之橋」四天戀情的故事嗎?隨著男主角的離去,哀傷的女主人又變回井底的青蛙,結局就只能這樣嗎?不,心理學家威廉葛列什要告訴你不一樣的選擇,其實會有不一樣的結果。他深信人們的衝突源自於想操控他人的迷思,但是其實,人們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沒有人能強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唯有當我們放棄想要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照章行事時,我們才可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書中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的部分,告訴讀者什麼是選擇理論、外在控制心理學、解決圈圈以及所謂的優質世界。

第二部分是描述作者接觸的臨床實例,感同身受的實例隨時發生在我們的關係中──親子、愛情、婚姻、職場,在人類重要的這四種關係中,只要你運用選擇理論,揚棄外在控制,其實你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第三部分講的是,讀者更可以把學到的擴大到生活的社區,從而創造優質社區。


以上摘自《是你選擇了憂鬱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因為堅持,所以贏》學會只看優點,不看缺點

 每一個目標或一段關係,都有甜頭與苦頭,甜頭多當然比較容易成功,而苦頭太多就很難堅持到底了,但你知道嗎?比起甜頭,苦頭對你的影響更大。根據社會科學家的研究,每出現一個苦頭,約需有五個甜頭來平衡,才能讓你堅持下去。

明尼蘇達大學教授麥納爾(Andrew Miner)曾針對上班族做過一個有名的實驗,研究目的是了解工作中的正負面事件對上班族的情緒影響。受測者被要求隨時攜帶一個手持裝置,它會不定期發出嗶嗶聲,問你問題,例如現在情緒如何、工作場合發生什麼事,並請你為此刻的心情評分。

假設你是受測者,你進辦公室前,手持裝置嗶了第一聲,問你今早的心情並請你給分。研究人員會以此做為你今天的基準情緒。進辦公室後,同事走過來跟你說他很支持你對產品的新構想。這時手持裝置剛好嗶了一聲,問你工作中是否有好事或壞事發生。

但午餐後,你接到客戶來電,他突然對你發飆,罵你沒用。你放下聽筒,手持裝置此時又響起,問你此刻心情……研究人員在分析所有受測者的回覆後發現,負面經驗比正面經驗更容易影響上班族的心情,而且負面事件的衝擊力是正面事件的五倍之多。

如果主管把你找來,肯定你的三項工作表現,但他還附帶說你有一個缺點。那老闆的這個負面評價會占用你多少心思呢?你可能會想,你真的有這個問題嗎?還是老闆故意找麻煩?他為什麼要找你麻煩?但如果是真的,是什麼原因造成?又該怎麼解決?

思緒這麼一攪亂,主管剛才誇你的三件事,你早已忘光光,因為光是一個負面警告就占滿你的思緒,威力比正面評語大多了。儘管有同事的支持,但你更在意那通狗屁倒灶的電話,你的心情不會因為有人讚美而改善,甚至一點幫助都沒有。你的心情急轉直下,好像只發生過負面事件。

我們為什麼特別在意負面事物?因為我們必須思考原因是什麼、如何改變、擔心後果等等,但如果是正面資訊,就不必這麼麻煩了。研究人員也發現,上班前把心態調整好很重要,上班前心情好,遇到好事時會更快樂,受負面事件的衝擊程度也比較小。

如果你要鼓舞別人提高堅持力,務必要知道苦頭對人的傷害力不容小覷。在工作場合中,即使只有一個害群之馬或只有一項爛政策,都可能害團隊的堅持力大幅降低。而如果你有個全力以赴要達成的目標,記得把眼光放在結局,心思集中在甜頭,這樣更能克服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逆境。

你有其他選擇嗎?除了無法突破挫折之外,有些時候,你無法專注,是因為你覺得眼前這個不夠好,或是好還不夠,一定要最好的(即使這些選項尚未出現,你也會納入考慮)。這時,你要如何收服自己堅持到底?有兩種選擇會動搖你的堅持力,一種是具體實際的選項,還有一種則是你幻想出來的,而且假想出來的選擇,衝擊力甚至更大。

首先要注意,分心去注意其他選擇(不管是真的或假的選擇),會削弱你對現況的堅持。心理學家米勒(Rowland Miller)的實驗證明,不專情的人觀看研究人員給他們的俊男美女照的時間明顯較長。所以,不要以為沒事逛逛求職網站,看看是否有其他機會沒關係;也不要以為手邊做這件事,心裡盤算著其他事又沒差。刻意不去理會其他選擇,還有最好不給自己留後路,會讓你對現況更堅持。

此外,不是所有問題都非解決不可。在堅持到底的路上,難免崎嶇不平,不管對工作、感情,還是做什麼事,學會只看優點,不看缺點,就不容易被眼前的難關給打倒。婚姻關係權威說,有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婚姻問題都無解,但婚姻美滿的人都懂得接受這些無解問題的存在,甚至幽默以對。最後,如果你實在無法不看到或不去想其他選擇,又該怎麼辦?你可以唱衰它。看好擁有的或看貶其他的,是一種看事情的習慣,養成這種習慣,會讓你對現況更堅持。


以上摘自《因為堅持,所以贏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別輕易嘗試當日沖銷




前耶魯投資操盤手查爾斯.艾利斯(Charles D. Ellis)曾說:「當日沖銷是其中最糟糕的事情,是傻瓜的遊戲,千萬別做這種事。」當日沖銷是指對股票、選擇權、期貨契約、外匯進行的當日短期投機性操作。一個進行當日沖銷交易的操作者要觀察出當日股價指數,在「正確」的時間點買進賣出。當日沖銷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容易,身為家庭主婦的陳媽媽對於當日沖銷所做的說明是:「認真的看著螢幕線圖的曲線變化,當價位變化超過一個數值,然後就買進,向股市送出他的訂單。過了不久,就收到確認回函。在過一點時間,若是股價有漲,那就馬上賣出,就可以賺個幾千元,今天的買菜錢就不用煩惱了。若是股價是下跌,那就等到股價上漲之後,再賣掉股票。」真的那麼容易就可以賺到錢嗎?另一位曾是建築公司林先生做當日沖銷的交易,他即將退休了,現在的工作時間就是從早上八點半到十一點半,下午一點半到股市收盤,他希望數年後可以在退休時不用為錢煩惱。

然而從國內外的研究報告中,其實當日沖銷是賠大於賺。根據北美證券管理協會的統計,單日沖銷交易平均百分之七十是虧損的,而台灣20141月至3月,近3個月股民操作上、市櫃當沖都虧損,合計虧損達9,200萬元。許多當沖客都有股票買賣經驗,通常也都輸了很多錢,因此,他們會很急著在短期內從市場中賺取獲利報酬,藉此將虧損的錢補回來。這些人明顯沒有耐心,不想經年累月地在股市當中等待獲利,而是當天就能知道是賺錢還是賠錢。

其實,當日沖銷與心理預期有關,猜測其他人在股市中是採取什麼樣的行動,這種交易行為與經濟資料及價值無關。有位長期喜歡賭骰子(十八豆仔),現在已經戒賭的盧先生說:「我戒賭的原因是,我沒有比別人聰明,當我沒有想要別人口袋裡的錢,我的錢就不會跑到別人的口袋中。」當沖客也可以如同盧先生一樣的思考,我有什麼是比別人聰明、比別人厲害的地方,讓我有機會能賺到錢。但多數人都過度自信,覺得自己的操作能力比別人強,致力尋找根本不存在的致富之道。另外,大型投資銀行可以操縱股市,交易量很大,可以對抗公認的遊戲規則,創造出新的盤勢。身為一般散戶投資人,缺乏廣泛的資訊和關係,用不熟練的方式去對抗天資聰明、教育程度高、雄心勃勃的專業投資人,真的有勝算嗎?當沖的獲利和好處都是很不確定的,成本卻很實際,是會不斷往上累積的。


還有一個部份要討論,當沖客坐在電視、電腦前面看盤,數值不斷上上下下,我們的情緒也隨著數值上上下下,脈博快速跳動,情緒波動起伏大。當有強烈的情緒時,不論是害怕虧損的恐慌或是獲利賺錢的喜悅,都可能做出非理性的判斷,加上人類大腦是演化下的產物,我們都是損失趨避。損失趨避簡單來說是正常人在失去一件東西時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同一件東西所經歷的高興程度更大。例如:擲硬幣出現正面贏1000元,出現反面輸800元,只玩一次,你賭不賭,多數人不賭,即使是正面贏1000元反面輸600元,多數人還是不賭。就是因為輸600元或800元的痛苦程度大於贏1000元的快樂程度。若當日股價的上漲的機會和下跌的機會各佔一半一半,那麼我們感受到的痛苦程度還是會多於快樂程度,「為了賺錢」會不會影響健康、快樂,而破壞生活呢?真的有人能靠當日沖銷累積財富嗎?多數總是虧損,最後把錢賠光,甚至以悲慘人生做為結束。

2014年9月18日 星期四

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政治中的道德問題




面對多半令人喪氣、內容匱乏的政治辯論,桑德爾無疑開了一帖眾人亟需且作法高明的解藥。─E. J. Dionne Jr.,《為何美國人厭惡政治》與《起身,反擊》作者

我們所處的時代,人民被賦予及享有的權利擴張了,公民的參政權也擴張了,卻對於政治現狀、對於自己的生活愈來愈感到困頓無力,這是因為,在這個媒體氾濫失控的年代裡,我們對政府的評價總是仰賴它所投射出來的形象。

政府以總體經濟為名的陳腔濫調,對今日貪得無厭的資本主義難以受民主政治約束的事實視而不見,任憑在市場運作的表面下所潛伏的各種道德欠缺問題,摧毀我們的公民組織、縮減我們的公共領域,而這種公共責任的轉向與公民習慣的改變,另一方面也使人們丟失了彼此互為關聯繩結的共同體認同。

倘若我們不再相信自己能夠形塑自己的命運,忽視個人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舉足輕重的角色,恐怕只會帶來一次又一次選舉過後的悲觀結果。桑德爾這本書的核心,正是圍繞在如何恢復此種瀕臨垂危的社群意識上,也就是自我治理。

「自我治理,是一種選擇自我目的之能力,以及尊重他人也有選擇自我目的之權利,還需要對公共事務有一定的認知,並且對於這個與我們的命運休戚與共的社會整體感到歸屬感、關懷與道德使命。」

桑德爾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以及這十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道德議題為例,引導讀者思考上述問題;其論述簡明清晰,無疑地對我們當代的公共生活多所裨益。

本書收錄了桑德爾繼其代表作之後十餘年來發表的文章,與我們熟悉的作者一貫重視的議題相同,內容主要在探索道德和公民難題,論述風格則維持了他一貫的清晰簡明。這些文章既面向公民,也面向學者,且對於在政治政策及執行面上仿效美國的台灣來說,反映了我們諸多的政治社會狀況。

〈內容分為三部分〉
桑德爾首先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揭示至今仍懸而未決的道德缺失問題。例如,選舉過程與道德價值的拉扯、政治人物的謊言,以及缺乏道德共鳴的政治論述如何使人民對政府感到幻滅。

第二部分「道德與政治爭辯」,則是把近二十年來一些最熱門的道德與政治議題搬上檯面,其中包括優惠性差別待遇、醫助自殺、同志權利、幹細胞研究、污染許可證、犯罪懲治、市場的道德限度、個人權利與社群主張等,藉此探討市場運作和商業壓力是如何摧毀公民組織、縮減公共領域,以及在各種機會、榮譽與報酬的公平分配爭議的表面之下,經常出現的道德問題。

第三部分「自由主義、多元主義和社群」,著重在將前面所討論的各種主題連結起來,用以檢視當代較為突出的自由主義政治理論,並且評論它們的強項及弱點。


以上摘自《為什麼我們需要公共哲學》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消費心理學

價格不是數學題目的解答,而是一種欲望的表達

心理學實驗證實,比起「不勞而獲」,人類更討厭「損失」。而聰明的商人早就抓住人們的這種天性,所以當我們走進超市想買兩瓶啤酒,就是不自覺地會被那充滿誘惑力的廣告文宣影響:「原價146,特價99」。你真是精打細算,但你中招了!

訂價扮演著催眠師的角色
暢銷作者威廉.龐士東,在書中揭露隱藏在價格背後的心理操弄,以及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價格陷阱。我們很難知道一個物品的價格,是否能與其真正的價值相襯。為何金頂電池就是比他牌電池貴(有誰真的測量過電池壽命孰長孰短)?為何一個Prada手機吊飾跟夜市小販販售的價差這麼大(可疑的是你心甘情願刷卡買Prada,但卻盤算著怎麼跟夜市小販殺價)?

洞悉魔術般的價格騙局
本書將帶領讀者重點式地認識美國心理物理學發展至今幾乎所有的社會實驗,以及這些實驗如何變形成設計訂價的詭計,一舉推翻經濟學中「人類是理性」的假設。

不過訂價詭計也如同魔術一樣,無論設計多麼精巧,一旦說破就不值錢。本書不僅是一本詳盡的議價與消費指南,更教導讀者開價、議價、談判的技術,從此不再受支配我們生活大小事的價格心理學所擺布──

逛超市時,不自覺地買了一堆原本不在購物清單上的東西?
留意你是否逆時針逛賣場。

精品店裡的高貴商品賣給誰?
這不是你該關心的重點,你該當心是否買了其他小配件當補償。

100美元的漢堡,讓人覺得50美元的牛排很實惠。
菜單心理學,就是要引起顧客注意對業者來說有盈利的品項。

地產大亨川普說:「我替人蓋房子時,總是會在報價上多加個50006000萬美元。」
一開始開價的數字愈高,就賺得愈多。

9」是個魔力數字。39元商店真是經濟實惠!
你是否想過,有些東西根本不值39元?

怎麼議價最有效?
帶兩個搭擋一起,「三人成虎」!

超商為何喜歡推集點活動?
除了加強忠誠度,還能──不必打折,原價賣你。

價格不是數學而是心理學,而且公道價根本不存在。只要在價格上做一些細微的變化,就能為商家利潤帶來巨大差異。

要打贏這場價格背後的心理戰,除了洞悉訂價技巧之外,消費者更得學習時常「反向思考」。當業者、賣家、經銷商或是雇主向你報價時,先深呼吸,在有機會思考這個價格也許不合理之前,不要做出任何承諾。就當做是一種遊戲:試著盡可能想出愈多理由愈好。你喜歡的某牌花生醬,價格數十年如一日?看看瓶底吧!


以上摘自《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