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有些事過去不懂,現在覺悟還來得及!

這是一場反洗腦人生大作戰!瞎闖不是辦法,知道自己要什麼才是王道,打破既有信念,勇於做自己的叛徒!你才是你的法則!有些事情爸媽不會教、老師不敢說,現在他要告訴你……

請注意,你是否已經被催眠了!你相信讀大學才有前途?你相信進大企業工作才穩定?你覺得買了房子餘生才有保障?聽好了,我數完一二三,你就要醒過來!這些社會迷思不過是虛幻的神話。

你所深信的許多事情,也許正是你生活悲慘的原因:結婚生子才算人生圓滿、銀行存款至少要有五百萬才能保障生活、上大學或研究所才有競爭力……這份清單可以很長,而往往就是因為達不到這些目標,讓你覺得心力交瘁。

真正的幸福快樂,來自於追求內心真正的想望,而不是去符合這些外在的成功標準。本書提出自我蛻變的種種想法與技巧,作者為全美最敢言、最爭議的網路人氣作家。這些內容都是他費盡千辛萬苦才學習到的道理。他曾循著傳統的道路獲得成功;也在非常傳統的方式下落得一敗塗地。他曾經是社會機器的一分子,備受洗腦之苦。但活用了本書所提及的種種反洗腦技巧,如今他已創造出屬於他自己定義下的成功。

本書第一部,作者揭露那些催眠我們的教條,這些事物奪走我們的錢、引來戰爭,讓我們以為辛苦工作就會有所保障。本書第二部,作者探討真正的幸福是什麼,並提供實際的練習和方法,讓讀者每天執行,教你如何面對那些試著要對你洗腦的人、如何對抗恐懼,如何讓你更有創造力。你的生活將因此有所轉變。

有些事過去不懂……
一、現代社會的十誡──檢視迷思,將之拋諸腦後
二、上大學真的好嗎?──不上大學有什麼不好
三、為什麼有人想殺了我?──少生氣就能更快樂
四、買房子才能有家的感覺?──債務少一點,彈性多一點
五、選舉是民主的基石?--政治是一場騙局!
六、穩定的工作才有穩定的生活?--你最好立刻辭職!
七、被開除了怎麼辦?--一天只做一件事就好
八、埋頭苦幹就能出頭天?--以創業者的角度去思考
九、誰是最在乎你的人?--經營自己,行銷自己
十、很多事情難以金錢來衡量?--想做就做吧!
十一、真愛總有一天會降臨?──弄清楚自己要什麼
十二、成功就像性傳染病--追逐成功的代價

第二篇 現在覺悟還來得及……
十三、幸福與成功的真正定義--每日實踐法則
十四、對付爛人的方法--重點不在誰有理,而是你能否快樂自在
十五、逆向思考的威力--為思緒貼上標籤
十六、迎戰恐懼--問問自己相反的問題
十七、成功路上的絆腳石--避免自身的九個缺點
十八、誠實才能創造財富--誠實的敵人是恐懼
十九、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學習當個最笨的人
二十、點燃你的創意活力--啟動創造力的九大步驟
二十一、好好活著--是哪個部分真的想要死?
二十二、做一個真正的人--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

要大膽,要與眾不同,要不切實際,做任何事都要堅持目標,並且以充滿想像力的願景,對抗只求順遂穩妥的人、平凡庸俗的生物、平淡普通的奴隸... 生命短暫,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不要被教條所迷惑,盲從教條等於活在別人的思考裡;不要讓他人的噪音壓過自己的心聲。最重要的,要有勇氣跟著自己的內心與直覺。

你可以選擇不服從,理由有四:
一、你可以不必按照別人期望的方式度過人生。
二、你可以做很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同時又能幫助到別人。
三、如果你無法決定你自己該過怎麼的生活,那麼最後會有其他一些人決定你的命運。
四、通常完成某件事不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你有各種不同機會。

你很有可能也是那種過著平凡生活的普通人,表面看來消極接受眼前的一切,但其實你對自己的現狀極為不滿,也很想有所改變,但又不知從何開始。現在是時候了,但請先確認你必須是這種人:
一、你必須樂於接受新觀念;
二、你必須對現狀不滿;
三、你必須願意承擔個人的責任;
四、你必須樂於努力工作。

接著你要面對兩個最關鍵的問題: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什麼事是只有你才能做得到,而別人不是做不到就是沒你做得好的?給自己不服從的理由,要大膽,要與眾不同,要充滿想像力,偶而不切實際,但做任何事都要堅持目標。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不必按照別人期望的方式度過人生。

以上摘自《有些事過去不懂,現在覺悟還來得及!》、《不服從的創新》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安靜就是力量》20 題心理測驗



《安靜,就是力量》今天博客萊66折。
成功的人擁有熱情和知識,能在行動前傾聽他人的意見,而且知道如何將人們組成團隊;不成功的人,喜歡做出華而不實的舉動,會不加思索地表達意見,而且只看自己再起點和終點的表現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內向還是外向,你可以做個測驗。若敘述符合你的狀況就回答「是」,若不符合你的狀況就回答「否」
(Youtube線上教學:安靜,就是力量》內向外向做法不同)

1. 我比較喜歡一對一的對話多過團體活動。
2. 我喜歡用寫作表達自己。
3. 我喜歡獨處。
4. 比起同儕,我比較不在意財富、名聲及地位。
5. 我討厭閒聊瞎扯,但是我喜歡深談自己有興趣的話題。
6. 大家都說我擅於聆聽。
7. 我不太愛冒險。
8. 我喜歡可以讓我專心投入、不受打擾的工作。
9. 我喜歡小規模慶祝生日,只跟親近的朋友或家人慶祝。
10. 大家形容我「輕聲細語」或「溫和圓融」。
11. 工作完成之前,我不會跟人討論或是給別人看。
12. 我討厭衝突。
13. 我獨力工作最有效率。
14. 我在話說出口前會先想過。
15. 我在外奔波之後總是精疲力盡,即使玩得很開心也一樣。
16. 我常常讓電話轉接語音信箱。
17.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寧願整個週末什麼也不幹,不要有太多計畫。
18. 我不喜歡一心多用。
19. 我很容易專心。
20. 上課的時候,我寧願聽講課,比較不喜歡參與專題討論。


你回答的「是」愈多,大概就愈內向。如果你的答案裡面「是」和「否」大約各占一半,你有可能是個既內向又外向的雙向性格者。

內向的人通常有一群非常親密的朋友,而沒興趣花心力在泛泛之交身上。因為他們喜歡真誠而有意義的對談,遠勝過膚淺聊天或整天狂歡外向者的興趣容易變來變去,相對的,內向者則會堅持到底。因此,時間越久,這種堅持對內向者越有利。因為路遙知馬力,任何專業都是需要長期努力的(10年或一萬個小時)只要能釋放你的熱情,你整個人生會因此而改變!

我會這樣形容我的工作:我在西斯汀大教堂裡不斷畫著,我喜歡聽到人們說「喔,天哪,那幅畫還真好看」但這是我的畫,所以如果有人說:「你要不要多用一點紅色,少用點藍色呢?」那我的看法是,走開啦,這是我的畫。我也不管他們要賣多少錢,這幅畫永遠畫不完,所以這件事才會這麼棒。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一種只專注於自己的直覺,另一種則跟隨眾人的感覺。

一個知心、有誠意的朋友,比 100 張名片來得有價值人格心理學的研究顯示,內向的人做對決定的機會高(外向的人則是表現出很罩的樣子)總之,別被那些外表看起來很有自信(或魅力)的人蒙蔽了!

以上摘自《安靜就是力量》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




【銷售不只是賣東西--讓誰都買單,你我都辦得到!】發掘天生具備的推銷本能,輕鬆說服、取信,並影響他人,讓生活、工作與交際無往不利。說服心理學」應該是一種「有道德的影響力」~社會心理學大師席爾迪尼博士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   商業類暢銷書排行榜#1
2011年「全球50位頂級管理思想家」,《未來在等待的人才》、《動機,單純的力量》作者最新力作
★一場用人性去推銷的冒險旅程

為什麼外向的人很少是最佳銷售員?
為什麼「解決問題」不如「找出問題」?
為什麼不理性的問題更能觸動他人?
為什麼「僕人式銷售」更能收買客戶女兒員工的心?
為什麼我們要把每個人當成自己的祖母對待?
為什麼要問五個「為什麼」?
為什麼當個成功的銷售員,不得貪得無厭?
為什麼「非銷售的銷售」和錢一點關係都沒有?
為什麼低權力參與者比高權力參與者更占優勢?
為什麼附送贈品有時反而會降低購買意願?

我們每一天都在賣東西(sell),那不只是商場上銷售產品或服務,還包括生活中各種說服別人的行為(sell ideas),例如讓你的小孩「買單」聽話,接受運動完後要洗澡的觀念。說服別人拿他有的東西來跟我交換我有的東西,是再尋常不過的事,這是我們生存之道,也是快樂來源;讓人類不斷演化,也提升生活水準。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推銷員。或是推銷就是我們的天性。

這世上你唯一擁有的東西,就是你能賣的東西。然而好笑的是,你是個推銷員,卻從不自知。--劇作家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 1949

大約一年前,我一時懶懶的不想做事,於是決定假託反省人生之名,檢視一下自己都做了些什麼。我打開筆電,按了一下五顏六色、時時同步的日曆,試著重建過去兩週自己究竟做了哪些事。記錄裡有我參加過哪些會議、去哪裡出差、吃了哪些東西,以及忍受過哪些電話會議。我試著列出所有自己讀過、看過的東西,以及所有和家人、朋友與同事面對面的對話。接著,我改用數字檢視:七百七十二封寄出的電子郵件、四則部落格貼文、八十六則推特,以及十幾則手機簡訊。

我往後退一步,檢視這些混亂無章的資訊。從某個意義上來說,這些一點一滴自己做過什麼的記錄,其實就構成了我這個人究竟是誰。看著眼前點描畫般的肖像,我嚇了一跳:我是個銷售人。我沒在展場賣休旅車,也沒在診間跑來跑去,向醫生推銷膽固醇用藥。

然而,扣除睡覺、運動和洗澡刷牙的時間後,我發現一天之中有許多時間,我都在試圖勸誘別人和各種資源說掰掰。當然,有時我會試著吸引別人買我寫的書,但大部分我做的事並不直接與收銀機相關。在那兩個星期,我努力勸告雜誌編輯放棄一個愚蠢的報導點子,試著讓一位潛在的事業夥伴加入團隊。另外,我還試圖說服自己擔任義工的一個組織改變策略,甚至說動機場地勤人員把我的座位從靠窗換成靠走道。的確,大部分的時候,我都在向別人尋求資源而非金錢。我能不能成功地讓陌生人讀一篇文章,或是請老朋友幫個忙,或者讓九歲兒子在練完棒球後沖個澡?

你的生活大概跟我的很像。如果深究一下密密麻麻的行事曆,追尋那些待辦事項的源頭,我猜你大概也會發現某些相似點。毫無疑問,部分讀者是真的在銷售某些東西,像是說服目前與未來的客戶購買意外險、顧問服務,或是農夫市集出售的手工派。不過,各位很可能都在不知不覺中,花了許多時間從事廣義的銷售,像是向同事推銷點子,試著說服出資人,又或者是哄騙孩子。不管你喜不喜歡,現在我們都處於一個銷售的世界。

然而大部分的人聽到我這麼說的時候,完全不能接受。銷售?胡說八道。對聰明時髦的人來說,銷售不需要花什麼腦力,只需要老練地到處裝熟,腳穿鋥亮皮鞋、臉帶燦爛笑容四處周旋即可。對其他人來說,銷售就是一群滑頭的人在做狡猾的事詭計與謊言侃侃而談,誠實與公平只能默默待在一旁。另外還有一群人,則認為銷售是和掃廁所差不多的白領工作,或許是有必要沒有錯,但不是什麼令人開心的職位,甚至還有點不乾不淨。我認為以上看法全都錯了。

這本書要講的是銷售,但並非你以前讀過(或忽視過)的銷售書。不論是在停車場推銷別克車,又或者是在會議上提出點子,銷售的各個層面在過去十年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甚至超越前一百年的變化總和。很多我們以為自己懂的銷售概念,那些基本前提其實早已崩盤。

本書的第一部分提出我們應該重新思考銷售的整體概念。有些人認為在今日的數位世界,銷售員已死,但我將在第一章告訴你其實不然。光是在美國,九位工作者之中,大約就有一位仍以說服他人購買為生。他們可能帶著智慧型手機,不再帶著滿皮箱的樣品。他們現在提供的也許是體驗,而不是百科全書。但無論如何,他們從事的工作仍是傳統銷售。

不過更為驚人的部分則是,九位工作者之中的其餘八人,也從事銷售。他們不會在家具展示場偷偷摸摸從顧客身後冒出來,但其實他們(也就是我們)也在從事「非銷售的銷售」(non-sales selling)。我們每天都在說服、取信與影響他人,要他們放棄自己的東西,轉而交換我們的東西。一項創新的工作活動分析發現,我們工作時,超過四成的時間都在試圖影響他人,而且我們認為能夠影響他人,正是事業能夠成功的關鍵因素。

第二章要探討的重點,則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都在從事影響他人的行業。要瞭解這種現象,關鍵在於瞭解工作場所的三大變化:創業(Entrepreneurship)、彈性(Elasticity)與教育醫療保健業(Ed-Med)。首先是創業。理論上會讓銷售人員消失的科技,降低了小型創業的門檻,讓更多人成為賣家。第二則是彈性。不論我們是當家作主的老闆,或是替大型機構做事,大部分的人不會只做一件事,而是必須延伸自己的工作技能。在此同時,這幾乎永遠含括一些傳統上的銷售,以及許多「非銷售的銷售」。最後是教育醫療保健業。目前全世界成長最迅速的產業是教育服務與健康照護,我把這兩者歸在一起,這個領域的相關工作全都與影響他人有關。

如果你願意接受以上論點,或者願意多讀幾頁,你可能仍難以接受這項結論。推銷的名聲並不好,想想所有電影、戲劇、電視節目裡的推銷員就知道了,他們是貪婪的共犯,也是呆頭呆腦的失敗者。第三章正是要探討這一類的看法,特別是人們認為銷售主要是騙人矇人的想法。我將帶領大家瞭解權力平衡已經改變,我們已從「買方自慎」(caveat emptor)的世界,轉變成「賣方自慎」(caveat venditor),誠實、公平、透明常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接著本書將進入第二部分。我挑選了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探討影響他人最重要的三項人格特質。銷售這一行有一句「ABC」箴言:一定要成交(Always Be Closing),但第二部分的三個章節將介紹新型ABC調頻、浮力與釐清(Attunement, Buoyancy, and Clarity)。第四章討論「調頻」,也就是讓自己能與個人、團體及環境和平共處。我將引用豐富的研究文獻,介紹調頻的三大原則,解釋為什麼外向的人很少是最佳銷售人。

第五章要探討「浮力」,這種特質融合了勇敢堅決以及正面迎向未來。套一位銷售老手的話來說,每當我們試圖影響他人時,我們都會面對「排山倒海的拒絕」。在這一章,一群人壽保險推銷員以及全世界頂尖的社會科學家將現身說法,告訴大家在銷售之前、之中、之後要怎麼做,才能愈挫愈勇。讀者將會瞭解,為什麼相信自己所推銷的東西,已經成為基本的銷售新領域。

我將在第六章討論「釐清」,也就是讓黯淡無光的情境能有意義的能力。不論是傳統銷售或是「非銷售的銷售」,人們一直認為頂尖銷售員都擅長解決問題,但我將在本章解釋,為什麼今日更重要的其實是找出問題。說動他人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找出他們尚不知道自己所面臨的挑戰。本章將教你策展(curation)的藝術,以及如何用聰明的手法,找出你的策展選擇。一旦「調頻、浮力與釐清」的ABC原則教會你應有的態度後,我們將進入第三部分,也就是我們該做些什麼,這部分是最重要的能力。

第七章將從「推銷」談起。自大樓有電梯以來,企業人士就發展出電梯銷售技巧。然而今日人們注意力持續的時間愈來愈短(而且所有待在電梯裡的人都在看手機),那項技巧已經過時了。本章將介紹取代電梯銷售的六種手法,以及運用的方法與時機。當你與世界完美調頻共處,擁有適當的浮力,而且也把一切弄得很清楚之後,銷售還是不可避免會出錯。第八章「即興」將介紹發生這種事時該怎麼辦。你將見到一位經驗豐富的即興藝術家,瞭解為什麼即興劇院的原則能增強你的說服力。

最後我們來到第九章「服務」。本章將介紹,如果要賦予銷售或「非銷售的銷售」任何意義,必須符合兩項不可或缺的原則:讓事情與「人」相關,以及讓事情有意義。為了幫助大家將概念化為行動,本書第二、第三部分每一章的結尾,都會附上十幾條擷取自全世界最新研究與最佳實務作法的聰明技巧。我將這些工具、訣竅、評估、練習、檢查表與推薦閱讀稱為「樣品手提箱模範案例」(Sample Cases),以紀念曾經帶著大包小包產品在各城鎮走透透的巡迴推銷員,也希望諸位讀者讀完本書後,能以更有效的方式影響他人。

不過同樣重要的是,我希望大家也能從全新的角度看待銷售本身。我逐漸瞭解,推銷比我們所想的還要急迫、重要,而且美麗—─以其特有的美好方式。有能力說服他人,讓他們交換我們提供的東西,對於我們自身的生命與幸福來說至為重要。這種能力讓我們這個物種能夠演化,提升了我們的生活水準,也讓我們每天的生活更美好。推銷能力並非為了無情的商業世界而發展出的某種不自然適應,而是我們生來就是會推銷。如果我說動了你看下一頁,你將會發現銷售就是人性。

《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的科學面是指,作者描述心理學、經濟學、語言學和認知科學對銷售的研究,例如「毀滅性銷售行為」(顧客在意的並非銷售員未充分介紹產品或忽視他們,而是過度接觸)、「賣方競爭序位」(當賣方在買方前面一個一個出場推銷時,領導廠商若第一個出場最能得到買方青睞,但若你是市場挑戰者,要最後一個出場才有可能中選)、「經驗框架」(經驗購買遠比物質購買更能創造長期客戶)。品克也會介紹一些新銷售方法,例如:取消業務佣金,銷售反而增加;不著痕跡地模仿顧客行為,可以強化買賣雙方的關係;減少可選擇的商品,卻大大提升業績。


以上摘自《未來在等待的銷售人才》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社會科學 の 拿來主義

專業人士的三大缺陷 

蕭伯納筆下有個人物曾經這麼解釋專業的缺陷:「追根究柢,每個職業都是矇騙外行人的勾當。」例如十六世紀的專業人士 ─ 修道士,曾將威廉‧丁道爾燒死,原因是他將聖經翻譯成英文。 


各種專業人士所組成的利益團體,例如職業工會,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都會為其專業領域設下一些門檻,例如證照的取得、實習的機制、艱深難懂的專業術語…等,藉由維持專業人士的稀少性,以便維護該專業領域從業人員的價值。如此的做法如果超過道德、法律允許的程度,便會釀成大錯。 


蕭伯納仍低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認為這主要是專業人士出於有意識的自私行為,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各種相互交織的非意識層面的心理傾向,例如: 


一、「激勵機制」造成的偏見:擁有這種認知偏見的專業人士會認為對他們自己有利的,就是對他們和整個文明社會有利的,政客或金融銷售人員便常有這種偏見。另外一句名言說得最生動:「如果一個人因為『不懂』一些事而能賺到錢,那麼,要把她教懂簡直難如登天!」 


保險、傳直銷、房仲與金融銷售人員(含理專、基金經理人、證券分析師…等),便是因為不知道一些事(他們兜售著高風險低報酬、可能對自己與投資人造成極大傷害的金融商品)而能賺到錢,所以要把他們教懂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或說告訴他們真相(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是不道德的)是很難的。WHF投資心理學書院便是因此拒絕上述這些從業人士的參與,因為這裡是一個學習社群,如果無法達到學習與改變的效果,那只是在浪費雙方寶貴的時間。 


二、「鐵鎚人效應」:這個效應的名稱來自於這句諺語:「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如果你有去讓一些民俗療法治療師,例如整脊師,看過病的經驗,你可能會知道鐵鎚人效應在說什麼。「背痛?因為脊椎側彎壓迫到神經造成背痛,來我幫你整脊。」「膝蓋痛?因為脊椎側彎施力不均造成膝蓋負擔過大,來我幫你整脊。」「頭痛?因為脊椎側彎……」你知道了吧?以上純屬玩笑式的舉例,但專業人士會透過他的專業鏡片去看所有事,並用他唯一懂的專業來解釋任何事,如果過度應用專業而不自知,輕則鬧出笑話,重則影響社會國家重要政策與人民福祉。 


以上的兩個專業人士在非意識層面的缺陷有如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所稱的「魯拉帕路薩效應」,意思是由多種因素間互相強化而來的現象。從心理學來解釋,它的成因包含了人們想避免「認知衝突」的心理焦慮感所呈現的「承諾與一致性」行為傾向想證明自己論點所造成的「確認偏誤」傾向想維護自尊的「合理化」自我防衛機轉,以及大腦認知系統運作時的「WYSIATI傾向」及「替代作用」…等多種因素。(對以上心理因素有興趣者,推薦閱讀《錯不在我》謬思《影響力》臉譜《黑天鵝效應》大塊《快思慢想》天下文化等書) 


查理‧孟格所重視的「普通常識」或「多元思維模型」便是強調,不論是一般人或專業人士都要學習跨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因為生活中的大小事物都不是由任何一門學科就能獨立解釋的,例如投資理財不只搞懂投資理財的知識就能做得好的,一個人的投資理財要做得好,還涉及自我管理、人際關係、情緒穩定、家庭、愛情、健康…等知識和技能,所以專業人士和大多數人都只受過某一學科的專業訓練,是很危險的。 



社會科學 の 拿來主義 


那麼,在現行高等教育中關於跨領域知識的教育做得如何呢?答案是有一些頂尖學府做了許多努力,改變了專注在單一學科的教學方式,提供了更多跨領域的教育,和從前比起來已經變得「更好」,但還是「不夠好」。 


更好的部分是,社會科學界逐漸發現如果幾個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合作研究,或者一個教授曾經取得幾個領域的學位,那麼做出來的研究成果會更好。而另外一種做法的效果通常更好,那便是補充法,或稱之為「拿來主義」(take what you wish)。這種做法是鼓勵各個學科,無論看中其他學科什麼知識,只管拿過來用。這種方式可以獲得更好的效果是因為他避開了不同領域專業人士的門戶之見和學術爭論,又可以避免在單一學術中故步自封而做出的蠢事。例如經濟學向心理學領域借用了許多觀念,而發展出的行為財務學和行為經濟學便是經濟學領域一個很大的進步。 


不夠好的部分是,像「拿來主義」這種隨性的做法,給社會科學帶來的結果並不百分之百令人滿意,甚至造成一些後遺症。例如某些具有強烈意識形態,或受到不當激勵機制影響的人,便會誤用、甚至扭曲其他領域的理論,以便強化他自己的論點,或讓其他領域的理論來為他背書,增加其論點的可信度。於是,在社會科學領域愈來愈多的「偽科學」或「似是而非的說法」大行其道。 


例如歷史上許多支持帝國主義、種族主義、極端優生學(避免「劣等」人群的過量繁殖以及「優等」人群的不足繁殖)等政治意識形態的獨裁者乃至於思想家,便喜歡「借用」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適者生存」概念來為自己的思想與政策背書,而社會達爾文主義又是「借用」達爾文演化論的「天擇」概念發展而成的。這些拿來主義的人奉行者,很少是真正去研究了解達爾文演化論及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然而,一旦引進了極端左翼或右翼意識形態,要重新獲得客觀的研究的態度,比重新獲得童貞還要難! 


又例如,市面上異常流行的《秘密》、《力量》《魔法》、《吸引力法則》、NLP…等神祕主義勵志書的作者或支持者,總喜歡「借用」(其實根本是誤用)物理學中的電磁學、核子工程學、量子力學、弦理論等概念,作為其「偽科學」的理論基礎。實際上,不要說那些艱深難懂的物理學理論了,這些作者恐怕連高中普通物理的內容都不甚了解;然而,一旦借用了一般人眼中艱深的自然科學理論,這些怪力亂神的學說便突然升級成有理論依據的科學理論,而相信這些偽科學的人,不但無法在身心健康、人際互動、或工作財務等各方面產生正向的改變,還會延誤以正確方式改善問題的契機。 


最後,雖然影響程度不像上述兩例那麼嚴重,但對現代一般人影響層面卻更廣、更常見的,是充斥在職業(但非專業)作家的著作以及網路轉貼文章中的「囫圇吞棗的理論」。 


以寫作為生、但並非社會科學專業的作家有一些共同特色:因為其出書量大、題材總有寫完的一天,所以其著作內容總是橫跨各種領域,包括投資理財、親子教養、婚姻愛情、管理行銷、教育學習、健康養生…不一而足,但不論任何人想要樣樣專精是不可能的,又加上身為作家至少也會有廣泛閱讀的習慣、常接觸各種似是而非、不知其來源的理論或概念,所以自然而然這些人便成為「拿來主義」的愛用者。 


堪稱經典的是許多勵志作家喜歡引用耶魯大學的一個「目標設定」實驗:調查 1953 年級耶魯畢業生,問他們是否有特定目標,是否寫下他們的目標?有部分人說他們心中有目標,但只有 3% 的人在某處寫下他們的目標,二十年後,調查人員聯絡這些畢業生,結果非常神奇,有目標的那一部份學生,成功致富顯然優於沒有目標的人,寫下目標 3% 的人的財富總和比其他 97% 的總和還多!這項神奇的目標設定有效性研究只有一個問題:這項調查從未發生過。耶魯大學表示,完全沒有這項研究調查的紀錄,人們詢問研究人員的資料來源時,他們無法舉證,無法證明其真實性。 



摘自周舜欽部落格

2013年3月26日 星期二

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勉強找個飯碗,不如瞄準夢想工作

「找到一份夢想工作比找到一份普通工作更簡單」你覺得不可能踏出校園,馬上就能找到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嗎?作者彼特.李伯曼以過來人的身分,鉅細靡遺地描述他如何在大學畢業、二十一歲時,就找到自己的夢想工作,並進入NBA球隊擔任行銷球隊的主管。

他在《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一書中,給你一把城堡的鑰匙,帶你一窺求職時可以使用的真槍實彈策略並且分享自己與其他人成功找到夢想工作的祕訣。他強調找到夢想工作的七大步驟,看似簡單,其中卻有許多你所不知的秘密:動手、確定、改造、計畫、檢視、執行與專業;同時,在你被雇用後,讓你事業一飛沖天的五大成功祕法,其中也有許多過去我們都不知道的細微處:信念、卓越、表現、關係及私人生活。書中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求職技巧:

● 如何從大格局思考,了解自己在工作中想獲得什麼。
● 如何找對人脈,跳過人資部門,直接建構自己的人脈。 
● 如何找出「隱藏版」的工作機會,順利通往夢想工作。
● 如何利用網路自我行銷。
● 如何讓公司重要人物對自己印象深刻。
● 如何開發職涯的成功心態。

如同《讓好工作找上你》一書中要讀者做到的:發揮影響力、士氣大增、找尋一個喜歡做,而且還有人付錢讓你去做的職業。因為通常老闆不大關心員工是否如書中所言:是一個有思想、有創意、還擁有無可取代的獨特天賦才能的人。你追求一份什麼樣的工作,而你又如何定義自己的工作呢?柯維針對「工作」提出了他的定義:工作的價值並不在於收入的多寡或職位的高低,而在於你自己是否可以認真面對自己的工作,並在工作中發揮所長,透過工作幫助他人,獲得眾人的信任。

建立屬於自己的社群,而哪些人會自然成為你這個社群裡的人?人有兩種,一種是你去服務與支持的人,另一種是來服務和支持你的人。先列出六個對你的志業而言最重要的人,他們可能是重要的客戶、你的老闆、重要的同事、代理的業者,或是老同學,他們都會刺激你進行創意思考。 

找出每個人對你的志業所發揮的影響。他們的頭銜和職稱不比你為他們做的事,或是他們為你做的事情來得重要。你的上司真正的功能是什麼?只是一個普通的「上司」?還是良師益友?顧客?分析現狀的人?教練?你的客戶真正的作用是什麼?只是營業額的來源嗎?那些擁有大量訊息,提供你很多意見,且人脈很廣的人可以成為你可貴的朋友嗎? 

有多少人屬於你的社群?視情況而定。若你為了建立志業,必須維持上萬名跟隨者,我們沒有意見。但大部分人只要有兩、三個人便可以建立穩固的關係,因為建立關係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神。然而,真正的社群關係會使人大有收穫。不論如何,大部分人在建立大志業時,並不需要動用到一整座城市,因為一個小小的社群便綽綽有餘。你可以在顧客與同事之間,變得非常有影響力。

在大企業中努力往上爬並不是開創志業的唯一管道,只要可以在工作中發揮你的熱情,主動積極地做出貢獻,讓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每個人都可以開創屬於一份自己的大志業。如此才能發揮個人的獨特潛能。學會這些技巧,你可以輕易進入任何組織、任何產業,然後攀爬成功的階梯。找到夢想工作,其實並不難。


以上部份摘自《7個基本功,夢想工作找上你》、《讓好工作找上你》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不服從的創新

低薪、爆肝的上班生活已成常態,一站到底的工作列車也不再回來,
困境是真的沒有路?還是你沒有勇氣開闢新路?
生命有限,別浪費時間重複別人的人生。
──蘋果公司創辦人 賈伯斯


作者克里斯.古利博三十出頭,沒做過一份像樣的工作,也從沒想過要創業,他就是不想為別人工作,決心走出自己的路。他邊旅行邊研究,足跡踏遍十幾個國家、六十三個城市,尋訪一百多位小資創業老闆,也親身做過咖啡進口、旅行省錢術、線上課程等生意。透過數百通電話、Skype視訊、email訪談,超過4千頁的問卷,他發現了小資老闆的成功創業模式。只要手邊有台幣3000元便立刻開始,不向銀行貸款,不寫營運計畫書,不找員工。超過半數的小資老闆沒有經商經驗,也少有人念過商學院;他們的產品或服務幾乎不需要高科技或特殊專業,不僅成功擺脫吃不飽也餓不死的上班生活,年收入遠超過之前的薪資,並享有再多錢也買不到的自由。換腦袋,小資創業就成功!(Youtube線上教學:但願我18歲就懂的成功學)

把興趣變生意找到你的興趣與實用性的交集,便是顧客願意花錢的地方。
結合經驗與專長思考你擅長做的事還能用在什麼地方,或如何把幾項專長結合起來,填補市場缺口。
行動勝於計畫可別一輩子都在寫完美的創業計畫,就用一頁計畫書快速展開事業吧。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你的知識或技能若能幫助別人,客人將源源不絕。
市場水溫快篩七招善用網路與社群力量評估市場初期反應。
邊做邊學邊執行、邊修正,才能因應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
搞清楚顧客是誰為你希望服務的族群重新分類,別以為「客戶永遠是對的」。
向好萊塢學行銷不僅要懂得說故事,還要能產生共鳴和急迫感。

作者曾發表的一篇引發全球回響的重要文章:〈主宰世界簡明指南──如何在常規的世界裡過不平凡的生活〉(“A Brief Guide to World Domination”)。大家很容易就可以從他所擬出的「十一種讓你平凡的方法」體認到:大部分人是如何安於現狀。
一、接受別人所說的一切表面價值。
二、不質疑權威。
三、因為別人要你上大學,你就上大學,而非因為你想學習。
四、一輩子出國一兩次,目的地是如英國之類安全保險的地方。
五、除了英文之外,不想再學任何外語。反正大家都會英文。
六、雖然常常想自創企業,但從來沒真正去做。
七、想寫書,卻從來沒動手。
八、取得最高的貸款額度,然後花三十年償還。
九、每週坐在辦公桌前四十小時,但實際上只有十小時真正有生產力。
十、不要比眾人突出,以免引人矚目。
十一、按部就班,跟從前人走過的路。

你可以選擇不服從,理由有四:
一、你可以不必按照別人期望的方式度過人生。
二、你可以做很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同時又能幫助到別人。
三、如果你無法決定你自己該過怎麼的生活,那麼最後會有其他一些人決定你的命運。
四、通常完成某件事不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你有各種不同機會。

接著你要面對兩個最關鍵的問題: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有什麼事是只有你才能做得到,而別人不是做不到就是沒你做得好的?給自己不服從的理由,要大膽,要與眾不同,要充滿想像力,偶而不切實際,但做任何事都要堅持目標。最重要的是,你可以不必按照別人期望的方式度過人生。

這個世界有兩種人,一種總是等著別人來准許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另一種人則是發許可證給自己。機會就好像散落地上的金塊,等著有心人把它們撿起來。正如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所言:「商機就像公車,這班錯過還有下一班。」創業也沒有最好的時機以及最完美的方式。追求夢想,隨時都可以開始。只要追隨你的熱情,專注做你擅長的事,便能展開一個人的富足計畫,過著精采又自主的人生。

以上摘自《3000元開始的自主人生》《不服從的創新》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品格!西點軍校的領導新定義

培育無數菁英領袖的西點軍校,重新思考新時代領導力的真義,在傳校百年的〈軍校生祈禱文〉中找到答案:品格。

西點陸軍軍官學校,美國最受尊崇的機構之一,創造了美國及世界歷史上數位最偉大的領導人。近百年來,西點軍校跨宗教的〈學生祈禱文〉為其學生灌輸了道德領導的價值觀。這些簡單卻深刻的道德戒律,讓有志之士能夠以領導者之姿,在生活及工作中實現西點理想與信條。想像一下,如果商場上也有類似創造領導力的羅盤……

在《品格!西點軍校的領導新定義》中,美軍退役上校唐.施耐德和同事帶我們以〈學生祈禱文〉和陸軍官校的發展模式為基礎,透過美軍永恆不墜的七大價值──忠誠、責任、尊重、服務、榮譽、誠實、勇氣,一觀西點品格領導人的發展。無論是哪個領域的領導,領導人的道德品格是決定成敗的最重要因素。

一九二四年,當陸軍官校校長克雷頓.惠特(任期從一九一八到一九二四年)撰寫〈軍校生祈禱文〉時,他「試著寫出一篇能以簡單詞句啟發年輕人的熱望,讓他們發自內心渴望在生命中實現軍隊長期培育的理想和原則。」請思考下面幾句話,它們都是品格領導人的核心要義:
● 請鞏固並加強我們對誠實待人與純淨思考的傾慕,不要任憑我們對虛偽矯情的恨日益凋零。
● 鼓勵我們努力活出超越平凡的人生。
● 讓我們選擇困難而正確,而非簡單而錯誤的那條路,絕不在可以贏得全部真理時,滿足於一半。
● 請賦予我們因忠誠而生的勇氣:忠於所有高尚而值得尊敬的人,而不屑與邪惡和不公不義妥協,當真理與正義面臨危險,要勇敢不懼。
● 請警惕我們,莫對生命的神聖事物心生輕率與不敬。
● 賦予我們新的友誼和新的服務機會。
● 請點燃我們的熱情,與令人心曠神怡者為友,軟化我們的心腸,同情憂傷與受苦的人。
  
這些摘錄自〈軍校生祈禱文〉的話語,已教誨、啟發西點學生的道德品格將近一個世紀,至今依然如昔。這些話強有力地告知學生他們是誰,以及藉由品格的力量,他們要做什麼。在領導方面,「成」勝於「行」!

綜觀本書,我們已討論過這群未來領導人的道德及靈性發展,以及這將如何影響,或已經影響他們做為領導人的生活和行動,無論他們會繼續擔任軍職或進入公私部門。儘管領導實質戰鬥的道德挑戰獨一無二,但這不表示在西點教的課程不能應用到其他類型的領導人身上。〈軍校生祈禱文〉對領導人真誠、誠實和勇氣等美德的要求,放諸四海皆準。

許多西點畢業生在退伍後成為成功的企業領導人,包括7-11執行長喬伊.狄品托(Joe DePinto,八六年班)、寶鹼(Procter & Gamble)執行長羅伯特.麥唐諾(Robert McDonald,七五年班)、愛普杜(Aptuit)執行長提姆.泰森(Tim Tyson,七四年班)和嬌生(Johnson & Johnson)執行長艾力克斯.高爾斯基(Alex Gorsky,八二年班)。其他人則繼續在軍中服務或轉入政壇。他們的成就或許可歸功於許多因素,但我們相信西點經驗所信奉的價值觀,是他們成長的要素。

施耐德:「在領導方面,本質比行為來得重要……品格永遠在第一位。沒有品格,技巧、能力甚至願景皆無用處。」在各行各業,這永恆的真理都是邁向卓越領導的第一步。誠實、透明、忠誠、服務,這些不是「訴之以情」,而是真誠領導的標誌。學習西點軍校品格領導的養成,汲取頂尖領導人必備的啟發與知識,為卓越奠立磐石基礎,帶領你的同仁與組織走完邁向偉大的這段路。


以上摘自《品格!西點軍校的領導新定義》

2013年3月22日 星期五

好策略壞策略

第一本讓歐洲首席經濟學家欲罷不能、愛不釋手的策略書。策略的好壞決定了企業的成敗,不幸的是,好策略並不常見。發展與執行策略雖是領導人的首要任務,領導人卻時常誤把願景、業績目標、獲利率、市占率、甚至華麗空洞的口號當成「策略」。

皇冠製罐以「購併策略」迅速擴張,8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容器製商,公司股價、股東收益率和資本報酬率卻大幅滑落,「購併策略」為何無法帶來價值?面對成屋銷售和房價漲勢皆停滯的情勢,雷曼兄弟以「市占率策略」因應,接受競爭對手拒絕的高風險貸款申請,不僅造成這家歷史悠久的投資銀行徹底垮台,還引發一場波及全球的金融災難。這個策略出了什麼問題?

美國的沙漠風暴行動成功擊退了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美軍採用的「包圍策略」出自軍方出版的《作戰綱要》手冊,一般人花25美元便能買到,這算是好策略嗎?3D繪圖晶片設計廠商輝達,如何在短短幾年內迅速竄升,超越英特爾等大公司,獲《富比士》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企業,它又採取了哪些策略?

「策略大師中的大師」魯梅特教授指出,真正的好策略是針對企業所處情勢的「問題」或「挑戰」,清楚而明智的思考。他分析「好策略」的三大核心要素、「壞策略」的四大特徵,及好策略的九大力量來源。結合他多年來對經濟、金融、科技、歷史、人類性格的觀察、教學與顧問實務,誠實地面對並探究表象底下的種種艱難問題。

本書從商業、非營利機構和軍事等領域列舉許多精采案例,包括:蘋果、沃爾瑪、輝達、矽圖、蓋堤基金會、思科系統、通用汽車、帕卡重型卡車、登月計畫、教育改革、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及金融危機等,剖析好策略與壞策略從原始構想、進展、結果的過程。

除了極具深度與廣度的案例,魯梅特教授更揭示「策略家的思考術」,運用各種工具引導你深入了解情勢的本質和隱藏的力量,培養出擘畫好策略所需的洞察力。如果你心中對於能否擊敗對手有那麼一絲懷疑,請立刻拿起這本書。

──《競爭大未來》共同作者、策略大師哈默爾(Gary Hamel


以上摘自《好策略壞策略》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第3選擇》史蒂芬.柯維最新著作自序

第3選擇

人生充滿難解的問題——看似完全無解的難題。個人問題、家庭問題、工作問題、生活周遭的問題,還有與整個世界、大環境相關的問題。 

也許你的婚姻一開始真的有如天作之合,但現在你們幾乎無法忍受對方。你可能和父母、手足、兒女間關係緊張。你也可能覺得自己的工作難以應付、完全失衡,時間、精力永遠不夠用。 

又或許,你也和許多人一樣,對我們這個好興訟的社會感到厭煩至極,覺得每個人怎麼動不動就告人(或是一些有權有勢的大老闆愛告人)我們擔心犯罪問題,以及它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我們看到政治人物努力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但卻一籌莫展。每天的晚間新聞更讓人深感無力,覺得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問題,恐怕永無解決之日。 

於是我們失望、決定放棄,或勉強接受一些最終還是會讓自己感覺很糟的妥協。
這正是我(史蒂芬.柯維)一直想寫這本書的原因。這本書所要講的,是一種非常根本的原則,我相信它將改變你的人生以及整個世界。它是我長久研究高效能人士的生活及行為模式之後,最重要的總結與發現。

基本上,它就是解決人生難題的鑰匙。 所有人都會遭逢困境,大多數人會勇敢面對、堅忍奮鬥,希望最終還是能夠見到光明。但對許多人而言,恐懼就藏在假面之下。有些恐懼是有形的,有些則是心理層面的,但它們都非常真實。 

如果你能認識並實踐《第3選擇》中所說的這個原則,你不但能夠順利克服難題,甚至還能為自己打造出一個從未想像過的美好未來。這個原則不是我發明的,因為它一直都存在。對於那些願意運用這個原則來面對人生挑戰的人而言,它絕對會成為他們這一輩子所發現的最大寶藏。 

我在《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曾經提及這個原則。我當時就說它是該書所有原則中,「最有催化作用、最能激發能量、最具統合效果、最令人興奮」的一個原則。在《與成功有約》中,我只大略談論這項原則,但在本書中,我將邀請各位與我一起更深入、更廣泛地進行探討。如果你願意下功夫好好學習,你的思維模式將徹底改變。你將能夠以一種全新的、超級有效的方式,來面對人生中所有最困難的挑戰。

我非常興奮能與大家分享少數真正掌握這項原則的人所經歷的故事。他們不只是解決問題的專家,而且創造出我們每個人都夢想擁有的新未來。你將看到: 
‧一位父親如何在某天晚上,奇妙地挽救自己身心受困、幾乎自殺的女兒,幫助她脫離束縛多年的絕境; 
‧一位印度年輕人如何解決數百萬窮人無電可用的困境而且幾乎不花任何成本; 
‧一位加拿大的警察局長如何單憑一己之力,降低了整個城市的青少年犯罪率;
‧一位女士如何讓深陷污染的紐約港起死回生同樣幾乎不花任何成本;
‧一對曾相敬如「冰」的夫妻,如今能一同笑看昔日的那些艱困時光; 
‧一位法官如何迅速、和平地解決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宗環保訴訟而且根本沒有開庭; 
‧許多美國青少年必須隨著擔任勞工的父母四處遷徙。一所專門接納這類青少年的高中校長如何讓學生的畢業率從三成一口氣提升到九成、讓學生的基本技能提升三倍——而且還不需任何額外的經費; 
‧一位單親母親如何與孩子從激烈對立轉變為互敬、互諒; 
‧一位醫生如何以不到其他醫生看診費零頭的超低收費,治癒了自己所有罹患致命惡疾的病人;
‧一個團隊如何讓充斥暴力與垃圾的紐約時代廣場,變身為北美最大觀光重鎮。

我要強調:以上這些都不是坐擁財富與影響力的名人。他們只是和你我一樣平凡的人,但他們都成功運用了這個最重要的原則,來面對自己所碰到的艱難挑戰。因此,你也絕對可以做到。 

我可以聽到你的心裡正在嘀咕:「拜託,我並不想和那些人一樣,變成解決重要問題的英雄。我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了。我很累,只想給自己找到一些行得通的解決之道。」 相信我,本書中所提到的所有事情,不但可以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對你個人的問題也同樣有效。這項原則可以化解一位單親母親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可以幫助一個國家元首避免一場戰爭。

你可以運用這項原則來解決: 
‧你與老闆或同事之間的嚴重衝突;
‧一個「走不下去」的婚姻關係;
‧你與孩子的學校之間所出現的嚴重歧見; 
‧一個讓你陷入財務困境的難題;
‧一個工作上的艱難決策; 
‧與鄰居或社區之間的嚴重抗爭; 
‧家人之間的長期齟齬或不合、甚至冷戰;
‧肥胖問題;
‧一個讓你無法獲得滿足的工作;
‧一個老是「不開竅」的孩子;
‧一個你必須為顧客解決的棘手問題;
‧一個恐怕得進法院才能解決的問題。 

過去40多年來,我已將本書中的這項基本原則傳授給數十萬人,包括小學生、滿座的企業家、研究所學生、大約30位國家領袖,還有其他各種不同背景的人。我的傳授方式幾乎完全一樣。撰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將這個原則帶進更多小學校園、戰場、董事會、國會,或是更多人家中的廚房。

我是一個全球性領袖組織的一員,這個組織致力於改善西方國家與伊斯蘭世界的緊繃關係。其中成員包括美國前國務卿、重要的伊斯蘭及猶太教領袖、各國企業領導人,以及衝突管理專家。第一次開會時,我發現每個人似乎都各有目的。整個會議顯得正式而平靜,但你完全可以感覺到其中暗潮洶湧。當天是個禮拜天。

我請求大會讓我先教導大家一個原則,然後再繼續開會。大家很有禮貌地同意了。於是我將本書的概念傳授給在座的人。到了禮拜二晚上,整個氣氛已全然改觀。每個人都放下自己原有的目的與想法。我們獲得一個大家之前未曾想過的精彩解決方案。現場的每個人都變得互敬互愛——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感覺到。那位前國務卿小聲地對我說:「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驚人的事情。你所做的事情可以徹底改變整個國際外交。」這一點我之後會再詳加說明。 

正如我所說,你不必是一位國際外交專家,就能輕易將這個原則應用於自己所遭遇的挑戰。最近,我們做了一項全球性的調查,希望了解大家在個人生活、工作,以及大環境中所碰到的最大挑戰。我們的樣本未經嚴格篩選,只是希望了解大家的想法。總共有7,834人回應了我們的調查,他們來自全球五大洲、隸屬各種不同組織,職位也各有高低。

個人生活方面:他們覺得最大的挑戰來自工作壓力,而且工作滿足感太低。許多人的家庭也出了問題。一位歐洲中階主管的心聲頗具代表性: 
「我覺得壓力很大,常常處於心力 交瘁的情況,根本沒有時間或精力去做任何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另一位則說,「我的家庭顯然出了問題,其他事情也都因而亂了套。」 

工作方面:當然,每個人最在意的就是薪資與獲利。但許多人也擔心自己跟不上全球競爭的腳步,「我們簡直是困在自己的百年傳統之中⋯⋯我們愈來愈跟不上時代的需求了⋯⋯我們真的沒有好好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和創業精神。」一位非洲的企業高層寫道,「我之前任職於一家國際性的企業,但去年我決定辭職。我之所以辭職,是因為自己似乎再也無法從工作中找到任何意義。」

大環境的問題:對我們的調查對象而言,人類目前面對的前三大挑戰是戰爭與恐怖主義、貧窮問題,以及自然環境的崩壞。一位亞洲的中階主管竭力呼籲,「我來自全亞洲最窮的國家之一。我們心中的吶喊是,絕大多數的民眾都生活在貧困之中。就業機會、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基礎建設幾乎不存在,外債龐大、政府失靈、貪腐猖獗。」

上述就是我們的遠親近鄰內心所感受到的問題。明天他們列出的挑戰或許有所不同,但痛苦的源頭恐怕仍是八九不離十。 

壓力愈來愈大,人類彼此傾軋的問題也愈來愈嚴重。廿世紀是一個大型戰爭的世紀,但廿一世紀似乎卻成了個人傾軋的世紀。每個人的憤怒指數大幅飆升。家人吵鬧不休、同事爭權奪利、網路霸凌猖獗、法院人滿為患、瘋子濫殺無辜。態度狂妄的「名嘴」充斥媒體——言論愈辛辣,他們的錢就賺得愈多。

這種日趨白熱化的傾軋嚴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我非常擔心當今全球文化中這種極力妖魔化別人的趨勢⋯⋯人類歷史最黑暗的時代都是由這種趨勢開始的,也就是負面的「他者化」(otherization,譯註:即劃分彼此、反對異己)。然後,這種趨勢開始轉化為暴力的極端主義。」心靈健康專家萊瑟(Elizabeth Lesser)指出。我們都很清楚這種趨勢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因此,我們究竟要如何化解彼此之間最具分化性的歧異、最困難的問題?
‧難道我們還要走上戰爭的老路決定不再忍耐了、一定要好好教訓一下自己的「敵人」? 
‧還是我們要扮演「受迫害者」的角色,無助地等待別人來解救我們? 
‧或是,我們要將正面思考發揮到極致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
‧或是,我們決定恬淡寡欲、忍耐到底?因為反正事情不可能有更好的解決方式——所有的解決方案其實都只是安慰劑而已,根本無濟於事。
‧還是,就像大多數樂觀向上的人,我們反正就是盡力而為,希望事情或許真能「船到橋頭自然直」? 

不論我們決定以什麼方法來面對問題,都得面對它們所帶來的後果。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戰爭;受害者只會變得愈來愈依賴別人;不願面對現實的人遲早會被現實找上門;憤世嫉俗也成不了任何大事。如果我們凡事只是盡人事,希望這一次船到橋頭真的會自然直,我們其實也不是真正面對現實。據說,愛因斯坦曾言,「我們不可能用製造問題時的相同思維水準來解決問題。」要解決自己所面對的最困難問題,我們就必須徹底改變思維模式。

當你一路閱讀時,會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轉捩點上——介於你的過去(無論它是什麼樣的光景)和一個你自己從未想像過的未來之間。你將發現自己擁有「改變」的天賦。你將開始以革命性的、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思考自己的問題。你將產生嶄新的反應方式,它們將幫助你順利克服許多在別人眼中幾乎完全無法跨越的障礙。

你將可以站在那個轉捩點上,看到自己嶄新的未來——你的未來歲月可能將完全超乎想像。你將不再無奈地步入一個無可避免的未來——精力凋萎、阻攔重重。相反地,你將開始實現一個充滿驚喜、意義非凡、貢獻卓著、不斷突破的人生——而且可以一路到底。藉著本書所提到的原則,重新對焦自己的生命,你將發現一條通往那個嶄新未來的神奇道路。 

摘自《第3選擇:解決人生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