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


33年來,治療過無數心靈受創者的心理醫師,為即將嫁為人妻的女兒,寫下31封經營人生的心理學信,也獻給世上所有即將獨立自主的女兒

身為心理醫師,過去33年來,已協助20萬名患者治療心理上的疾病,然而卻忽略了自己最心愛的女兒,未曾對她講過作為母親該提醒女兒的事。於是,在30歲的女兒即將遠嫁美國步入婚姻之際,她決定將這些這輩子一定要告訴女兒的人生、愛情、工作以及人際關係等心理學智慧寫下來,輔以行醫之所聞所感,完成了31封從心理學角度討論人生的信。同時獻給世上所有即將獨立自主的女兒。

當個壞女兒
女兒啊,如果有人對妳述說女性該有哪些美德,並要求妳要像我們的母親一樣過一生,記得千萬要把耳朵遮住,然後果斷地回絕對方:「我沒辦法做好每件事。」如果對方因此認定妳不是個好女人,妳就將它當作是種稱讚,唯有如此,才能在扮演多種角色的同時,也不忘自己的立場,並守護好自己。

我曾經也希望自己能成為能幹的醫師、好媽媽、好太太、好朋友、好媳婦、好上司,喔,不對,應該說我已經朝這樣的目標努力了好多年,但無論我多努力,依然還是會有人不喜歡我,再怎麼努力,也還是有很多漏洞和問題。只要醫院工作順利,妳就會有事使我操心;妳聽話了,娘家又會有突發狀況;娘家稍微安靜了,婆家又會有事。於是無論我多麼加倍努力想處理好每一個環節,最終還是沒有風平浪靜的一天。尤其在妳還小時,我的嘴上必須每天念著「希望今天順利」,要是我抱怨一兩句,旁人還會說:「幹嘛自找罪受,在家帶小孩不是更好?」

雖然當時這些話對我來說都很傷,但也因此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比起每件事情都力求完美,不如要求自己無論扮演哪種角色,只要狀況不嚴重,適當地調節好,這樣過日子就好。也就是放棄扮演每個人眼中的好人,放下「每件事情都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欲望。

健康的愛自己的人,很清楚知道自己不必事事完美。就算失敗或犯了錯,仍舊相信自己具有充分價值、值得被愛。美國一位編劇柯德爾(Jo Coudert)就曾說過,「人沒有非要得到他人的愛不可,也不需要為此犧牲自我;真正的生活重心且無比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愛自己。在妳這輩子所認識的人當中,唯有妳,才是最終對自己不離不棄的那個人。」

所以如果這世界對妳太苛求,讓妳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備感壓力時,不如做好會被別人說「不懂事」的心理準備,正面面對。別忘記,媽永遠都會支持「那樣就好的妳。

作者從母親、職場前輩與婚姻前輩三重角色,貼心叮嚀即將步入社會及步入婚姻的女性讀者,從愛情到婚姻、從職場到人際關係,真實地告訴妳需要注意哪些事情,以及該用什麼態度來迎接人生各個不同階段。書中不時穿插作者友人、患者等經驗分享,增添更多真實性與實際感,貼切提出現今年輕女性所面臨的煩惱、痛苦與挫折。

作者對那些處處感覺生活不如意,因而活在忿懣不平情緒中的女兒們強調:「別想做好所有事情,如果現在的妳感到心情不安,那代表妳有在認真過日子。不論做任何事,有趣開心最重要。」

除此之外,還包括「最安全的路也有可能最危險」「經驗主義者比完美主義者更好」「別和不為妳著迷的男人交往」「想哭就哭個痛快吧!」「多些獨處時間,人生許多問題便能解決」「無論如何都不可以變得冷漠」等,對那些尚未準備好獨立的女兒們,給予最真誠的人生建言。



以上摘自《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