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演化生物學家揭開人類社交行為的秘密



       來自猩猩的你,老偏方一直挺到現在?
  在探究你我關係、彼此差異,在強調大腦心智、心理機制之前,請先問問生物本能與遺傳抉擇,人類的生存習性和行為模式,是否物種內建基因作祟?老偏方還在,一直挺到現在?

  牠們像我們,還是我們像牠們?
  人類中心主義和個人自由意志,太自我感覺良好了,卻妨礙我們承認自身行為的生物性與遺傳性;攜帶演化行李箱一路走來,人類還太年輕,還來不及自作主張。

  人際關係 = 猩際關係?
  欺上瞞下、爾虞我詐、拉幫結派、稱兄道弟,並非人性基因即興演出;政治、社群、愛情、親子互動,微笑、哭泣、憤怒、焦慮情緒,在靈長類本性中都找得到印記。

  萬變不離老祖宗
  從叢林到城市,世界變很大,人類還來不及內建新的DNA,還在用那套演化算式適應生存;五千年畢竟敵不過百萬年,大師開講,原來如此。

  不止我們行徑類似,和猿猴的把戲也沒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與陌生人搭電梯會不安與焦慮?
  為什麼人際鬥爭就是不可能就事論事?
  為什麼學術圈也靠裙帶關係?
  為什麼政治結盟挑戰權威樂此不疲?
  為什麼老闆總是比較久才回郵件?
  為什麼合作要公開而背叛總是黑箱作業?
  為什麼舌吻其實是身體侵略行為?
  為什麼與配偶不可能是互惠夥伴關係?
  為什麼互揭要害反而表示承諾?
  為什麼狒狒問候時會握住彼此睪丸?

  我們以為自己早已不再棲息森林中;我們以為大腦與科技改變了一切,與猩猩大不相同;我們以為人際關係與社交活動正是人性的心理表徵;其實,穿上衣服、開車、用網路溝通及追求城市時尚,都只不過簡單改變了表演的場地而已。人性不新,行為依舊。許多人類玩的把戲,其他動物也會玩;其他動物玩的把戲,人類也還在玩。

  人類本性是一種特定的靈長類本性,要理解人類行為,就必須研究和理解更一般的靈長類行為,尤其要理解那些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的特徵與行為,比如類人猿或舊大陸猴。例如,與來自其他群體的個體進行合作或競爭,這是黑猩猩、其他類人猿和舊大陸猴社會生活中的普遍主題。當然,此一主題在人類社會中同樣普遍。

  相較於其他層面的行為,比如智力活動,人性更多地展現於我們的社交層面。我們可以使用演化生物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提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或一些理性行為模型(比如賽局理論)來分析天擇和性選擇等行為。其次,來自社會環境的同樣的選擇壓力塑造了我們本身以及我們祖先的行為,這些力量可能也塑造了現存的其他靈長類以及牠們祖先的行為。

  作者通過兩種方法檢驗人類的社會行為:一是理性的科學模型,另一種是以跟我們生活在類似社會群體中、具有親緣關係的靈長類為例,進行演化生物學和比較心理學的論證。

  過去二十年,結合行為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和其他行為科學家的研究,以及他們在揭示行為複雜性方面發現的科學原則,作者在各式各樣的社會場合下觀察人類的行為,把研究其他靈長類的科學熱情也賦予了我們這樣一個物種,就像是一名臥底探員,記錄著我們這個物種的口頭禪和某些奇怪的儀式行為。

以上摘自《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