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天生讀心術

你,天生就有讀心術
人類大腦最傑出的能力,就在於能「想像別人的心思」,理解別人。本書要告訴你,科學研究在這方面所揭露的事實:大腦的這項能力如何運作、這種能力如何犯下導致誤解與衝突的錯誤,以及我們該如何以更明智的態度面對別人的心。

書中會探討「讀心術」,但不是一般人聯想到的那種。不是可以讓你在派對上令朋友大吃一驚的神奇戲法,也不是心電感應、超感視覺,或其他各種能夠與人建立心靈連結的超感官能力。
  
  我要談的,是你每天都會憑直覺反覆運用的讀心術,也就是你對別人腦子裡有什麼想法、心裡有什麼感受、想要什麼或是打算做些什麼,所進行的推測。這種讀心術,能夠讓你建立以及維繫為人生賦予珍貴價值的親密關係,讓你在別人眼中維持你想要的形象、與別人從事有效的團隊合作、與競爭對手鬥智取勝。這種讀心術是所有社會互動的基礎,建構了種種假設的網絡,而使得大型社會能夠有效運作。我把這種讀心術稱為「真正的第六感」。
  
  如同其他各種感官,這種第六感也不免有其極限。以我與我們孩子的生父會面那一刻為例,別人的人生經歷一旦與我們自己差異過大、他們的文化背景一旦太過陌生,或是我們對他們的過往一無所知,這時第六感顯然就無法發揮作用。不過,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令人自知有所不足的經驗卻極少出現。比較常見的情形是,我們推測別人心思的能力運作得非常迅速又極其自然,以致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甚至也沒有想到,該反思自己對別人心智的猜測有可能是錯誤的。
  
  你的第六感幾乎隨時都積極運作著,從早到晚。
  
  你一早起床,就會穿上自己認為能讓別人對你產生良好印象的服裝;夜裡上床之後,也還是不免想著,別人是不是覺得你頭腦聰明、值得信賴,或者別人是不是真的喜愛你。在職場上,你輕易即可看出下屬對於工作毫無頭緒,卻又深信上司必然認為你聰穎過人。你接到同事請病假的電話,便直覺認定對方撒謊,但客戶聲稱他們對你的作品深感滿意,你卻又滿心認定他們的稱讚必然是發自肺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看見街角那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一時之間感受到赤足睡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是多麼令人羞辱的事情,於是忍不住丟了些零錢給他。
  
  以上這一切完全沒有任何神奇奧妙之處。每天,我們都不斷推測著別人的想法、信念、感受與需求,並且依此引導自己的日常生活。這就是你真正的第六感。你擁有讀心術的能力。
  
  原因很容易理解。你我都是地球上這個社會性程度最高的物種的一員,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存活。和諧相處以及爭強鬥勝都需要與別人互相協調,不論是與朋友、配偶、隊友或同事合作,還是與敵人或對手競爭。她真的愛我嗎?他說的是真話嗎?我要怎麼讓部屬開心?我的孩子、朋友、顧客或競爭對手究竟想要什麼?知道別人的心思是取得社會成功的必要元素,因為這種能力可以讓你在別人開口之前先預期對方即將說的話,在別人做出選擇之前就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並且在對手採取行動之前就先預測他的下一步。
  
  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種讀心術可以創造出事事皆協調順利的美妙成果。名廚安東尼.波登描述自己和副主廚之間的默契時,就曾經提過這麼一個例子:「在我們一起合作的那段美好時光裡⋯⋯我只要對史蒂芬瞥一眼、挑個眉,或者以下巴做個細微的小動作,我所需要的東西不論我當時需要的東西是什麼就會立刻完成。」
  
  社會共識有明顯可見的效益,因此你、我以及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對於判讀別人的心思習以為常,這種第六感的運作幾乎無聲無息。大哲學家傑瑞.福多指出:「共識心理的運作極為順暢,讓人絲毫不察。」只有偶爾在第六感超出其限制,或事實證明有誤時,我們才會重新注意到這種心智運作的存在。
  
  將心比心,可能嗎?
    本書的目標,在於把焦點集中於我心目中認定的大腦最傑出的能力,並且將這種能力付諸科學檢驗。
  
  如同世界各地研究型大學裡的那些心理學家,我也藉著科學方法的基本原則,試圖理解你種種想法、行為與感受背後的原因。說得更精確一點,我做的是「檢驗第六感」的實驗,以便了解你如何推論別人的思緒、動機、態度、信念與情感,並且確認你的推論究竟有多麼準確。
  
  這是大腦最傑出的一種能力,讓人達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項目標:與別人建立起深刻而坦誠的連結。讀心術的能力讓你能夠與自己應該信任的對象合作,同時也迴避那些你不該信任的對象。讓你得知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有助於確保別人將你視為一個能幹、可靠而且值得親近的人。在最好的情況下,判讀別人心智的能力可讓朋友擁有默契、讓敵人互相寬恕、讓陌生人產生同理心,並且讓國家、夫妻與同事之間能夠互相合作。沒有這種能力,就不可能會有分工合作的社會。
  
  不過,即便是我們最傑出的能力,也可能一點都不完美。就像大多數人的視力雖然都堪用,卻必須戴上矯正鏡片才能真正看得清楚,因此我們推測人心的能力雖然造就某種還算準確的社會感,卻也很容易陷入整體性的錯誤。
  
  在我過去二十年來所做的實驗,和其他科學家的大量實驗中,都顯示我們的第六感雖然在許多方面運作得相當良好,卻遠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優秀。在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極為巨大的情況下例如我在衣索比亞的那次經歷我們雖然很容易體認到自己的局限,但我們對自己的家人、朋友、鄰居、同事、競爭對手以及本國同胞的心智所擁有的理解,也可能遠遠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麼多。我將在第一章探討這一點。
  
  實際上,即便是對你自認為最了解的心智也就是你自己的心你也不免存在著許多盲點。第二章將會探討我們表面上對自己能夠以及無法獲得的理解。無法精確判讀任何人的心思,這點當然不表示我們永遠不會有判讀正確的時候,但判讀失誤之所以特別值得關注,是因為這些錯誤正是在人際關係、職業生涯與日常生活中造成障礙的一大因素,導致許多沒有必要的衝突與誤解。一旦判斷錯誤,可能對社會重大問題提出無效的解決方案,也可能使國家發動沒有必要的戰爭,帶來最悲慘的後果。
  
  所幸我們還是可望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在試圖理解別人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是可以預測的,所以也就能夠予以矯正。我們犯的錯誤源自兩個最基本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也正是所有社會互動的基礎。第一個問題是:對方「有沒有」心智?第二:對方的心智處於什麼狀態?
  
  我們在第一個問題中可能犯的錯誤,就是在應該發揮讀心能力的時候沒有這麼做,以致未能將對方的心智納入考慮,從而將對方看成沒有思想的畜牲或物體。「抹殺人性」的現象就是這種錯誤的產物。不過,我們也可能在不該發揮讀心能力的時候反倒發揮了這種能力,為實際上沒有心智的事物賦予虛幻的心智。「擬人化」就是這種錯誤造成的結果。這兩項議題分別探討於第三與第四章。
  
  我們一旦試圖判讀別人的心思,即可能在第二個問題上犯錯,誤解別人的想法、信念、態度或情緒,誤判別人的心智狀態。我們經常過度以自我為中心、過度仰賴刻板印象,並有一種過度簡化的假設,認定別人的心思必然與行為相符。這些將於第五、六、七這三章探討。以上的誤判、誤解,後果就是使我們認為別人的心智比實際上簡單。很明顯地,知道這些錯誤可幫助你加以避免。不過,避免判斷失誤的最佳方法,也許是徹底轉而仰賴另一種知覺。我將在第八章說明這一點。
  
  驗光師能說明眼睛如何讓你看見物質世界,因此也懂得如何修補有礙視力的機能失常現象。身為心理學家,我的目標是向你說明你的大腦如何創造出一種第六感,讓你能夠「看見別人的心」。也許更重要的是,向你說明大腦當中預料得到的機能失常,讓你知道哪些機能失常就是造成判讀別人的心思失準的原因。我的目標在於改善你的心理視力。


以上摘自《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