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愛是正能量,不練習,會消失!

                我們追逐愛的奇蹟,奢求愛到地老天荒;
  傳媒氾濫了愛的信息,影音製造了愛的魔力;
  但這都是錯的,而且錯得愈來愈離譜。
  若想真的懂得愛到底是什麼,
  就有必要先清空對愛的詮釋想像,翻轉愛的成見,
  才能找回愛的原貌,探究愛的原理,
  知道愛先是生物學才是心理學。
  
  每一天,都是愛的練習
  每天晚上,來一次「今日回想練習」,以三段社會互動感受與人的連結;
  每天早上,花十分鐘作「慈愛冥想練習」,不拘形式輕聲默念經典語句。
  愛需時時刻刻練習,才能持續,才會源源不絕。
  
  越懂愛,愛越多
  愛是正能量,愛是情感的正向性共鳴;愛影響我們的感覺、思考、行為,以及成為怎樣的人。翻轉你對愛的看法,可以重塑你的身體體驗愛的方式;找到愛的自動導航系統,可以發掘愛、升級愛,讓我們從中汲取養分。

  愛就像讓植物茁壯生長的陽光、沃土與水一樣,滋養著你的身體。經歷和感受到的愛越多,你就越能夠敞開心胸、不斷成長,並且更具智慧、更專注、更具活力、更加高效、更快樂、更健康。

  本書作者把愛比作氧氣和食物,不只是充滿詩意的比喻。她談論的是科學:這門新科學首次揭示了愛以及缺乏愛會令人類身體內生物化學物質發生怎樣的重要改變。愛的供給與潔淨的空氣和富有營養的食物一樣,能夠決定你生命的長度和生命的品質。
  
  本書中談到的對愛的看法和視角,需要你的思維有一種翻天覆地的改變,需要你遠離一直以來持有的關於愛的觀念。現在,你需要全面升級對於愛的看法。本書包括若干新的科學理論,同時關注精神與實踐層面。作者對愛的研究方法與途徑建立在情緒科學的基礎上。
  
  愛到底是什麼?愛的表相下藏有什麼玄機?愛能創造什麼?該如何創造更多愛的機會?愛的新科學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並且升級了對愛的觀點。在第二章中,作者詳盡檢視身體對愛的定義標準,描繪愛產生的必要前提條件。第三章揭示出隱藏在我們身體內的愛的生物學基礎,由此你會對愛之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有更深入的理解。第四章,作者列出愛對身體健康的諸多益處。
  
  正向性共鳴(positivity resonance)的科學告訴我們,當你把愛當作渴望,就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也會令他人得到提升,幫助他們變得更好。本書第一篇中講述的科學觀點,可以喚醒自己對愛、對於生活中更多正向性共鳴的渴望。第二篇則從個人與現實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愛。在生活中,何時、何地、與誰在一起時你會感受到愛?還有哪些尚未發掘的愛的機會?同時,為你提供具體的方法,讓你與更多的人分享愛的溫暖與柔情。在第五章至第九章中,作者給出明確的指導,教會你如何更頻繁、更有效地播下愛的種子,無論艱難險阻、不管疾病健康,為自己也為他人播下愛的種子。之後你會發現,愛不是無從預測、不可捉摸的。加以練習,你也能夠駕輕就熟地激發出愛的力量。愛,會成為一種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供你隨時取用,為你和周圍人的幸福補充養分。
  
  瞭解愛的原理會令我們的生活大不相同。愛,能夠幫助你優先考慮與人分享的正向性瞬間,增強你對人性的理解。有了書中關於愛的內在原理的更深層知識,你就能夠更有效地進入此一超凡的狀態,體會其所有與生俱來的美好。


以上摘自《愛是正能量,不練習,會消失!》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掌握中高齡族群心理,洞察銀髮市場新趨勢




2025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
  全球65歲以上人口達6.5
  亞洲半數國家邁入高齡社會
  台灣也將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5人就有1人超過65
  全台銀髮商機更將上看3.6兆元!

  當世界、台灣越來越老,銀髮族躍升消費主力,
  你準備好了嗎?

  為了上一代,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下一代的未來……
  你一定要徹底了解中高齡族群的消費行為與心理,洞察銀髮市場最新的趨勢!

  ******

  本書作者村田裕之是日本高齡社會研究權威,也是銀髮商務第一把交椅
  他對中高齡族群有獨到的觀察與定義,對銀髮商務亦有精闢的見解與分析。

  何謂中高齡族群?
  中高齡族群,是由「多樣化小眾」所組成的「大眾」。
  他們的需求瞬息萬變;他們想要的商品和服務,和一般消費群眾絕對大不同!

  作者主張:「銀髮商務不只造福銀髮族,也能嘉惠年輕人,增加就業機會。」並對有心從事銀髮商務的人,提出許多獨門建議,例如:

  銀髮族決定消費的關鍵,不是「年齡」,而是「變化」
  ──對銀髮族來說,年齡不再是重點。他們關心的是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如:身體的變化、個人與家人生活型態的變化、不同世代獨特的嗜好與變化等,如果不了解這些「變化」,就拿不到進入銀髮市場的門票!

  最有希望的銀髮市場,就是已飽和的市場
  ──飽和市場存在著許多銀髮族潛在的「不安」與「不滿」因素,若能解決這些不安、不滿,就能喚醒沉睡的商機。

  想成功打進銀髮市場,第一步就是製造銀髮族的工作機會
  ──當你把銀髮族變成你的員工後,不但能刺激龐大的銀髮消費力,他們最終也會變成你的忠實主顧,達到「雙贏」效果!

  本書也透過6大迷思8大問題,為你完整解密熟齡市場:

  6大迷思
  銀髮族都很有錢
  銀髮族出手闊綽
  銀髮族的消費模式都一樣
  銀髮族的消費行為視「年齡」而定
  銀髮顧客是大眾市場
  銀髮市場是退休男性的天下

  8大問題
  1 如何解密銀髮族的消費行為?
  2 如何發掘銀髮商機?
  3 如何開創銀髮商務?
  4 如何透視銀髮族真正的需求?
  5 如何研發銀髮族的「個人化商品」?
  6 如何掌握銀髮消費者的心理,打造暢銷商品?
  7 如何掌握銀髮客層?
  8 如何將銀髮族從「一般顧客」變成「忠實主顧」?

  只要你開創一個健全的銀髮事業,有效消弭中高年生活中的「三不困擾」(不安、不滿、不便),讓他們感到生活更有活力與意義……將有助於提高消費能力,提升企業利潤,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打造面面俱「贏」、人人幸福的社會。

以上摘自《超高齡社會的消費行為學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競合策略:商業運作的真實力量


為什麼輪胎公司要推出米其林美食評鑑?
  為什麼做電腦晶片的Intel卻成為航空業的競爭對手?
  為什麼花旗銀行率先使用ATM,卻大量流失顧客?
  為什麼任天堂遲遲不推出16位元電玩,卻讓Sega獨霸市場?
  為什麼《紐約郵報》降價,對手《每日新聞》卻用漲價回應?
  以上每個問題,本書都給出了意想不到的解答……

  瞭解賽局還不夠,你必須改變賽局,
  才能創造未來!

  《競合策略》是第一本從賽局理論出發,兼具前瞻性與實用性的商業策略經典。
  作者在本書提出一套系統性的決策思維架構,搭配知名企業的真實個案,
  沒有數學,全靠邏輯推理,帶你洞悉商業運作的真實力量:

  * 事實不重要,人的認知才是一切。
  * 你的力量取決於一個殘酷問題:如果這世界少了你,會有什麼不同?
  * 改變合約裡的小細節,能完全反轉劣勢。
  * 進入賽局之前,先思考你的加入對誰有利。
  * 每個賽局永遠和其他賽局連動。

  本書首度出版即引爆討論熱潮,榮登《紐約時報》與《商業週刊》暢銷書排行榜,
  至今仍名列哈佛、耶魯、MIT等各頂尖大學商學院的必讀書單。

  書中的所有個案,全數發生在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興起的年代,
  對比現在行動網路與電子商務的崛起,
  《競合策略》將引導你在技術不斷革新的企業環境中,迅速開創商業新契機!


以上摘自《競合策略》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中高年人培育幸福大腦的9種能力

倚老賣老、嘮叨、甚麼都看不順眼、孤僻、無法溝通、自以為是……
  如果不想要成為以上這樣的中高年人,而是希望活出快樂、有智慧、優質的第二人生,那麼就請努力掌握九種培育出幸福大腦的能力吧!
 
  所謂的「幸福大腦」是透過「讚賞力」、「傾聽力」、「謙虛包容力」、「忘卻力」、「現狀包容力」、「社會貢獻力」、「生活設計力」、「確認力」、「自我啟發力」九大能力,由日常生活中培育養成,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樂觀生活的正面思考方式。
 
  培育幸福大腦的9種能力
 
  讚賞力
  上了年紀就不要出風頭。惹人討厭、發牢騷訴苦及背地抱怨他人的話不要說,盡量稱讚別人。
 
  傾聽力
  有人請教,才給予指導。就算知道的事情也要裝作不知情。
 
  謙讓力
  不要只想著贏,要懂得放手認輸。請把榮耀讓給年輕人。退讓一步就是圓滿前行的訣竅!
 
  忘卻力
  「想當年我們啊……」這種「想當年勇」是惹人討厭的禁忌語言!
 
  現狀包容力
  無論怎麼逞強,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你們年輕人真的很了不起!」請用這樣的心情去面對。
 
  社會貢獻力
  拋棄對金錢的欲望,就算存了像山一樣高的財富,死後也無法帶走。
  活著在世的時候,盡量去奉獻,讓大家能夠成為「好人」,積德如山。
 
  生活設計力
  雖說錢財都是表象,但因為有財富,所以大家才會尊重我。這不是秘密,這是千真萬確的。
 
  確認力
  成為一個能受到子孫後代及社會大眾都將敬仰的優秀長者。
 
  自我啟發力
  千萬不可和癡呆當朋友!為了向癡呆說NO,請培養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興趣。

藉由培育「幸福大腦」,即使是如「生老病死」這樣險惡的人生陡坡,也能夠像是欣賞風景一般,全部悠然地克服它。所謂的人生並非為了要戰勝他人,而是要將上天所賦予的能力予以充分發揮,成為一位對大眾、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開始行動絕對不會太晚。不要只是想想就停下來,請改變你的生活習慣,落實培育「幸福大腦」的動作。

以上摘自《中高年人培育幸福大腦的9種能力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科特勒:我這樣看世界,還有我自己




「現代行銷學之父」科特勒提煉畢生精華,分享世界洞見
科特勒自述回顧各種思想源頭與演變,讓你親炙大師觀點,
重溫行銷核心要領,藉由巨人高度,看世界更開闊。
 
  你對行銷4PSTP朗朗上口,卻不知是誰將理論發揚光大?
  你視社會行銷、城市行銷、水平行銷等觀念如家常便飯,
  卻不曉得這些理論觀點出自何處?

  科特勒一生致力建構行銷為符合科學且更全面的學科,撰寫各類行銷研究專書與教科書,將行銷概念拓展到各個領域、推動無數相關研究計畫,被譽為「現代行銷學之父」。其著作《行銷管理學》更是行銷人必讀經典,幫助各領域工作者透過行銷推廣自身服務與理念,創造更高價值與受眾滿意度。

  本書是綜觀科特勒的人生和行銷演進之作,作者親自分享對行銷各面向的知識見聞,輕鬆卻精要帶出觀念源頭及演變為現代樣貌的過程,帶領讀者貼近行銷學大師的成長與生活,透過先驅者的視角,看世界更開闊。
 
  書中亦大方分享作者對世界與社會的觀察洞見,包含社會行銷、變革、創新、非營利性組織、企業社會責任、貧富差距,和競爭與賄賂等面向,足見其思考格局深廣。
 
  ──即便時代變遷,行銷的應用與呈現不同,原則與經典仍舊不會改變。


以上摘自《科特勒:我這樣看世界,還有我自己》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令人著迷的生與死:耶魯大學最受歡迎的哲學課

長春藤名校有三大最受歡迎的公開課程:哈佛桑德爾的《正義》、班夏哈的《更快樂》,以及耶魯雪萊卡根的《令人著迷的生與死》。猶如老頑童的卡根教授,留著落腮鬍,穿著牛仔褲與帆布鞋,盤腿坐在講台上,幽默熱情且手舞足蹈的與學生探討死亡的本質,讓哲學課一點也不枯燥,大師風采令人著迷。
卡根教授挑戰一般人對於死亡的普遍觀點,例如真的有靈魂嗎?死後還能繼續存在?永生是好事?自殺是不道德的?我們應該對死亡感到恐懼嗎?

首先,人有靈魂,也就是說,人不是只有肉體,不只是一團血肉與骨頭構成的東西。相反的,人有一個部分,也許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這部分不是物質,而是個無形的靈性部分。如同我提過的,這部分在本書中稱為靈魂。多數人都相信有靈魂的存在,說不定你也這麼認為。多數美國人無疑相信人具有某種無形的靈魂,普遍的觀點認為由於這種無形靈魂的存在,因此我們有可能(實際上是非常有可能)在死後繼續存活下去。死亡將會是肉體的毀滅,但由於靈魂是無形的,因此靈魂可以在死後繼續存在。當然,死亡有許多我們無法知道的事情,這畢竟是人生的終極謎團。

不過,不論你是否相信有靈魂的存在,大概都至少會希望有靈魂的存在,因為這樣你才有可能在死後繼續存活下去,畢竟死亡不但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而且還恐怖得令人不禁希望可以永生。永生想必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人們一旦有了靈魂,至少就有永生的可能性。無論如何,我們絕對希望如此,希望自己擁有永生的靈魂,不論知不知道實際上是否如此。如果沒有靈魂的存在,如果死亡真的是徹底的終點,這就是一件極度糟糕的事情,而明顯可見的反應,也就是最適當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反應,就是以恐懼和絕望面對死亡的前景。最後,由於死亡極為恐怖,生命又極為美妙,因此拋棄生命絕對是一種不合理的行為。所以,自殺不但是絕對不理性,也絕對不道德。

如同我說過的,我認為以上就是一般人對於死亡本質的普遍觀點。至於我接下來要做的事,也就是我在本書中要論述的重點,就是指出這套觀點從頭到尾錯得一塌糊塗。我將試著說服你幾件事情:靈魂並不存在、永生不是件好事、害怕死亡不是面對死亡的適當反應、死亡沒有特別神秘,而且在特定情況下,自殺可能在理性與道德上都具有正當性。如同我說過的,我認為一般的觀點大致上可說從頭到尾錯得一塌糊塗,所以我也會試著說服你認同這一點。至少,這是我的目標。

因此,可想而知,在你看完本書之後,我希望你會在這些事情上都同意我的觀點。畢竟,我認為我辯護的這些觀點都是真的,而且我也非常希望你終究會相信真相。
 
不過,我也要指出這一點:真正關鍵的重點不是你和我抱持相同的看法。真正關鍵的重點是讓你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在本書最重要的目標,是邀請你仔細檢視死亡,以大多數人從來不曾採用過的方式面對和思考死亡。到了本書結尾,如果你在特定主張上還是不同意我的看法,那也沒關係。這樣我就滿足了。好吧,我不會完全滿足,不過至少我大致上會感到滿足,只要你對這些議題的正反面論點都真正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開始之前,我還需要再交代幾句話。首先,如同我已經說明過的,這是一部哲學著作,會利用自己的推理能力,非常仔細地思考我們對於死亡所能夠知道或者理解的事情。我們將會從理性的角度試圖思考死亡。
 
所以,我必須明白指出,有一種證據,或者說論點,是本書不會採用的,也就是訴諸宗教權威的說法。當然,你可能早就已經相信死後世界的存在,可能認為自己會在死後繼續存活下去,可能相信永生。當然,你之所以相信這一切,原因是你的教會這麼教導你。沒關係。我在本書的目的或意圖不是要說服你放棄宗教信仰,也不是要推翻你的宗教信仰。不過,我確實要表明我在本書中不會訴諸這類宗教論點,不論是上天的啟示、聖經的權威,還是其他任何這類東西。


以上摘自《令人著迷的生與死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

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你用來做什麼事?
  專門寫給創意工作者、自由接案者、一般上班族、專業人士的工作策略書

  不論我們喜歡或討厭自己的工作,多數人每天的工作量已經達到難以負荷的程度。當工作多到難以招架時,即使是才幹令人望塵莫及、成就令人驚嘆的一流人才也會落入「效率陷阱」中:設法擠出更多時間工作,強迫自己長時間持續工作、不中斷休息,如果有部屬的話,也讓他們這麼做。

  本書作者喬許.戴維斯博士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現任紐約神經領導力研究院(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研究總監暨首席教授,長年研究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文章散見《哈佛商業評論》、《策略與企業》(strategy+business)、《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等商業與學術媒體。

  戴維斯博士從長期的科學研究,以及自身與高效率且快樂的人共事或提供顧問的經驗所獲得的啟示是:人體不是電腦,我們的生理狀態對思考方式具有影響;想要真正擁有高生產力和創造力,最好拋開常見的效率迷思與工作模式,每天創造適當的狀態與條件,使心智有高效能表現,優先完成當日關鍵工作。

  本書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引據十數項研究成果與大量文獻結論,提出5種有效策略,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    辨識每個決定點:妥善利用做完一件事或被打斷後的5分鐘,想一下後續該處理哪件事;別擔心「浪費時間」的問題,想趕快做事的急迫感,有時會讓我們先把時間誤用在不重要的事上,消耗我們的心力。

  •    管理心智能量,善用好情緒與壞情緒:所有事都會消耗心智能量、引發情緒,學會在心智疲勞之前,先集中精神做最重要的事。全球流行天后碧昂絲(Beyoncé)說:「緊張,讓我表現得更好」;正面情緒是養分,但負面情緒不必然是毒素,正、負面情緒都可以用來提升工作表現與成果。

  •    停止對抗分心,學會放自己一馬:專注是成功的要素,但人類的注意力系統天生善於留意分心事物,這是演化的生存必要策略之一。學會讓心思漫遊,東想西想、作作白日夢,對提升創意和思考未來都有幫助。

  •    妥善利用身心關連性:掌握運動和飲食的訣竅,能讓你表現得更出色。適量、溫和的運動可以提升專注力和心智能量,吃什麼、怎麼吃、一次吃多少,也會影響你的表現。咖啡因有助於提升效率,但不是喝多就有用,少即是多,無效時小睡10分鐘更好。

  •    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辦公環境中的噪音、光線和桌邊雜物,都會影響你的工作效能。斷斷續續的談話聲,是專心工作的頭號勁敵,但戴耳機聽音樂並非最佳解方。較昏暗的光線可催生創意,辦公空間大一點,則有助於多冒點險、展現領導自信。


以上摘自《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