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

觀察的力量:從烏干達到中國,如何為明天的客戶創造非凡的產品


企業都在問,下一個商機在哪裡?誰又是你下一批顧客?現在,「高速企業」網站(Fast Company)評選為「全球100大最富創意人才」、財富雜誌譽為「全球科技業最聰明的50人」——Nokia首席研究員、青蛙設計執行創意總監帶著最新鮮的眼光,幫助你重新看世界,提出更聰明的問題,協助你在明日的商業市場,抓住消費者的心!
 
  最會觀察、傾聽、發掘人類行為真相的世界級創新專家詹恩奇普切斯,專精於從跨文化角度,深入人們看似平凡的生活細節,抽絲剝繭,同時根據來自於30億人口的範本(含非洲、印度、中國、巴西),研究人們的使用行為與習慣,並針對「消費者如何思考」及「如何研發影響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商品與服務」,提出嶄新的見解。

  在《觀察的力量》,作者帶領你跟著他環遊世界,從平淡無奇的小事著眼,一路鑽進當地人的口袋、皮夾、房子裡,以全新的眼光重新認識我們常視為平凡的事,你將發現在不同的文化價值下,竟會導致各種不同的消費決策;你也可以從中獲取洞察力或靈感來破解社會規則,甚至以此發展事業。

  了解決定背後真正的「為什麼」

  首先,分析人們如何在心中劃分做與不做之間的界線。
  你打扮是為了自己或他人?
  你知道在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的人,攜帶皮夾的策略是什麼嗎?
  為什麼人們喜歡在網路一次訂閱服務勝於小額付款機制?就算有足夠的現金,也想刷卡付餐聽的帳?
  這些問題想不通,你就很難了解你的準顧客。

  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和身分地位的連結度嗎?
  在曼谷,為什麼會有人花錢去買假的牙套?而不是去穿冒牌的古馳T恤?
  在英國,放在洗手間裡的讀物真的是主人自己要讀的嗎?
  為什麼有人就算買不起法拉利也要買法拉利的鑰匙圈?
  即便是使用最廉價的手機,但是也要為它配上Apple的白色耳塞式耳機,這是什麼心理?
  歡迎來到范伯倫效應的世界,感受印象管理的力量。

  左右顧客買不買單的信任的力量
  在北京市街,一個滿臉滄桑、穿著一條骯髒圍裙的婦人所販賣的餃子,你敢買來吃嗎?
  在阿富汗,喀布爾的冒牌肯德基店,如何利用一張小雞的圖片爭取顧客的信任,願意上門光顧?
  在中國,淘寶網如何利用專門聊天平台、信託付款帳戶等服務,殺得eBay鎩羽而歸?
  只要消除消費者疑慮,建立高信任,顧客就願意上門買單。

 每一個日常生活習慣及行為,背後所隱藏的訊息可不簡單,每一個購買行為背後,都牽動著複雜的心理思考與行為動機,即便只是平凡如上廁所,以全新的眼光觀察,都能發現常人未能體察的社會規則在運作。只要願意理解是什麼驅使著消費者做出他們的選擇,精準解讀隱藏於平凡中的不凡,就能運用隱藏在日常生活的習慣創造明天的商機。

以上摘自《觀察的力量

2015年1月28日 星期三

一日浮生:十個探問生命意義的故事




當他們來到歐文亞隆的診療室,那乍現的靈魂交會撼動人心!
  八旬老者來訪,竟不求治療,只求亞隆細讀一份持續多年的通信
  從事助人工作、卻無法安頓自己,她是一個滿懷怨忿的護士
  「去你的,你才得了絕症!」讓亞隆重新檢視死亡焦慮,並為文致敬的,是一位癌末的編輯

  歐文亞隆身為存在主義心理學與精神醫學大師,其深厚的哲學與文學涵養,為當代的心理治療領域演示了人性化且直指存在核心的風範。
  
  「一日浮生」語出西元二世紀羅馬皇帝馬可奧里略的《沉思錄》。當我們站在含括生死的長遠時間向度回首過往,每個人的一生無論歷經多少風雨、領受多少光環,都只是暫存於世的脆弱生命。
  
  「我們全都是一日浮生」。然而在亞隆的諮商室中,每種生命歷程的幽微意義卻未被死蔭所遮蔽,反而在死亡的詰問下更顯立體。從壯年時開始接觸癌末病人,亞隆便有意識地凝視死亡,包括尋求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羅洛梅的諮商,處理死亡議題;如今他自身也步入遲暮之年,對生死的體會更加深刻、沉澱。
  
  相較亞隆以往的作品,如號稱「哲學三部曲」的心理小說《當尼采哭泣》、《叔本華的眼淚》、《斯賓諾莎問題》,新作《一日浮生》宛如一冊小品,呈現出十多段治療關係中的吉光片羽;在面對死亡的主旋律之下,更觸及老化、疾病、親密關係、自我追尋等人生課題。行文中有年邁者的和煦目光、有大師級心理醫師的透徹見解,也有身為凡人的情緒波動。
  
  我們要如何以不自欺的方式,與過去的不堪、與死亡的必然和解?身為心理醫師,是否只能接受醫療體系對於病患的診斷與分類?這十個深刻的小故事,讓我們看見人類心靈的深邃、失落、感傷與幽默,所描述的不只是治療過程,更是生命本身。

  觸動人心、發人深省,還有令人手不釋卷的精采鋪陳,《一日浮生》以對於人類靈魂堅定不移的目光,注視著所有生命中的痛苦、困惑,以及希望。

以上摘自《一日浮生》

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




事情的結果為什麼和你當初想的不一樣?

  幼稚園園長祭出遲到罰款,希望能約束家長準時接小孩放學,結果家長遲到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是怎麼一回事?鄰居原本熱心環保,常主動做資源回收,但自從實施空瓶罐可以兌換現金後,鄰居反而變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童子軍年度募款活動開始了,今年增加了分組競賽獎勵辦法,募款愈多的組別,能按募款金額拿到一定比例的高額獎金,結果總募款金額竟不如往年,問題又是出在哪裡?

  這類種瓜得豆的烏龍事件,生活中層出不窮。你在哭笑不得之餘,是否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其實,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是人類行為最強的驅動力量,但也最是千折百轉,如果沒有先參透因果關係,誘因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破壞力量,讓事情荒腔走板,脫軌演出。因果關係並不容易駕御,偏偏人都習慣憑直覺、甚至想像,從事物的表相論斷真相,一腳踩到誘因謬誤的地雷。

  人類行為一直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主題,行為的誘因也向來是耐人尋味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家為了確定因果關係,不斷在研究方法上推陳出新,而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正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創新。他們有時深入街頭巷口,有時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翻山越嶺,為的是運用現場實驗,在真實世界裡尋找關於歧視、競爭、性別差異、慈善行為的真實答案,他們的研究不但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里程碑,研究的結論對於個人選擇、家庭教育、企業策略乃至公共政策,更有重要寓意。



以上摘自《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

2015年1月26日 星期一

不要想藍色大象:你真的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嗎?德國讀心大師教你史上最強思考術!



明明叫你不要想,為什麼你卻忍不住會想呢?你是否也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人多不會錯,跟著排隊就對了!限時限量,現在不買,終生遺憾!你越是禁止,我越想做!……

  如同書名「不要想藍色大象」,我們的思考其實很容易受到別人左右,並不如我們所以為的那麼自由。別人的看法往往會影響我們的決定,如果別人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就會提高那件東西在我們心中的價值,於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被各種各樣的「暗示」所操控,所謂的「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假象!

  那要如何才能讓我們的思考掙脫桎梏的魔咒,重新獲得自由呢?讀心大師哈芬納特別和德國名醫許匹茲巴特攜手合作,藉由許多實驗例證,教我們從了解思考和感官的運作開始,再透過呼吸技巧、放鬆練習、視覺想像和錨定效應,跳脫舊有框架,改變看事情的角度,進而建立「正確的思考」。

印度人把幼象用沉重的鐵鍊綁在粗粗的樹幹上,讓牠們無法跑走。隨著大象長得愈來愈大也愈來愈壯,鐵鍊變得愈來愈細。到最後,長成的大象只需要用一條繩子綁在一棵細瘦的樹上。牠甚至不會試圖逃走。由於被鐵鍊綁住的經驗,大象認定凡是綁住牠的東西都掙脫不了。

信念來自於經驗。經驗讓我們不再以中立的態度來看待事物,而是透過一層濾鏡。而且不見得一定要是我們的親身經驗。如果我們的父母或朋友經常告訴我們,我們能做到什麼,不能做到什麼,什麼是真的,什麼是謊言,這就足以影響我們。我們的信念最後就由此而產生。也許是透過我們對他們所宣稱之事的贊同,但也可能是透過我們對他們所宣稱之事的拒絕。我們就這樣發展出習以為常的思考方式,亦即我們個人對這個世界的使用說明書。這份說明書不斷在改變,而世界的變化往往比我們修正心裡這份使用說明的速度更快。於是我們帶著這份過時的指南到處跑,甚至渾然不覺。

這是一個可供我們使用的奇妙世界,只要我們願意去探索,就能發現它的神奇所在。這本書中向各位介紹的事例有許多並不新鮮,當中也肯定有一、兩種方法你已經聽過,但在我的印象裡卻很少有人會在適當的時刻能去想起相關的技巧,所以我們就不得不一再地花時間去回想。當然,我並非妄想著要去規定你「應該想些什麼」,我只是向你介紹一些我所挑選出來的方法,然後向你顯示你可以怎麼來做思考,以逐漸達成你個人的目標。我的用意在於陪伴你走一段路,過程中盡可能不會受到外界影響,並能學習按照自己所想要的方式去感受,最後能順利地往自己的目標前進。


以上摘自《不要想藍色大象

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再見,平庸世代:你在未來經濟裡的位子


  我們眼前即將出現的,是一個揮別平庸的新時代。如今冒出來的新科技,將帶我們走出「大停滯」經濟。
       
年輕卻找不到工作的人,如今比比皆是,即使有幸找到工作,薪水也節節下滑。今天,通膨調整後的高中畢業生薪資,比二○○○年少了一一%,通膨調整後也少了五%。多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始終在一%左右盤旋,大材小用、高成低就的情況近二%。令人遺憾的是,即使經濟蕭條早在二○○九年正式揮別,經濟再度擴張,但年輕人的工作機會還是愈來愈少。

很多人都看到自己的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年輕人就業市場的問題――在很多國家都看得到――其實是未來職場的前兆。缺乏適當的訓練,就等於吃了閉門羹,與機會絕緣。在此同時,收入最高的層級(他們通常都有高學位)則是年收入大幅增加。「兩極化」是我們這個世代的代表辭,用來形容未來可能更加貼切。

這句話將適用於你的工作內容、你的收入、你的住所、你和你子女的教育,甚至連你最親密的關係可能也適用。婚姻、家庭、企業、國家、城市和地區,都會看到兩極化的發展:亦即一端的品質大幅攀升,另一端只求勉強圖存。

這樣的趨勢是由許多基本又難以逆轉的力量所促成的,包括:智慧型電腦的生產力提高、經濟全球化,以及現代經濟分裂成「陷入停滯」和「生意盎然」兩種命運。以iPhone為例,它是以全球規模製造,集電腦、網路、通訊、人工智慧於一體的劃時代創新,並集當代最頂尖科技之大成,可說是一九八五年以來最強大的電腦。但相較於這個進步如此神速的產業,有些產業卻是幾乎零進展的。例如目前的航空業,飛行的速度並沒有比一九七年快;另外,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也看不出有什麼進步。

科技的極速成長,將會帶來一些驚人的影響。例如,勞工將逐漸分為兩種命運,日後就業的關鍵問題是:你擅長使用智慧型電腦嗎?你所擁有的技能,和電腦的功能互補嗎?還是說,電腦可以比你做得更好?最糟的情況是,你是在跟電腦競爭工作嗎?電腦幫中國人和印度人跟你競爭嗎?

如果你和你的技術,是跟電腦互補的,那麼你的薪資和就業前景可能比較樂觀。如果你的技能和電腦並不互補,你可能需要先解決無法配合的問題。未來將會有愈來愈多人面臨技能不足的考驗,換言之,平庸世代再見了。

這個論點,將能幫助我們釐清當前許多關鍵的議題。例如,我們該如何改革教育? 新的工作將來自何處? 為什麼有些工作的薪資長期停滯,有些工作卻開始上揚了? 將來什麼樣的地方房地產價格會飆漲,什麼樣的地方將會沒落? 為什麼有些公司愈來愈聰明,有些公司連要賣出東西都很勉強?那些上班族將會賺更多錢,哪些勞工將被迫搬到租金低廉的地方勉強度日? 還有,我們的購物、約會、會議方式,又將會出現什麼改變?

該怕的不是科技創新,而是我們懶得學習
我們眼前即將出現的,是一個充滿驚奇的時代。如今冒出來的新科技,可能會帶我們走出我上本書裡提到的「大停滯」。西方世界和日本的實質經濟成長確實持續走緩,但本書將會說明這樣的趨勢可以如何改變:關鍵不在於新科技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運用那些新科技。

智慧型電腦所使用的科技,可能會讓人聯想到科幻小說中機器人背叛人類的情節,或是電腦有了情感,甚至會談情說愛,或甚至以神自居。不過,實際上的進步,則要看各種能力的整合而定,而不是全看「人工智慧」這個單一元素。無論你稱那些電腦是「人工智慧」(AI)、「軟體」、「智慧型手機」、「優異硬體與儲存」、「更好的整合系統」或是上述的任何組合,目前出現的情況是:電腦的能力正日益取代勞工的智慧,這股浪潮可能一舉把你往前推升,也可能狠狠把你甩在後頭。

未來要生存,一定要有特殊價值。以往你只要有普通技能,做平凡的工作,就能維持一般生活水平;未來你需要有更多實力,因為科技及創新,讓經濟更有效率,如果沒有特色,你會被淘汰,Average is Over因此,上班族就業的關鍵在於:你擅長運用智慧型電腦嗎?你的技能和電腦互補,還是電腦做得比你好?


以上摘自《再見,平庸世代》

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精實革命:消除浪費、創造獲利的有效方法


以豐田生產方式(TPS)和及時生產(JIT)為基礎,徹底剖析精實生產(Lean Production)的思維與做法。本書將教您如何觀看流程、消除浪費、節省成本、學習「少量而多樣化」的生產模式,並推廣到研發、銷售、上下游廠商,大家一起持續改善,讓您的供應鏈徹底「暢流」,創造最大的價值與獲利。

  「精實革命」或「精實系統」(Lean)是什麼?它為什麼重要?

  「精實系統」是為各種類型的組織和市場,創造「價值」和「品質」的全新思想系統。就價值(value)而言,用「實」來表示;而品質(quality)則用「精」表示。「系統」表示它有特別的利害關係人、宗旨和互動、變異、知識和參與者需要加以考量。

  由於現代的產業,大多是極複雜的「製造兼服務」整合性供需系統,所以必須要問:提供給顧客的「價值」是什麼?如果把某產品各種活動背後的價值看成一溪流,那麼,如何創造它?又如何使它「暢流」?這些都是任何行業、組織中最重要的課題,不管您從事的是研發、銷售、服務、行銷、製造或其他支援職務,都逃不了上述基本問題。而台灣的產業仍以廣義的生產或製造為主,更適用本書。

  從小型的Lantech公司,到中型的Wiremold公司、市場區隔獨特的保時捷(Porsche)汽車、到超大型的普惠(Pratt & Whitney)公司,以及英國的Tesco超市,大多是面臨困局而仍然精益求精,推行精實系統而穩定成長、轉型的績優企業。而在「精實革命」中領先的豐田汽車,更是不斷成長,精益求精。

  「精實系統」的五大核心觀念:

  一、價值(Value
  二、價值溪流(Value Stream
  三、暢流(Flow
  四、後拉(Pull
  五、完善(Perfection

  精實系統強調要回歸經營的根本去思考,顧客真正感受到的「價值」是什麼?下一步,要沿著某特定產品(或產品族)的價值溪流,來檢視哪些活動能創造價值,並將所有「浪費」的活動去除掉。然後,創造出「暢流」的營運、生產條件,讓設計和生產能依顧客的需求和要求,採取後拉式生產(而非以生產者為主導的「推式」,即把產品強推銷給顧客)。最後,加速改善活動的循環,讓它生生不息、止於至善。並以精彩個案為例說明。

  對於「精實革命」入了門之後,還可再接再厲,為各產品族建立上下游整合的「精實企業體」,也就是從原材料到把產品交到顧客手上,所有的價值創造活動都要能緊密結合起來。

  以上摘自《精實革命:消除浪費、創造獲利的有效方法》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逃,是我贏的方式》懂得逃,其實是件好事


在我二十幾歲左右,曾頻繁換了九次工作。那時候我經常想:「要追求比這裡更適合自己的地方」,其實,我只是不斷地逃避現實生活罷了。

  當時,我還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只是突發奇想地告訴自己:「不如先創業再說吧。」換句話說,許多人創業是因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於是創業;我卻是為了逃離現實生活而創業。  後來,我踏入自己最喜歡的餐飲業,並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餐廳,但我仍然未停止逃跑。

  俗話說:「鐵杵磨成繡花針」、「堅持就能獲得勝利」,大多數人從小被灌輸的觀念,就是絕對不能輕言放棄,只要堅持到底,一定得到你要的結果。因此,在我不斷轉換跑道的那段時間,也曾經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人,甚至討厭自己。 

  但是,在我創業十七年後的今天,我可以非常有自信地說:「懂得逃,其實是一件好事。」 從我豐富的逃避經驗中,我體悟到:唯有勇敢地跳脫自己無法接受的狀況,才能獲得自由、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並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逃甚至不是懦弱的表現,而是為了更接近理想生活的必要過程。

  雖然,這麼做必然存在著風險,但勉強自己過討厭的生活、忍耐不滿意的現況,需要承擔的風險更大。實際上,忍耐、屈就不會讓你過得比較安逸,反而會讓你陷入猶豫、每天為了該不該離開而煩惱,不但浪費許多力氣,又無法解決問題。因為逃避與忍耐都需要付出代價,因此,我寧願選擇從不適合自己的環境離開,也不願選擇勉強自己忍耐,繼續過討厭的日子。

  你現在的生活,是不是與自己想要追求的一樣呢?你的吃苦耐勞,是不是能夠成為你繼續前進的力量?你是否為了家人、為了公司、或是為了怕別人說閒話,而勉強自己,忍耐自己所討厭的事物呢?如果你正猶豫不知道該走還是該留的狀態,我建議,不妨大膽逃走吧。

  人生只有一次,任性地逃離討厭的事物,總好過吞忍生活、徒留遺憾。或許你也會像我一樣,從每一次逃走的過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路,並用最自在的節奏,追求你的理想生活。


以上摘自《逃,是我贏的方式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吸睛的科學:為什麼八卦、藝術、宗教和恐怖片令人著迷?

  

  為什麼事故現場和帥哥美女,都會讓人多看兩眼?
  為什麼我們喜歡力爭上游的勵志故事,卻又難以抗拒名人醜聞與八卦?
  為什麼靜靜讀小說和在激烈的現場看足球賽,一樣讓人血脈賁張?
  喜歡某樣事物並非偶然,乃是「吸睛」的機制在操控你!
  了解背後的祕密,讓你更懂得如何吸引別人,
  並看穿廣告話術、熱門商品和新聞報導如何操弄人心!

  人類在漫長的演化後,到底發展出哪些機制,好幫助我們判斷生存必須的資訊,而這些機制,也將決定哪些事物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引人入勝的事物,通常具有幾項基本特徵:
 
一、我們對人非常有興趣。我們喜歡看見人、了解人,面對不明所以的事物時,我們也偏好與人的欲念、愛好或衝突有關的解釋,尤其喜愛描繪人物的畫作,與描述人性化神靈的宗教神話。

二、我們對自己希望或害怕成真的事物特別在意。希望能帶給人愉悅的感受,至於恐懼,雖然我們可能討厭這種感覺,但還是不得不注意令我們害怕的事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別容易相信神奇療法、快速致富之道,以及帥哥美女銷售員。這也可以解釋人們對地獄的恐懼,還有我們為何願意主動接觸那些可怕的事物,例如雲霄飛車、驚悚電影,還有駭人聽聞的新聞報導。
 
三、我們喜歡找出固定的模式。當我們發現這個世界的某種規律時,不但能更了解世界,大腦經演化而形成的獎賞機制,還會讓我們感到特別開心。令人著迷的事物必有其既定模式,無論是歌曲中反覆的合唱,還是重複進行的宗教儀式。不過,當我們發現這個模式一再重複時,就會開始感到無聊。人類有好奇的天性,所以會持續尋找新的事物來了解,再發掘出新的模式。
 
四、我們對於不協調、明顯矛盾的事物特別感興趣,也深受新奇事物與難解謎題的吸引。如果某項事物偏斜一邊,或有什麼我們還不了解的地方,就會引起我們的興趣、想解開這個謎團。藝術與宗教都利用了人類對於不協調及固定模式的愛好,先以不調和的事物吸引人,等我們發現潛在意義或模式後,再讓我們從中感到愉悅。
 
五、身體的天性──例如人的眼睛和其他感官──會影響不同事物對我們的吸引力。
 
六、我們擁有某些由演化而來的心理特質,它們會影響我們對於事物的好惡和信任程度。
 
我們想了解其他人的渴望,也明顯反映在「八卦消息」的吸引力上。人類學家與演化心理學家羅賓.鄧巴指出,無論是哪一種文化,日常閒聊中有八○%與社交有關;也就是說,幾乎每個人三不五時都會八卦一下。
 
雖然愛講八卦不算什麼好事,但我們常常能從中受益,因為八卦可以形成一個人際圈,其中所流傳的消息正確度竟高達七○%至九○%,而且似乎還能防止個人自私的行為。不過八卦的內容,顯示出人們愛說三道四的另一個目的:八卦消息之所以吸引人,原因其實就和故事差不多。
 
八卦的內容通常是要保密的資訊,只能對信任的摯友透露,因為我們大多不希望八卦消息的主角,知道自己被人議論紛紛。

那麼人為什麼這麼愛講祕密呢?在社會環境中,掌握祕密的人往往比別人擁有更多優勢。舉例來說,發現別人偷情,就有辦法對偷情的主角予取予求。這些八卦消息,可以幫助人們預測社會階層未來會出現什麼變化。事實上,人非常不擅長保守祕密。根據心理學家安妮塔.凱莉的一項研究,受訪對象中有高達六成承認自己曾洩漏過好友的祕密。光是說到「祕密」二字,對方洩漏出去的機率就會提高不少,因為祕密讓人覺得這則消息更具價值!
 
這也正好解釋,為什麼這麼多吸引人的故事都跟「背信忘義」有關;為什麼莎士比亞的戲劇情節,總是充滿各種祕密──看到不該看的事物、私下進行交易、刺探敵方消息等等。觀眾覺得這些情節精采刺激,那是因為人的大腦對這類資訊的感應特別敏銳。
 
既然八卦消息這麼有價值又有趣,為什麼幾乎每個社會都不太認同隨意散播八卦的人?雖然我們大都喜歡聽八卦,卻又無法全心信賴愛嚼舌根的人。畢竟,我們自己的祕密也可能被這樣的人散播出去。此外,公開表示不贊同別人亂講八卦,也能讓其他人知道你比較不會隨便道人長短,別人對你的信任度就會提高,因而願意向你透露有價值的資訊。
 
「人際吸引論」主張,我們之所以對他人深感興趣,是因為我們需要了解自己身處的社交世界。根據這個理論的推測,我們最有興趣獲得的資訊,應該會與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物有關,例如愛人、競爭對手、敵人、領導人物,還有跟我們交換資源的人。
 
聊八卦還有另一項社交功能,就是讓人無法輕易做壞事。回顧人類的演化史,人類的族群數大約都在一百五十人左右,所以在群體中維持好名聲相當重要,否則便無法與他人順利合作、結盟。人類既是以語言溝通的社交族群,所以一旦有人看到你做了什麼壞事,消息很可能就會傳遍全族。

活下去不只需要陽光、空氣、水,還需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再加上一點點「自我感覺良好」。了解人類的演化天性和大腦的運作,不但能讓你掌握吸睛的祕訣,也能幫助你判斷哪些資訊值得相信,需要做決定時,還能讓你從更客觀的角度做出更好的決策。

對大腦來說,愛看恐怖片與嗜吃甜食並沒有什麼差別,而天雷勾動地火和窺探別人八卦,其實都很科學。了解人類的演化天性與大腦的運作機制,讓你謹慎面對種種誘惑,活得更聰明。


以上摘自《吸睛的科學

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FBI教你認出身邊隱藏的危險人物:生活中那些一點一點折磨你的人,以及惡意的陌生人,你事前都能防範自保


捷運、校園、街上,隨機傷人的案件一再發生,真的無法預防?30年資歷的FBI資深探員納瓦羅,這次要教我們:如何事前看出這些會暴起發難的危險人物。

更重要的是,納瓦羅還要告訴你:其實「一起生活的人」才是最大的施虐者!控制狂、家暴、霸凌、威脅自殘、啃老族、愛糟蹋人的人、甚至一再對你情緒勒索的父母、太「敢愛敢恨」的戀人……只要你懂得如何辨認,其實都能事先防範,免於受害。

  壞人的意圖不會寫在臉上,而且只有百分之一的罪犯會被繩之以法……當法律和執法者來不及保護你時,以下這四種最常見的危險人格,你該如何辨認?做些甚麼?才能確保生命與財產的安全。

  自戀者,一點一點折磨你,偏偏法律難以約束:
  控制狂、霸凌者、糟蹋人、詐欺犯、宗教領袖
  這種人常說:「這些年要不是我,你怎麼可能——」,靠貶低別人獲得優越感。這種父母把孩子當自我延伸,期望看到最完美結果,並堅稱一切都是為你好。  這類領導者,像是邪教領袖,常以宗教為幌子,要求信徒無條件交托性命。

  敢愛敢恨?其實是情緒炸彈:瞬間變臉、耍賴、威脅自殘、打我卻說愛我。  這種人會公然測試你的忠誠度:「你支持我還是支持她?你站在誰那邊?」擅長耍賴,讓「不行」變「好吧」,自殺或自殘不過只是威脅手段。情緒來了,就會亂砸毀壞物品、打人或嚴厲懲罰孩子,完全無法控制。

  認為誰都不可信的偏執人格:
  你的看法他都貶抑、對每一份工作都不滿、日常行蹤總是搞神祕,因為不相信任何人,這種人會要求家人棄絕所有社交活動。易怒、愛比較,只要同事在說悄悄話,他們會以為是在說自己的壞話。萬一成為領導者或官員,他們的恐懼與憎恨常常促成大屠殺。

  持續犯案,毫無悔意的獵食者:
  黑心商人、慣犯、啃老族、吃軟飯、騙錢的親友,這種人精於哄騙、誘惑和道歉,把別人耍得團團轉。只要能滿足欲望,不擇手段,完全不管別人會遭殃。要求家人做保,或進行一些看不出前景的投資,卻毫不在乎家人下場。面對以上這四種危險人物,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

  每天可以做的準備:
  用危險人格查核表、關鍵字表,提醒自己該觀察什麼。相信直覺:這人給你什麼感覺?討喜不等於善良,差多了。注意時間和地點,每天下午四點到凌晨兩點,是暴力事件最容易發生的時段。

  危險人物就在身邊,該如何應付?
  保持距離,就算對方是家人也一樣。向親朋好友示警,請求專業人士幫忙,別不好意思。擬定脫身計畫,並且存錢應急,不動聲色準備脫身。如果無法立馬閃人,將被害行為歸類建檔,存證有備無患。

  FBI資深探員納瓦羅給大家的忠言:
  「你沒有義務承受折磨,也不必任由他人(包括家人)傷害 ── 永遠都別這麼做。」


以上摘自《FBI教你認出身邊隱藏的危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