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命給了你一顆檸檬,那就將它做成檸檬汁。富蘭克林寫道:這一生到79歲時的幸福,都歸功於實行這13項美德計畫。而甘恩這位年齡將過百、體重破百、太太叫他「樹懶」、女兒叫他「大胖泰迪熊」的平凡加拿大公民,實踐兩百五十年前富蘭克林提出的13項美德,只是想要活出精采的一生!
富蘭克林的方法是要求自己每週專注一項特定的道德,總共有十三項道德原則。改變自己要像富蘭克林一樣,一次不要想改變太多,而是漸進式的調整。一星期進行一項道德,直到完成整套計畫。
1、節制: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靜默:與人或己無益者不言,禁瑣碎之談。
3、秩序:置物有定位,做事有定時。
4、決斷:該做的事就下決心去做,決心做的事務必完成。
5、儉樸:任何花費都應用在對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上,亦即不浪費。
6、勤勞:不浪費光陰,應做有用之事,不為無益之舉。
7、誠摯:不惡意欺騙,思想無瑕公正,出言有據。
8、正義:勿做不利他人之事,勿忘履行對人有益的義務。
9、中庸:避免極端,克制憤恨的報復舉動。
10、整潔:身體、服飾及起居,務求整潔。
11、寧靜:不為瑣事、常見或不可避免的意外煩惱。
12、貞潔:少淫慾,但為健康或後代,勿沈溺、軟弱或損及自己和他人的和諧與名譽。
13、謙遜:效法耶穌及蘇格拉底。
甘恩在寫成本書之前,已經跟隨富蘭克林的美德腳步三回,每次來到第五項美德(儉樸)就停住了。這樣的停止並不代表完全的失敗,而是再次出發,只要想改變,我們會不斷的尋求進步。甘恩在追隨富蘭克林的意圖時,身旁的人即使認為這些美德很重要,但是甘恩完全沒有成功說服任何一個人跟他一起實踐。甘恩說:「他們不為我想更精進的渴望所動、不受我想變高尚的願望啟發、也不被我成功的機會動搖,他們還明白地告訴我不想參與其中,『不要拖我下水』成了他們共同的座右銘。(後記提到:甘恩的行動還是有影響到某些人)」學習很重要的是「動機」,當沒有學習動機,有再好的老師、再好的課程、再好的教法、再好的學習環境都沒有用。所以,當學生準備好,老師才會出現。
改變雖然沒有我們想像的容易,但是「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甘恩在實行的過程發現「似乎一旦我專精於某一項道德,其他的就會犯錯。就像場上的洞,我傾注全力堵住一個,另一股充滿惡習泥流就會噴出來,我必須下決心完成的事項看似無窮無盡,也許這是好事,富蘭克林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我也注意到我的惡習有特定的模式。」在《改變,好容易》當中,要改變大象(情緒)和改變騎象人(理智)都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路徑(環境)是我們最好掌握的。若要改掉吃消夜的習慣,就回家不要經過有賣消夜的地方(家中有食物就容易破功);減少看電視的時間,就把一堆書放在電視前,讓看電視變成非常麻煩的事(若有其他人在看電視,很容易就坐下來一起看);培養閱讀的習慣,書房的擺設方式減少尋找閱讀空間的不方便及多跟有在閱讀的人來往(因為靜下來閱讀需要花精力,很容易被做其他事情取代,把「有時間」再來閱讀當藉口)。每一天都是精進的機會,而不只是一股腦兒的改變。
雖然富蘭克林在實踐美德的路上失敗連連、甘恩也是跌跌撞撞,但是嚐到了一種不是成功所能言喻的果實──這趟旅程將甘恩引到了一個妙境,一個心靈豐富的美妙福地。『任何值得做的事,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重新認識富蘭克林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而且讓我們了解的根本問題是:一個人如何度過一個有用、有價值、正直、道德且心靈豐富的一生。
以上部份摘自《富蘭克林教我的事》