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4日 星期三

在童話裡,遇見更好的自己》用理智處理情緒

【用理智處理情緒】
 
近年來情緒智商(EQ)這概念很流行,這是心理學家彼得薩洛威(Peter Salovey)在1990年提出的概念。對個人的快樂而言情緒智商似乎比高智力重要的多,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是可以學習的,情緒管理可能聽起來有些商業化,但是情緒管理確實可以和他人建立更真誠友好的關係,特別是能夠改善和自己的關係並且更有技巧地發揮自己的可能性。
 
前提是自我覺察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很快很有自信地洞察自己的情緒,就能夠有建設性地投入人際關係中。
 
譬如如果一個人在面對上司的時候始終感覺模糊的焦慮和不安、處於劣勢、或是拘束,首先理智的做法是更仔細地覺察了解情緒並且進一步地探究。這時候集中注意力是必要的,也許對權威的父親/老師,或嚴格的母親的記憶會浮現。以這樣的方式來觀察可以把焦慮恐懼的情緒看作來自童年時期的遺物(小老鼠),進一步的觀察可能會發現他因為這不愉快的焦慮總是想盡辦法逃避和上司的接觸,能夠除掉小老鼠在這裡意味直接面對上司,不再逃避接觸而是設法接觸。有效的方法就像前面處理蜘蛛恐懼症的例子所描述的,有意識地去面對恐懼,不過分苛求慢慢建立更多信心
 
還有一個有時也帶來麻煩的情緒領域就是憤怒。以前有很多人認為讓情緒自由流露是正確的,盛怒就該很自然地流露出來,然而過去這些年來一些重要的心理學者的觀念又改變了,如果放任強烈的憤怒在內心裡不斷升高,然後放縱情緒發洩,頂多會有短暫的放鬆感覺,更好的方式是藉由對誇大和絕對要求的自覺,讓憤怒根本沒有機會產生,而且透過更切合實際的觀點來代替。只有把眼光放在可行的事情上,所投入的能量才會有意義。如果你感覺到心中的怒氣,先問自己這樣的情緒是要求我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有什麼是(我!)必須做的嗎?如果沒有,那憤怒通常沒什麼意義。

一個能夠在焦慮恐懼襲來時設法讓自己平靜擺脫性急和憂愁的人(因為訓練有素)比起那些經常被強烈情緒控制的人更容易復原。之前提過,很多人一天到晚和沈重的心情戰鬥,因為他們一再讓那些陰沈的想法主宰。
 
你有能力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嗎?
 
親近人的能力可能是維持正面情緒及個人幸福的最佳條件。能和自己和睦相處的人容易交到朋友,相反的情況也是:有朋友的人也容易和自己保持和諧。滿足的人常常是鑲嵌在人際和個人友誼的網絡之中,因此不忘老友並且對交新朋友保持開放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擁有建立親密和親近關係能力的條件是能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這是可以練習的!缺乏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很難建立關係,很難和人「熟」起來。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顯示,有高度同理心的人情緒穩定而且更有成就女性通常比男性更有同理心。
 
集中注意力和激勵自己的能力
 
對很多活動來說注意力集中是必要的。如前面所描述的,長遠來看懶散不會帶來滿足和快樂,而且常常最後導致心情抑鬱。深信自己的計劃是能夠產生追求目標的毅力和專注的最好方法。偉大的作品和行動之所以有可能成功是因為主事者從一開始就深信成事的可能性,訣竅就在於為達到目的調整情緒,放棄短期的回報,既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保持樂觀的心情。
 
激勵自己的能力是獨立自主和堅持追求自己的目標的先決條件。不斷需要有外來動機的人,必須一再得到外來的激勵和讚美,所以是有依賴性的。我們的目標應該是要讓自己進入並且停留在可以啟動創造力的「心流」狀態,技巧就在把情緒化為行動。
 
例子:
憤怒可以轉化成有建設性的行動;
不滿可以得到有創意的答覆;
空虛的感覺迫使人培養愛人的能力;
◎焦慮恐懼常常可以促使人改善社交能力等等


以上摘自《在童話裡,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