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人生就像煮開水,沸騰前的累積才重要


猶豫,代表生命的跳動 
所有的傍徨都有其正面的意義。此時此刻我們所煩惱、猶豫的這一切努力,是為走向正途的一段旅程。人生固然是永無止盡的煩惱,但是不斷的為目標而猶豫、努力、不輕言放棄是一種自我的存在,更是證明自己的人生唯一的途徑。

歌德的經典鉅著《魔鬼的誘惑》中,上帝對魔鬼說:「只要浮士德在人世間的一天,我一概不予干涉你誘惑他的一切手段。人類在為追求而奮鬥的過程中,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人類在奮鬥的過程中,總難免有犯錯的時候。」最後的這一段話,正是《魔鬼的誘惑》要傳達的核心意涵。

猶豫不決,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 
主角人物浮士德的學識淵博,甚至達到貫通世間真理的境界,卻因為世間一切問題並非都能靠知識解決,而深感絕望。他亟欲掙脫突破不了的界限,便與魔鬼簽下契約換取「青春」,並且生平第一次體驗到這一生從不曾嘗過的,與異性之間純潔的「愛情」。

然而,「幸福」不過是預告「不幸」即將降臨的前奏。魔鬼施以各種誘惑,讓這場愛情變成一場悲劇,浮士德也再次失去了希望。繼愛情之後,魔鬼對浮士德施展的第二個誘惑是「欲望」。浮士德又一次透過魔鬼的促成,贏得希臘第一美人「海倫」的青睞,並且得到至高無上的權力。殊不知,他又再次掉進魔鬼契約裡暗藏的陷阱之中。就像這樣,人類的貪婪永遠註定以悲劇收場。但是,儘管如此的愚昧以及猶豫,故事最後,浮士德仍然獲得了救贖。

這故事有一個重點,那就是:「猶豫不決,是努力的證明。」在生命昇華的過程中,即便我們容易陷於各種誘惑及欲望,而挫敗、沉淪,甚至做出犯罪的行徑;然而最終,人性依然是傾向「努力」尋求救贖的。

在人生道路上,「猶豫」只不過是一次判斷失誤,我們卻往往認為那是不可原諒的罪惡。猶豫不是罪惡。一個不曾猶豫不決的人,反而可以說是缺乏自我精進的意志。人類是仰賴「欲望」存活的動物,欲望就是謀求進步的原動力。

「猶豫」是突破自我極限前必經的試煉,勇敢跨越障礙的行為本身,就是難能可貴的成就。重要的是,不論路途有多艱難,我們都要坦蕩無懼的走正直的路。為了逃避一時的考驗而妥協或繞遠路,最終只會困在走不出的迷宮裡。慫恿我們漠視突破自我極限意念的誘惑,就如同魔鬼的吻一般,充滿蒙蔽人心的魅力。當我們抵抗不了誘惑而淪陷的那一刻,就像是被漁網困住的魚。「欲望」一方面鼓舞我們追求精進,另一方面,只要稍有偏頗,我們就會做出以自己的鮮血換取勝利的可笑舉動。

透過陌生的事物,發掘自我本質 
對於熟悉的事物,我們通常都習以為常。只有在面對新的環境、接觸陌生的事物時,我們的大腦才會產生「新的思考」。因此,主動去挑戰新的環境、激發新的構想,經由這些刺激建立新的習慣,對於自我發展是相當重要的。

「透過遇見陌生的事物,理性得以開啟。」這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話,可以說一句道破了「思想」的本質。對於熟悉的事物,我們一般不會多做思考。習慣性重複的動作及行為,只是基於本能,並不是思考的結果。

舉例來說,早上起床、盥洗、吃早餐、整裝完畢、開車去上班、進公司開始處理日常事務、下班和朋友喝酒聊天、回家看一下電視、準備睡覺……像這樣的一天裡,我們產生的大部分想法或妄想,都是片斷而瑣碎的。

但是,面臨不熟悉的狀況時,我們的腦裡就會浮現「新的想法」。好比說,原本每天準時進站的電車突然誤點了,我們的腦裡就會出現「怎麼回事?」的疑問。也就是說,陌生的事物才能刺激出新的想法。

只是,才成形的態度就像是剛灌入模具裡面的稀釋混凝士,想要落實成習慣,就必須積極的持續努力,將想法延伸成為生活習慣。

我們之所以不容易把想法付諸行動,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叫做「抗拒的灰色地帶」──我們的潛意識會依賴已經存在的壞習慣,排斥新的好習慣。

我們先討論生理部分。假設某人突然決定要學開車,這個決心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換了一家比較遠的公司上班,又或是新的住處離車站很遠,之類環境上的變化。新環境激發了學開車的念頭,但是實際上學習過程並不輕鬆:方向盤總是不聽使喚,或是右腳老是弄錯剎車踏板和油門……才上課一小時,就已經頭昏腦脹、脖子僵硬,精疲力竭。儘管如此,必須要先克服這一段「抗拒的灰色地帶」,才有機會考到駕駛執照。

要跨越恐懼、疲憊和身體不適的「抗拒的灰色地帶」,就必須仰賴理性認同那是必要的行為,並且深信獲得的價值遠超越現實的困難。不過,過程中「改變心意」的誘惑是如影隨形的。誘導我們巴不得立刻停止一切、回到原本習慣狀態的「惰性」,會不時現身作祟。

然而,只要你安然度過這個灰色地帶,熟悉基本的開車概念之後,便不再需要教練「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你的手腳會跟著其他行進車輛和交通號誌,出於本能做出正確反應。這是因為克服了阻礙重重的灰色地帶之後,所有的努力自然會呈現「一體化」的成果。如此一來,不久前設定的「目標」學開車這項挑戰,就會順理成章的變成熟悉的習慣。



以上摘自《人生就像煮開水,沸騰前的累積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