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中年斷捨離:找回做自己的力量

 提出「斷捨離」的暢銷作家山下英子,讓這風潮席捲日本及台灣,當山下英子邁入中年後,也曾受中年危機所苦,因此將這個理念延伸運用,獻給三明治世代的人。

  斷捨離不只是丟棄雜物,而是教人如何生活的方法。山下英子以自身經驗的真情告白,分享如何運用斷捨離的力量,拋開不安和刻板觀念,揮別痛苦的人際關係。帶領中年族群,別再為別人而活,找回做自己的力量。

  中年是「人生地殼變動」的時期,將自己人生的前半段奉獻給「小孩」、「家庭」與「工作」,回過頭來卻發現沒人需要我!這個事實讓我們產生失去角色的失落感、為他人付出一切的被害者意識,以及不知自己未來何去何從的焦躁感,只覺得人生「索然無味」。因為習慣「為別人而活」,即使不滿現狀或覺得需要改變,也無法真正付諸行動。

  中年之後我們要擺脫父母、社會灌輸的觀念,開始做自己!

  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基於個人經驗,並參考眾多聽者的人生煩惱寫下本書,希望利用「斷捨離」的力量,擺脫固著的刻板印象與痛苦的人際關係,重拾自我核心,不是以他人為核心。幫助中年族群重整自己的人生,活出自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山下英子的真情告白】
  十多年前我四十歲的時候,我在先生經營的公司裡擔任會計。我天生就對算錢毫無興趣,雖說有薪水可以拿,但我沒辦法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同時還要兼顧生病的公公,雙重壓力壓得我喘不過氣,幾乎快要窒息。當時我已經接觸瑜珈,想盡辦法維持身心平衡,但我感覺自己正走在看不見出口的漫長隧道裡,人生變得「索然無味」。
  
  因為擔心「自己的人生是否到此為止,不會再有任何成長」,我訂購了一大堆自我進修用的空中教材來填補內心的焦慮。即使當時我已經建立了斷捨離的理論,但在別人看不見的壁櫥裡,卻堆滿無法斷絕捨棄的空中教材。我隱約感受到自己內心的焦慮和不安,但我沒有勇氣正面檢視,就這樣過著窒息難捱的日子。
  
  「山下同學,人生從五十歲開始,我今年才八歲喔!」
  直到黑澤善巳老師的這席話滲入了我的心,敲醒了我......我成功走出了陰暗的人生隧道。
  
  【年紀大不等於老化】
  每個人都會變老,誰都無法避免,可是身體老化不一定會成正比地反映在精神層面的老化上。對於年紀大的刻板印象,「老人會造成他人困擾」、「變老是一件麻煩別人的事情」,這些都是我們不知不覺中累積的負面觀點。因為在意自己的年齡,無法擺脫低人一等的感覺,習慣將「我年紀大了,沒辦法做某某事」掛在嘴上,來當作「失敗的理由」。
  
  在斷捨離的觀念裡,最沉重的包袱其實是「年紀大等於老化」的刻板觀念。當事者並未發現是因為自己受制於刻板觀念,才會拖累自己的人生。釐清隱藏在背後的想法與觀念,允許自己拋開束縛自己的種種,才能以最輕鬆的姿態邁入更新、更自由的人生階段!
  
  受制於「刻板觀念」才是拖累人生的原因。
  我們的想法會反映在物品上。
  「年紀大等於老化」是最危險的想法!
  
  【斷捨離整理的是人生】
  乍看之下,「斷捨離」只是一個丟棄多餘廢物的行為。但囤積在衣櫃角落的舊衣服、飽含心意的禮物、象徵職場生涯的紀念品等捨不得丟棄的東西,其實都是「沉重的心靈」的象徵。斷捨離幫助我們思考身邊物品和自己的關係。
  
  「我就是捨不得丟東西。」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塘塞。事實上,你不是「捨不得丟」,而是你沒有發出「丟棄許可」。從整理物品、取捨物品做起,幫助我們思考身邊物品和自己的關係,不以物品為核心,從自我核心的角度思考,去除「不需要、不恰當、不舒適」的東西,拋開不安和刻板觀念,揮別痛苦的人際關係,活出自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想丟卻丟不掉的雜物如實反映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斷捨離」就是遇見「全新自我」的人生總盤點。
  
  【父母的看護問題也要斷捨離】
  陽子屬於委屈求全的傳統女性,長期以來一直扮演父母的乖女兒、先生的賢內助等角色。就算有重要的事情要辦,也會犧牲自我需求,耐心照顧長輩。她習慣遵循他人核心行事,認為「只要犧牲自己就能幫助他人」。

  但她接觸斷捨離後,重拾自我核心,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與自己的兄弟姊妹和他們的另一半仔細商量父母的看護問題,建立一個輪替照護的值班表後,陽子說:「內心徹底放空後,我現在比以前更能專心照顧父母。」

  當一個人犧牲自己,覺得自己受委屈,內心開始抱怨「你應該多付出一點」、「為什麼都是我在照顧」,於是情緒爆發,吵得不可開交,或內心感到鬱悶,影響自己的心情,損害彼此之間的關係。若能秉持堅定的決心,依照自己的意志行動,對方一定會感受到這一點。久而久之,你的態度就能感化對方,啟動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