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隱形冠軍:21世紀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


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爭相探究的穩定成長新模式!
不必是最大企業,沒有地域限制,顛覆思維的生存選擇,從縫隙打開全球市場。
杜拉克之後,歐洲票選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西蒙,一次完整公開拔尖中堅企業的經營制勝策略!

每天早上起床,無論你選擇哪個牌子的牙膏,有1/3的機會是用來自愛索爾(Essel Propack)的軟管。可口可樂暢銷全球,每瓶可樂都少不了的,是永本茲勞爾(Jungbunzlauer)的檸檬酸。無論你常用Visa還是萬事達卡,全球80%的晶片卡,都要靠德路(DELO)的黏膠才能刷遍全球!

就算這些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上述企業的名字,你可能沒有聽過,它們就是深藏在價值鏈之中的「隱形冠軍」!隱形、低調,是它們故意的。它們藏身價值鏈的深處,但是市佔率超過50%,十年來平均年成長率8.8%!它們的經營策略,掀起管理新思潮。

西蒙是繼杜拉克後,最受矚目的歐洲管理大師,專門研究中堅企業與定價策略,曾在三大洲的頂尖商學院擔任客座教授,包括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倫敦商學院、INSEAD和慶應大學。

西蒙發現,我們對商業世界的看法是偏頗的,全球有98%的市場是小市場,但大家卻只把遠在天邊的大企業當做學習典範。其實,專注經營單一市場的中堅企業的成功經驗,更適合大家學習。

30年來,西蒙研究全球各行各業超過2700個中堅企業案例,發現它們不論在國際化、營收成長,甚至研發能量,都超過許多大型企業及全球品牌。更重要的是,它們不同於傳統大企業思維的策略選擇,值得各類企業參考:

專注不求大:專注深耕一個利基市場,再逐步開展全球市場,不輕易多角化。
求穩不追快:不求快速攻城掠地、不外包,對高風險槓桿沒興趣。
重長期不取巧:不求在一件大事上特別出色,持續把許多小事做得遠遠超越競爭者。

《隱形冠軍》特色
1.顛覆傳統大企業的思維模式,提出從先進市場的美國、日本,到竄升的韓國、中國都開始探究、學習的中堅企業成功模式。不用依賴低價搶攻大市場,從縫隙的利基市場一樣可以打開全球市場,穩定成長。
2.作者西蒙被歐洲選為杜拉克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30年來匯集全球超過2700個中堅企業案例,提出「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s)的成功模式。2013年作者應「天下經濟論壇」邀請來台演講。
3.本書被譯為25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均為經典長銷著作,並獲得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封面故事報導。此為台灣特別版,特別加入台灣相關內容。

早期,隱形冠軍的企業策略和領導方法,被某些人士認為非主流、奇特,甚至過時。有些觀察者認為隱形冠軍做的事業太過專精、小眾,在這個大企業當道、全球化與多元化的時代,它們沒有機會永續經營。有些則認為這樣的中型企業,注定只能維持小規模的格局,遲早會變得技術過時,最終或因缺少分散風險,或因未能掌握單一焦點外的商機而消亡。

此外,這些企業的管理方式,也常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員工所愈來愈不能接受的家族專制式獨裁管理。毫無疑問,這些判斷符合一部分的事實,但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及隱形冠軍的發展之道,卻與這些懷疑論者預想的方向相反。

和大企業相比,在隱形冠軍更容易發現持久而卓越的領導和策略。一直以來,大企業都是商管研究與教材書籍所關注的對象,諸如一九五年代的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一九七年代的IBM等,都是當時傑出企業管理的典範和明星,今天輪到微軟、NokiaToyotaGoogle和臉書等企業。

這些企業在各自雄踞一方的年代,戰績都非常輝煌,但如同通用和IBM早已褪去了昔日的榮光,如果我們用二三五年的眼光審視,同樣的事情也會在微軟等這些今日大明星企業的身上發生嗎?我們又能從微軟和Google這些世紀明星身上學到些什麼呢?

這些公司會不會就像愛因斯坦一樣,在各自的體系內繁榮興旺,但無法被輕易複製?與之相比,隱形冠軍們更適合做為榜樣和標竿,因為它們本質上都是「一般」公司,只不過精準掌握了某種戰略,成功在各自的市場中做到頂尖,而這些戰略不管對小公司還是大公司來說,都是值得仿效的。

以台灣的產業結構來看,台灣的智慧資本非常雄厚,人民富有創業精神,在財星五百大(Fortune 500)企業中,台灣有六家企業上榜,這以人口數只有兩千三百萬的國家來看,是佔比非常高的一項數據。除了大企業之外,一個國家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小企業,才具備厚實的全球競爭力;只依賴少數幾間出口表現亮眼的大企業是不夠的。

台灣的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產業鏈緊密相連,發展潛力十分看好,值得思索的是,要如何更善用這股潛在力量在全球市場中拔得頭籌;關於這點,德國的隱形冠軍會是不錯的借鑑。期許本書能鼓勵台灣的創業家與中小企業主,以更堅定的決心、更精準的眼光與獨到的策略,站上全球化的浪潮,成功搶下國際市場的各項重要商機。

一直以來,只有大型企業才是學者、分析師、投資者和記者們研究報導的焦點;相較之下,隱形冠軍則乏人問津。於是,成千上萬家全球頂尖企業由於外界忽略,或是出於刻意低調,始終躲在神祕面紗之下,只有極少數的專家、顧問、記者和學者聽說過它們的名字。對於這些企業生產什麼產品、如何在競爭中生存,則知之甚少,更無從研究這些企業的內部管理了。

隱形冠軍如此低的知名度,和它們所擁有的市場地位完全不匹配。很多隱形冠軍在其經營的市場擁有全球五%以上的市佔率,有些在其相關市場的市佔率甚至高達七%或九%;平均而論,比它們最強的競爭者要高出兩倍之多。這樣的市場地位,只有少數大型跨國企業才能達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隱形冠軍非但不落伍,反而是這股潮流的推動力量。在過去十年來,它們積極擴張自身規模,大幅提升競爭力,其穩定性和持續發展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在全球相關行業享有不可撼動的地位。

能做到不一味跟風、長期潛心關注這些中小企業成功祕訣的管理學家屈指可數,最有名的可能要數美國學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值得注意的是他並不是哪一所知名學府的教授,而只是一位自由學者。他在專著《從AA+》(Good to Great)中介紹了他的研究成果,其中很多方面和我所下的結論一致。舉例來說,他透過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老闆對外的曝光率和知名度愈低,企業長期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愈大──還有比這更能解釋隱形冠軍始終低調卻成功的論據嗎?

即使是縱橫國際商場多年、身經百戰的商業人士,或是研究甚廣的經濟學家,對於這些隱形冠軍,您了解多少?可能不多,但他們卻都是世界級的領導者。光在德國,我們就發現超過一二○○個隱形冠軍,《隱形冠軍》將對這些中小企業的組織結構、競爭策略、管理方式與人才特質等面向做深入的剖析。然而,隱形冠軍遍布在世界各國,從事的產業包含工業用品、民生消費品與各項服務等,其成功模式不局限於某個國家,值得各方仿效學習。


摘自《隱形冠軍:21世紀最被低估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