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再想一下》週四用書

2002 卡尼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一段話:

卡尼曼驚訝於大多數人在追求幸福時,所呈現出來的矛盾與言行不一。
卡尼曼說:極少數人真正願意投入擁有幸福所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好好學習,以便從根本上去改善個人的行為決策心理品質。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突然發現其他人解讀世界的方式有多麼不一樣。心理學長久以來一直在研究「智慧」,卻直到最近才把注意力轉移到「愚蠢」上面,我們總是企圖測量人類有多聰明,預測誰擁有可以成功的智慧,但是我們卻很少注意到,為什麼就算再聰明的人有時候也會浪費天賦,做出「驚人的愚蠢行為」。而每當我們覺得別人的行為或是想法很愚蠢的時候,判斷的核心就是覺得某件事確實或應該「很明顯,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同樣地,這種狀況也很可能在你我身上發生。

很多時候,我們的智力或頭腦,會以設定「最理想的方式」為我們工作,但這種理想的方式往往也使我們容易疏忽了事實「真正的細節」;其實也可以說盲點就是我們自然思考方式的一部分,我們並沒有辦法完全消除它們,因為它們是內建在系統裡面的。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察覺到它們,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把它們的扭曲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做好決策的關鍵三大步驟

1準備第一個步驟是心智準備。即使擁有最佳的意圖,投資人、商人、醫師、律師、政府官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仍然做出拙劣的決策,而且通常付出極高的成本(因為不懂有助於做決策的最佳工具~投資心理學。成功的生意人不見得懂投資,大學教授只會叫你考證照、高普考或繼續升學…)

2認知。一旦你知道錯誤的類別,第二個步驟便是認知情境中的問題或稱為情境知覺。你在此的目標是:認知你所面臨的問題種類、可能犯錯的風險,以及需要何種工具以便做出明智選擇

發生錯誤的原因通常起源於一種心理認知失調:在你所面對的複雜事實及你用來對應複雜事實的簡化心智習慣,兩者之間的失調。挑戰在於,如何在表面上看來似乎相異的領域之間,創造心智上的連結你將明瞭,多元領域的方法能夠在制訂決策時,激盪出偉大洞見

3運用。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步驟是,減少你可能的潛在錯誤。就如同運動員為了準備一項競賽而開發其整體技能,本書的目標是建造或改善一套心智工具(投資心理學)以因應生活實相。

沒有人一早醒來就想著,「今天我要做出壞決定」。然而,我們都會做出壞決定。某些最大的錯誤是由根據客觀標準而言非常有智慧的人所犯下的。而聰明人跟笨蛋不同的地方,如果你在聰明人下決定之前,事先向他們解釋,問題可能會如何出錯,則他們解決問題的表現會比毫無指引時要好,一點就通。笨蛋是連判斷都不會判斷,說了只是浪費唇舌,甚至還會非常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

對於這些認知錯誤聰明人並沒有免疫,目標是當試圖做決策時,能夠認知到自己正踏入危險區域,然後放慢腳步關鍵在於,如何在適當的時機尋找到適切的觀點

以上部份摘自《再想一下》《心理醫生勸你戒掉的 10 種判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