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你流對汗了嗎?


你不可不知的劃時代健康新觀念
人體內建的高效能健康機制--「排汗」 相關知識&健康法全面掌握
三週喚醒全身休眠汗腺 提高整體免疫力、代謝力
打造長久健康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新陳代謝與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代謝不但與一般常見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密切關聯,最新研究甚至發現「癌症很可能也是代謝疾病的一種」。而出汗正是人類最重要的排毒代謝管道之一,汗腺甚至有「第二個腎臟」的稱號,要顧好身體代謝系統,我們絕對不能忽略排汗。

但汗不是有流就好,其實還有分好壞!本書作者日本知名汗博士五味常明透過本書告訴我們,如果汗很大顆,有味道,黏膩,或是局部多汗,就表示流錯汗了。容易疲勞、睡不好、手腳冰冷、情緒不穩、有口臭,也可能是流錯汗的徵兆。流錯汗和不流汗,其實不只影響身體代謝機制,長期下來更可能對健康造成全面性的影響。

    「汗腺是第二個腎臟」,不流汗,流錯汗,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全面性的影響。
汗腺其實和肝、腎、肺一樣,負責著人體不可或缺的代謝功能,但現代人習慣待在室內,依賴空調,導致汗腺失去發揮功能的機會,甚至因此退化。

原本該透過汗腺排出體內的代謝物質、重金屬等毒素,只好重新累積回體內,長期下來影響代謝,「容易疲勞」、「口臭/體臭」、「失眠」、「容易感冒」、「易胖」等常困擾現代人的問題因此而生,更可能會增加年老後洗腎機率,成為威脅健康的一大隱憂。

因此,不論是否有以上困擾,為了維持身體的健康,我們都必須改正至今你對「流汗」的觀念:運動固然重要,但就算懶得運動,也不能不流汗。

◎只要學會流「好汗」,流汗會讓你身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舒暢,一點都不討厭! 「汗臭味好丟臉喔!」、「流汗讓皮膚變得黏黏的,好不舒服」、「流汗害我頭暈目眩、昏昏沉沉,沒辦法做事」、「流汗會讓身體喪失水分,所以不要流比較好!」……我們時常有這些對「流汗」的迷思,但其實這些問題並不是「流汗」的錯,反而是因為我們「不流汗」、「流錯汗」了。

如果汗水是有臭味、黏膩又大顆的「壞汗」,其實代表你「流錯汗」了!如果流對了汗,汗水其實應該是「無味、易乾、清爽的好汗」,排出老廢物質及毒素,不只改善體內代謝,更能紓解身心壓力,帶給你煥然一新的舒暢感受。

    透過在家也能做的汗腺訓練,讓身體「流好汗」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長年對「汗」進行深入研究的作者,透過本書告訴我們,生活繁忙而沒空運動的人,也可以透過一些能夠在家做的簡單體操、泡澡法、飲食攝取等,利用零碎時間進行簡單的練習,就能確實並有效的養成適當而且完全不令人困擾的排汗習慣。

就算是懶得運動、沒空運動的人,照著本書的方法,也能在短短三週內喚醒全身上下30%睡著的汗腺,培養出能夠流好汗的體質,打造高效率的全身代謝循環,獲得前所未有的健康。

◎「洗完澡後要趕快把衣服穿上」、「流汗就要擦」、「天氣熱穿短袖」這些習慣有什麼問題?
除了打造好汗體質的方法之外,本書也收錄了許多你不可不知,而且讓你跌破眼鏡的汗知識。洗完澡後馬上穿上衣服,反而會阻擋汗水向外蒸發,錯失了良好的排汗機會;若是一流汗就用乾毛巾把汗擦掉,會妨礙身體藉由流汗自然蒸發來降溫的機制,為了使體溫下降身體反而要分泌更多汗水……像這樣的汗知識,一般人並不知道,不知不覺中阻礙了流汗能為身體帶來的好處,其實非常可惜。

    研究證實:「排汗」是人體天生內建的健康機制,不好好利用太可惜!
.免疫球蛋白、表皮葡萄球菌會伴隨好汗分泌,提高免疫力,不再常感冒、久病不癒。也讓腦細胞安定,就能睡得好不再失眠,白天也很有精神!
.讓代謝回到正常狀態,降低各種因代謝問題產生疾病的發生機率。
.維持正常體溫調節機制,解決手腳冰冷等、也讓腦細胞安定,就能睡得好不再失眠,白天也很有精神,不再憂鬱、暴怒、情緒不穩定。
.流好汗讓肌膚形成「皮脂膜」,是最天然的美容、抗老祕方。
.養成穩定的高效率代謝,成為能「持續自動燃燒脂肪的易瘦體質」,減重、運動更有效率且不易再復胖。
.只要三週,透過本書簡單的汗腺訓練,就能打造健康有效率的汗腺,不只會明顯感受到身體變得更輕鬆、更有力量,心情也好了起來,工作效率提升,能夠帶給你健康而神清氣爽的生活。打開本書,讓我們一起為身心健康努力,就從流好汗開始吧!

以上摘自《你流對汗了嗎?》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從自己做起,我就是力量



全球暢銷書《從負責到當責》、《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作者最新力作、專為你我量身打造的「個人當責新哲學」──
  當責,是一種選擇,一種精神,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一看到「當責」,許多人不免心生畏懼。不過,本書想告訴你的「當責」,絕對深具「人味」、「生活味」,保證人人都做得到。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綠野仙蹤》的巧妙比喻,在許多平凡人的不凡故事中萃取出「奧茲智慧與法則」,為你說明何謂當責哲學當責步驟,引領你一步步「看見」清楚個人當責的力量。

  為什麼桃樂絲、稻草人、錫樵夫、膽小獅的故事會深深打動我們?
  因為──他們的旅程引起共鳴!
  我們可以在主角中看見自己,希望我們也能擁有那份力量、智慧、熱忱和勇氣,一一實現屬於我們的夢想。

  那麼,你的夢想是什麼呢?你有什麼目標呢?
  取得學位?
  找到一生摯愛?
  有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
  升官加薪?
  改善人際關係?
  挽回婚姻?
  拯救誤入歧途的孩子?
  為這個社會創造實質改變?

  不論是什麼樣的夢想或目標,只要你從這一刻開始,決心從自己做起,逐步實踐本書的當責哲學與步驟,就能如奧茲智慧所說,釋放出個人當責的正面力量,克服你面臨的障礙、達成任何你想要的成果。

  何謂當責哲學

  當責是一種「選擇」。只要你選擇改變,決定與被害者思維決裂,一步步實踐如下的當責步驟,就能突破環境限制,成為自己的主人,得到嚮往的成果。

  當責4大步驟

  1正視事實 See It
  2承擔責任 Own It
  3解決問題 Solve It
  4著手完成 Do It

  「個人當責」實證篇──他們都做得到,你一定也能!

  金凱瑞窮到只能住在車上時,憑著一顆「當責不讓」的心、一枝筆和一張假支票,躋身「兩千萬美元俱樂部」,成為超級巨星。

  一個被諷為全年級最笨的小五生,因為秉持當責的信念,每週讀兩本書和寫讀書心得,最後當上成功的醫師與教授。

  某業務團隊連續3年沒有新產品可賣,靠著按部就班地實踐「當責4大步驟」,每年繳出漂亮的業績。

  一個13歲足球少女,選擇改變了「某個想法」之後,從冷板凳一路變身明星球員。

  做你自己的超級巨星吧。已有數百萬人在這場自我發現的迷人旅程中,發現個人當責的力量──一種能為你贏得勇氣、腦袋、熱忱和意志力的力量,也是希望無事不成、真正需要的力量。

  你會發現,儘管沒有人揮舞魔法師的魔杖、用魔法神奇地為你解決所有問題,我們仍有辦法體驗個人當責那近乎魔幻的衝擊。

  「奧茲法則」重點精華

  無法掌控局面時,也別讓局面掌控你。

  每一個「突破」都需要「決裂」。

  「承擔責任」就是要讓事物在你離開時,比你發現時更美好。

  「想得到」的渴望,必須勝過「不想得到」的渴望。

  你如果不是「問題」的一部分,就不可能成為「解決方法」的一部分。

 

以上摘自《從自己做起,我就是力量》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半幸福婚姻》婚姻的幸福科學



「你幸福嗎?」這個最簡單的問題,許多在婚姻中的人卻難以回答。原文書名:Marriage Confidential: The Post-Romantic Age of Workhorse Wives, Royal Children, Undersexed Spouses & Rebel Couples Who Are Rewriting the Rules

「我很幸福。但是……」曾幾何時,我們對婚姻的描述,多了個輕描淡寫、又意味深長的「但是」。為什麼應該有的幸福,轉瞬間就變了樣?你可知道,這是現代夫妻心照不宣的共謀。「我的婚姻彷彿是鑄好的模型,冷靜又有效率,但不是點滴在心頭的生活。

不論我做什麼,婚姻像是有它自己的CNN式跑馬燈,三不五時支離破碎的快速滾過弦外之音,訴說著不曾對伴侶表達的抱怨、生活中被擱置的滿足感與失去的狂喜。」這段描述,是否也說出了你不曾開口說過的婚姻實況?

美國一年的離婚案超過百萬,高達六成的離婚,是令周遭朋友、甚至家人都難以理解的「低衝突」婚姻。「低衝突」婚姻實際上安靜、舒適、井然有序,雖然說不上「神仙眷屬」,但是絕對沒有拳打腳踢、沒有習慣性口角。然而,這樣的婚姻卻會「內爆」。

為什麼應該的幸福,會出現雜音?為什麼看來「沒那麼糟」的婚姻,竟然一步步走向結束?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者海格,為現代人深埋在心底的婚姻疑惑發聲、找答案,深入訪談五十多個人、進行民調,甚至還加入線上討論團體與社交社群,像是搜索「婚姻犯罪現場」(Marriage CSI),描繪出一幅幅現代婚姻肖像。

海格發現,許多不幸福,源自我們在這個時代共有的選擇、態度與感性。包括:
◆工作 怎樣安排工作、家計如何分配,才能讓兩人都滿意?
◆子女 一旦決定生小孩,孩子就成了新配偶,改變原本兩人世界,登上家裡的王座。
◆金錢 經濟能力影響兩性在婚姻中的角色,也影響家庭生活的安排。
◆性  現代親密關係深受小孩、社群和科技影響,甚至決定關係的存續。
  
《婚姻的幸福科學》全球頂尖的婚姻研究,告訴你親密關係奧祕與處方。

策略一:每件好事都要小題大作
有關婚姻與心理學的研究,過去總習慣把焦點放在負面事情上:夫妻如何處理困難、衝突,以及不幸福的階段?事實上,夫妻如何面對快樂時光同樣重要。

策略二:正面互動愈多愈好
在穩定的婚姻裡,夫妻正面互動行為至少比負面的多出五倍。一旦這個比例開始往下掉的時候,婚姻就將陷入風險當中。正面互動可以透過言語來傳達。如果你犯了錯,告訴自己,你得為另一半至少做五件正面的事情來彌補過錯。

策略三:把標準提高
那些有既定標準、真心希望被人好好對待,以及渴望從婚姻中得到熱情和浪漫的人,最後就真的得到理想中所想要的婚姻關係。

策略四:不要忽視家人和朋友
我們今天更期待從另一半身上尋求更多支持與親密感,而不是外求。這為婚姻制度帶來巨大的壓力。我們常會讓婚姻負荷過多的東西,像是配偶做到超過普通人能負擔的事,以滿足我們的需求。

策略五:不要期望配偶為你帶來快樂
24個愛情必修學分》快樂是要自己給,尤其不要期望你配偶讓你快樂。生活上的大事可能會提供短暫的幸福感,但是多數終會回到自身的幸福設立點。

策略六:點燃浪漫之火
浪漫的愛情會隨時間消逝,是無可避免的結果。然而,有些結婚很久的夫妻彼此間仍然維持著濃情蜜意。如何重燃最初的浪漫情感。例如,安排固定外出約會的時間,同時加入新奇或是不常有的經驗。新的體驗會活化腦部的回饋系統,重回初次遇見另一半時的愉悅心情及朝思暮想。




以上部份摘自《半幸福婚姻》、《婚姻的幸福科學》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練習當好命人



沒什麼事能真的讓天塌下來!許多「不得了的大事」都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轉念,面對人生的許多沮喪時刻,
都能找到支持的力量,享受全新的正向視野。
你可以藉由練習來調整自己的念頭,改變自己的人生。

  我們大部分的人,在聽到壞消息、面對難纏的人,或是遇到令人失望的事情時,往往會陷入一種習慣性的反應,特別是在身處逆境的時候,導致結果適得其反,反而對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們反應過度,把事情擴大,緊張兮兮,把焦點都專注在負面的人生上。當我們被小事情搞得動彈不得,感到憤怒、懊惱、動不動就發火時,「過度」反應不但讓我們產生挫折感,而且也讓我們無法達到自己的目標。

   我們看不見大方向,一味地鑽進消極面,也讓原本有意幫助我們的人拂袖而去。簡單的說,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當做是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我們經常行色匆匆地忙著解決問題,但其實,我們只不過把問題搞得更複雜而已。因為所有的事情看起來似乎都很嚴重,結果,我們的人生就變成一場又一場處理不完的事件。

  過一陣子後,我們真的開始相信每件事情都重要得不得了。我們沒有體認到,能否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跟我們受問題影響的程度息息相關。我希望你很快就會發現,當你學會以淡然處之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時,那些看起來似乎是「無路可走」的難題,就會變得好解決多了。即便是遇到那些真正讓你倍感壓力的「天塌下來」的大事,你也不會像以前一樣,完全亂了方寸。

  所幸,我們能選擇另一種面對生活的態度:那是一種溫柔、優雅的態度。這樣的人生會變得很輕鬆,這樣的人也比較好配合。這「另一種」人生態度,就是以新的習慣看法來取代習以為常的慣性「反應」。這些新的習慣能讓我們擁有更富足的人生。

    當你能做到「不為小事抓狂」時,就算你的人生稱不上十全十美,你也可以學會接受生命所給你的一切,而不會去抗拒。正如禪宗所教導我們的,當你學會「放下」問題,而不去抗拒時,你的生命就會開始自然運行。你將會像祈求寧靜的禱詞所說的那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接受無法改變的部份,而且擁有智慧來分辨其中的差別。」我有信心,只要你願意試試這些方法,你將能學會和諧的兩項原則:(一)莫為小事抓狂,(二)這些都是芝麻小事。當你把這些想法納入你的生活時,你就可以開始創造一個更心平氣和、更有愛心的自己。



以上摘自《練習當好命人》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不換工作,每月加薪2萬5:周休二日我就做老闆,贏回自主人生


不租辦公室,不用當「下線」,不必提辭呈;日本最佳創業顧問告訴你,如何開創自主人生——從找到好產品、建立口碑,到金流管理,別人周休二日吃喝玩樂,我每月加薪好幾萬。嘗試副業,如何同時顧好本業──「萬一」副業收入高於正職收入,那時就自立門戶賺錢翻身啦!周末開始。

「副業」歷程分為六階段,從周休二日開始,至少先替自己加薪,最後搞不好副業變成主業,成功拿回自主人生!

【為什麼】為什麼我要做「副業」?不景氣,才是創業好時機──大家都縮手,市場競爭小,等加薪?你上班的公司業績大幅成長嗎?

1做決定】我該做什麼生意?如果還沒決定要「做什麼」,現在就可以開始「賣東西」。賣什麼東西?我幫你找。

2想策略】不景氣還建議我創業?很危險啊!
從周末開始,經營副業、兼顧本業,不但降低風險,還增加本業的能力。如果跟本業無關,你就經營「興趣」。

3找方法】我如何用低成本創業——開創副業?網頁就是你的名片,24小時幫你「跑」業務

4練專業】我如何讓我的小生意步上軌道?
找到銷售點,做生意不用靠拜託

5做行銷】自己怕見光死,但生意要曝光,怎麼辦?
光談商品不能吸引人,你得用「故事」打動他。故事,不用面對面說。

6學經營】我如何讓現金流進來?
「先求有,再求好」,先賣產品,再談理念

【閃地雷】我這個迷你公司的副業,怎樣才不會很快倒閉?
遵守六「不」原則,向失敗者學教訓

松尾昭仁說:做副業,不只為了賺外快,更是為了做喜歡的事,找回自我。你不該先想到辭職,而是先從周末開始!周休二日做老闆,讓你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但不用辭掉工作,確保擁有穩定收入。另一方面,也能體驗不一樣的工作內容,掌握工作主導權。等到副業收入高於正職收入時,就表示你的方向正確,可以獨立創業。


如果你曾經想過,「如果人生重來一次……」,將現在的生活方式歸零,帶著創造一個「全新的自己」的想法,挑戰「周末董事長」吧!開創副業需要的各種情報跟專業知識,期待為你帶來改變人生、工作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契機。

以上摘自《不換工作,每月加薪2萬5:周休二日我就做老闆,贏回自主人生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誰說選擇是理性的:揭露選擇背後的真相,轟動學界與商界的經典之作




原書名為:《誰在操縱你的選擇》,換了新的書名,仍推薦這本好書。你每天都要做的「選擇」,背後真相是什麼?到底有哪些力量,在影響我們「自由」選擇?

  每天,我們一睜開眼就面對無數的選擇,小至早餐吃什麼喝什麼飲料、看什麼電影,大至選擇讀什麼科系、選擇什麼人當終身伴侶,只是我們將大部分選擇過程視為理所當然,或重複這個過程而不自知。你是否曾經思考過:這些選擇的根據是什麼?它們是怎麼形成的,又被哪些因素影響?我們所做的決定,真的都是出於自己的選擇嗎?這些選擇,是否都有意義?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恩嘉從大學時代起即開始研究「選擇」這一嶄新的課題。十五年來,她以心理學為基礎,援引許多領域與學科的論點——商業、經濟學、生物學、哲學、文化研究、公共政策、醫學等,其研究結果顛覆了所有人對「選擇」的刻板印象,甚至提出挑戰西方社會價值觀的建議:有時候將選擇權交託他人,對自己會更好!

  艾恩嘉的研究,內容從生活上的日常選擇到具備重大意義的選擇,無所不包,當中已成為經典實驗的「果醬研究」,影響及世界知名麥肯錫顧問公司訂定「3X3法則」,或富達研究公司(Fidelity Research)的「幫顧客減少選項」方針。

  本書中,她將帶領我們深入探究:選擇的欲望,究竟是天生的,還是文化培養出來的?為什麼我們常對自己的選擇感到失望?我們該如何善用選擇工具?本書不僅深入探索我們做選擇時的心理運作真相,更揭發隱藏在選擇背後的祕密力量。其卓越精闢的見解,以及多項創新又逼真的消費者實境實驗,不只轟動學界,更已成為全球跨國大企業爭相研究顧客消費行為的重要參考依據。

  現代人花費許多心力在做選擇上,卻也太習慣於創造選擇、要求選擇,以致於有時候忘了評估什麼時候選擇才有用、為什麼有用,而只是一味浮沈在無數的選擇中。

  但掀開「選擇」令人眼花瞭亂的外衣,它代表的其實是一種力量,是我們用來抵抗那些想掌控我們的人或系統的方法。選擇也是一個創造的流程,一種建構環境、生活與自我的流程。而選擇的力量,不是來自選擇本身,而是來自選擇的方式——用理智、有條理的方式做選擇——也就是選擇的流程。

  要做到這一點,艾恩嘉用爵士大師溫頓.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的話來比喻:爵士即興演出的能力來自基本知識,而這知識「限制你能做和將做的選擇」。透過艾恩嘉綜合各領域研究與社會現狀的分析,我們明白:需要做選擇的時候,知識永遠非常重要——不論是自己掌握知識,抑或仰賴專業人士提供協助。

  世事多變無常,雖然我們無法消除困難的選擇,卻可以不再被選擇迷惑或擺布,也不再畏懼選擇代表的不確定性,因為那正是選擇的價值所在。


以上摘自《誰說選擇是理性的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洞悉人心,發揮真正影響力:設身處地,超越盲點,創造雙贏四步驟



真正說服人心的影響力,不在於你給了多少、你怎麼說,而是能夠連結對方的慾望、讓對方得償所願。

  蘋果、迪士尼、Hyatt、美林、NASAFBI等機構的高階主管教練
  第一手分享,教你突破盲點、洞察慾望,跟誰都能說得通

  你是不是也經常說服別人碰壁?為什麼影響別人這麼的困難?

  雖然我們彼此溝通的速度愈來愈快,資訊愈來愈多,但是在今天的世界,人際之間比過去更缺乏互信,我們鮮少假設別人心存善意。我們一旦察覺些微說服或推銷伎倆,就立刻心生懷疑;虛假的策略和詭計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力,更會在瞬間破壞關係。這一切,都使影響他人更為困難。

  真正的影響力不是迫使別人就範,關鍵是要建立連結!

  葛斯登與烏爾曼是備受推崇的企業高階主管教練,蘋果、思科、迪士尼、耐吉、美林、嬌生、NASA、奇異、IBM、德意志銀行、Hyatt、聯邦快遞、FBI都是他們的客戶。葛斯登與烏爾曼經過訪談與研究發現,在這個後銷售時代,真正的影響力不是迫使別人就範,不是讓自己達成願望,關鍵是要建立連結,要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進而洞悉人心,超越自己的盲點,用對方的角度思考,在合作之前先付出,追求雙贏局面。

  他們在書中提供以信任發揮影響力的終極準則,整理成4個清楚、可行的步驟:

  步驟1清楚勇敢的說出自己的理想,帶動正面能量
  步驟2看懂問題的癥結,再也不會被盲點遮蔽
  步驟3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對方的角度看見需求
  步驟4隨時隨地無私付出,一點一滴累積你的影響力

  一句句說動人心,發揮真正影響力,改變你的人際關係、職業生涯和人生觀點,
  無論你的溝通對象是上司、同儕、部屬、配偶還是子女,都不會再碰壁。

以上摘自《洞悉人心,發揮真正影響力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冷暴力


✽冷嘲熱諷、視而不見、網路霸凌,都是冷暴力!
  不用把你打得頭破血流也一樣崩潰,身心受創。
  它就在感情、婚姻、家庭、職場、社交關係中,
  現在,我們還要默許、隱忍嗎?✽

  如果你/妳曾經疑惑的問過:
  ☆我是做了什麼,他要如此痛恨我?
  ☆我到底哪裡做錯,該當受此懲罰?
  ☆我怎麼會吸引到這樣的人?
  ☆為什麼全部都是我的錯?
  ……那你/妳很可能就是冷暴力的受害者!

  所謂的「冷暴力」是指長期以隱而不顯的精神虐待或惡意操弄,貶損打擊他人、奪取自尊,使其身心受創的行為,可能發生在感情、婚姻、家庭、職場、社交關係中。瑪麗法蘭絲.伊里戈揚醫師,在這本國際暢銷的開創性著作中,把精神虐待具有毀滅性的「隱藏」現象公諸於世。

  她主張精神虐待雖不像身體虐待那般明顯,其暴力程度卻不相上下,甚至有可能更為普遍。加害者藉著打擊他人,掩飾自身弱點,提高自我優越感,以滿足想獲得肯定與讚賞的渴望。要防治他人冷暴力的攻擊,往往很困難,因為不同於肢體暴力,它幾乎是無形的,不容易證明,加上周遭環境對這種暗中為害、既危險又邪惡的暴力行為,往往默不作聲,讓受害者的處境更加孤立無援,雪上加霜。作者便說,冷暴力是一種罪行,它是「對靈魂的實質謀殺。」

  在《冷暴力》一書中,作者描述她接觸到的眾多真實案例,再加上通俗的例證,自好萊塢電影到愛因斯坦的私生活,還有奧維德、卡夫卡和佛洛伊德等人的作品,讓世人了解精神虐待的真實面貌,以及它是如何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整個社會。

  本書深入分析施虐者與受害者的心理,以及這種人與人之間病態的互動形式。作者將精神虐待的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從引誘與洗腦開始,在公開施暴時到達最高點,受害者一步一步被掃進毀滅的旋渦中。

  更重要的是,本書就如何突破虐行的邪惡掌控,提供實用的建議。受害者能從書中獲得希望與勇氣,相信自己的感受是真實的,知道要如何有效求助並對抗。而周遭環境也應正視問題的嚴重性,不再袖手旁觀,成功阻遏精神暴力的恣意蔓延。

以上摘自《冷暴力》

2015年6月13日 星期六

青春,一場腦內旋風:「第七感練習」,迎向機會與挑戰!



「讓人大開眼界且鼓舞人心之作,一個賜給我們所有人的天大禮物──青少年、青少年的家長,及所有在地球上想度一個豐富圓滿人生的人。丹尼爾.席格揭示了,如何將原以為青少年的劣勢化為有利的優點。降臨於青少年身上的功課,我們在任何年紀也都可以從中學習。」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


  { 獻給所有關懷青少年的父母師長和你自己 }

  這本書是所有人的禮物,讓我們由裡而外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生命的解答及牽引孩子成長的線索。提醒自己,隨時保持年少鮮活的眼光和心靈,直到成人!

  擁抱生命中最有爆發力、最令人興奮的時刻!
  讓我們以全新的眼光回首年少,
  也陪孩子跨越青春期的挑戰,展開更美好的人生!

  青春期,是生命中無比精采的時光,也是我們從一個大孩子過渡到成人的階段。在這趟充滿挑戰的新旅程,我們不斷探索自己是誰,迫不及待想離開家園,迎向遼闊未知的世界。我們開始認識新朋友、嘗試戀愛、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每一種新嘗試,都帶著新鮮、刺激和冒險,那有奇妙的吸引力,鼓舞著我們再體驗、再創造、再前進!

  是的,青春期是掀起身心狂潮的時刻,也是迸發全新眼光和心境的時刻!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也是心理治療專家丹尼爾.席格博士眼中的青春期,不只要熬過去,更是要好好栽培、看重的一個階段。他告訴我們:保持覺醒,可以幫助我們創造當前及一生的活力!

  為生理轉變與情感分離預作準備

  丹尼爾.席格打破過去認為青少年是經歷荷爾蒙風暴的觀點,強調青春期的關鍵改變,起因於腦內多巴胺分泌所帶動的酬賞驅力,使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受刺激和興奮經驗吸引,由內而外產生重大的改變。

  席格博士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觀點,從陪伴自家兩個青少年成長的經驗,融合臨床案例,深度探討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情感依附、告別童年準備「離巢」、推開成人走向同儕、「愛」的感覺與「性」的探索……提供確切有力的指引和建言。

  「第七感練習」,認識自己、同理他人

  如何讓大腦保持年少的力量與意志直到成人?席格提供獨創的「第七感練習」實用方法,包括:內觀/睡眠/專注練習、了了分明的覺察、呼吸覺察、同理心練習、情緒覺察、連結練習、深省依附模式及深省談話……這是內省的時刻,人人都能展開探索,以全新的方式運用自己的情感、思考、記憶與認知,深層認識自己、同理他人,也協助青少年為身體上的轉變與情感上的分離預作準備,解決日益複雜的人生難題。

  喚醒「內在少年」,迎來嶄新活力

  這個空前漫長的青春世代,不論你是正值身心急速發育的階段,或已經成年卻仍身陷焦慮對抗中,在人生任何時刻,都可藉由本書喚醒自己的「內在少年」,照見清澈心靈,深掘潛藏的正向力量,開創更豐富的人生。

 


以上摘自《青春,一場腦內旋風》

2015年6月11日 星期四

洞悉人心,發揮真正影響力



「世界沒變,是我們變了。」
——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美國作家及哲學家
 
學會運用連結影響力,你會得到嶄新的機會。重點不只是要讓人們馬上聽你的話,也是為了從團隊、事業單位、組織、客戶和家人的身上,得到長期的支持與認同。
 
不過在達成這項目標之前,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起點在哪裡,換句話說,是要認清自己有一些重要的包袱。
 
當掌握要點後,你才能擺脫那些令人失去理智的壞影響力,這些壞影響力就是「人性陷阱」。人性陷阱深植在你的大腦裡面,沒辦法完全克服,不過如果你可以在一落入陷阱時就察覺,就可以成功地避開了。
 
以下先來說明為什麼四個陷阱危險。
 
一、戰鬥還是逃跑
 
令人理智斷線的第一個陷阱,聽起來或許有點瘋狂,那就是「人是動物」。
 
說得更精確一點,人特別會在緊張的時候變得不太像人。如果有看過葛斯登的著作《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就會知道我們的意思。不過就算你不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也請繼續看下去,因為我們希望你從不同角度思考。
 
在這裡說個小故事。
 
人其實有三個大腦,大自然花了數十萬年微調大腦的軟硬體,但舊的大腦並沒有被丟掉,而且還增加新的大腦。結果,人就有了各有功能的三個大腦。「爬蟲類腦」專司戰鬥或逃跑指令,「哺乳類腦」負責情緒處理,「人類腦」則掌控理智。
 
此系統大都非常有效率,因為每個大腦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將資料輸入表格時,人類腦會開始運作;抱著小嬰兒時,哺乳類腦會感到愉快;當有輛車突然朝你而來,爬蟲類腦會大叫「快跑」!
 
不過,壓力特別大時,三個大腦會互相妨礙。遇到這類情形,大腦裡主導情緒的感應器「杏仁核」會變得過於活躍,心理學家高曼(Daniel Goleman)將此現象稱為「杏仁核挾持」(amygdala hijack)。杏仁核遭到挾持時,三個大腦的連結中斷,全部獨立運作。此時,人既是人類、哺乳類,也是爬蟲類,人類腦只掌管部分職責。
 
情況會逐漸惡化。當情緒愈來愈激動時,有兩億四千五百歲的爬蟲類,掌控人腦「戰鬥或逃跑」的權力愈來愈大。也就是說,人將無法根據過去發生的情況去評估現況,相反地,杏仁核會促使人以根深柢固的舊有反應作出回應,導致想法受到扭曲、情緒高漲,行為也變得原始。

於是很快就造成惡性循環,因為人變得愈像爬蟲類,杏仁核就愈活化,過不了多久,人類腦和哺乳類腦就會完全在狀況外。你沒辦法用理智和情感面與他人連結,反而試圖逃離傷害你的人,或是選擇傷害他們。
 
上述的大腦反應是基於史前情況所發展而來的,以時間和空間來說,現今的會議室和電話會議,距離史前掠食者與獵物的情況相當遙遠。然而神經系統才不管這些,也不會知道暴龍和專制的上司有什麼差,就算杏仁核挾持可能不會讓人尖叫逃離會議室,或拿棍子打誰的頭,但一定會使人在純粹生物面上「失去理智」。
 
失去理智時,人通常會從以下兩個基本策略中選擇一個,但不幸的是這兩個策略都有嚴重瑕疵。
 
策略一是逃跑──選擇離開。表示逃避、不採取行動,而且缺乏影響力。在採取行動會比較有利的情況下,卻選擇撤退或不行動。這是投降、屈服的表現,表示自己避免做出選擇,避開風險,也放棄了機會。
 
策略二是戰鬥──採取「PUSH法」。試圖慫恿、誘騙、說服或迫使對方就範。在PUSH狀態中常見的四個錯誤是:
 
P(Pressing)=過度推銷自己的論點,沒有努力了解對方。
U(Understating)=對替代方案輕描淡寫。
S(Short-term focusing)=把重點放在短程目標和對自己有好處的小利益,而不是以建立人際關係和提高個人聲譽,為持久的成功鋪路。
H(Hassling)=讓每次討論都流於爭執和口角,你重視自我意識大於投入共同目標。
 
若你處於爬蟲類模式,就影響不了任何人,所以避免這個陷阱相當重要。防止杏仁核挾持的最佳策略,就是跳脫自身立場。若只著重於自己的恐懼、壓力和憤怒上,就會繼續重新煽動杏仁核;只要側重他人感受,就能將心中怒火降至最低,並且願意加入對方,而非逃避或是攻擊。
 
二、重複錯誤行為
 
人很容易在有壓力時陷入第二個人性陷阱。遇到這種情況,很難有新的想法,也無法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式、感覺和行為。因為碰到壓力時,常常會進入杏仁核挾持狀態,或是自己的舒適圈。第二個人性陷阱指的就是你不知不覺中依照舊有經驗做事。

舉例來說,有些擅長邏輯和分析的人,會一再重複同樣的爭執點,甚至會不停說「你不了解……」、「你不懂」或「你根本沒在聽」之類的話。而和事佬則是為了安撫,對其他人想要的任何事情讓步。
 
無論你是哪種人,你都是選擇進入自己熟悉的環境、暴風雨中的避風港。
 
問題是人們習慣的舊模式,很少會百分之百符合現況。因此當身處充滿壓力的職場,試著影響他人時,常會特別覺得受到挑戰和感覺沮喪。其實當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能的行為反射(behavioral reflex),會阻礙你分析現況。

三、自我感覺良好
 
第三種使人陷入膠著的人性陷阱比較特殊,指的是對自己犯下的錯誤渾然不覺。
 
「我要讓其他人照我的意思做事」的心態,讓人有遺漏重要資訊的風險,或對某議題或某人的看法完全錯誤。尤其當你的邏輯、分析、情緒、經驗和準備,全都顯示你的推論正確,所以認定自己沒錯的情況下,很難察覺自己有可能是錯的。如同美國幽默大師及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所說:「不懂不是問題,觀念錯誤又自以為懂,才是大問題。」

四、知識也是詛咒
 
犯錯之後無視錯誤會使人落入人性陷阱,不過就算沒有犯錯,我們也可能落入陷阱,因為做對事情也同樣具危險性及缺陷。這就是我們要介紹的第四種人性陷阱。
 
知識和經驗在多數情況下對人們有幫助,但當我們無法說服他人,和難以與他人共同完成任務時,我們原本「知道」的事,就會從資產變成障礙。
 
為什麼?因為我們很難將自己所知道的當成「不知道」,而這會在你的處境和他人的處境之間,製造出巨大的鴻溝。
 
我們會落入陷阱不是因為犯錯,而是天生就會如此。人的三個大腦讓杏仁核挾持容易傷害我們,我們天生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事情,而大腦又不如我們想像般的那樣理性。
 
儘管人們知道世界上有人性陷阱,有時還是會掉進去。不過只要找到方法撰寫「新軟體」,超越大腦硬體的限制,讓自己在每段重要的人際關係中,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這麼一來,落入陷阱的次數就會大大減少。你可以建立新習慣,為未來鋪路、對別人發揮更真實又持久的影響力。這些都是連結影響力模式的重點。

以上摘自《洞悉人心,發揮真正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