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好奇心的幸福力量

根據調查統計,超過3成的國人高喊「我不快樂」,而且年紀越長越覺得不快樂,65歲以上感到不快樂的比例甚至超過2/3

  你最渴望得到什麼? 對大多數人來說,答案也許是「快樂」。

  我們都夢想得到快樂,也希望孩子和伴侶快樂。

  在一項針對四十八個國家一萬多人的調查中,快樂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比成功、智力、知識、成熟、智慧、人際關係、財富和人生意義更重要。

  創造快樂的幸福人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答案就是好奇心

  誰偷走了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漸漸失去了最重要的幸福力量

  孩子在剛一出生時就擁有無限的好奇心。起初,嬰兒在看到色彩明亮的物品、聽到母親聲音的細微變化或者看到出現在他們視野中的任何東西時,都會興奮不已。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各種感官得以發展,好奇和興奮也隨之擴展,會進一步嘗試探索外面的世界,甚至相信每個壁櫥和每個抽屜裡都隱藏著值得探索的神秘之物。

  但是這種充滿天真和勇氣的探索過程卻困難重重。社會成為一大阻礙,為人們設置了沒完沒了的規則和規定,嚴重抑制了好奇心的發展。大人們不停地教導孩子:現在就做,有問題以後再說。離陌生人遠點。不要辯論有爭議的話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漸漸失去了好奇心,失去了最重要的幸福力量。

  害怕別人的評價、擔心明天的考試、恐懼未知的災難……現代人的擔心總是無窮無盡。

  其實,擁抱人生的不確定,更能加深你的快樂感!

  我們為何要擁抱不確定性?如何釋放內心深處的喜悅?怎樣留住愛情,獲得成功?

  人類天性本來就渴望新鮮事物,雖然也因冒風險而有焦慮情緒;好奇心是我們面對陌生、差異與不確定的探索引擎,為了填補生命中未知的空白,尋求確定、安全與熟悉的生活。矛盾的是,當我們習於穩定、周而復始的生活模式後,反而失去了活力,並且感受不到人生幸福,也對快樂感到困惑。因此,重新擁抱未知與不確定,找出熟悉規律中的新奇與新鮮,就是持續充滿好奇心,才能實現當下幸福,才能不斷發現人生的意義與目標。這本書為人們改變人生提供了好用的工具和切實可行的計畫,正是你最需要的。

  幸福不是虛無飄渺,幸福是有公式的
  幸福公式的提出者:美國正向心理學大師陶德.卡什丹 博士

  如果你是(M×16+C+L×2)+(T×5+N×2+B×33)的話,你一定會感覺很幸福。這是卡什丹發現的幸福公式。

  裡面的字母分別是指:活在當下(M)、有好奇心(C)、做喜歡的事(L)、為他人著想(T)、培養關係(N)和照顧身體(B)。作者卡什丹說:「如何感到幸福並沒有單一的訣竅,但當這6種成分都添加進來並正確配比後,你就會感覺人生很幸福。」

  來做個好奇心測試吧,看看你的好奇心程度

  測測你的好奇心!你的好奇心程度如何呢? 進入本書之前先來做個測試吧。

  先做完書中的<好奇心和探索量表II>(Curiosity and Exploration Inventory II)就可檢驗你的好奇心程度!

  好奇心是可以鍛鍊的

  不要過早下判斷,我們總能找到看待事物的新方法。每天五分鐘的練習,讓你重新找回好奇心,創造幸福的力量。

2016年5月29日 星期日

被科技綁架的世界: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穿戴式裝置將帶你去哪裡?

我們正站在自動化的浪頭上:

  2015年,Google第一批無人駕駛車進入市區道路展開測試;
  同一年,全球智慧型手錶出貨量超越瑞士手錶;
  到了2016的今年,人工智能電腦AlphaGo,以四勝一敗打敗世界棋王李世乭。

   拜科技發展所賜,在這樣的浪頭上,無論是要去哪、要吃什麼,我們多半就是坐在電腦螢幕前,打開搜尋引擎;或是拿起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動動手指,生活上 所需的一切,都能在一台電腦、一隻手機或其他更小的智慧型穿戴設備中得到解答;過去需要人力的工作,也都能依靠電腦自動完成。

  這一切 看來非常美好,自動化讓生活更加便捷。但除此之外,它還帶來了許多更深層次的、更隱密的影響。科技所造成的疏離導致憂鬱症患者、自殺率上升;「自動駕駛」 讓機師喪失反應能力,製造出新型空難;自動化最令人恐懼的部分,就是它挑戰了我們熟知的倫理道德,機器使人與現實完全分離,只要按下按鈕就可讓敵人致命, 殺人因而變得容易了。

  在追逐自動化的過程中,我們似乎從未告訴自己,夠了,該適可而止了。

  曾任《哈佛商業評論》 主筆的尼可拉斯.卡爾出版過《網路讓我們變笨?:數位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大腦、思考與閱讀行為》,他擅長關注網路、科技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在《被科技綁架 的世界: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穿戴式裝置將帶你去哪裡?》中,卡爾運用心理學、神經學、歷史脈絡等各方角度切入,用豐富的例子告訴我們自動化如何為我們帶 來進步卻又侵蝕我們的生活。卡爾的文字輕鬆、辯才無礙卻發人深省。

  身處於各式各樣的人工智慧、新的穿戴裝置不斷被開發出來的時代,自 動化已經成為不可抵擋的趨勢。本書並不是想要阻止科技的繼續邁進,而是希望我們在高速行進中,能夠稍稍回頭,確認一下是否有些重要的東西被拋下?有些成就 感被機器摧毀?有些決定讓電腦定案?我們是否緊握方向盤,但分不清楚是誰在駕駛?作者用日常可見的精彩故事,翻轉我們自以為是的想像,讓我們在快速流轉的 時代,不致迷失方向。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不確定方向時,最好選擇繞遠路:一手打造無印良品,松井忠三的「覺悟工作學」

工作者該如何面對自我、上司/下屬、團隊乃至整個企業?
  讓無印良品起死回生的前會長松井忠三
  40年來的工作、管理、決策、人生哲學全面公開

  2001年,無印良品面臨史無前例的衰退,
  陷入38億日圓赤字,股價從20000日圓暴跌至3000日圓。
  在當時臨危受命、拯救無印良品的,就是松井忠三。

  就任社長後,他在短短3年內就讓無印良品V字型復甦,甚至達成史上最高業績。
  15年後的現在,無印良品不只屹立不搖,更名列全球百大品牌,
  擁有610間分店,排名超越ChanelGucci,是史上最成功的國際零售企業之一。
  他是怎麼做到的?

  「有些人盡可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走最短路徑前進,但那樣做一來無法幫助他們認清本質,二來也無法拓寬視野,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認為『不確定方向時,最好選擇繞遠路』的原因。」

  也曾在人生路上迷失方向的松井忠三,
  用了40年時間,淬鍊出了獨到的工作與人生哲學,
  透過本書,他將親筆與我們分享──

  如果你是剛出社會的職場新鮮人,你將從本書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
  如果你是團隊的管理者,你能獲得帶領組織、培育下屬的靈感與原則;
  如果你是企業領導人,你更會學到作出宏觀決策的精要。

  --「下定決心,做出覺悟面對一切事物。這就是我這四十年來始終堅持的原則。」
  --松井忠三的40年工作、人生哲學精闢剖析!

  松井忠三談「授權的真義」
  「授權」不是「把工作全部丟給下屬做」,也不是「放任」下屬,而是「讓下屬的工作成功」,且工作的結果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授權的關鍵即在於「傳達的方式」:是否確實傳達給下屬工作的「目的」、「截止時間」及「做到什麼程度」。

  松井忠三談「決策的禁忌」
  作決定時,最忌諱的就是「拖延判斷」,「多蒐集一點資料再決定」的情況絕對要避免。領導者一旦決定一個方向,團隊根據其決定及早執行,就能及早知道那個方向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即使發現領導者的判斷有誤,只要即時修正,多半都能走向正確的答案。所以,領導者在無法判斷哪條路比較好時,與其延後判斷,不如儘早決定一個方向。

  松井忠三談「過度成長反而是危險信號」
  他說,某間分店業績突然大幅成長是「危險信號」,需要特別小心。因為這很可能是利用不當促銷方式,或是管理階層採用「獨裁式管理」,即使短期內業績上升,長期來看將反倒造成業績衰退、離職率上升等問題。而為了發現並解決這樣的問題,他設計了針對基層人員、不經手店長的問卷制度,一年兩次,確實聆聽到基層員工心聲。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逆境的光明面:自信的100種練習

 「怎麼辦?」
  當你的汽車電瓶沒電,你的孩子撞斷了一顆牙,
  你的班機被取消,你跟另一半沒辦法繼續走下去,
  而日子還是得過……
  你可以這樣想,讓人生走向光明面。
  
  如果你心態樂觀,你可能壽命較長,
  如果你是樂觀的運動員,優勝次數較多;
  如果你是樂觀的政治人物,勝選次數較多,
  如果你是樂觀的業務員,銷售量較大。
  因為樂觀主義者願意冒險,解決問題,調整作法力求完成使命。
  
  以上種種都來自於一個想法,那就是──
  真正帶來改變的未必是「發生什麼事」,
  而是你怎麼看待這些「已經發生的事」。
  你的觀點改變你的經驗,決定你快樂的程度。
  錯誤可以修正,失敗可以改進,但是,不作為卻是悔恨的種子!
  
  本書提供一百種在逆境中改變觀點的方法,
  讓你的大腦熟悉正確操作過程。
  愈早養成挖掘事物光明面的習慣,它就愈快成為第二天性。
  那麼,你甚至不假思索就能啟動光明模式,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看自己不順眼的時候……
  在陽台種香草,喝杯茶,想像自己住在普羅旺斯的鄉村小屋……
  過理想版的生活,每次十分鐘。
  
  心情烏雲天的時候……
  排隊令人煩躁,不妨來個「排排樂」,看看周圍同在行列中的人,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他們要到哪裡?
  下回記得帶本雜誌,甚至帶毛線來打。
  
  感覺前途茫茫的時候……
  福禍相倚,有時候,失敗甚至是天賜良機。
  把挫折當啟示,別的不說,它至少是解放的象徵,意味著你根本不該做這件事
  
  我愛的人不愛我的時候……
  何不把對伴侶的期待轉到自己身上,讓我們變成擁有那些特質的人?
  與其期待從感情或友情中得到什麼,不如竭盡所能,打賞自己。
  你就是你自己的超值「買就送」。
  
  家人與朋友讓你抓狂的時候……
  爭吵、挫折、失敗,或面臨嚴峻挑戰的人際關係,都能教會我們一些事情。
  就像上課一樣,把這些學習成果當成累積學分,可以在人生學校領到證書。
  
  電腦當機、網路秀逗、手機死掉、忘了帶電源線的時候……
  有時候,我們必須與熟悉的生活圈脫鉤,才能為人生的電池充電。
  
  旅途不順,東西被偷,整個人就要爆炸的時候……
  關於竊取這檔子事,不妨這樣想:別人可以偷走你的身外之物,卻無法奪走你的真性情、你的心感覺。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媒體失效的年代

究竟平面印刷品、電子書、電視、互聯網……怎麼互相交集打造出全球繁瑣綿密的資訊網路?並在其中每秒充斥了數以億計的字元,飛快進行傳送,這些都是極客(Geeks)帶給世人的禮物,但在資訊爆炸的表象之下,這些內容究竟對我們有什麼正面意義?真如大家所說的:閱讀不興、經典已死?還是我們可以應用全新媒介,生成與以往全然不同的形式,讓這些內容成為未來舉足輕重的經典?

  身為內容創造者的你,該如何使用新科技的力量?
  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我們該怎樣洞察改變世界的可能性?        

  你知道未經審稿的內容農場、重複不斷散佈的垃圾訊息,這些看來失序的資訊竟然可能徹底改寫──並改善現有新聞界以收視率為王的亂象嗎?

  新聞真的是內容產業嗎?
  媒體把自己界定為「內容創造者」,會不會是一個最大的陷阱?

  科技顛覆了新聞產業──包括其關係、形式與商業模式──卻也為新聞的改善、擴張、重新想像與長久維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機會。本書是傑夫.賈維斯教授,探索新聞各種可能未來的著作,內容充滿創意、發人深省,也深具娛樂性。內容聚焦在討論大眾/分眾媒體的此消彼長;同時直接斷言了傳統媒體消亡的核心原因,以及正在遽變中的未來。

  大眾媒體,還有其行銷通路,已經結束了!

  美國著名記者、網路評論家,《Google會怎麼做?》作者賈維斯如是說。他在這本最新著作中直指媒體消亡的核心以及遽變中的未來。賈維斯從網路出發,呼籲學者、媒體以及相關從業人員重新思考網路、行動裝置對於目前大眾對「媒體」的感受和定義。他認為內容產業(content business)在未來將被關係產業(relationship business)所取代。

  本書中並沒有爬梳媒體與網路發展的過去,而是著眼在未來發展上,重新對「新聞媒體」的受眾、記者、載體的未來形式進行闡述。今日我們對於新科技的依賴,已經快速改變了媒體的生態,過去廣播電台、紙體傳媒、新聞電台涇渭分明,各有天地,但今日在網路的席捲下,可以在一個載體上同時體現三者的功能,同時囊括三者受眾。

  我們的生活在新科技的包圍下,「媒體」是如何體現它的功能?

  我們看的到底是新聞還是平台?內容還是服務?本書指出媒體必須學習其他產業,提供讀者更大的關聯性、個人化服務,以及更大的價值,並且從報紙跟電視新聞所受的衝擊當中,發掘出一條新的媒體大道。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失敗的力量:Google、皮克斯、F1車隊從失敗中淬煉出的成功秘密

  人人都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
  可是當真正面臨失敗,我們卻總是選擇視而不見  
  
  籃球大帝麥可喬丹曾經說過:「我在生涯錯失了超過9,000次的投籃,輸掉接近300場比賽,有26次帶著隊友的期望執行最後一擊,但是失手;因為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成功。」
  
  所以失敗重要嗎?相信很多人都會點頭稱是,可往往在自己面對錯誤的時候,卻因為內在與外在因素而否定錯誤,導致同樣的錯誤一再發生。
  
  在航空業,它們有非常驚人的安全記錄,不但是因為業界裡有非常非常聰明的人在裡面工作,更是因為他們用非常謹慎的態度看待失敗,透過「黑盒子」,他們能學會用最公正無私的角度去剖析失敗成因,並做出改變。
  
  科學能改變世界,也是因為它的程序裡的最核心就是失敗,從證明錯誤中找出成功的道路。但是這些都是例外。我們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失敗都不會被受到注意。我們的淺意識會埋掉我們的失敗,讓我們對自己的弱點產生盲點。
  
  我們都免不了犯錯,也都希望避免一錯再錯,但是只有當你擁有承認錯誤並且從中學習的正面態度,改變才有可能,因此,為了成功,你願意打開你的「黑盒子」,試著與失敗坦誠相見嗎?

創新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全球最權威趨勢獵人,解析6大機會模式,讓商業點子源源不絕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如何因應變化,加速創新?
 
  成功的秘訣不在於找到大趨勢,
  大趨勢人人可見,
  能夠看出「模式」,才是讓你的構想脫穎而出的關鍵!
 
  傑洛米.迦奇創辦的「趨勢獵人」(Trend Hunter)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趨勢與創新網站,它是一份線上刊物,也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創新實驗室,藉由檢驗網站1億名訪客的選擇與行為,得到關鍵情報,了解最新、變化最快的趨勢與構想。
 
  迦奇發現,不管是哪一種產業,機會都跟著6大模式而來:聚合、背離、循環、轉向、濃縮與躍進。了解模式,善用模式的力量,你的眼界將不再仰賴個人單純的直覺,可以帶著成功機率更高的洞見從事創新。
 
  在本書中,透過不同公司和企業革新者的真實故事,如折紙程式發明家羅伯.朗恩、戴森吸塵器、ZaraFacebookGoogle,以及趨勢獵人網站的起源與運作,你將能輕鬆掌握趨勢獵人的6大機會模式:
 
  1. 聚合──結合原本無關的產品或服務
  一位藝術史教授怎麼想到結合監獄的刺青技術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技巧,幫助無數癌症患者的人生改頭換面?
 
  2. 背離──脫離主流,彰顯地位或提供客製化
  紅牛能量飲料如何利用破壞式行銷,讓消費者毫不在意它容量極小,價格卻極為昂貴,而且喝起來就像感冒藥?
  
  3. 循環──遵循世代或歷史、時尚、經濟當中的可預測循環
  為什麼復古風格服飾「壞女孩網」(NastyGal.com)能不畏經濟衰退、消費緊縮,成為美國成長最快的零售業者?
 
  4. 轉向──改變、重新設定目標或重新定位概念
  荷蘭的公職人員如何把電玩遊戲帶入真實人生,巧妙地改變了近百萬名醉鬼的脫序行為,避開一場公共衛生危機?
 
  5. 濃縮──將概念簡化、特殊化或瞄準一小群人
  推特的創辦人之一傑克.多希(Jack Dorsey)如何繼續沿用「簡化」的概念,打造化繁為簡的行動支付系統?
 
  6. 躍進──找到關鍵特色後,大幅強化
  火牆、鐵絲網、攀繩、電刑……泥濘魔鬼營如何讓人明知有危險也完全無法抗拒,創造出價值七千萬美元的企業?

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未來產業

  無論在生命科學、金融、戰爭或農業領域,你想像得到的科技進步,都早已有人在設法開發和將之商業化。

  有更多地方成為創新商品化的搖籃。在美國,科技突破不僅來自矽谷、波士頓附近的128號公路,以及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研究園區(Research Triangle),也開始出現在猶他州、明尼蘇達州、華盛頓特區,以及維琴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郊區。科技突破也不是美國人的專利。

  仰賴廉價勞力推動經濟成長多年後,印尼、巴西、印度和中國的30億人口開始逐漸展現創新的潛能。面向太平洋的拉丁美洲國家,包括智利、秘魯、哥倫比亞和墨西哥,似乎已找到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定位。擁有高技術勞工的歐洲市場正催生許多新創公司,令矽谷又嫉又羨,充滿潛能的小國愛沙尼亞的整體經濟似乎已變身電子經濟。

  非洲同樣因創新而改變,即使在剛果難民營,像手機這樣的簡單科技都讓人與資訊產生前所未見的緊密連結。非洲創業家正在改變非洲大陸的面貌,推動發展,開創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企業。

  從開創新商業模式到挑戰舊專制政權,擁有新能力的公民和公民網路在全球各地,以過去難以想像的方式,挑戰既有秩序。

  不久的將來,我們將看到能讓半身麻痺者開始走路的機械服和能溶掉某些癌細胞的藥物,也看到電腦編碼除了充當國際貨幣,還能變身武器,摧毀遠端基本設施。

  本書會深入探討這些突破,但我們並非只為創新帶來的好處歡呼鼓掌。今天的科技進步和財富增長並不夠平均。許多人有所得,有的人甚至獲取龐大利益,但還有許多人遭到取代。上一波數位化全球化的創新浪潮讓許多廉價勞工脫離貧窮,但下一波創新浪潮將為全球中產階級帶來挑戰,許多人可能回歸貧窮。上一波浪潮提高了許多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經濟水準;在下一波浪潮中,前沿經濟體(frontier economies)將晉升經濟主流,已開發國家的中產階級則面臨挑戰。

  全球許多國家都面臨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斷裂的困境,人民普遍覺得愈來愈難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或向前邁進。

  創新創造希望,也帶來危險。相同的力量可以創造前所未有的財富和福祉,也讓駭客得以竊取你的身分或駭進你的家。電腦既能加快分析法律文件的速度,也能縮減職場上所需要的律師數目。社群網站既能打開大門,建立更多聯繫,也能形成新的社會焦慮。數位化支付方式雖然促進商務,也導致新型態的詐欺。

  網路革命剛開始時,我還在大學念書,當時我絲毫沒有意會到我們將面對這樣的未來。但願當年我有機會從閱讀書籍中,嘗試了解未來。當然沒有人無所不知,但我很幸運有機會一窺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關鍵4秒:最成功的人如何做出好決定

 「你昨天精力充沛嗎?」根據調查,有將近90%的人答案是否定的,他們每天都覺得自己已無多餘精力,更糟的是,雖然努力不懈,卻看不到太多成果。

  問題出在哪?CEO的策略顧問、哈佛商業評論網站知名專欄作者布雷格曼發現:我們大多數人會習慣性地把時間與精力,浪費在那些無助於我們達成目的的行為上。

  我們都想擁有圓滿的人際關係、得意的成就、成功的事業,還要能助人、內心寧靜,但很多時候,我們為了達到這些目標,所做的「努力」卻意外造成反效果,就是這一些根本不管用卻又不自覺的行為習慣,害我們離目標愈來愈遠。

  當待辦事項不斷增加,感到無力招架、緊張焦慮時,我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拉長工作時間,或是同時間處理更多工作。我們希望壓力減輕、工作減量,但往往我們的行動卻導致反效果,搞得壓力更大,甚至工作更多。

  說錯話同樣很糟糕,我們自以為可發揮作用的話,哪知卻引起反彈;原本想安慰朋友,卻讓對方更難過;想給團隊成員打氣,不知為什麼,反而讓他們洩氣灰心。

  當結果令人錯愕,我們又會苦思到底怎麼回事?然後花時間努力去修補自己弄巧成拙造成的傷害。

  如何解決這個最困擾職場人士的問題?淘汰耗時費力又適得其反的下意識反應,換上省時省力又有效益的新行為習慣?
 
  4原則外加環境設計,讓你決定快速又專準

  布雷格曼從成功者身上發現,事實上,你需要的只是4秒鐘,也就是一次深呼吸的時間。透過練習,這樣短暫的間斷,就能判斷自己該採取的行動,或看出自己錯在哪裡並及時調整:

  對於可預期的例行決策:只需建立「一個習慣」就可大幅減低例行決策疲勞。有了這個做事習慣,就可迴避抉擇,依慣例去做即可,如此可省下決策精力,留給其他事情。
  對於無法預期的決策:必須善用「一個句型」,事先練習「如果/就……」的思考模式,讓不可預期的抉擇也有慣例可循。
  對於既非慣例又無法預測的更大決策:接受「沒有明確答案」的事實,用個「定時器」,就可避免因躊躇延宕難下決定。
  對於無法用時間、心力和金錢解決的問題(工作生活中這種事其實還不少):「什麼都不做」,效果最好。務必抗拒解決所有問題的誘惑。
  對於意志力難以控制的決定:改造環境,有助於我們輕鬆做到符合長期利益的選擇。

2016年5月20日 星期五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

 人類會做出不符經濟學預測的行為?當我們談到經濟時,真該把自己擺進算式裡!

  行為經濟學無所不在,諸如國家政策、企業管理,以及逛超商要不要買「第二件半價」等思考模式,皆與這門學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英美各國政府、世界頂尖大學、金融界已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政策執行與規畫管理上。

  傳統經濟學假設經濟人是理性的,以追求最大利益為前提,但是行為經濟學之父塞勒博士指出,人類並非完全理性,我們不如愛因斯坦聰明,也沒有苦行僧的自制力,而是有熱情有偏見有衝動的人類。我們會在發薪日去大血拚,還會因為股市短期獲利而影響判斷,所做的決定反而與經濟學家假設的標準性模型相去甚遠,更有甚者,這種不合理行為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因此,經濟的核心是人──可預測卻易犯錯的個人,我們需要的是以真實人類為主體的經濟模型,才能幫助個人、企業,以及政府做出更好的決定。 

  本書行文幽默風趣,塞勒博士的研究貼合現實,能夠引導讀者在日趨複雜難懂的世界中做出更聰明的決定,並且將行為經濟學應用在生活各個層面中,包括理財、購物、投資等,將會徹底改變讀者對經濟學、自己,以及整個世界的看法。

  我們每一天都在應用行為經濟學:

  300元購入的紅酒現增值為3,000元,收藏家不願賣出,只偶爾開一瓶來喝,也不想花3,000元買酒。為何他寧願喝現值3,000元的酒,卻不想花同樣金額買酒或賣掉原先的收藏?

  →    這就是「機會成本」。無論喝掉藏酒或買新酒,機會成本是一樣的,可是一般人很難在機會成本和掏出現金之間畫上等號。放棄賣出賺錢的機會,感覺不像從皮夾裡拿出錢來那麼難受,相較於親手奉上實實在在的現金,機會成本既模糊又抽象。

  黎妮雅願意開十分鐘的車去買原為500元,折價後少100元的鬧鐘,卻不願意為了定價5萬元的電視機,開十分鐘的車買折價100元的同樣商品。

  儘管這十分鐘都價值100元,但是我們較願意為了定價500元的鬧鐘多跑一趟,正是因為電視機省下的錢算不上是「最小可覺差異」。一般人對於獲得和損失皆呈現敏感度遞減,面對獲得,我們抱持著風險規避態度,面對損失,卻抱持風險偏好態度。

  文斯付了3萬元的室內網球場會員費,他罹患網球肘後依然忍痛繼續打了三個月,只因不想浪費已繳的會員費,直到疼痛變得完全無法忍受才決定放棄。

  繼續打球對財務有助益嗎?或只是覺得「浪費錢」而有罪惡感?傳統經濟學家認為應該忽略沉沒成本,偏偏人們無法忘懷。如果花錢買了卻沒用,感覺很像實際損失那些錢。我們應該要知道忽略沉沒成本是完全符合理性,甚至是必要的。

  學校在數學大考前五天傳簡訊通知家長,此作法提升數學測驗成績的程度相當於額外多上一個月的課。家長與學生們都說他們希望該作法能持續下去,顯然他們挺樂意被輕輕推一把。

  「推力」是吸引我們注意力和影響行為環境的某些小功能。人會犯下可預測的錯誤,如果我們能夠預期這些錯誤,就能先想辦法以減少錯誤發生,或提醒人們可能會忽略的事情,發簡訊就是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