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幸福的魔法》班夏哈自序


相信選擇的力量能改變人生

「理念的最佳表達方式不是話語字句,而是我們所作出的選擇。我們經年累月地塑造自己和自己的生活,這過程永不停止,直至我們辭世。最終,我們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 愛琳諾.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
  
我論述和講授正向心理學已超過十年,向大學生、處於困境的人們、企業主管、政府領導人等灌輸「快樂學」的概念,打從走上這條路開始,我的目的就是把社會學的嚴謹研究心得轉化為易懂、可行,能夠幫助個人、組織和社群變得更快樂、茁壯的概念。

對正向心理學的興趣源自於自己想要更快樂、更滿意的人生。對我而言,幸福的要素之一,就是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合理均衡。多年下來,我找到多少能夠達到這種均衡的方法。

後來,金融風暴襲擊全球,銀行接二連三地倒閉,許多曾經興旺風光的企業幾乎無以為繼,推動中的計畫紛紛中斷,難以計數的人們痛失住宅與生計。就算是那些夠幸運而免於遭受重創的人們當中,也有許多人失去信心,認為這世界不再安穩了。我的客戶比以往更加需要正向心理學的助益,那就是建立復元力,好維持支撐個人與組織渡過艱困時期的動力,以及照亮潛藏機會的曙光。

我發現自己難以向陷入危機的客戶們說「不」,於是,一直以來得以維持的工作與生活間的均衡也被打破。我為巴黎的高科技公司提供諮詢服務、飛往香港主持醫師研習營、去紐約的高中演講、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市參加有關市場變化的腦力激盪硬體會……,只要是我認為正向心理學也許能夠幫得上忙,或能減輕危機衝擊之處,我都會應邀出席。就算是待在家裡,我也經常不分晝夜地跟世界各地的組織與人們進行電話會議。

一年來的不停奔走,我感到精疲力竭。某晚,我正為即將舉行的一場為期三天的研討會準備材料時,突然察覺到自己有多疲累。在這場研討會上,我必須強烈敦促客戶們在現實與樂觀之間、在認知當前的艱苦與展望更光明的未來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我通常在接受新挑戰時總是興奮盎然,但這次竟然沒有絲毫興奮期待的心情,根本無法想像自己該如何撐過接下來的幾天。

我嘗試對自己說些鼓勵的話,但沒用,以往奏效的方法和技巧也都不管用,還是提不起勁。看來,我只能強迫自己去參加、撐完這場研討會,反正以前也碰過同樣情況,再做一次也無妨。更何況別無選擇,非做不可。

帶著沒勁兒的心情上了床,感覺變得更糟。不僅對接下來幾天的行程興味索然,也因為自己沒能為問題想出更靈光的解方而感到沮喪。我並未解決問題,只是讓自己屈服並順從地接受它。就在入睡之際,腦海裡突然浮現一個念頭:不行,絕對不能只是痛苦地撐過接下來幾天,我可以有所選擇!

當下我便強烈認知到,接下來三天要怎麼過其實操之在我!我可以選擇痛苦地撐過去,但也可以選擇另一條路,藉由以下項目汲取活力:研討會的熱情與會者、我強烈信仰的教材,以及再度喚起自己想透過教育來促成更美好世界的個人使命。在痛苦不幸之路與積極投入之路兩者之間,其實不假思索就能輕易作出選擇。

作出選擇後,便改變了焦點,改變焦點後,感覺就會跟著改變。幾分鐘前,我陷入困境、動彈不得;幾分鐘後,對於接下來幾天的到來,變得既興奮又期待。重新打起精神後,那次的演講成為我有生以來最熱烈的演講之一。

當認知到自己有其他選擇時,我立刻就能下決定,但比較困難的是突破瓶頸而意識到能夠選擇的過程。換句話說,只有在察覺自己能夠選擇時,選擇才會變得可能且明顯。我們常以為困難的部分在於作決定,其實困難之處往往在於認知到自己必須作決定、可以有所選擇。事實上,在人生路上的每一刻,我們都可以有所選擇。

也許我不該對這個認知感到如此驚訝,因為心理學研究顯示,幸福快樂當中有四○%取決於自己所作的選擇,我們選擇做什麼事、選擇怎麼想,都會直接影響心裡感受。舉例而言,公司的晉升名單中沒有我,或是新創事業失敗,我可以選擇將這個經驗,視為可能永遠無法振作的嚴重挫敗,抑或視為警醒、學習與成長的機會。若我選擇視之為負面經驗,就會感覺自己很糟,並且對前途感到悲觀;但若選擇視之為警醒,我便能從挫折當中汲取教訓,改善前途展望。一旦認知到自己可以有所選擇,不僅提高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也使自己當下的感覺變得較好。

美國詩人佛洛斯特(Robert Frost)在其著名詩作《未擇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中,敘述他站在兩條路的岔口,被迫擇一而行。佛洛斯特選擇了較為人跡罕至的路,這個選擇使他的人生從此截然不同。佛洛斯特面對兩路擇一的難處,引起讀者的共鳴。無論是哪個選擇,都將對未來造成深遠的影響。我們全都有過類似的經驗,像是必須決定要不要對某段關係作出承諾、決定大學要主修什麼科系、該不該接受另一份工作......等等。在抉擇的困難時刻,我們努力地想作出正確決定,盡可能避免因為意識到該抉擇的重要性與影響性,而使自己陷入癱瘓、舉棋不定。

有時固然會遇到人生中的「重大決定」,但切莫忘記這個事實:在人生中,我們時時面臨選擇,我們清醒時的每一刻所面臨的種種選擇,加總起來對我們的影響程度,毫不亞於那些重大決定的影響程度。我可以選擇直挺或佝僂地坐著;可以選擇對伴侶說句親切的話,或是擺張臭臉給對方看;可以選擇感激自己的健康、朋友、午餐,或是將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可以選擇作出選擇,或是漠視不管擺在眼前的選擇。這些選擇要是個別來看,你也許會覺得不重要,但要是加總起來,就會是為我們砌造人生道路的磚塊。

此外,選擇具有連鎖反應而產生動力,像是一連串的事件或感受,其影響力遠超過你在作出選擇的當下所能預見。舉例而言,假如一早感到陰鬱倦乏,其實可以決定以深呼吸、露出微笑來改善心情,以輕鬆玩樂的心情面對自己做的每件事。這些選擇將創造正面的連鎖反應,使自己一整天保持愉快心態,帶動在工作或家裡的其他正面體驗。同理,和某人一起用餐時,決定認真傾聽對方說話,也將正面影響整體交談的品質,甚至對於兩人間的關係也有正面影響。

我們常因為未能看出自己站在岔路上,而不知道選擇其實存在,因此無法善加利用這些選擇。福特汽車創辦人福特(Henry Ford)曾說:「不管你認為自己做得到,還是做不到,你都是對的。」而選擇也是一樣,不管你認為可以有所選擇,或是別無選擇,你都是對的。換言之,你認為自己別無選擇,這想法就會造成自己別無選擇。在那場三天研討會的前一晚,我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時,發覺到撐過接下來幾天的唯一方法。我局限的想法局限了自己的選擇。

我們未能察覺時時刻刻可以作出的選擇,會使我們棄絕改善人生的掌控能力。舉例而言,我們視自己的感覺為理所當然,無法改變;我們不自覺地對他人的行為作出反應,沒有考慮到其他的選擇;我們一再面臨相同的境況,一再以相同方式回應,好像沒有別的做法可考慮與選擇。我們以為自己的想法、行動和感覺都是無可避免的,因為我們別無選擇,但其實不然,選項其實存在,我們是可以有所選擇的。

米爾曼(Dan Millman)在其著作《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The Way of Peaceful Warrior)中,記述他的心靈導師告訴他的故事:午餐的哨音響起時,所有工作人員都坐在一起用餐。山姆每天都會邊打開餐盒,邊罵道:「天哪!別又是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我討厭花生醬跟果醬!」他天天抱怨他的花生醬和果醬三明治,直到有一天,同事忍不住說:「拜託你,山姆,要是你那麼討厭花生醬和果醬,幹麼不叫你老婆替你做點不一樣的?「你說什麼?我老婆?」山姆回應:「我沒結婚哪,三明治是我自己做的。」

許多人都沒注意到自己用著不喜歡的食材來做三明治。人生為我們呈現各式各樣的材料,其中有我們無法掌控的外在環境與條件,例如:身體特質、出生的家庭、全球市場的波動、我們無法干涉的他人抉擇等等。儘管有種種限制,我們選擇什麼材料、決定如何使用它們,大多仍然是取決於我們自己。

不論身處怎樣的環境,我們全都會有意識地努力尋找自己本身及周遭的可能性,當我們跳脫看待事物的慣性方式時,往往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在做三明治時竟然有這麼多美味可口的食材可以選擇。我們有選擇材料的自由、選擇對各種境況作出不同反應的自由,都使我們成為自我人生現實的共同創造者。你想如何創造自己的人生?你吃的三明治,絕大部分是你自己做的,其實你擁有的選擇遠多於你的認知,端視你願不願意作出選擇。


以上摘自《幸福的魔法:更快樂的101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