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改變或完蛋?》向夢想前進

一份與醫學領域相關的文章刊登在《快速企業》雜誌上,該篇文章針對人們如何改變或抗拒改變,提出了一些令人驚異的理論。九成做過心臟手術的心臟病患,雖明知改變生活習慣可以避免心臟病再次復發,但他們仍選擇不做任何改變。
                                                
研究發現結果如下:
▲危急情況無法使人們願意改變。
▲恐懼無法成為改變的動機。
▲明白事實真相,也不會讓我們改變。
▲劇烈的改變要比平常小習慣改變容易多了。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痛恨自己的工作,卻什麼也不嘗試去做。更甚者,就算服務的企業已經要準備關門大吉,他們卻像被車頭燈嚇到的小鹿一樣,僵在原地一動也不動。為什麼非要等到被炒魷魚後,才願意採取行動?因為「忍受痛苦」比「改變容易」。如果你目前的所作所為無法助你靠近夢想,那麼你離夢想就越來越遠。

我們的人生不會靜止不動,你的所作所為是否能助你成就生命的意義、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實踐人生的目的?怎麼樣的行為會讓你離夢想與目標愈來愈遠?你的一切作為都會影響結果,可能幫助你,也可能阻礙你一心前往的目標。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習慣在年輕時便決定方向,早早開始熟悉一定的模式。但好多年後,我們才驚覺自己未曾花時間評估自己發展的方向是否有誤。不論你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應該停下腳步,回首前程看看自己走過怎麼樣的路,想想你目前人在何處,再往前望一望接下來要走的路途。

要明白哪一種工作模式最適合自己,持續不斷地內觀是個很重要的過程。只要你愈加瞭解自己,便會自動捨棄符合目標潮流,卻與個人特色不相符合的想法。

內觀時該問的問題,包含:
你比較喜歡人群、概念,還是事物?
▲你情感豐富、創意滿滿,還是重視邏輯思考分析?
▲你的個性是細心嚴謹,還是大而化之?
▲你是否善於社交,還是比較喜歡過隱居的生活?
▲你對別人是否有相當的影響力,還是寧願恪守員工本分?
▲你閒暇時喜歡做的五件事是?                           
▲列出你個人擁有的專業技能。
▲截至人生的這一刻為止,你最大的成就是?
列出五項別人認為你做得不錯的事情。
▲你的社經背景、教育程度與個人經歷?
▲你希望工作裡含有怎麼樣的元素?時間自由、有機會幫助別人、更多的金錢回饋、發展個人嗜好的機會,還是…?

未來並不是我們將前往的地方,而是我們創造的地方。通往未來的路徑不需要尋找,而需要創造,其過程不僅改變目的地,還有創造者本身。所以,杜拉克才說:「預測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它。」

以上摘自《不用再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