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如何不為錢煩惱》艾倫.狄波頓人生學校系列


對金錢的態度,反映了人的心靈狀態,也決定了我們人生的品質。金錢的多或少,當然會引起煩惱。然而對金錢的憂慮,卻是來自更深層的恐懼:我們害怕,自己的努力本身不帶有足夠的價值。

正視金錢,將帶你找到人生的秩序與方向!雖然我們與金錢的關係持續終身,但通常我們要不是關心「如何賺更多錢?」,就是擔憂「錢不夠多的時候,怎麼生活?」。

.................................................................................

《如何不為錢煩惱》是人生學校系列其中之一,如果說人生是一所學校,艾倫.狄波頓幫你找來了最好的老師,給你立即上手的建議!在人生學校的課表上,你不會看到「哲學」「法文」「歷史」與「古典文學」這類科目,而是會看到「婚姻」「挑選職業」「養育子女」「財務焦慮」「死亡」及「改變世界」等課程。

了解自己與金錢的私密關係,並且將真正的金錢問題和其他方面的憂慮區分開來,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工作。公開談論金錢經常是一種禁忌。這樣的行為極易導致衝突、厭憎與欺瞞。即便在朋友之間,我們通常也不會談論自己財務生活中真正私密的面向。 

不過,我們相處的對象最好還是能夠有興趣改善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如:閱讀治療書院成員,投資理財每個人都該學習。「抽絲剝繭」釐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並且提升自覺與成熟度是一件私密的工作,通常進行於個人的頭腦與生活當中。當然,我們成長於其中的社會若是在這方面能夠完全理智,而且所有人都能夠以成熟的態度負起責任,並以長期觀點看待經濟事務,問題就會簡單得多。可惜的是,事實並不是如此。

因此,我們若可以和一群能夠協助我們提升自我的人來往,將可對我們有所助益。所謂提升自我,就是讓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更加明智,也更有生產力。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做到這一點的關鍵不在於尋求一群執迷於金錢或是對投資策略深感興趣的人,而是找到一群對於清明與坦誠感興趣的人願意釐清自己與金錢的關係。我們該如何找到適當的同伴呢?我們在這些人身上尋找的是什麼樣的特質?以下是七項可能值得尋求的性質: 以下摘自《如何不為錢煩惱》

一、 鼓勵我們抱持務實態度的人:在珍.奧斯汀的《艾瑪》當中,女主角艾瑪鼓勵她社會地位卑下的朋友哈麗葉愛上富有的上流社會男性;然而,在她們那個時代,她根本不可能和那樣的男人結婚。這種過高的志向差點導致哈麗葉錯過追求幸福人生的機會。我們非常注重鼓勵的行為,以致忘了提高期望通常只會令人陷入挫折的深淵,也就是正面幻覺的問題,極深的期望會帶來極深的失望。在小說結尾,哈麗葉相當幸運,也做出了明智的決定,嫁了一個適當的丈夫。在這個例子裡,抱持務實的態度並不是要羞辱哈麗葉,而是要了解她真正的需求。艾瑪沒有適切理解哈麗葉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她根本不需要嫁個富有的丈夫才能擁有美滿的人生。 

二、 不會以金錢羞辱他人的人:你偶爾會遇見喜歡炫耀財富的人,他們這麼做所隱含的意思是,你擁有的財富如果沒有他們多,那麼你在他們眼中就不值一顧,只是屬於一個低等的族群。奇怪的是,不只是有錢人會這樣瞧不起別人。你若是在餐廳裡點了一瓶比較便宜的酒,服務生也可能面露鄙夷;你若是在飯店櫃檯表明自己不住套房,接待員的態度也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很可悲。這種舉止不表示他們很有錢,但他們表達的意思是:我只尊重花很多錢的人。看到這種人,我們最好離他們遠一點。 

三、 不會針對金錢散播絕望與憎惡態度的人有些人對金錢的恐懼會偽裝成不屑的模樣,並且希望你和他們抱持一樣的態度。在他們眼裡,一切與賺錢有關的事物都是卑鄙又不公平。當然,他們總是找得到支持這種觀點的證據,也總是拿著這些壞消息大肆宣揚。避開這樣的人。他們會汙染你的心智。 

四、 鼓勵良好習慣的人這種人會為別人立下好榜樣;他們無論想要什麼東西,只要覺得這筆錢不該花,就不會盲目購買。他們會買二手衣物,而且不以此為恥,只認為這是明智的節儉舉動。 

五、 不怕與別人分享自身金錢經驗的人:我自己的金錢觀深受一位商業界的朋友影響。他當時非常成功,但還是不吝於向我述說他十年前的破產經歷。他提及自己有多麼熱愛他的公司、曾如何孤注一擲地企圖加以挽救、失敗之後如何深感挫折,接下來的幾年又是如何窮困潦倒,學習仰賴極少的資源過活。他的敘述深深打動了我。他生動的話語把這段經歷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能夠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自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前提是別人必須願意完整而且坦誠地分享自己的經驗。我們很少有機會能夠窺見別人表面之下的真實生活,而且我們的金錢觀也太常受到別人表面生活的影響。不過,只要有一個人願意立下好榜樣,別人就有可能模仿跟進。自己敞開心胸可以促使別人也跟著敞開心胸。 有意義的改變來自於學習型社群。

六、 願意聆聽,而且不會把自己的狀況投射在你身上的人:有些人總是習於說:「你該這麼做……」但意思其實是:「我都這麼做……」然而,在這種情況下,卻從來沒有人問也沒有人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應該做和你一樣的事情?我們太常以自己的人生作為別人的樣板。唯有透過聆聽,才能真正了解別人實際上遇到的狀況。 

七、能夠啟發我們,讓我們對自己的處境、機會與困難思考得更清楚的人;能夠揭開金錢的神祕面紗又不會因此恐慌的人:我們的思考習慣以及對於人生與世界的假定,在自己的心目中總覺得是自然、真實而且無可改變的。理想的金錢朋友會鼓勵我們審視以及修正這樣的固定觀念,但不會是唐突地駁斥我們的恐懼或擔憂,無論這些恐懼或擔憂有多麼不理性。金錢朋友除了坦率之外,也深具同理心,而正是因為這樣的同理心,他們的坦率才會對我們有用。 

.................................................................................

《如何不為錢煩惱》試圖探討我們與金錢的「關係」,以及我們對金錢賦予的意義。金錢是怎麼驅使我們過每一天的生活,又如何令我們感到擔憂害怕?我們是否知道自己這輩子到底需要多少錢?如同人生中各種朋友,投資心理學書院學習型社群,協助你找出一種比較明智、比較務實,也比較令人滿足的生活方式。 鼓勵你重新定義自己對金錢的感受,促使你找出人生中對你而言真正重要的事物。


摘自《如何不為錢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