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知識的格鬥者,為追求最上乘的真理…哲學家才是人間最棒的代名詞! 在西方哲學中,最早思考的問題是「世界的根源為何」、「絕對正確的事為何」等。也就是說,西方哲學所想的問題,可以認為是與「人類外部」的「某些事物」有關。但是在東方就完全不同。東方哲學家想的都是與「自己」有關的問題,針對的是「人類內部」的「某些事物」。因此它是一種實踐哲學,有別於西方的思辨哲學!
印度哲學、佛教、老莊思想、禪……等東方哲學,專注於自我探究,使人心啟悟,面對苦難,自省、自覺、自我修練,因此它是一種實踐哲學,有別於西方的思辨哲學!
《這麼想就對了》提出十一項超越的德行
| 
致命的謬誤 | 
超越的德行 | 
| 
強求完美 | 
形而上的安全感(對事實的安全感) | 
| 
嚴重化 | 
勇氣(在面對困境時) | 
| 
責怪(自己、別人和全世界) | 
尊重(自己、他人和世界) | 
| 
人云亦云 | 
真誠(做你自己) | 
| 
我做不到 | 
節制(自我控制) | 
| 
你要跟自己過不去 | 
道德的創意 | 
| 
操縱 | 
授權 | 
| 
世界以我為中心 | 
感同身受(與他人接觸) | 
| 
過度簡化事實 | 
正確的判斷 | 
| 
扭曲可能性 | 
遠見(用以評估可能性) | 
| 
盲目的預測 | 
科學思考(講求科學) | 
亞里斯多德說過,「道德德性」是習慣的產物,而習慣本身則是從不斷的實踐養成的。例如,只做了幾次正確的判斷不會讓你變成一個具有正確判斷的人,但你成功做出這類正確判斷的次數越多,它就會慢慢變成一種習慣或性格傾向。所以,獲得這些德行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實踐它們。這意味著要戰勝認知失調, 你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謬誤所在,反駁它們,並發揮最大意志力。當然,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永遠有進步的空間,但故態復萌是有可能的。德行的實踐是一生的承諾。
以上部份摘自《史上最強哲學入門》《這麼想就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